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连-苦参不同配比中特征性成分的量-质变化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罗浩睿
庄雪菲
+5 位作者
李曦东
李惠芬
李婷婷
潘林梅
范旻旻
程海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77-3986,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配比“黄连-苦参”药对的特征性成分量-质变化相关性,为该药对的量-效相关性及临床应用提供合理的用量比例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配比9批“黄连-苦参”药对(5∶1、4∶1、3∶1、2∶1、1∶1、1∶2、1∶3、1∶4、1∶5)...
目的分析不同配比“黄连-苦参”药对的特征性成分量-质变化相关性,为该药对的量-效相关性及临床应用提供合理的用量比例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配比9批“黄连-苦参”药对(5∶1、4∶1、3∶1、2∶1、1∶1、1∶2、1∶3、1∶4、1∶5),建立药对HPLC特征指纹图谱及其特征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分析9组样品成分的差异性与相关性。结果9种配比的黄连-苦参药对共确定16个共有峰,指认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木兰花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共10个共有峰。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黄连-苦参配对后相比黄连药材及苦参药材,特征性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黄连-苦参(5∶1)时苦参碱、槐定碱、木兰花碱含量为各比例最高,相比单药材提取具有显著性差异;黄连-苦参(4∶1)时,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含量为各比例最高,相比单药材提取具有显著性差异,且黄连总生物碱溶出最高;黄连-苦参(1∶1)时苦参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且药根碱含量为各比例最高;黄连-苦参(1∶3)时氧化苦参碱含量为各比例最高。结论黄连-苦参不同配比时,以特征性成分个数与含量为标示的“质”与配伍用“量”之间的相关差异性较明显,显示出一定的成分相互促溶作用。苦参中3种成分的溶出量随黄连比例的降低呈现“U”型分布,而黄连中7种成分溶出量随黄连比例的降低整体呈现降低趋势。与黄连、苦参各药材单提相比,各比例下苦参中总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黄连中总生物碱类成分在黄连-苦参(5∶1)及(4∶1)比例下溶出表现为提升,其他比例表现为降低。药对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规律与临床验方中药对的使用配比成正相关。为进一步开展该药对的量-效关联性分析确定了物质基础,也为临床潜方时确定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苦参
药对配比
量-质关系
指纹图谱
物质基础
苦参碱
槐定碱
氧化苦参碱
木兰花碱
非洲防己碱
表小檗碱
药根碱
黄连碱
巴马汀
小檗碱
原文传递
不同配伍比例对当归-川芎药对中5个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柴梦宇
徐剑
+3 位作者
缪艳燕
张永萍
陈晓兰
刘杰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5期181-184,200,共5页
目的:建立当归-川芎药对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不同配伍比例对当归-川芎药对中5个有效成分的含量影响。方法:色谱柱GL Sciences Inertsil ODS-C18;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当归-川芎药对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不同配伍比例对当归-川芎药对中5个有效成分的含量影响。方法:色谱柱GL Sciences Inertsil ODS-C18;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90 nm;进样量:10μL,柱温30℃;流速1.0 mL/min。测定当归-川芎药对的单煎液以及不同配伍比例的合煎液(1∶2,1∶3,1∶4,1∶1,2∶1,3∶1,4∶1)中5个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合煎液中各成分提取率均大于单煎液中提取率,且当归-川芎配伍比为1∶4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结论:当归-川芎(1∶4)的配伍比例有利于5个成分的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川芎
药对
配伍比例
合煎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配伍比例及炮制方法对川楝子-小茴香药对中9种成分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侯建忠
朱顺娟
+3 位作者
李瑶
王小鹏
郝建明
曹云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1,共6页
目的考察不同配伍比例及炮制方法对川楝子-小茴香药对中芦丁、异槲皮素、阿魏酸、槲皮素、异川楝素、山柰酚、川楝素、α-蒎烯、反式茴香脑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配伍使用的最优比例。方法分析采用HPLC-DAD法,ZORBAX SB C_(18)色谱柱(4.6 mm...
目的考察不同配伍比例及炮制方法对川楝子-小茴香药对中芦丁、异槲皮素、阿魏酸、槲皮素、异川楝素、山柰酚、川楝素、α-蒎烯、反式茴香脑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配伍使用的最优比例。方法分析采用HPLC-DAD法,ZORBAX SB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DAD检测器。采用SPSS 24.0软件分析数据之间的差异性。结果9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96.19%~103.13%,RSD 1.86%~2.67%。川楝子-小茴香1∶1、1∶2、2∶1组中9种成分总含量高于川楝子+小茴香(1∶0+0∶1)组(P<0.05),川楝素-小茴香(1∶1)组总含量最高;炮制后,川楝素、异川楝素、α-蒎烯、反式茴香脑含量降低(P<0.05,P<0.01),异槲皮素含量升高(P<0.01),其余成分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川楝子与小茴香配伍后有利于9种成分总量的溶出,比例为1∶1时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小茴香
药对
炮制方法
配伍比例
含量测定
HPLC-DAD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参-茯苓药对抗衰老活性条件筛选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白竹林
赵大庆
+3 位作者
陈静静
曾婧
白雪媛
王思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584-2589,共6页
目的筛选人参-茯苓药对抗衰老的最佳配伍比例及给药条件,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不同配伍比例(1∶1、1∶2、2∶1、1∶4、4∶1,m/m)的人参-茯苓药对提取物,并以酿酒酵母为衰老模型生物,采用MTT法绘制酿酒酵母生长曲线,筛选人参-茯苓...
