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气井连续携液实验研究及模型评价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琦 李颖川 +1 位作者 王志彬 程金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9-145,共7页
水平气井较直井更难于连续携液,为了研究水平气井连续携液问题,利用可视化水平井气水两相井筒管流模拟实验装置(垂直段6 m,水平段10 m,倾斜段6 m)模拟水平井气液两相流动,对比观测直井段、倾斜井段、水平井段的流动型态。实验表明:水平... 水平气井较直井更难于连续携液,为了研究水平气井连续携液问题,利用可视化水平井气水两相井筒管流模拟实验装置(垂直段6 m,水平段10 m,倾斜段6 m)模拟水平井气液两相流动,对比观测直井段、倾斜井段、水平井段的流动型态。实验表明:水平井三井段中,倾斜管段的携液能力最差,所需临界携液流速最大,可将其作为水平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速。倾斜管临界携液流量预测模型中,液滴模型和液膜模型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两类模型。为研究倾斜管连续携液,实验观测不同倾斜角(28°~72°)条件下流型变化并测试临界携液流速。实验表明倾斜管段液体主要以液膜形式被携带,从携液机理分析,液膜模型也更为合理;通过实验测得的213组数据对液滴模型和液膜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液膜模型的平均百分误差、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及相对性能系数均较小,从计算结果分析,液膜模型也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气井 倾斜管 连续携液 模拟实验 液膜模型 液滴模型
下载PDF
液滴模型在波形板汽水分离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谨奕 薄涵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2期776-781,共6页
基于液滴运动的物理描述和机理研究,根据液滴在蒸汽流场中的受力及液滴的物性,对液滴的物理状态进行了描述,将单液滴的三维运动模型应用于波形板汽水分离器,对波形板内部蒸汽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单液滴模型程序计算了液滴在波形板... 基于液滴运动的物理描述和机理研究,根据液滴在蒸汽流场中的受力及液滴的物性,对液滴的物理状态进行了描述,将单液滴的三维运动模型应用于波形板汽水分离器,对波形板内部蒸汽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单液滴模型程序计算了液滴在波形板内部蒸汽流场中的运动。探讨了液滴在波形板汽水分离器中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模型 波形板 汽水分离器
下载PDF
高气液比水平井临界携液流量预测新模型
3
作者 黄全华 黄智程 +4 位作者 杨亚涛 刘书炳 王定峰 颜学成 刘磊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3-850,共8页
明确气井积液机理和携液规律对于掌握井下流体的流动状态至关重要。目前现场应用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较多,但是不同模型计算结果差异较大,Turner等模型计算的长北区块气井携液流量偏大,不利于指导生产。通过开展水平井流动模拟正交实验,... 明确气井积液机理和携液规律对于掌握井下流体的流动状态至关重要。目前现场应用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较多,但是不同模型计算结果差异较大,Turner等模型计算的长北区块气井携液流量偏大,不利于指导生产。通过开展水平井流动模拟正交实验,捕捉典型流态,发现管斜角在45°~60°出现过渡流,通过编制流态识别程序进一步确定管斜角为46°时开始出现过渡流,此时携液最困难。基于液滴理论,引入井斜修正系数,建立了新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新模型在长北区块气井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新模型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由强到弱影响气井携液能力的因素依次为油管内径、井底流压、井斜角、井底温度。绘制的临界携液流量图版为后期开展停喷井治理措施的时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气液比 水平井 积液机理 液滴模型 流态实验 临界携液流量
下载PDF
基于紊流条件下的气井临界携液流量计算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明瑞卿 贺会群 胡强法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8-252,共5页
国内外大部分气田现场通常运用Turner模型与Li Min模型进行携液能力预测,但这2个模型的适用范围具有较大的限制性,均是基于直井和气相层流条件下的推导,没有考虑曳力系数和井斜角对携液能力的影响,将曳力系数视为常数,而紊流条件下雷诺... 国内外大部分气田现场通常运用Turner模型与Li Min模型进行携液能力预测,但这2个模型的适用范围具有较大的限制性,均是基于直井和气相层流条件下的推导,没有考虑曳力系数和井斜角对携液能力的影响,将曳力系数视为常数,而紊流条件下雷诺数的不同对曳力系数的取值有较大影响,从而使模型的计算结果误差较大。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对定向井中的液滴进行了受力分析,然后对紊流条件下雷诺数与曳力系数的关系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得出了基于气相紊流条件下定向井连续携液临界流量的预测新模型。现场实例计算分析表明:(1)新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对误差小于10%,相比于常用的计算模型,精度提高了10.416%~66.125%;(2)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数据吻合度更高,可以准确预测紊流条件下气井连续携液临界流量。新模型对于提高现场气井的合理配产和最终采收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携液流量 非线性拟合 定向气井 液滴模型 紊流
下载PDF
