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氧氟沙星不同用药方法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及血清sICAM-1、IL-8、TNF-a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许震 孙生安 +2 位作者 刘帅峰 李朝辉 李文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169-5171,共3页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不同用药方法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及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影响,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围术期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不同用药方法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及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影响,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围术期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住院拟行手术治疗20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100例,行阑尾切除术,在术前30min开始给予0.4g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A组术后0.2g/次、2次/d静脉滴注,B组术后0.4g/次/d静脉滴注,常规术用药3d,观察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3d时血清sICAM-1、IL-8、TNF-a水平。结果术后A组出现18例切口感染,B组出现8例切口感染,感染率分别为18.00%、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ICAM-1、IL-8、TNF-a术后明显下降(P<0.05),B组较A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左氧氟沙星用药方法对术后切口及血清sICAM-1、IL-8、TNF-a存在一定影响,术前30min单次联合术后0.4g/次/d静脉滴注相对于术前30min单次联合术后0.2g/次、2次/d用药在降低切口感染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用药方法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切口感染 sICAM-1 IL-8 TNF-A
原文传递
盐酸青藤碱纳米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韩文霞 李伟泽 +3 位作者 汪兴军 张寒 孙艳平 郝保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1-675,共5页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纳米柔性脂质体,探索其体外透皮给药的规律与机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以丙二醇为柔软剂的盐酸青藤碱纳米柔性脂质体,考察卵磷脂、胆固醇与丙二醇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青藤碱的量,原子...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纳米柔性脂质体,探索其体外透皮给药的规律与机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以丙二醇为柔软剂的盐酸青藤碱纳米柔性脂质体,考察卵磷脂、胆固醇与丙二醇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青藤碱的量,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和光子相关光谱仪(PCS)描述其物理性质。采用双室扩散池法研究其体外透皮给药规律,透皮给药结束后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皮肤表面结构的变化。结果卵磷脂、胆固醇和丙二醇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02%、25%时,制备的柔性脂质体对盐酸青藤碱的包封率为(66±2.3)%;其外观为圆形或椭圆形,内部为多层囊泡结构,粒径为(170±26)nm,表面电位为-(43±3.4)mV。柔性脂质体能够使角质层结构变得紊乱无序,角质细胞间隙增大而提高皮肤对药物的渗透性。结论纳米柔性脂质体能够显著提高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效果,可作为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新型纳米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青藤碱 柔性脂质体 透皮给药 薄膜分散法 包封率
原文传递
经鼻脑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攀 杜守颖 +1 位作者 黎迎 李鹏跃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期247-251,共5页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血液中的药物难以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近些年研究表明,经鼻腔给药后,药物可以绕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部,而且其对机体的损伤和副作用都较小,因此经鼻脑靶向给药系统不断受到更多人的关注。首先探讨了药物经鼻入脑的...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血液中的药物难以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近些年研究表明,经鼻腔给药后,药物可以绕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部,而且其对机体的损伤和副作用都较小,因此经鼻脑靶向给药系统不断受到更多人的关注。首先探讨了药物经鼻入脑的通路及机制,并针对鼻腔给药的不同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还介绍了脑靶向性的评价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鼻脑靶向制剂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给药 脑靶向 机制 优化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嘉 丁宣凯 +3 位作者 胡嘉欢 王宜峰 王燕飞 付永前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74,共13页