目的筛选人参-茯苓药对抗衰老的最佳配伍比例及给药条件,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不同配伍比例(1∶1、1∶2、2∶1、1∶4、4∶1,m/m)的人参-茯苓药对提取物,并以酿酒酵母为衰老模型生物,采用MTT法绘制酿酒酵母生长曲线,筛选人参-茯苓药对的最佳配伍比例、给药浓度和给药时间点,检测酿酒酵母细胞内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以及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MMP),检测酿酒酵母细胞内SOD1、CTT1、GSH1、ATP1、MRS1、CDC19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人参-茯苓药对抗衰老的最佳配伍比例为1∶4(m/m),最佳给药浓度为220μg/mL,最佳给药时间点为第28 h。人参-茯苓药对1∶4提取物可显著升高酿酒酵母细胞内SOD、POD、CAT活性,ATP含量和MMP以及CTT1、GSH1、MRS1 mRNA表达水平(P<0.01),显著降低MDA、ROS水平和SOD1、ATP1、CDC19 mRNA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人参-茯苓药对以1∶4(m/m)配伍时对酿酒酵母的抗衰老作用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正向调控酿酒酵母细胞氧化应激以及能量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茯苓
药对
配伍比例
酿酒酵母
抗衰老
氧化应激
能量代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连-苦参不同配比中特征性成分的量-质变化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罗浩睿
庄雪菲
李曦东
李惠芬
李婷婷
潘林梅
范旻旻
程海波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江苏省经典名方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江苏省中医药防治肿瘤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77-3986,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700602)。
文摘
目的分析不同配比“黄连-苦参”药对的特征性成分量-质变化相关性,为该药对的量-效相关性及临床应用提供合理的用量比例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配比9批“黄连-苦参”药对(5∶1、4∶1、3∶1、2∶1、1∶1、1∶2、1∶3、1∶4、1∶5),建立药对HPLC特征指纹图谱及其特征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分析9组样品成分的差异性与相关性。结果9种配比的黄连-苦参药对共确定16个共有峰,指认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木兰花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共10个共有峰。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黄连-苦参配对后相比黄连药材及苦参药材,特征性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黄连-苦参(5∶1)时苦参碱、槐定碱、木兰花碱含量为各比例最高,相比单药材提取具有显著性差异;黄连-苦参(4∶1)时,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含量为各比例最高,相比单药材提取具有显著性差异,且黄连总生物碱溶出最高;黄连-苦参(1∶1)时苦参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且药根碱含量为各比例最高;黄连-苦参(1∶3)时氧化苦参碱含量为各比例最高。结论黄连-苦参不同配比时,以特征性成分个数与含量为标示的“质”与配伍用“量”之间的相关差异性较明显,显示出一定的成分相互促溶作用。苦参中3种成分的溶出量随黄连比例的降低呈现“U”型分布,而黄连中7种成分溶出量随黄连比例的降低整体呈现降低趋势。与黄连、苦参各药材单提相比,各比例下苦参中总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黄连中总生物碱类成分在黄连-苦参(5∶1)及(4∶1)比例下溶出表现为提升,其他比例表现为降低。药对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规律与临床验方中药对的使用配比成正相关。为进一步开展该药对的量-效关联性分析确定了物质基础,也为临床潜方时确定适宜�
关键词
黄连-苦参
药对配比
量-质关系
指纹图谱
物质基础
苦参碱
槐定碱
氧化苦参碱
木兰花碱
非洲防己碱
表小檗碱
药根碱
黄连碱
巴马汀
小檗碱
Keywords
Coptidis
Rhizoma-Sophprae
Flavescentis
Radix
drug
pairing
ratio
quantity-quality
relationship
fingerprint
material
basis
matrine
sophoridine
oxymatrine
magnoflorine
columbamine
epiberberine
jatrorrhizine
coptisine
palmatine
berberine
分类号
R283.6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配伍比例对当归-川芎药对中5个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柴梦宇
徐剑
缪艳燕
张永萍
陈晓兰
刘杰
机构
贵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贵州中药炮制与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5期181-184,200,共5页
基金
千层次人才,合同编号:贵中医[ZQ2015004]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合同编号:黔科合支撑[2020]4Y094
+1 种基金
贵州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合同编号:GNYL[2017]008
贵州省药物新剂型新工艺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项目,合同编号:黔科合平台人才[2017]5655。
文摘
