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自微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巧芳 曾佳 +1 位作者 沙康 吴正红 《药学进展》 CAS 2020年第6期466-475,共10页
自微乳给药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且最终的给药形式多样,在推进高生物利用度口服递药系统的发展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自微乳给药系统也存在诸如存储运输不便、稳定性不佳、体外释药评价局限等问题。随... 自微乳给药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且最终的给药形式多样,在推进高生物利用度口服递药系统的发展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自微乳给药系统也存在诸如存储运输不便、稳定性不佳、体外释药评价局限等问题。随着近年来新型载体材料和制剂技术的发展,对固体自微乳给药系统、过饱和自微乳给药系统等新型制剂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弥补传统自微乳给药系统不足的同时,可发挥自微乳给药系统的优势。综述自微乳给药系统的辅料组成、促进药物口服吸收的机制、固化方法及体外释药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微乳给药系统 淋巴摄取 药物沉淀 自微乳固化 体外释药评价
原文传递
Pharmaceutical amorphous solid dispersion: A review of manufacturing strategies 被引量:9
2
作者 Sonal V.Bhujbal Biplob Mitra +6 位作者 Uday Jain Yuchuan Gong Anjali Agrawal Shyam Karki Lynne S.Taylor Sumit Kumar Qi(Tony)Zhou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8期2505-2536,共32页
Amorphous solid dispersions(ASDs)are popular for enhancing the solu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s.Various approaches have been employed to produce ASDs and novel techniques are emerging.This ... Amorphous solid dispersions(ASDs)are popular for enhancing the solu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s.Various approaches have been employed to produce ASDs and novel techniques are emerging.This review provides an updated overview of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for preparing ASDs.As physical stability is a 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 for ASD,the impact of formulation,equipment,and process variables,together with the downstream processing on physical stability of ASDs have been discussed.Selec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identify suitable manufacturing methods,which may ai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SDs with satisfactory physical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orphous solid dispersions STABILITY drug delivery MANUFACTURING Solvent evaporation Melting process CO-precipitation Downstream processing Selection criteria
原文传递
双嘧达莫纳米混悬剂的制备与药物溶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磊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439-443,共5页
目的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双嘧达莫纳米混悬剂(DPM-NPs),并考察其在模拟人工胃液(SGF)和模拟人工肠液(SIF)中的药物溶出特性。方法根据单因素实验考察结果确定DPM-NPs的处方组成,并以均质压力(X1)和均质次数(X2)作为变量因素,以DPM-NPs粒... 目的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双嘧达莫纳米混悬剂(DPM-NPs),并考察其在模拟人工胃液(SGF)和模拟人工肠液(SIF)中的药物溶出特性。方法根据单因素实验考察结果确定DPM-NPs的处方组成,并以均质压力(X1)和均质次数(X2)作为变量因素,以DPM-NPs粒径分布(Y)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优化得到DPM-NPs的最佳工艺参数;评价DPM-NPs的微观形貌、粒径分布、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通过模拟体内药物溶出实验比较DPM-NPs与双嘧达莫(DPM)片的药物溶出特性。结果DPM-NPs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均质压力为18000 psi,均质8次,在扫描电镜下可以观察到DPM-NPs呈不规则状分布,平均粒径为(447.5±18.4)nm,多聚分散系数(PDI)为(0.272±0.017),Zeta电位为(-18.3±0.4)mV;DPM-NPs在SGF和SIF中的药物溶出速度均较DPM片快。结论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的DPM-NPs能够有效提高药物在SGF和SIF中的溶出速度,有望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嘧达莫 纳米混悬剂 溶出度 药物析出
下载PDF
Enhanced intestinal lymphatic absorption of saquinavir through supersaturated 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 被引量:2