Droplet: A Virtual Brush Model to Simulate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被引量:3
5
作者 Xiao-FengMi MinTang Jin-XiangDong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04年第3期393-404,共12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virtual brush model based on droplet operation to simulate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n real time. Two ways of applying droplet model to virtual calligraphy and paintin... This paper proposes a virtual brush model based on droplet operation to simulate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n real time. Two ways of applying droplet model to virtual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second droplet model is more elaborated and can produce more vivid results while being slightly more time-consuming. The novel feature of the proposed droplet virtual brush model successfully enables the simulation painting system to overcome the poor expressional ability of virtual brush based on particle system and avoids the complex evaluation of physical brush with solid model. The model, derived from the actual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experience, due to the simplicity of the droplet operation and its powerful expressive ability, considerably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imulation system and maintains painting effect comparable with real brush by supporting special Chinese brush effect such as dry brush, feng and stroke dif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R virtual brush painting system droplet model
原文传递
页岩气水平井全井筒临界携液流量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朝 何祖清 +3 位作者 付道明 罗璇 刘欢乐 孙志扬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1-797,共7页
目前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均未完整反映页岩气井的复杂井身结构和返排液量变化特征,无法准确预测页岩气水平井积液。为此,通过对液滴动力学和能量分析,综合考虑井筒产液量、液滴变形和造斜率变化引起的液滴能量损失,建立了页岩气井全井筒... 目前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均未完整反映页岩气井的复杂井身结构和返排液量变化特征,无法准确预测页岩气水平井积液。为此,通过对液滴动力学和能量分析,综合考虑井筒产液量、液滴变形和造斜率变化引起的液滴能量损失,建立了页岩气井全井筒临界携液流量模型。根据最大稳定变形液滴能量平衡关系,确定了最大稳定变形液滴长轴长度;选取了适用于页岩气水平井的曳力系数和表面张力公式;根据误差分析优选了Mukherjee-Brill两相流模型计算页岩气水平井井筒压力分布。实例分析表明,与现有临界携液流量模型相比,新模型对于页岩气水平井的积液预测符合率最高,预测精度达92.3%。新模型可以准确预测积液井和接近积液井,对不积液井的积液预测精度也能满足现场应用要求,可以有效指导页岩气井积液判断与排采工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水平井 临界携液流量 积液预测 液滴变形 液滴模型
下载PDF
一种预测凝析气井临界携液流量的通用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明瑞卿 张全立 +2 位作者 罗淮东 黎小刚 陈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72,I0005,共5页
凝析气井中流体的流动规律与常规气井有较大差异,但目前凝析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量预测仍采用常规气井的相关计算模型,从而造成预测误差较大,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针对这一问题,基于质点分析理论和气液雾状流转换理论,首先推导出了凝析气... 凝析气井中流体的流动规律与常规气井有较大差异,但目前凝析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量预测仍采用常规气井的相关计算模型,从而造成预测误差较大,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针对这一问题,基于质点分析理论和气液雾状流转换理论,首先推导出了凝析气井临界携液流量预测的通用模型,通过分析得出,影响新模型预测精确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曳力系数、表面张力和临界韦伯数。然后经过优选得到温度、压力和表面张力的计算关系式,论证了临界韦伯数取定值的不准确性,并使用精确度对比和非线性拟合方法得到层流和湍流条件下曳力系数的计算关系式。最后分别建立了产油凝析气井和油水同产凝析气井多元耦合计算模型。现场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新模型预测精度超过90%,与凝析气井临界携液流量常用计算模型相比,预测精度提高了26%~41%。该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凝析气井的最终采收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井 定向井 临界携液流量 液滴模型 通用模型 排液采气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基于微流驱动效应的汽车前风挡除水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姜立标 黄树程 +1 位作者 凌诗韵 陈聃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18-123,共6页
