目的 探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率.随访期AR与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600例脑梗死患者,入院当Et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服用7~10 d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患者及敏感患者,并对患者进行6~24个月随...目的 探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率.随访期AR与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600例脑梗死患者,入院当Et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服用7~10 d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患者及敏感患者,并对患者进行6~24个月随访,观察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及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 60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AR者150例(25.0%),敏感者450例(75.0%);AR组女性、糖尿病患者比例及血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均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糖尿病(OR=2.58,95% CI 1.37~4.85,P=0.003)、高LDL血症(OR=1.89,95% CI 1.21~2.93,P=0.005)为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R组随访期脑梗死复发率、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均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糖尿病(OR=2.47,95% CI 1.36~4.65,P=0.003)、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型脑梗死(OR=2.13,95% CI 1.24~3.95,P=0.023)及AR(OR=3.86,95% CI 1.79~5.87,P=0.002)是随访期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AR者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3.86倍.结论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AR发生率高,AR与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颅内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颅内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颅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颅内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3例,革兰阳性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占25.00%,革兰阴性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占32.14%。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85.71%、100.00%、85.71%、0.00%、0.00%、0.00%,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88.89%、100.00%、44.44%、55.56%、66.67%、0.00%。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手术时间、ASA评分和是否合并糖尿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引流管时间和是否留置脑室引流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和是否留置脑室引流管为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且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术前GCS评分和是否留置脑室引流管为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需引起重视。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95例骨科院内创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1例,女24例;年龄14~70岁[(42.6 ± 13...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95例骨科院内创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1例,女24例;年龄14~70岁[(42.6 ± 13.8)岁]。发生MDRO感染38例(MDRO组),未发生MDRO感染57例(非MDRO组)。观察创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慢性合并症)、受伤诊治情况(是否外院转入、是否急诊入院、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是否开放性损伤、是否合并骨折、创面是否污染、创面深度、是否入住ICU、手术次数、累计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确诊感染前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是否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入院时血红蛋白、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入院时血糖)。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MDRO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创面共检出11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1株(18%),革兰阴性杆菌91株(76%),其他7株(6%);菌株类型前五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住院时间、创面是否污染、是否入住ICU、确认感染前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入院时血红蛋白、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是否外院转入、是否急诊入院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 OR = 1.033, 95%CI 1.005~1.061, P < 0.05)、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 > 6 h( OR = 4.282, 95%CI 1.174~15.616, P < 0.05)、使用抗生素种类 ≥ 3种( OR = 7.486, 95%CI 2.451~22. 863, P < 0.05)、入院时低血红蛋白值( OR =0.973, 95%CI 0.962~0.985, P < 0.05)与MDRO感染显著相关。 结论:住院时间、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入院时血红蛋白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探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率.随访期AR与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600例脑梗死患者,入院当Et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服用7~10 d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患者及敏感患者,并对患者进行6~24个月随访,观察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及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 60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AR者150例(25.0%),敏感者450例(75.0%);AR组女性、糖尿病患者比例及血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均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糖尿病(OR=2.58,95% CI 1.37~4.85,P=0.003)、高LDL血症(OR=1.89,95% CI 1.21~2.93,P=0.005)为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R组随访期脑梗死复发率、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均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糖尿病(OR=2.47,95% CI 1.36~4.65,P=0.003)、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型脑梗死(OR=2.13,95% CI 1.24~3.95,P=0.023)及AR(OR=3.86,95% CI 1.79~5.87,P=0.002)是随访期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AR者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3.86倍.结论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AR发生率高,AR与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文摘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颅内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颅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颅内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3例,革兰阳性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占25.00%,革兰阴性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占32.14%。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85.71%、100.00%、85.71%、0.00%、0.00%、0.00%,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88.89%、100.00%、44.44%、55.56%、66.67%、0.00%。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手术时间、ASA评分和是否合并糖尿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引流管时间和是否留置脑室引流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和是否留置脑室引流管为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且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术前GCS评分和是否留置脑室引流管为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需引起重视。
文摘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95例骨科院内创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1例,女24例;年龄14~70岁[(42.6 ± 13.8)岁]。发生MDRO感染38例(MDRO组),未发生MDRO感染57例(非MDRO组)。观察创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慢性合并症)、受伤诊治情况(是否外院转入、是否急诊入院、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是否开放性损伤、是否合并骨折、创面是否污染、创面深度、是否入住ICU、手术次数、累计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确诊感染前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是否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入院时血红蛋白、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入院时血糖)。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MDRO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创面共检出11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1株(18%),革兰阴性杆菌91株(76%),其他7株(6%);菌株类型前五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住院时间、创面是否污染、是否入住ICU、确认感染前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入院时血红蛋白、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是否外院转入、是否急诊入院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 OR = 1.033, 95%CI 1.005~1.061, P < 0.05)、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 > 6 h( OR = 4.282, 95%CI 1.174~15.616, P < 0.05)、使用抗生素种类 ≥ 3种( OR = 7.486, 95%CI 2.451~22. 863, P < 0.05)、入院时低血红蛋白值( OR =0.973, 95%CI 0.962~0.985, P < 0.05)与MDRO感染显著相关。 结论:住院时间、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入院时血红蛋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