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糊精聚合物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宁 张韵慧 熊晓莉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6,共6页
环糊精聚合物既保持了环糊精包结、缓控释、催化和识别的能力,又兼具高聚物良好的机械强度、较好的稳定性和化学可调性,是一类很有潜力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概述了国内外关于环糊精高分子的类型及合成方法的... 环糊精聚合物既保持了环糊精包结、缓控释、催化和识别的能力,又兼具高聚物良好的机械强度、较好的稳定性和化学可调性,是一类很有潜力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概述了国内外关于环糊精高分子的类型及合成方法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环糊精高聚物在药物的手性分离、分子印迹技术、给药系统以及在提高药物溶解度等方面的最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聚合物 手性分离 分子印迹聚合物 药物释放 给药系统
下载PDF
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概况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俊贞 杜文力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3-95,共3页
本文综述了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概况。缓控释制剂有三种释药类型 :定时、定速、定位释药。有多种剂型 :包括骨架缓控释制剂、薄膜包衣缓控释制剂、渗透泵型缓控释制剂、胃内漂浮缓控释制剂、缓控释微丸、缓控释液体制剂等。口服缓控释释... 本文综述了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概况。缓控释制剂有三种释药类型 :定时、定速、定位释药。有多种剂型 :包括骨架缓控释制剂、薄膜包衣缓控释制剂、渗透泵型缓控释制剂、胃内漂浮缓控释制剂、缓控释微丸、缓控释液体制剂等。口服缓控释释放系统的迅猛发展 ,为新药物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效制剂 药物释放系统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叶酸和聚乙二醇双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谢黎崖 胡权 +3 位作者 吴永良 柯金珍 詹传明 侯振清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利用离子交联和化学交联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NPs),并对NPs分别进行了叶酸(FA)和聚乙二醇(PEG)的修饰。方法通过红外光谱进行结构验证;用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仪对粒子的微观形态、粒径、电位等进行了表征;通过与Hela细胞... 目的利用离子交联和化学交联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NPs),并对NPs分别进行了叶酸(FA)和聚乙二醇(PEG)的修饰。方法通过红外光谱进行结构验证;用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仪对粒子的微观形态、粒径、电位等进行了表征;通过与Hela细胞摄取实验对其靶向作用进行验证。结果离子交联和化学交联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粒径在200 nm左右并且粒径分布窄,修饰后的NPs(FA-NPs、PEG-NPs及FA+PEG-NPs)粒径不受功能基团修饰的影响。激光共聚焦试验证明FA-NPs及FA+PEG-NPs能显著提高细胞对粒子的摄取,而PEG-NPs则明显降低其对粒子的摄取。结论 FA+PEG-NPs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用于抗癌药物对癌细胞的主动靶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释放系统 壳聚糖 叶酸 聚乙二醇 纳米载体
原文传递
屈罗酮炔雌醇片预防治疗曼月乐放置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红 王黎娜 +4 位作者 丁建华 陈琳 牛丽佳 刘晓艳 刘卫红 《中国病案》 2012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口服屈罗酮炔雌醇片3个月预防治疗放置曼月乐后阴道点滴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0年10月于本院门诊放置曼月乐的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放置曼月乐后即口服屈罗酮炔雌醇片3个月者39例和未口服屈罗酮炔雌... 目的观察口服屈罗酮炔雌醇片3个月预防治疗放置曼月乐后阴道点滴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0年10月于本院门诊放置曼月乐的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放置曼月乐后即口服屈罗酮炔雌醇片3个月者39例和未口服屈罗酮炔雌醇片者36例,于放置曼月乐后第1、2、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等异常情况及患者使用后的满意率。结果口服屈罗酮炔雌醇片组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生率低于未口服屈罗酮炔雌醇片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而痛经程度、月经量、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曼月乐后即口服屈罗酮炔雌醇片患者满意率达97.4%。结论放置曼月乐后即口服屈罗酮炔雌醇片可有效预防治疗阴道点滴出血,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罗酮炔雌醇片 宫内节育器 药物释放系统 曼月乐 阴道出血
原文传递
同等药效学指标下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脑电双频指数值的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马新刚 刘芳 岳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依托咪酯使50%手术患者意识消失时血浆和效应室靶浓度(EC50)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同时比较达到相同的药效学指标(意识消失EC50)时,依托咪酯与丙泊酚...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依托咪酯使50%手术患者意识消失时血浆和效应室靶浓度(EC50)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同时比较达到相同的药效学指标(意识消失EC50)时,依托咪酯与丙泊酚的BIS值有无差异。方法选择年龄18岁~64岁,ASAI~II的患者,不用任何术前药。靶控输注依托咪酯,以血浆靶浓度0.25mg/L为起点,达到预期血浆靶浓度后每30秒递增0.03mg/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为止。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方法计算患者意识消失时依托咪酯的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的EC05、EC50和EC95及其对应的BIS值。将所得BIS值与我们以前报道的丙泊酚意识消失时的BIS值进行比较。结果择期手术患者TCI依托咪酯意识消失时的血浆靶浓度EC05、EC50和EC95分别是0.46mg/L、0.59mg/L、0.71mg/L;效应室靶浓度的EC05EC50和EC95分别是0.37mg/L、0.51ms/L、0.64mg/L;5%、50%和95%患者意识消失时BIS分别是56、44、31。达到相同的药效学指标时(意识消失EC50),依托咪酯组的BIS值(44.50±9.96)明显低于丙泊酚组(57.93±11.28)(P〈0.01)。结论择期手术患者TCI依托咪酯意识消失时血浆和效应室靶浓度EC50为0.59mg/L和0.51mg/L;依托咪酯组意识消失EC50的BIS值明显低于丙泊酚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药物释放系统 意识消失 脑电描记术 靶控输注系统