基于微流驱动效应的优越性,提出了一种汽车前风挡玻璃振动除水技术。首先采用Stokes长波理论构建了液滴的二维数学模型,然后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ICS多物理场分析软件对玻璃板上的液滴进行二维建模。研究了对称低频振动、正交对称低... 基于微流驱动效应的优越性,提出了一种汽车前风挡玻璃振动除水技术。首先采用Stokes长波理论构建了液滴的二维数学模型,然后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ICS多物理场分析软件对玻璃板上的液滴进行二维建模。研究了对称低频振动、正交对称低频运动、非对称振动和对称低频振动对液滴移动状态和移动速度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液滴在振动激励下始终保持一种非对称的往复振荡运动,这种非对称运动合成为液滴在宏观上的位移,验证了微流驱动效应除水技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前风挡 除水技术 微流驱动 液滴模型 COMSOLMULTIPHYSICSICS
下载PDF
高气液比垂直管流连续携液实验 被引量:2
9
作者 魏纳 孟英峰 +4 位作者 刘永辉 李悦钦 刘安琪 万里平 李永杰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3,共4页
在可视化管流实验架上,采用压缩空气和雾化液体作为实验介质,模拟连续携液过程并测试实验参数;采用高速摄像仪捕捉到气流中液滴实际形状——椭球体.实验发现:圆球体模型、椭球体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分别偏差10%,58.3%.分析椭球体受力... 在可视化管流实验架上,采用压缩空气和雾化液体作为实验介质,模拟连续携液过程并测试实验参数;采用高速摄像仪捕捉到气流中液滴实际形状——椭球体.实验发现:圆球体模型、椭球体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分别偏差10%,58.3%.分析椭球体受力状态并结合实验数据导出了新的椭球体数学模型,按照新模型计算的结果与7口产水气井生产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模型 实验研究 临界流速 临界产量
下载PDF
Nonequilibrium dynamics in two-dimensional Ising spin glass
10
作者 张开成 朱岩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65-470,共6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nonequilibrium dynamics of two-dimensional Ising spin glass by dynamical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A new method is developed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age of domain growth. Using this m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nonequilibrium dynamics of two-dimensional Ising spin glass by dynamical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A new method is developed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age of domain growth. Using this method it investigates how temperature shift affects the effective age of domain growth. It finds that the T-shift dependence of the effective age follows the prediction of the droplet model quite well. It also investigates the overlap length between the spin glass states as well as the correlated flips of spins, which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The possible reason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EQUILIBRIUM effective age site-overlap droplet model
下载PDF
原子核体系能级综合模型的解析解
11
作者 李重石 陈永红 李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基于对原子核定态能级实验事实进行分析,通过单核子在平均自洽场中独立运动模型,将壳层模型汤川秀树势和伍德萨松势分析模拟,建立汤川-伍德-萨松-势(Y-W-S-P).并结合液滴模型势能的特性,魏扎克(C.F.Weizsacker)公式建立综合模型势,同时... 基于对原子核定态能级实验事实进行分析,通过单核子在平均自洽场中独立运动模型,将壳层模型汤川秀树势和伍德萨松势分析模拟,建立汤川-伍德-萨松-势(Y-W-S-P).并结合液滴模型势能的特性,魏扎克(C.F.Weizsacker)公式建立综合模型势,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定态薛定谔方程.应用泰勒微扰法和类氢原子能量表象的径向矩阵元的精要形式,求得一级微扰能和零级能,导出了原子核能级精细结构解,其结果与实验值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洽场中单核子独立运动模型 液滴模型与壳层模型 Y-W-S-势 自旋-轨道耦合 综合模型 泰勒-微扰法.