4
作者 Kanghee Jo Hyeongmin Kim +4 位作者 Prakash Khadka Taejun Jang Soo Jin Kim Seong-Ha Hwang Jaehwi Lee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20年第3期336-346,共11页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saquinavir, a specific inhibitor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 and HIV-2 protease enzymes, has been largely limited because of a low solubility and consequnt low bioavailability. ...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saquinavir, a specific inhibitor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 and HIV-2 protease enzymes, has been largely limited because of a low solubility and consequnt low bioavailability. Thus, we aimed to design a supersaturated 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MEDDS) that can maintain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saquinavir in gastro-intestinal fluid thorugh inhibiting the drug precipitation to enhance the lymphatic transport of saquinavir and to increas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saquinavir considerably. Solubilizing capacity of different oils, surfactants, and cosurfactants for saquinavir was evaluated to select optimal ingredients for preparation of SMEDDS.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pseudo-ternary phase diagram, SMEDDS formulations were established. A polymer as a precipitation inhibitor was selected based on its viscosity and drug precipitation inhibiting capacity. The S-SMEDDS and SMEDDS designed were administered at an equal dose to rats. At predetermined time points, levels of saquinavir in lymph collected from the rats were assessed. SMEDDS prepared presented a proper selfmicroemulsification efficiency and dispersion stability. The S-SMEDDS fabricated using the SMEDDS and 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2910 as a precipitation inhibitor exhibited a signficantly enhanced solubilizing capacity for saquinavir. The drug concentration in a simulated intestinal fluid evaluated with the S-SMEDDS was also maintained at higher levels for prolonged time than that examined with the SMEDDS. The S-SMEDDS showed a considerably enhanced lymphatic absoprtion of saquinavir in rats compared to the SMEDDS.Therefore, the S-SMEDDS would be usefully exploited to enhance the lymphatic absorption of hydrophobic drugs that need to be targeted to the lymphatic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mphatic drug delivery 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SAQUINAVIR precipitation inhibitor SUPERSATURATION Lipid-based formulation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抗肿瘤新药SM-1的方法研究及验证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淑洁 于敏 +7 位作者 王宇 黄舒佳 淡墨 李佐刚 耿兴超 张河战 杨进波 刘丽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49-1354,共6页
目的:SM-1为抗肿瘤创新药物,已经进入临床前研究。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Beagle犬血浆中SM-1的分析方法,按照《生物样... 目的:SM-1为抗肿瘤创新药物,已经进入临床前研究。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Beagle犬血浆中SM-1的分析方法,按照《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指导原则》开展系统的方法学验证。方法:本研究采用蛋白沉淀方法对Beagle犬血浆样品中SM-1有效提取,采用Thermo Accucore C18色谱柱,以80%乙腈/甲醇溶液-0.1%甲酸/2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流速为0.3 mL·min^-1。进而采用电喷雾离子化电离源(ESI)、正离子检测模式和选择反应监测(SRM),以m/z 407.130→203.000(SM-1)和m/z 435.200→397.300(IS)为定量离子反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本方法在15~10000 ng·mL^-1定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精密度、稀释可靠性、选择性、残留、基质效应均符合要求,SM-1 Beagle犬血浆样品在室温放置6 h、-70℃条件下冻存37 d、经过4次冻融均稳定,样品提取液在自动进样器保存26 h稳定。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测定Beagle犬血浆中SM-1浓度的方法,本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为SM-1药动学、毒动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抗肿瘤创新药 BEAGLE犬 血浆 蛋白沉淀 方法学验证