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是一类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的新兴多孔结晶有机聚合物,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高度可调及易于化学修饰等特点,是近年来多孔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载药量高、细胞毒性低、生物相容性良好和药... 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是一类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的新兴多孔结晶有机聚合物,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高度可调及易于化学修饰等特点,是近年来多孔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载药量高、细胞毒性低、生物相容性良好和药物释放能力高效等特点为COFs材料在药物递送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应用潜力。简要总结了近年来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介绍了COFs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及表征,列举了COFs作为几种模型药物(如阿霉素、5-氟尿嘧啶等)的载体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提出了COFs材料在药物递送领域中的优势,最后对目前COFs材料在药物递送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机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 药物递送 抗肿瘤药物 生物相容性 合成方法
下载PDF
可溶性微针在经皮给药系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崔闻宇 刘美琦 +2 位作者 王瑾 吴廷影 王妍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7-336,共10页
对微针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优势进行了简单阐述,重点介绍了可溶性微针。可溶性微针由生物相容性和水溶性的基质材料制成,具有可生物降解、载药量大、不产生针尖废物等独特优势。从可溶性微针常用的基质种类和制备方法阐述了可溶性微针对... 对微针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优势进行了简单阐述,重点介绍了可溶性微针。可溶性微针由生物相容性和水溶性的基质材料制成,具有可生物降解、载药量大、不产生针尖废物等独特优势。从可溶性微针常用的基质种类和制备方法阐述了可溶性微针对药物经皮渗透和吸收的影响。对国内外研究中可溶性微针递送疫苗、降糖药、基因、麻醉剂、抗肿瘤药物和其他应用进行了介绍。总结出可溶性微针经皮给药系统可显著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量,能够安全、稳定地输送药物并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最后,对可溶性微针现研究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微针 经皮给药 基质 微模塑法 药物递送
下载PDF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德文 王锦玉 +3 位作者 刘晓谦 马振山 王琳 仝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9-203,共5页
文章主要从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理论依据、制备方法、辅料应用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总结,在有关系统分类方面比以往的文献中划分的更细致,同时笔者着重就目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所存在的缺陷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 文章主要从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理论依据、制备方法、辅料应用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总结,在有关系统分类方面比以往的文献中划分的更细致,同时笔者着重就目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所存在的缺陷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便为以后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给药 靶向系统 系统分类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新型MEMS微针设计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孙潇 贾书海 +1 位作者 朱军 李以贵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16,共4页
描述了三种新型MEMS微针的结构设计及制备方法.针对微针的实际使用要求,对微针的固体力学性质及微通道内液体的流动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三种微针的强度可以保证安全地进行皮肤注射,且适于进行药剂的微量传输.
关键词 微电子机械系统 微针 药物传输 有限元
下载PDF
微针应用后皮肤孔道形成与闭合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蓉蓉 王缘 +4 位作者 刘哲 修雪亮 刘勇 王延妮 马凤森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93-1300,共8页
微针作为一种微创、安全和高效的新型经皮给药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针在皮肤表面形成的孔道是该技术递送药物的前提和关键,但目前缺少对皮肤孔道的系统性评价。本文综述了有关微针致皮肤孔道形成与闭合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涉... 微针作为一种微创、安全和高效的新型经皮给药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针在皮肤表面形成的孔道是该技术递送药物的前提和关键,但目前缺少对皮肤孔道的系统性评价。本文综述了有关微针致皮肤孔道形成与闭合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涉及微针几何参数、制备材料、药物、刺入参数、受试者皮肤差异和有无闭塞等方面因素,为微针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 微针 评价方法 孔道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食管局部给药系统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天天 吴东宇 柴旭煜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04-611,共8页
当前,食管病变的治疗手段多为全身给药,通常存在疗效不佳、不良反应严重等缺点。局部给药可有效提高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特别适合食管炎、食管癌及其他食管疾病的治疗。但食管给药面临诸多困难,其中主要是药物滞留时间短暂和难以渗入黏... 当前,食管病变的治疗手段多为全身给药,通常存在疗效不佳、不良反应严重等缺点。局部给药可有效提高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特别适合食管炎、食管癌及其他食管疾病的治疗。但食管给药面临诸多困难,其中主要是药物滞留时间短暂和难以渗入黏膜。近年来,多种用于食管局部给药的新型递送系统已被构建,以突破食管组织学和生理学上的递送难点,为相关疾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该综述从食管的组织学和生理学特点入手,分析实现局部药物治疗的挑战,总结了口服制剂、食管支架和局部注射等给药方案及体内外评价方法的新进展,为食管局部给药系统的未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疾病 食管给药 评价方法 递药系统 口服 食管支架 局部注射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刺激响应型脂质体的构建策略及其生物学应用