原文传递
体内植入型药物释放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林莹 朱德权 +3 位作者 谭丰苹 昝佳 蒋国强 丁富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5,共4页
体内植入型药物释放系统为一类经手术植入体内或皮下,或经穿刺导入皮下的控制释药制剂,适用于靶向给药或长期给药。本文根据系统植入形式和释药机制的不同,将植入型药物释放系统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种植入药物体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作了... 体内植入型药物释放系统为一类经手术植入体内或皮下,或经穿刺导入皮下的控制释药制剂,适用于靶向给药或长期给药。本文根据系统植入形式和释药机制的不同,将植入型药物释放系统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种植入药物体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评述。反向温敏型注射式原位凝胶植入系统是一类最具潜力的长期释药系统,可实现药物的长期、安全、有效释放,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释放系统 注射式植入剂 可生物降解 温敏材料 原位
下载PDF
壳-芯电纺超细纤维作为药物释放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何创龙 黄争鸣 +3 位作者 韩晓建 刘玲 付强 胡影影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34-938,共5页
应用同轴共纺技术制备了以L-型聚乳酸为壳层材料,盐酸四环素为主要芯质材料的壳-芯超细纤维膜,研究了这种超细纤维膜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与药物释放特性.结果表明,药物能够包覆在一层很薄的可降解聚合物壳层中,形成一种储库型药物释放... 应用同轴共纺技术制备了以L-型聚乳酸为壳层材料,盐酸四环素为主要芯质材料的壳-芯超细纤维膜,研究了这种超细纤维膜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与药物释放特性.结果表明,药物能够包覆在一层很薄的可降解聚合物壳层中,形成一种储库型药物释放系统.纤维的直径大小对纤维膜的各项理化性能有较大影响.随壳层聚合物浓度升高,纤维的平均直径增大,力学强度降低.药物能够从纤维膜中持续释放出来.这种壳-芯超细纤维有望用于药物释放、载药缝合线和医用敷料等生物医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芯超细纤维 同轴共纺 微观形貌 力学特性 药物释放系统
下载PDF
P(NIPA-co-HEMA)与PNIPA/P(HEMA)IPN水凝胶的辐射聚合与可控缓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庄银凤 杨华 +4 位作者 王国伟 朱仲祺 任方方 宋伟强 赵惠东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6-270,共5页
采用辐射聚合方法制备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均聚物、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与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HEMA)共聚物(P(NIPA?co?HEMA))和PNIPA/P(HEMA)互穿网络(InterpenetratingPolymerNetwork,IPN)水凝胶。研究了水凝胶溶胀度的... 采用辐射聚合方法制备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均聚物、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与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HEMA)共聚物(P(NIPA?co?HEMA))和PNIPA/P(HEMA)互穿网络(InterpenetratingPolymerNetwork,IPN)水凝胶。研究了水凝胶溶胀度的温度依赖性;讨论了剂量率和吸收剂量对辐射聚合的影响,单体浓度及其配比和聚合介质对水凝胶的相转变温度、溶胀度和溶胀?消溶胀动力学的影响;并以木瓜蛋白酶作为模型药物,对水凝胶进行药物释放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较为适宜的水凝胶在剂量率1kGy/h,吸收剂量30—40kGy,单体浓度10%和聚合介质正丁醇中辐射合成。此类共聚与互穿网络水凝胶适用于药物的可控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聚合 N-异丙基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 水凝胶 药物释放体系
下载PDF
Poly(NIPAM-co-MPS)-grafted multimodal 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as reverse thermorespon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 被引量:3
9
作者 Sushilkumar A.Jadhav Valentina Brunella +1 位作者 Dominique Scalarone Gloria Berlier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7年第3期279-284,共6页