原文传递
1例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发生药物析出的处置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超 龚春燕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0年第6期465-466,共2页
临床药师参与1例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治疗皮肤接合菌病患者的过程,针对其治疗中出现的药物析出现象,经实验找出症结所在,予以妥善处置,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用药安全风险。
关键词 临床药师 两性霉素B 药物析出 药学服务
下载PDF
人肝微粒体中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药物浓度测定方法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帅兵 王子腾 +1 位作者 许青青 缪丽燕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41-1750,共10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产物(AM)和非活性代谢产物(CCAM)药物浓度的检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氯吡格雷的体外代谢研究。方法:AM含有巯基,需用衍生化试剂2-溴-3'-甲氧基苯乙酮(MPB)将肝微粒体孵育... 目的:建立测定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产物(AM)和非活性代谢产物(CCAM)药物浓度的检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氯吡格雷的体外代谢研究。方法:AM含有巯基,需用衍生化试剂2-溴-3'-甲氧基苯乙酮(MPB)将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AM衍生化成MP-AM进行测定。分别采用蛋白沉淀法和液液萃取法处理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样品,测定氯吡格雷原药及MP-AM和CCAM药物浓度。氯吡格雷原药浓度的测定在HPLC仪上进行,采用Accur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调p H 2.85)(22∶78),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35 nm;MP-AM和CCAM的浓度测定在UPLC-MS/MS仪上进行,采用Thermo C18色谱柱(100 mm×2.1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含0.1%甲酸)-水(含0.1%甲酸)(9∶1),流速200μL·min-1,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扫描分析,离子通道分别为MP-AM m/z503.6→353.8,CCAM m/z 307.7→197.8,内标氯雷他定m/z 382.8→336.9。结果: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氯吡格雷,MP-AM和CCAM线性范围分别为0.5~200μmol·L-1、1~200 ng·m L-1和10~2 000 ng·m L-1,定量下限分别为0.5μmol·L-1、1 ng·m L-1和10 ng·m L-1,回收率分别在95.4%~98.8%、59.4%~73.4%和54.8%~72.8%之间,氯吡格雷原药的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9.4%,MP-AM的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1.4%,CCAM的批内、批间变异均小于9.7%。内标氯雷他定的回收率分别为96.7%和66.7%。稳定性试验中,在各种贮存条件下氯吡格雷、MP-AM和CCAM均稳定性良好。CCAM生成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m值为(15.86±1.83)μmol·L-1,Vmax值为(620.2±19.74)pmol·min-1·mg-1,Clint值为(39.15±2.06)μL·min-1·mg-1;AM生成开始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底物浓度为20μmol·L-1时其生成量达到最大,随后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其生成量反而降低。结论:所建立的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特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活性代谢产物 非活性代谢产物 高效液相色谱 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 人肝微粒体 药物浓度 蛋白沉淀法 体外代谢研究
原文传递
微粉化技术提高水不溶性药物溶解度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鹏 张小岗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66-771,共6页
药物的微粉化可以改善颗粒的润湿性,进而提高水不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目前普遍采用的药物微粒化技术主要包括机械研磨、超临界流体过程、低温喷淋和溶剂蒸发沉积过程。本文介绍了这些微粉化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该类技术的... 药物的微粉化可以改善颗粒的润湿性,进而提高水不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目前普遍采用的药物微粒化技术主要包括机械研磨、超临界流体过程、低温喷淋和溶剂蒸发沉积过程。本文介绍了这些微粉化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该类技术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药物 微粉化 超临界流体 低温冷冻喷淋 溶液蒸发沉积