10
作者 高欣茹 许文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42-1751,共10页
刺激响应型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纳米载体,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及化妆品领域。本文围绕刺激响应型脂质体的制备方式、构建策略及其生物学应用展开了详细的介绍。其中,重点综述了pH敏感型、氧化还原敏感型、酶敏感型、热敏型、光敏型和... 刺激响应型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纳米载体,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及化妆品领域。本文围绕刺激响应型脂质体的制备方式、构建策略及其生物学应用展开了详细的介绍。其中,重点综述了pH敏感型、氧化还原敏感型、酶敏感型、热敏型、光敏型和磁场响应型脂质体的功能原理,并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对其应用进行了总结归纳。最后,本文对当前刺激响应型脂质体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前景作出了概括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响应 脂质体 构建策略 给药方式 药物递送
原文传递
小分子纯药自组装递药系统用于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贺思琴 高会乐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4期338-344,共7页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抗肿瘤小分子药物递送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然而,大部分基于载体的纳米递药系统都存在载药量低、制备工艺复杂、载体具有毒性和免疫原性等问题,阻碍了纳米制剂的临床转化。自组装技术的出现为此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其中...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抗肿瘤小分子药物递送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然而,大部分基于载体的纳米递药系统都存在载药量低、制备工艺复杂、载体具有毒性和免疫原性等问题,阻碍了纳米制剂的临床转化。自组装技术的出现为此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其中由小分子药物自组装得到的纯药递送系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小分子纯药自组装递药系统制备工艺简单、载药量高、毒性低,具有可调式的分子结构,更强的药物保留性、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以及更高的患者依从性,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具有良好的临床转化前景。本综述在肿瘤治疗的背景下,梳理和介绍了小分子纯药自组装递药系统的原理、分类、制备方法(传统及新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分析了单一纯药自组装递药系统和多药共组装递药系统在化疗、光疗、免疫治疗以及联合治疗中的最新应用进展,旨在探讨小分子纯药自组装递药系统在抗肿瘤治疗方面的发展潜力以及临床转化前景,为进一步优化小分子纯药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并拓展其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纳米递药系统 小分子药物 制备方法 抗肿瘤治疗
下载PDF
基于经皮微透析技术的薄荷挥发油促渗作用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景雁 兰颐 +5 位作者 赵馨雨 陈佳佳 兰海 莫诺兰 余玲 吴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8-382,共5页
目的:建立以川芎嗪和葛根素为亲脂性和亲水性模型药物的经皮微透析方法,研究不同浓度薄荷挥发油的在体经皮促渗特征。方法:在研究药物浓度和灌注速率对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基础上,采用浓差法测定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与传递率,并通过反... 目的:建立以川芎嗪和葛根素为亲脂性和亲水性模型药物的经皮微透析方法,研究不同浓度薄荷挥发油的在体经皮促渗特征。方法:在研究药物浓度和灌注速率对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基础上,采用浓差法测定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与传递率,并通过反向渗析法测定模型药物的探针在体回收率;以大鼠为动物模型,测定不同浓度薄荷挥发油(1%、3%、5%)对两种模型药物的皮肤动力学行为。结果:药物浓度对不同药物探针回收率没有显著影响,灌注速率与探针回收率均呈指数关系,浓差法显示两种模型药物的探针回收率与传递率相等,药物在渗析膜间无相互作用;川芎嗪和葛根素的在体回收率分别为(59.17±1.22)%、(19.85±1.60)%。3%浓度以下薄荷挥发油对川芎嗪和葛根素均无显著的经皮促渗效果,在5%浓度条件下对川芎嗪表现显著促渗活性。结论:低浓度薄荷油对亲脂性和亲水性药物的没有明显经皮促渗作用,仅在较高浓度条件下对亲脂性药物表现促渗作用,提示薄荷油主要通过影响药物热力学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挥发油 微透析技术 透皮吸收 经皮给药 反向渗析法 浓差法
原文传递
两亲嵌段聚合物载药胶束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焦真 王星 陈志明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8-83,共6页