目的:建立当归-川芎药对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不同配伍比例对当归-川芎药对中5个有效成分的含量影响。方法:色谱柱GL Sciences Inertsil ODS-C18;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90 nm;进样量:10μL,柱温30℃;流速1.0 mL/min。测定当归-川芎药对的单煎液以及不同配伍比例的合煎液(1∶2,1∶3,1∶4,1∶1,2∶1,3∶1,4∶1)中5个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合煎液中各成分提取率均大于单煎液中提取率,且当归-川芎配伍比为1∶4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结论:当归-川芎(1∶4)的配伍比例有利于5个成分的溶出。
关键词
当归-川芎
药对
配伍比例
合煎
含量测定
Keywords
Angelica-Ligusticum
drug
pair
compatibility
ratio
mixed
decoction
content
determination
分类号
R284.2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配伍比例及炮制方法对川楝子-小茴香药对中9种成分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侯建忠
朱顺娟
李瑶
王小鹏
郝建明
曹云飞
机构
酒泉市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酒泉市中医院
镇江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中心
出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1,共6页
基金
甘肃省酒泉市科技计划项目(2023CA1014)
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研项目(2022GSMPA0081)。
文摘
目的考察不同配伍比例及炮制方法对川楝子-小茴香药对中芦丁、异槲皮素、阿魏酸、槲皮素、异川楝素、山柰酚、川楝素、α-蒎烯、反式茴香脑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配伍使用的最优比例。方法分析采用HPLC-DAD法,ZORBAX SB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DAD检测器。采用SPSS 24.0软件分析数据之间的差异性。结果9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96.19%~103.13%,RSD 1.86%~2.67%。川楝子-小茴香1∶1、1∶2、2∶1组中9种成分总含量高于川楝子+小茴香(1∶0+0∶1)组(P<0.05),川楝素-小茴香(1∶1)组总含量最高;炮制后,川楝素、异川楝素、α-蒎烯、反式茴香脑含量降低(P<0.05,P<0.01),异槲皮素含量升高(P<0.01),其余成分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川楝子与小茴香配伍后有利于9种成分总量的溶出,比例为1∶1时含量最高。
关键词
川楝子
小茴香
药对
炮制方法
配伍比例
含量测定
HPLC-DAD
Keywords
Toosendan
Fructus
Foeniculi
Fructus
drug
pair
s
processing
method
compatibility
ratio
content
determination
HPLC-DAD
分类号
R927 [医药卫生—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参-茯苓药对抗衰老活性条件筛选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白竹林
赵大庆
陈静静
曾婧
白雪媛
王思明
机构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584-2589,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7YFC1702100)。
文摘
目的筛选人参-茯苓药对抗衰老的最佳配伍比例及给药条件,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不同配伍比例(1∶1、1∶2、2∶1、1∶4、4∶1,m/m)的人参-茯苓药对提取物,并以酿酒酵母为衰老模型生物,采用MTT法绘制酿酒酵母生长曲线,筛选人参-茯苓药对的最佳配伍比例、给药浓度和给药时间点,检测酿酒酵母细胞内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以及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MMP),检测酿酒酵母细胞内SOD1、CTT1、GSH1、ATP1、MRS1、CDC19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人参-茯苓药对抗衰老的最佳配伍比例为1∶4(m/m),最佳给药浓度为220μg/mL,最佳给药时间点为第28 h。人参-茯苓药对1∶4提取物可显著升高酿酒酵母细胞内SOD、POD、CAT活性,ATP含量和MMP以及CTT1、GSH1、MRS1 mRNA表达水平(P<0.01),显著降低MDA、ROS水平和SOD1、ATP1、CDC19 mRNA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人参-茯苓药对以1∶4(m/m)配伍时对酿酒酵母的抗衰老作用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正向调控酿酒酵母细胞氧化应激以及能量代谢有关。
关键词
人参
茯苓
药对
配伍比例
酿酒酵母
抗衰老
氧化应激
能量代谢
Keywords
Panax
ginseng
Poria
cocos
drug
pair
compatibility
ratio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ti-aging
oxidative
stress
energy
metabolism
分类号
R965 [医药卫生—药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连-苦参不同配比中特征性成分的量-质变化相关性研究
罗浩睿
庄雪菲
李曦东
李惠芬
李婷婷
潘林梅
范旻旻
程海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不同配伍比例对当归-川芎药对中5个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柴梦宇
徐剑
缪艳燕
张永萍
陈晓兰
刘杰
《广东化工》
CAS
202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配伍比例及炮制方法对川楝子-小茴香药对中9种成分含量的影响
侯建忠
朱顺娟
李瑶
王小鹏
郝建明
曹云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人参-茯苓药对抗衰老活性条件筛选及机制研究
白竹林
赵大庆
陈静静
曾婧
白雪媛
王思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