原文传递
Engineering of drug nanoparticles by HGCP for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被引量:7
9
作者 Ting-Ting Hua, Jie-Xin Wanga, Zhi-Gang Shena, Jian-Feng Chena,b, a Key Lab for Nanomaterials,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b Research Cen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High Grav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39-251,共13页
This paper reviews our work o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high gravity controlled precipitation (HGCP)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he production of drug nanoparticles, which was carried out in a rotating p... This paper reviews our work o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high gravity controlled precipitation (HGCP)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he production of drug nanoparticles, which was carried out in a rotating packed bed (RPB). Several kinds of drug nanoparticles with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PSD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via HGCP, including the 300-nm Cefuroxime Axetil (CFA) particles, 200–400-nm cephradine particles, 500-nm salbutamol sulfate (SS) particles (100 nm in width), and 850-nm 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 (BDP) particles, etc. Compared to drugs available in the current market, all the drug nanoparticles produced by HGCP exhibited advantages in both formulation and drug delivery, thus improving the bioavailability of drugs. HGCP is essentially a platform technology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 nanoparticles for oral and injection delivery, and of inhalable drugs for pulmonary delivery. Consequently, HGCP offer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due to its cost-effectiveness, efficient processing and the ease of scaling-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gravity controlled precipitation Rotating packed bed drug nanoparticle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 Inhalable drug
原文传递
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程慧 吕慧侠 《药学进展》 CAS 2019年第3期181-190,共10页
改善药物的溶解与溶出是药物制剂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是近来发展的改善药物溶出和吸收的一种有效方法。综述了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在制剂发展中的应用和形成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过程中采用的不同类型的沉淀抑制... 改善药物的溶解与溶出是药物制剂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是近来发展的改善药物溶出和吸收的一种有效方法。综述了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在制剂发展中的应用和形成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过程中采用的不同类型的沉淀抑制剂及其机制,并总结了评估过饱和的体外测定方法,旨在为将难溶性药物合理设计成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提供参考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 应用 沉淀抑制剂 抑晶机制 体外过饱和测定
原文传递
空心多孔纳米SiO_2载体材料的载药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波 文利雄 +2 位作者 李雪光 程鹏 陈建峰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研究了利用蒸发溶剂法、反溶剂法和超临界流体技术将阿维菌素包埋到空心多孔纳米SiO2载体中的工艺过程,并利用热分析仪、智能溶出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其整体载药量、载体内、外载药量分布以及载药后的缓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了利用蒸发溶剂法、反溶剂法和超临界流体技术将阿维菌素包埋到空心多孔纳米SiO2载体中的工艺过程,并利用热分析仪、智能溶出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其整体载药量、载体内、外载药量分布以及载药后的缓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超临界流体包埋法制备的阿维菌素纳米控释剂(Av-PHSN)的整体载药量和内部载药量均为最大,缓释效果最好。反溶剂法和蒸发溶剂法制备的Av-PHSN载药量虽然不如超临界包埋法高,但工艺流程简单,能耗小,在最优操作条件下也能获得较满意的整体载药量和载体内部载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多孔纳米si02球 药物负载 蒸发溶剂 反溶剂 超临界流体