在临床应用中,抗肿瘤药物的憎水性将严重影响疗效并造成一系列的副作用,因此,这些憎水性药物的增溶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其中,两亲嵌段聚合物载药胶束体系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将憎水性药物包裹在具有"核-壳"... 在临床应用中,抗肿瘤药物的憎水性将严重影响疗效并造成一系列的副作用,因此,这些憎水性药物的增溶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其中,两亲嵌段聚合物载药胶束体系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将憎水性药物包裹在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微球中以实现增溶目的。本文总结了目前用于载药胶束的两亲嵌段聚合物的材料及胶束的制备方法,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在此类药物胶束制备中的最新应用和该领域目前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释药功能胶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输送 聚合物胶束 制备 超临界二氧化碳 PH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不同给药方法对潮气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慧敏 刘传合 +1 位作者 朱烨轩 李硕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潮气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参数改善的因素,为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门诊、经临床明确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且处于急性发作期(喘息发作≤7d)的71例婴幼儿,将患儿... 目的探讨影响潮气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参数改善的因素,为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门诊、经临床明确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且处于急性发作期(喘息发作≤7d)的71例婴幼儿,将患儿依就诊顺序分为气雾剂组20例及雾化组51例,前者采用定量气雾剂给予支气管舒张剂,后者采用雾化吸入给予支气管舒张剂。2组患儿均进行潮气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比较两种给药方式对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的影响,主要观察参数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吸呼比、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呼气峰流量;随后进行组内分析,进一步探讨各参数改善率的影响因素。结果给药后,气雾剂组患儿呼吸频率显著下降(P=0.003),吸气时间显著延长(P=0.011);雾化组患儿潮气量、吸气时间、吸呼比、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显著上升(均P<0.05)。雾化组患儿吸呼比、达峰容积比上升幅度显著高于气雾剂组(均P<0.05)。气雾剂组内,与气道轻度阻塞患儿比较,气道重度阻塞患儿给药后,吸呼比、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改善显著(均P<0.05);雾化组内,气道重度阻塞患儿给药后,以上参数亦明显改善。雾化组不同年龄组间比较,2岁以上患儿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上升幅度显著高于1岁以下患儿(均P<0.05)。结论通过潮气肺功能技术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雾化吸入给药方式的舒张效果优于定量气雾剂;给药后肺功能参数的改善与气道阻塞程度有关,也与患儿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气肺功能 婴幼儿 支气管舒张试验 给药方法
原文传递
有序介孔碳纳米材料的合成及载药系统构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静 陈琳 +2 位作者 张欢 杨永珍 刘旭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51-157,共7页
有序介孔碳纳米材料(OMCNs)因具有高的比表面积、有序的介观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药物缓释方面应用广泛。介绍并对比分析了硬、软模板法合成OMCNs的相关研究,综述了基于OMCNs构建载药系统,尤其是具有响应性释药和靶向释药特性的载... 有序介孔碳纳米材料(OMCNs)因具有高的比表面积、有序的介观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药物缓释方面应用广泛。介绍并对比分析了硬、软模板法合成OMCNs的相关研究,综述了基于OMCNs构建载药系统,尤其是具有响应性释药和靶向释药特性的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介孔碳纳米材料 药物缓释 模板法 缓释机制
下载PDF
基于光谱吸收法经皮给药药液体积分数检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郇帅 吕加 +1 位作者 王明 莫长涛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32-334,共3页
针对经皮给药技术中药液体积分数的检测要求,提出了基于光谱吸收法的药液体积分数检测方法.通过光源、耦合器、分析池、光纤光谱仪及光功率计等搭建光路.根据朗伯-比尔定律,锁定药液在某一波长处的吸收峰,根据吸收峰处光强变化与药液体... 针对经皮给药技术中药液体积分数的检测要求,提出了基于光谱吸收法的药液体积分数检测方法.通过光源、耦合器、分析池、光纤光谱仪及光功率计等搭建光路.根据朗伯-比尔定律,锁定药液在某一波长处的吸收峰,根据吸收峰处光强变化与药液体积分数成比例的关系,检测出药液体积分数的变化.同时利用光功率计直接检测光信号经过分析池的光强度,寻找光强度与药液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该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可实时监测等优点,在经皮给药技术中作为药液体积分数实时检测具有较深远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 吸收法 药液体积分数检测 胰岛素
下载PDF
我院门诊药房智能配发药系统的工作效能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立群 石浩强 +1 位作者 柏志安 徐蕾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4821-4823,共3页
目的:提高发药系统的工作效能。方法:比较我院门诊药房调整前(2014年6月)由发药系统与人工窗口调剂药品的处方数和药品盒数,再结合订单、货品、数量(EIQ)-ABC法进行分析,调整发药系统与人工窗口调剂品种;再通过分析调整后(2014年8月)的... 目的:提高发药系统的工作效能。方法:比较我院门诊药房调整前(2014年6月)由发药系统与人工窗口调剂药品的处方数和药品盒数,再结合订单、货品、数量(EIQ)-ABC法进行分析,调整发药系统与人工窗口调剂品种;再通过分析调整后(2014年8月)的相关指标评价改进效果。结果:调整前的数据显示发药系统在发放药品盒数上工作量低于人工调剂(P=0.000),在发放处方张数上二者相似(P=0.122);经重新设置发药系统的药品品种后,发药系统在两项指标上均明显高于人工调剂(P=0.000)。结论:优化发药系统可有效提高其工作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药系统 处方数 EIQ-ABC法 工作效能
原文传递