Hybrid drug delivery systems(DDS) have been prepared by grafting poly(NIPAM-co-MPS) chains on multimodal 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having an inner mesoporous structure and an outer thin layer of micropores. The hybr... Hybrid drug delivery systems(DDS) have been prepared by grafting poly(NIPAM-co-MPS) chains on multimodal 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having an inner mesoporous structure and an outer thin layer of micropores. The hybrid thermoresponsive DDS were fully characterized and loaded with a model drug. The in vitro drug release tests are carried out at below and above the 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LCST) of the copolymer. The results have revealed that due to the presence of small diameter(~1.3 nm) micropores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particles, the collapsed globules of the thermoresponsive copolymer above its LCST hinders the complete release of the drug which resulted in a reverse thermoresponsive drug release profile by the hybrid D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THERMORESPONSIVE polymer drug delivery system IBUPROFEN drug loading drug release profile
下载PDF
基于硅气凝胶包载尼莫地平新型载药系统的构建及胃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春艳 刘杨 +1 位作者 张文君 王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52,共6页
尼莫地平可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病,但是其具有溶解度低、稳定性差等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开发与利用。如何有效提高尼莫地平的溶解度、稳定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硅气凝胶包载尼莫地平的新型递药系统,并通过X-射线... 尼莫地平可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病,但是其具有溶解度低、稳定性差等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开发与利用。如何有效提高尼莫地平的溶解度、稳定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硅气凝胶包载尼莫地平的新型递药系统,并通过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热重等对载药前后的硅气凝胶进行表征分析,探究其释药性能及胃肠稳定性。结果表明,以硅气凝胶为载体制备的新型递药系统,负载药物后其骨架结构未被破坏且载药量高达31.24%;与原料药相比,其体外胃、肠液中的释放速度显著提高;同时,经过硅气凝胶负载的尼莫地平在胃、大肠、小肠的内容物中可存留4 h,稳定性显著提高。构建的新型递药系统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和胃肠稳定性,为尼莫地平口服制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气凝胶 尼莫地平 释药性能 递药系统 稳定性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道寿丽 王丹 +3 位作者 王辉 董琳 雷淼 费庆娣 《中国伤残医学》 2012年第4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曼月乐环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观察4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放置曼月乐环前后痛经程度、月经量以及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4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放置曼月乐环后痛经程度显著减轻,月经量显著减少...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曼月乐环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观察4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放置曼月乐环前后痛经程度、月经量以及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4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放置曼月乐环后痛经程度显著减轻,月经量显著减少,子宫体积无显著变化。结论:曼月乐环对于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量增多、痛经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 药物释放系统 子宫腺肌病
原文传递
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治疗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旭东 倪江东 宋德业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探讨负压辅助闭合(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技术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治疗四肢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诊治的31例四肢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 目的探讨负压辅助闭合(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技术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治疗四肢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诊治的31例四肢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16例,采用Ⅰ期彻底清创、VAC覆盖骨缺损处及创面,Ⅰ期术后5~7 d植入载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硫酸钙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Ⅰ期彻底清创、植入载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硫酸钙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感染清除率、感染复发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结果平均随访14(6~24)个月,研究组的感染清除率为93.7%(15/16),高于对照组6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研究组术后6个月感染复发率0%(0/16),与对照组6.7%(1/1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484)。治疗后2个月,研究组CRP为(12.25±3.28)mg/L,显著低于对照组(17.27±4.65)mg/L(P=0.002);研究组ESR为(18.31±4.19)mm/h,显著低于对照组(26.27±5.16)mm/h(P<0.001)。研究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0.53±2.42)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29±1.89)个月(P=0.039)。结论与单独载抗生素硫酸钙相比,VAC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治疗四肢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更有效,能提高感染清除率,降低术后炎性因子及血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 慢性创伤后骨髓炎 万古霉素 庆大霉素 药物缓释系统