下载PDF
氧化还原响应性二氧化硅载三氧化二砷纳米递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瑞 汤红霞 +2 位作者 陆燕平 陈晓劼 李范珠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08-1516,共9页
目的以介孔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为载体材料,通过具有氧化还原敏感的二硫键修饰,酰化反应连接无毒无免疫原性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静电吸附作用负载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构建... 目的以介孔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为载体材料,通过具有氧化还原敏感的二硫键修饰,酰化反应连接无毒无免疫原性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静电吸附作用负载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构建一种载As2O3的氧化还原响应性二氧化硅(MSN-SS-PEG@As2O3)纳米递药系统,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二氧化硅,以二氧化硅、(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2-吡啶基二硫基)乙胺盐酸盐以及甲氧基封端的PEG为基础,合成氧化还原响应性载体(MSN-SS-PEG)。通过马尔文粒度测定仪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红外光谱法验证载体结构;采用透射电镜、小角粉末衍射仪等方法考察载体的形态及理化性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um,ICP)考察了载As2O3的二硫键修饰二氧化硅(MSN-SS-NH2@As2O3)和MSN-SS-PEG@As2O3的载药量,利用热重分析仪进一步验证其载药量。透析袋法考察了不同p H条件下递药系统的体外释药特性。MTT法考察载体以及递药系统对人正常肝细胞(L02)或人肝癌Hep G2细胞的毒性。结果 MSN、MSN-SS-NH2、MSN-SS-PEG的电位分别为(-13.40±0.87)、(31.63±0.90)、(27.70±5.60)m V,经修饰后的载体最终电位为正。MSN-SS-PEG的粒径为(159.60±3.10)nm。透射电镜结果表明MSN、MSN-SS-NH2、MSN-SS-PEG均呈圆形或类圆形;通过ICP测定MSN-SS-PEG@As2O3的载药量4.38%;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MSN-SS-PEG@As2O3具有氧化还原的敏感响应。相比于L02细胞,Hep G2细胞对载体的毒性更敏感,且随着载体质量浓度的增加MSN-SS-PEG组的细胞存活率大于MSN-SS-NH2组,表明PEG修饰可进一步降低载体的细胞毒性,提高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另外MTT结果表明MSN-SS-PEG@As2O3组抑制Hep G2细胞生长的效果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载体MSN-SS-PEG外观圆整,带正电,粒径均一,经修饰后的二氧化硅系统能在肿瘤特殊微环境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二氧化硅 氧化还原响应 肝癌 纳米递药系统 共沉淀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热重分析 MTT法 L02细胞 HepG2细胞 细胞毒性 生物相容性 肿瘤
原文传递
空心多孔纳米ZrO_2载体材料载药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艳伟 慕慧 +1 位作者 赵虹霞 胡欣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为了寻找新型的药物控释载体材料,采用空心多孔ZrO2纳米球作为控释载体对阿维菌素的载药性能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溶剂法将阿维菌素包埋到空心多孔纳米ZrO2载体中,制备空心多孔ZrO2纳米控释剂,并利用热分析仪、智能溶出仪、紫外分... 目的为了寻找新型的药物控释载体材料,采用空心多孔ZrO2纳米球作为控释载体对阿维菌素的载药性能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溶剂法将阿维菌素包埋到空心多孔纳米ZrO2载体中,制备空心多孔ZrO2纳米控释剂,并利用热分析仪、智能溶出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其整体载药量、载体内外载药量分布以及载药后的缓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空心多孔ZrO2纳米颗粒对阿维菌素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包埋率高达65.5%;其对阿维菌素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阿维菌素纳米控释剂(Av-PHZN)在体积分数30%乙醇溶出介质中的控制释放时间可长达72 h以上,结果表明空心多孔ZrO2纳米控释剂对阿维菌素缓释效果良好。结论空心多孔ZrO2纳米球可望作为理想的新一代药物保护型控释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多孔纳米ZrO2球 药物负载 反溶剂载药法
下载PDF
聚合物型过饱和给药系统的促吸收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龚双 朱春柳 +1 位作者 丁劲松 甘勇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10-1317,共8页