胰岛素泵给药对改善糖尿病脑卒中鼻饲患者血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孙广珍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4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给药对改善糖尿病脑卒中鼻饲患者血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北大荒集团总医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脑卒中鼻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泵注组和皮下注射组,各39例。皮下注射组患者采取...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给药对改善糖尿病脑卒中鼻饲患者血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北大荒集团总医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脑卒中鼻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泵注组和皮下注射组,各39例。皮下注射组患者采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泵注组采用胰岛素泵给药方式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比血糖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监测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泵注组治疗后空腹血糖(4.92±1.02)mmol/L和餐后2 h血糖指标(9.22±1.96)mmol/L显著低于皮下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泵注组日均胰岛素用量(31.95±6.38)U、血糖控制达标时间(41.36±9.03)h均显著低于皮下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泵注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显著低于皮下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泵注组治疗后NIHSS评分(15.26±5.23)分显著低于皮下注射组(21.36±4.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给药方式,有助于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利于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有助于提升糖尿病脑卒中鼻饲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泵 给药方式 糖尿病脑卒中 鼻饲 血糖 神经功能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corticosteroids for pathological sca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current review and update
19
作者 Meiying Sheng Yunsheng Chen +2 位作者 Hua Li Yixin Zhang Zheng Zhang 《Burns & Trauma》 SCIE 2023年第1期314-324,共11页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hological scars remain challenging.Corticosteroids are the mainstay drugs in clinical sca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 they effectively induce scar regression and improve scar prurit...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hological scars remain challenging.Corticosteroids are the mainstay drugs in clinical sca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 they effectively induce scar regression and improve scar pruritus and pain.Currently,intralesional injections of corticosteroids ar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These require professional medical manipulation;however,the significant accompanying injection pain,repetition of injections and adverse effects,such as skin atrophy,skin pigmentation and telangiectasia,make this treatment modality an unpleasant experience for patients.Transdermal administration is,therefore,a promising non-invasive and easy-to-use method for corticosteroid administration for scar treatment.In this review,we first summarize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corticosteroids in sca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then,we discuss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intralesional injections and the progress of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s of corticosteroids,as well as their corresponding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TICOSTEROIDS Pathological sca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Administration method
原文传递
空心微球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玉伟 于爱华 翟光喜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9-646,共8页
空心微球有特殊的空心结构,具有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好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通过物理包覆、化学键合等方式实现对药物的包载。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空心微球给药系统在制备技术(喷雾干燥法、模板法、自组装法和水热法)方面的研究进展及... 空心微球有特殊的空心结构,具有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好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通过物理包覆、化学键合等方式实现对药物的包载。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空心微球给药系统在制备技术(喷雾干燥法、模板法、自组装法和水热法)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不同的载药方式,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微球 药物递送 制备技术 模板法 自组装法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