下载PDF
原子核体系能级综合模型的解析解
12
作者 李重石 陈永红 李华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基于对原子核定态能级实验事实进行分析,通过单核子在平均自洽场中独立运动模型,将壳层模型汤川秀树势和伍德萨松势分析模拟,建立了汤川-伍德-萨松-势(Y-W-S-P).结合液滴模型势能的特性,通过魏扎克(C.F.Weizsacker)公式建立综合模型势,... 基于对原子核定态能级实验事实进行分析,通过单核子在平均自洽场中独立运动模型,将壳层模型汤川秀树势和伍德萨松势分析模拟,建立了汤川-伍德-萨松-势(Y-W-S-P).结合液滴模型势能的特性,通过魏扎克(C.F.Weizsacker)公式建立综合模型势,建立相应的定态薛定谔方程.应用泰勒微扰法和类氢原子能量表象的径向矩阵元,求得一级微扰能和零级能,导出原子核能级精细结构解.其结果与实验值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模型 壳层模型 Y-W-S-势 泰勒-微扰法
下载PDF
原子核液滴模型结合能的薄壁近似验证
13
作者 杨清志 孙式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24-26,共3页
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因诸多优点目前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但液滴模型的结合能及其修正公式主要来自实验修正,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针对这种现象,以薄壁近似为基础,运用数学物理方法,从理论上推导了原子核液滴模型结合能公式,使其具有明确的物... 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因诸多优点目前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但液滴模型的结合能及其修正公式主要来自实验修正,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针对这种现象,以薄壁近似为基础,运用数学物理方法,从理论上推导了原子核液滴模型结合能公式,使其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佐证了原子核液滴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近似 液滴模型 结合能
下载PDF
一个奇异中子分布结构存在的判据
14
作者 方德清 沈文庆 +5 位作者 冯军 蔡翔舟 苏前敏 张虎勇 胡鹏云 马余刚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9,共6页
通过小液滴模型的中子皮厚度计算出的中子、质子均方根半径之差与实验的比较发现,实验提取的正常核的均方根半径之差与小液滴模型计算基本一致;有奇异中子分布结构(皮或晕)核的均方根半径之差的实验结果比小液滴模型的计算结果有异... 通过小液滴模型的中子皮厚度计算出的中子、质子均方根半径之差与实验的比较发现,实验提取的正常核的均方根半径之差与小液滴模型计算基本一致;有奇异中子分布结构(皮或晕)核的均方根半径之差的实验结果比小液滴模型的计算结果有异常增大.提出了一个与分离能相关的有效中子皮厚度,它能很好地反映有奇异中子分布结构核的中子皮厚度的反常增加,建议把它作为奇异中子分布结构存在的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中子分布 中子皮厚度 小液滴模型 核物理
原文传递
气井连续携液机理 被引量:46
15
作者 王志彬 李颖川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1-686,共6页
平行气流中的液滴趋于椭球状,而低黏度液滴临界韦伯数Wecrit相差较大,在2.2~60变化,而已有的携液模型未综合考虑液滴变形和液滴尺寸差异对气井临界携液气量的影响。根据液滴质点力平衡理论,笔者导出了气井临界携液气量预测新模型。新... 平行气流中的液滴趋于椭球状,而低黏度液滴临界韦伯数Wecrit相差较大,在2.2~60变化,而已有的携液模型未综合考虑液滴变形和液滴尺寸差异对气井临界携液气量的影响。根据液滴质点力平衡理论,笔者导出了气井临界携液气量预测新模型。新模型引入的特征参数Ck,Wecrit综合考虑了液滴变形和最大液滴尺寸差异对携液气量的影响。根据一般能量守恒原理,推导出了液滴变形程度与临界韦伯数的函数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和DDB模型预测结果一致,误差小于6%。新模型的关系式系数Ck,Wecrit在2.14~4.79变化,而根据文献数据和国内气田临界气流量反算的系数Ck,Wecrit在1.86~5.0变化。新模型从机理上解释了各气田临界携液气量相差较大和个别气田临界携液气量较低的原因,并以大牛地气田为例介绍了该模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携液 液滴变形 临界韦伯数 液滴模型 临界流量
下载PDF
低渗产水气藏携液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瑞立 周舰 +2 位作者 罗懿 李璇 刘玉祥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准确预测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量,对优化气井工作制度、排除井筒积液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液滴模型未考虑液滴变形和液滴大小的影响,将临界韦伯数取为定值或认为临界携液气流量与临界韦伯数无关,导致模型的关系式系数为定值,存在一定理论不足... 准确预测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量,对优化气井工作制度、排除井筒积液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液滴模型未考虑液滴变形和液滴大小的影响,将临界韦伯数取为定值或认为临界携液气流量与临界韦伯数无关,导致模型的关系式系数为定值,存在一定理论不足。综合考虑液滴变形和液滴大小特征,由液滴质点力平衡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导出了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量计算新模型。新模型的关系式系数随压力增大而变大,为1.92~5.30,弥补了现有液滴模型的关系式系数为定值的缺陷。现场应用表明:新模型预测大牛地气田气井积液状态与实际较吻合,可满足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携液 液滴变形 临界韦伯数 液滴模型 临界流量
下载PDF