下载PDF
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洁 梁光义 徐必学 《中南药学》 CAS 2014年第12期1211-1216,共6页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肝靶向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根据肝靶向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对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关肝靶向药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肝靶向给药系统能选择性地将药物输送至肝脏病变部位,通过提高其在肝脏...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肝靶向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根据肝靶向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对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关肝靶向药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肝靶向给药系统能选择性地将药物输送至肝脏病变部位,通过提高其在肝脏病变组织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增强药物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的目的。因此,肝靶向给药系统在肝脏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靶向 作用机制 靶向药物 给药系统
下载PDF
多功能聚合物纳米药物传输系统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路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2年第4期34-39,共6页
基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纳米胶束及纳米囊泡在抗癌药物载体、基因和siRNA载体以及肿瘤显像探针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通过改变聚合物嵌段的长度、化学结构以及用生物分子的修饰来调整纳米载体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能,可... 基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纳米胶束及纳米囊泡在抗癌药物载体、基因和siRNA载体以及肿瘤显像探针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通过改变聚合物嵌段的长度、化学结构以及用生物分子的修饰来调整纳米载体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能,可以达到多样化、多功能化的理想效果。这些多功能聚合物纳米药物传输系统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一代的纳米医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胶束 聚合物囊泡 抗癌药物 MRI显像 控制释放 肿瘤靶向 药物传输系统
下载PDF
药物控释体系的研究与控释技术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良 李国明 《江苏化工》 2002年第6期30-35,共6页
介绍了药物控释体系的种类、作用机理及控释技术最近进展 。
关键词 药物控释体系 研究 控释技术 进展
下载PDF
聚合物水分散体包衣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燕 朱家壁 郑春丽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2-387,共6页
随着水性包衣技术的推广应用,聚合物水分散体的研究逐渐深入到微观结构和机制研究。本文综述了新型聚合物水分散体的开发和现有水分散体混合应用的情况,并分析了配方因素对释药行为和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聚合物水分散体 包衣 释药行为 混合系统 综述
下载PDF
交联补强硅橡胶包埋18-甲基炔诺酮的释放行为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春雪 盛京 马季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7-599,共3页
The medical grade poly(vinylmethyl siloxane)(PVMS) and silica filled PVMS were crosslinked with benzoyl peroxide(BPO). The glass transition of the crosslinked silicone rubber was evaluated by measurment of thermally s... The medical grade poly(vinylmethyl siloxane)(PVMS) and silica filled PVMS were crosslinked with benzoyl peroxide(BPO). The glass transition of the crosslinked silicone rubber was evaluated by measurment of thermally stimulated current(TSC). The releasing rate of 1 norgestrel(LNG) through the membrane of the vulcanized silicone rubber in saturated physiological salt solution and that from the intrauterine device(IUD)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rug deli very behavour was influenced by the structure of PVMS molecules which were controlled by the content of BPO and silica used in vulcanization of PVMS. The burst effect at first stage of drug delivery was observed probably du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NG and macromolecules. The releasing curve of LNG from IUD could be kept constant for period of half a 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放行为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交联 左旋-18-甲基炔诺酮 包埋 药物释放系统