过饱和给药系统(supersaturated drug delivery system,SDDS)是利用药物的高能态形式或快速溶出在胃肠道中形成过饱和溶液并维持足够长时间以促进难溶性药物口服吸收的一类给药系统。过饱和溶液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易出现药物结晶析... 过饱和给药系统(supersaturated drug delivery system,SDDS)是利用药物的高能态形式或快速溶出在胃肠道中形成过饱和溶液并维持足够长时间以促进难溶性药物口服吸收的一类给药系统。过饱和溶液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易出现药物结晶析出而达不到促吸收的目的。因此,有效维持过饱和溶液稳定是SDDS研发的重点之一。聚合物型过饱和给药系统是以聚合物为沉淀抑制剂的SDDS,聚合物的存在能有效抑制药物结晶沉淀的发生,对于维持过饱和溶液的稳定具有显著作用。然而不同的聚合物有着不同的沉淀抑制能力,目前对于聚合物维持药物溶液过饱和态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对聚合物型过饱和给药系统的促吸收机制、体外评价及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SDDS的理性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过饱和给药系统 沉淀抑制 口服吸收
原文传递
羟丙甲基纤维素作为过饱和自乳化给药系统的沉淀抑制剂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璐 易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7-772,共6页
羟丙甲基纤维素可促使自乳化给药系统(SEDDS)在胃肠道形成过饱和状态,对增强水难溶性药物吸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研究了不同黏度的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K4M、K15M、K100M)]对SEDDS药物沉淀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羟丙甲基纤维素可促使自乳化给药系统(SEDDS)在胃肠道形成过饱和状态,对增强水难溶性药物吸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研究了不同黏度的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K4M、K15M、K100M)]对SEDDS药物沉淀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HPMC通过抑制晶核形成和晶体生长而抑制SEDDS在胃分散后的药物沉淀;HPMC对SEDDS的脂解速率有明显影响,而且有利于SEDDS脂解后药物分配进入水性分散相并抑制药物沉淀,其机制与HPMC黏度、分子质量以及形成的网络空间结构有关。这些研究结果为选择合适类型的HPMC作为过饱和SEDDS的沉淀抑制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乳化给药系统 羟丙甲基纤维素 过饱和 沉淀抑制剂 体外脂解
原文传递
基于蛋白质沉淀的药物靶点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彤 秦伟捷 杨洪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3-622,共10页
药物靶点是体内与药物分子结合的生物大分子。因此药物靶点的系统鉴定对于充分认识药物作用机制、疗效以及可能的副作用至关重要;同时全面的靶点识别可以加速药物发现及候选药物筛选的进程。生物质谱具有采集速度快、分辨率和灵敏度高... 药物靶点是体内与药物分子结合的生物大分子。因此药物靶点的系统鉴定对于充分认识药物作用机制、疗效以及可能的副作用至关重要;同时全面的靶点识别可以加速药物发现及候选药物筛选的进程。生物质谱具有采集速度快、分辨率和灵敏度高等特点,是蛋白质组深度鉴定和准确定量的关键工具;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有助于系统性鉴定与小分子药物结合的蛋白质,阐述蛋白质-药物相互作用,在药物靶点筛选领域大显身手。常用的先进行标记再结合亲和富集的药物靶点表征方法需要对药物分子化学衍生,这既耗时也可能会改变药物的亲和力,同时衍生基团产生的空间效应可能会阻断药物和靶点相互作用,加大了靶点鉴定的难度。因此,无需衍生的药物靶点鉴定方法受到广泛关注。蛋白质受到温度、pH、变性剂以及机械力等条件的影响会发生变性、展开和沉淀。小分子药物与蛋白质结合可能改变蛋白质折叠平衡,稳定靶蛋白的构象,与游离蛋白相比,更能抵抗不同条件诱导的蛋白质沉淀。基于以上原理,联合蛋白质组学和生物质谱技术,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基于蛋白质沉淀的药物靶点规模化鉴定方法,包括热蛋白质组分析方法、溶剂诱导蛋白质沉淀方法、机械应力诱导蛋白质沉淀方法、pH依赖性蛋白质沉淀方法等,用于蛋白质组范围内的药物靶点筛选。本综述介绍了该领域近十年报道的药物靶点发现和药物-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总结了这些方法的特点及其在药物疗效评价、药物发现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谱 药靶鉴定 蛋白质沉淀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用HPLC-MS/MS法测定儿童微量血浆中地高辛浓度
17
作者 杨志梅 冯章英 秦亚彬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1-1335,共5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检测血浆中地高辛含量,并用于患儿治疗药物监测(TDM)。方法取血浆样本10μL经乙腈沉淀蛋白,用Phenomenex Kinetex EVO C18(30.0 mm×2.1 mm,2.6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水(含0.05%甲酸和2 m...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检测血浆中地高辛含量,并用于患儿治疗药物监测(TDM)。方法取血浆样本10μL经乙腈沉淀蛋白,用Phenomenex Kinetex EVO C18(30.0 mm×2.1 mm,2.6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水(含0.05%甲酸和2 mmol·L^(-1)乙酸铵)和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55 mL·min^(-1),进样体积:30μL,柱温:45℃。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动态多反应监测(dMRM)扫描分析,离子通道分别选择为m/z 798.3→651.3(地高辛)和m/z 801.3→654.3(地高辛-d3)。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与定量下限、准确度和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以及稳定性。结果地高辛及内标的保留时间均为1.39 min,地高辛在0.25~8.00 ng·mL^(-1)线性良好,代表性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18.08×10^(-2)x+29.71×10^(-4)(r^(2)=0.99577),批内和批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为91.00%~99.50%,稳定性良好,基质效应符合规定。本方法成功用于65例患儿的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患儿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高辛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儿童 治疗药物监测 蛋白沉淀