O’Rourke模型的网格依赖性及其改进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辉亚 张煜盛 +1 位作者 莫春兰 徐波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7-133,共7页
O’Rourke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液滴碰撞模型,然而该模型在喷雾计算过程中存在着较强的网格依赖性问题。为了降低其网格依赖性,提出了一种新的交错网格碰撞(CMC:Cross Mesh Collision)液滴模型。该模型是对O’Rourke模型的一种扩展,... O’Rourke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液滴碰撞模型,然而该模型在喷雾计算过程中存在着较强的网格依赖性问题。为了降低其网格依赖性,提出了一种新的交错网格碰撞(CMC:Cross Mesh Collision)液滴模型。该模型是对O’Rourke模型的一种扩展,即考虑了相邻单元边缘处液滴之间的碰撞,对单元内距离最远的液滴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最大的问题,采用碰撞限制角进行了改进研究。将CMC液滴模型与KIVA程序相耦合,采用单孔喷嘴和定容室,在不同网格坐标、不同网格密度以及不同粒子数条件下,分别从喷雾结构和液滴平均尺寸两个方面,比较了CMC液滴模型和O’Rourke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新的CMC液滴模型在各种条件下均表现出较小的网格依赖性和粒子数敏感性;从粗略网格到精细网格,CMC液滴模型预测的喷雾液滴平均尺寸的变化从O’Rourke模型的30μm减小到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ourke模型 液滴碰撞 CMC液滴模型 喷雾结构 液滴平均尺寸
下载PDF
推广的液滴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海飞 包小军 +3 位作者 王佳眉 黄银 李君清 张鸿飞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1-259,共19页
简单介绍了近年来在研究重核和超重核衰变性质及熔合反应方面取得的理论成果和面临的挑战,着重阐述推广的液滴模型(GLDM)理论框架及其应用。基于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以及反应Q值,GLDM考虑了质量和电荷的不对称性、形状演化、亲近势... 简单介绍了近年来在研究重核和超重核衰变性质及熔合反应方面取得的理论成果和面临的挑战,着重阐述推广的液滴模型(GLDM)理论框架及其应用。基于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以及反应Q值,GLDM考虑了质量和电荷的不对称性、形状演化、亲近势和温度等,很好地描述了重核和超重核的质子放射性、α衰变、重离子放射性、自发裂变的半衰期和重离子熔合反应截面,同时也研究了原子核的粒子(质子、α、重离子)放射性与自发裂变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核和超重核 推广的液滴模型 粒子放射性 自发裂变 熔合反应
原文传递
多组分颗粒轨道模型氨法脱硫过程仿真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立清 张纯 +2 位作者 黄贵杰 刘铮 马卫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5741-5749,共9页
将双膜理论、亨利定律、NH3与SO2间的化学反应通过自定义函数(UDF)的方法导入Fluent多组分液滴模型,计算氨法脱硫塔喷淋过程的脱硫效率。旋流烟气采用RNG k-ε模型,喷淋液滴采用颗粒轨道模型(discrete Particle model,DPM),应用PIS... 将双膜理论、亨利定律、NH3与SO2间的化学反应通过自定义函数(UDF)的方法导入Fluent多组分液滴模型,计算氨法脱硫塔喷淋过程的脱硫效率。旋流烟气采用RNG k-ε模型,喷淋液滴采用颗粒轨道模型(discrete Particle model,DPM),应用PISO算法对传质、流动过程进行压力-速度耦合的非稳定计算。计算结果显示:脱硫效率计算值与实验值误差在10%以内;随喷淋液气比增大、喷淋液温度及入口烟气中SO2浓度的降低,脱硫效率升高;喷淋液初始温度从40升高至50℃时,脱硫效率从91%迅速降至80%;在脱硫塔液气比较低时,增大液气比(0.5~1.8 L/m^3)能明显提高脱硫效率(65%~93%);当进口SO2浓度从1 208升高到4 832 mg/m^3时,在塔高平面上,壁面与外塔中间区域的浓度差(300~1 050 mg/m^3)增大,不均匀性增强。Fluent传质反应模型能综合反映不同工况下脱硫塔运行状况,指导设备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法脱硫 Euler-Lagrange坐标系 多组分传质液滴模型 环栅喷淋泡沫塔 流体计算
下载PDF
降膜吸收CO_(2)水平管外滴状流的脉动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斌广 江稔 +3 位作者 盖殿臣 田永生 马晓旭 杨洛鹏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0-226,共7页
液滴的瞬态行为对强化水平管降膜吸收CO_(2)装置的性能至关重要。基于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建立了滴状流降膜吸收CO_(2)的二维模型,引入液滴下坠长度与无量纲时间来分析滴状流降膜吸收CO_(2)过程中的液滴脉动与管间距和雷诺数Re的... 液滴的瞬态行为对强化水平管降膜吸收CO_(2)装置的性能至关重要。基于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建立了滴状流降膜吸收CO_(2)的二维模型,引入液滴下坠长度与无量纲时间来分析滴状流降膜吸收CO_(2)过程中的液滴脉动与管间距和雷诺数Re的关系。结果表明:液体在换热管下侧堆积直至形成液滴的过程中,受到重力、表面张力与惯性的相互作用,液滴的移动方向出现了多次反转;液滴脉动过程中,由于摩擦阻力的存在,随着无量纲时间的增加,液滴脉动幅度逐渐减小;由于管间距的增加提高了液滴在换热管底部交汇时的动能,导致随着管间距的增加,液滴的脉动次数与脉动幅度逐渐增加;在Re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液滴滴落速度的减小导致液滴的脉动次数与幅度也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吸收 滴状流 脉动幅度 脉动次数 管间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