下载PDF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18
作者 杨红伟 侯习武 +1 位作者 关微 刘德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在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临床确诊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0例(30眼),给予玻璃体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在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临床确诊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0例(30眼),给予玻璃体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压测量,并采用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重复检测并比较BCVA、CMT。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眼压变化,监测白内障进展、结膜下出血等眼部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BCVA(logMAR)分别为0.74±0.37、0.47±0.29、0.28±0.14、0.37±0.17。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CMT分别为(372.12±99.42)μm、(298.14±82.44)μm、(278.45±62.43)μm、(289.31±56.34)μm。患者各时间点BCVA、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BCVA和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患者BCVA和C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期间有6例患者出现眼压升高(≥25 mmHg,1 kPa=7.5 mmHg),经局部降眼压药物应用后降至正常水平。4例患者出现白内障进展,均无需手术治疗。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能够提高患者视力及降低CMT,有效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 葡萄膜炎 黄斑水肿 玻璃体内注射 药物释放系统
下载PDF
一种超声控制的聚多肽纳米释药系统的制备和表征
19
作者 张羽 殷豪 王钦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565-573,共9页
目的:设计和制备一种可实现超声控制的聚多肽纳米释药系统,并表征其药物包载率和超声后的释放率。方法:通过分别加入5K、10K和20K的聚乙二醇胺引发剂和聚合度20、聚合度30和聚合度40的聚多肽以合成8种不同的聚多肽纳米释药系统,包括5K... 目的:设计和制备一种可实现超声控制的聚多肽纳米释药系统,并表征其药物包载率和超声后的释放率。方法:通过分别加入5K、10K和20K的聚乙二醇胺引发剂和聚合度20、聚合度30和聚合度40的聚多肽以合成8种不同的聚多肽纳米释药系统,包括5K引发剂聚合度20[5K(1:20)]、5K(1:30)、5K(1:40)、10K(1:20)、10K(1:30)、10K(1:40)、20K(1:30)和20K(1:40)的聚多肽纳米释药系统。利用聚多肽侧链可修饰的特点,引入声敏剂,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表征声敏剂在聚多肽上的修饰,结合萤火虫荧光素酶对ATP的专一性反应,表征包载ATP的超声控制的聚多肽纳米释药系统的包载率、包载后粒径、超声粒径变化和超声响应的释放率。分析不同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对ATP释放率的影响。结果:8种超声控制的聚多肽纳米释药系统中,5K(1:40)的超声控制的聚多肽纳米释药系统无法溶解,其他7种超声控制的聚多肽纳米释药系统通过紫外可见光证实了声敏剂的修饰,溶解性较好;均可以实现对ATP的包载,并且均具有超声响应性,在超声后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粒径减小和ATP释放;超声后10K(1:30)的聚多肽纳米释药系统ATP释放率最高,可达到15%,与5K(1:20)、5K(1:30)、10K(1:20)、10K(1:40)、20K(1:30)和20K(1:40)的聚多肽纳米释药系统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K(1:30)的聚多肽纳米释药系统具有良好的载药稳定性,未经超声处理条件下,在24 h内ATP含量和粒径与0 h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K(1:30)的聚多肽纳米释药系统的药物释放率受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影响,在相同超声时间下,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ATP释放率也逐渐增加,其中1.0 Wcm^(-2)组与0.5 Wcm^(-2)组、1.5 Wcm^(-2)组与1.0 Wcm^(-2)组、2.5 Wcm^(-2)组与2.0 Wcm^(-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细胞活性也逐渐下降,其中1.5 Wcm^(-2)组与1.0 Wcm^(-2)组、2.0 Wcm^(-2)组与1.5 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聚多肽 释药系统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载药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文平 詹红兵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01-1307,共7页
药物洗脱支架自2002年在欧洲面世以来极大地改变了心血管介入术,与裸支架单一的机械支撑作用相比,药物洗脱支架在病灶处释放的药物能显著地降低再狭窄率。支架表面涂层作为一种重要药物靶向输送载体,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药物对系统的毒... 药物洗脱支架自2002年在欧洲面世以来极大地改变了心血管介入术,与裸支架单一的机械支撑作用相比,药物洗脱支架在病灶处释放的药物能显著地降低再狭窄率。支架表面涂层作为一种重要药物靶向输送载体,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药物对系统的毒副作用,同时在药物的控制释放方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涂层材料和制备技术不仅影响支架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和支架植入过程的表面完整性,也决定了药物的输送传递方式和释放速率。本文介绍了血管载药支架作为临床治疗器械类产品的结构、技术、应用现状及具体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提炼了相关涂层设计原则,阐述了近年来涂层材料和覆膜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药物载体 药物导向 药物释放系统 狭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