原文传递
穿心莲内酯自纳米乳处方优选及沉淀抑制剂对其分散相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海波 赖章婷 +4 位作者 陈绪龙 袁其里 欧阳料淇 刘欢 廖正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4160-4168,共9页
目的研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olyvinylpyrrolidone k30,PVP k30)、聚乙二醇4000(polyethylene glycol 4000,PEG 4000)对穿心莲内酯自纳米乳(AG-SNEDDS)在人工肠液中分散相行为... 目的研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olyvinylpyrrolidone k30,PVP k30)、聚乙二醇4000(polyethylene glycol 4000,PEG 4000)对穿心莲内酯自纳米乳(AG-SNEDDS)在人工肠液中分散相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星点设计优选AG-SNEDDS处方;以过饱和度为指标,考察PVP k30、HPMC、PEG 40003类沉淀抑制剂(PPI)对AG-SNEDDS在人工肠液中分散后过饱和行为的影响,并用偏振光显微镜考察沉淀类型。结果 AG-SNEDDS处方为丙二醇单辛酸酯(propylene glycol caprylate,Capryol 90)-[聚氧乙烯蓖麻油(polyoxyethylene castor oil,Cremophor EL)-聚山梨酯-20(polysorbate 20,Tween-20)(1∶1)]-二乙二醇单乙基醚(diethylene glycol monoethyl ether,Transcutol HP)质量比为12.9∶40.5∶46.6;形成的乳剂均一透明,载药量为(6.93±0.04)mg/mL,乳化时间为(22.33±0.33)s,平均粒径为(14.25±0.65)nm。HPMC、PEG4000能维持AG-SNEDDS的肠液分散后的过饱和,且作用效果与用量呈正相关;PVP k30低浓度时降低AG-SNEDDS的肠液分散后的过饱和,中、高浓度时可维持过饱和。3种沉淀抑制剂均使沉淀颗粒粒径减小。结论沉淀抑制剂能维持穿心莲内酯自纳米乳在人工肠液中分散时的过饱和,维持过饱和的能力因沉淀抑制剂的类型和用量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星点设计 自纳米乳药物递送系统 过饱和 沉淀抑制剂
原文传递
聚合物对pH依赖性药物沉淀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白戎彪 郭风雪 +1 位作者 杨劲 李曹龙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2期82-86,共5页
近年来,溶解度具有pH依赖性的药物在难溶性药物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药物学家通常利用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来解决难溶性药物的溶解与释放问题,往往忽视pH依赖性药物即使在普通固体制剂中,也会在体内达到过饱和状态。聚合物对于维持过... 近年来,溶解度具有pH依赖性的药物在难溶性药物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药物学家通常利用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来解决难溶性药物的溶解与释放问题,往往忽视pH依赖性药物即使在普通固体制剂中,也会在体内达到过饱和状态。聚合物对于维持过饱和状态有着显著的作用,对聚合物沉淀抑制作用的研究通常通过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这需要考虑其稳定性、复杂的制备过程等其他因素。因此,通过简单方法研究聚合物的沉淀抑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弹簧-降落伞”理论,综述了小规模实验对聚合物的沉淀抑制作用的研究,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为选择合适的沉淀抑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难溶性药物 pH依赖性药物 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 “弹簧-降落伞” 纤维素聚合物 沉淀抑制剂
下载PDF
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文杰 江志杰 +2 位作者 余立 高春 王似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9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建立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通过预试验摸索,拟以含有组氨酸、卵磷脂和聚山梨酯80的混合溶液作为稀释剂及冲洗液,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法与薄膜过滤法联用的方法进行此类药物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并进行方法... 目的:研究建立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通过预试验摸索,拟以含有组氨酸、卵磷脂和聚山梨酯80的混合溶液作为稀释剂及冲洗液,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法与薄膜过滤法联用的方法进行此类药物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要求对拟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验证菌株的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检查阳性菌也生长良好。结论:以含有组氨酸、卵磷脂和聚山梨酯80的混合溶液作为稀释剂及冲洗液,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法与薄膜过滤法联用进行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制剂 微生物限度检查 离心集菌法 薄膜过滤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