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防风剂量变化探讨“泻黄散”病机及其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王天君 刘晓鹰 张雪荣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36-41,45,共7页
目的通过对泻黄散现代医案的整理分析,从防风的剂量变化探讨泻黄散之病机及其在儿科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以泻黄散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选取其中临床资料完整且有明确疗效的医案,对其中的诊断、症状、中... 目的通过对泻黄散现代医案的整理分析,从防风的剂量变化探讨泻黄散之病机及其在儿科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以泻黄散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选取其中临床资料完整且有明确疗效的医案,对其中的诊断、症状、中医证型、药物等进行规范后构建数据库;运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及数据分析。结果有效医案89则,西医疾病31种,中医症状41种,中医体征11种;处方118个,药物205种,用药总频次1400次,除泻黄散主方药物外,常加药物频次≥20次的依次为牡丹皮、蝉蜕、黄连、生地黄、赤芍;除2个散剂外,将汤剂中泻黄散各药物的剂量频次进行统计,结果频次最多的剂量为藿香10 g,防风10 g,栀子10 g,石膏15 g,甘草5 g;剂量比例以石膏最大,均值占比36.04%,防风、藿香、栀子均值占比相当,甘草最小,分别为防风18.71%,藿香17.87%,栀子17.21%,甘草10.17%。结论1.临床应用"泻黄散"由重用防风,变为重用石膏,佐用防风,轻用甘草,并常加入清热滋阴凉血的药物;剂型由散剂改为汤剂使用。2.泻黄散病机以脾胃气机升降失常,郁而化火为核心,可累及心火、肺热、肝风内动等证,以热证、实证为主,病因为热、火兼夹湿,病位主要涉及脾、胃、心、肺、肝,其临床表现可总结为:大便干结难下、小便调、纳差、口腔溃疡、口唇干渴、喜饮、咳嗽咳痰、咽充血,舌红,苔黄或苔黄腻,脉数或脉滑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黄散 病因病机 药物剂量分析 防风 石膏
下载PDF
2007—2009年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徐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分析口服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对2007—2009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9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的DDDs是2007年... 目的:分析口服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对2007—2009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9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的DDDs是2007年的1.45倍,2009年是2008年的1.43倍。3年中DDDs排序前2位的依次是培哚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结论: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基本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抗高血压药 限定日剂量 用药频度 用药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