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2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水分调控对滴灌紫花苜蓿作物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佟长福 李和平 +2 位作者 牛海 柳剑锋 罗鹏怀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4期74-79,共6页
利用2年田间灌溉试验,研究了紫花苜蓿滴灌条件下4种土壤水分梯度(即:70%θ_(fc)、60%θ_(fc)、50%θ_(fc)、40%θ_(fc))对作物系数(K_(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探索提高滴灌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结果表明:分枝—现蕾期为... 利用2年田间灌溉试验,研究了紫花苜蓿滴灌条件下4种土壤水分梯度(即:70%θ_(fc)、60%θ_(fc)、50%θ_(fc)、40%θ_(fc))对作物系数(K_(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探索提高滴灌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结果表明:分枝—现蕾期为紫花苜蓿需水关键期;紫花苜蓿耗水量(ET_(a))与产量关系为二次抛物线型,相关性为0.9433;紫花苜蓿K_(c)在返青—拔节期为0.61~0.88,拔节—分枝期0.68~0.79,分枝—现蕾期达到最大值1.07~1.16,现蕾—开花期0.57~0.96,全生育期表现为二次抛物线型;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和降水量条件下时,降水量少的年份,灌水量对紫花苜蓿WUE的影响显著;反之,灌水量对紫花苜蓿WUE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作物系数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紫花苜蓿
下载PDF
不同滴灌灌水定额对小麦的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陈凯丽 赵经华 +2 位作者 黄红建 马英杰 杨磊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68,84,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探究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定额的小麦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小麦的日均耗水量都呈双峰曲线变化,总耗水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灌水相对充足的条件下,耗水强度从小到大依次为完熟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孕... 通过大田试验,探究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定额的小麦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小麦的日均耗水量都呈双峰曲线变化,总耗水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灌水相对充足的条件下,耗水强度从小到大依次为完熟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孕穗期<乳熟期<灌浆期。拔节期一定的水分胁迫有益于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单穗粒数的提高,灌浆期的耗水量对最终产量尤为重要。研究表明,T1(225m^3/hm^2)、T2(300m^3/hm^2)、T3(375m^3/hm^2)处理由于耗水量过低造成小麦减产。综合比较T4(450m^3/hm^2)、T5(525m^3/hm^2)、T6(600m^3/hm^2)处理,T5处理是最有利于节水增产的处理。该试验结果可为北疆地区滴灌小麦探究最优的灌溉制度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小麦 灌水定额 耗水规律 产量
下载PDF
滴灌苜蓿田间土壤水盐及苜蓿细根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22
3
作者 鲁为华 任爱天 +3 位作者 杨洁晶 于磊 马春晖 张前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28-137,共10页
为了明确滴灌苜蓿土壤水、盐运移,细根分布及细根生物量动态,该文对苜蓿进行滴灌和漫灌试验,结果表明,漫灌水分集中在15 cm浅层土壤内且分布均匀,含水率在19.5%~20.5%之间。滴灌水分高值区集中在水平方向距滴头15 cm,深度为40 cm的土层... 为了明确滴灌苜蓿土壤水、盐运移,细根分布及细根生物量动态,该文对苜蓿进行滴灌和漫灌试验,结果表明,漫灌水分集中在15 cm浅层土壤内且分布均匀,含水率在19.5%~20.5%之间。滴灌水分高值区集中在水平方向距滴头15 cm,深度为40 cm的土层中,含水率达到18.0%~20.0%。漫灌对0~25 cm深度土层盐分淋洗作用明显,土水比1:5土壤水提液的电导率由灌前的0.4~0.5 m S/cm下降到0.3 m S/cm以下;滴灌可使根区盐分下降至0.2 m S/cm,显著低于灌溉初始的盐分含量(P〈0.05)。与漫灌比较,滴灌苜蓿细根集中分布在水平方向距滴头0~30 cm,垂直深度0~50 cm范围内。生长季各时间节点滴灌细根总量高于漫灌,其平均值分别为211.6和198.3 g/m2。滴灌和漫灌各时间节点细根量表现出明显的波动,其范围分别在193.2~243.6和182.7~219.1 g/m2之间。在整个生长期内,滴灌活根量高于漫灌,且生长前期滴灌死根量变化较漫灌平稳。活细根和死细根之间的周转使得两者呈现出此消彼涨的状态,表明细根具有生长-凋亡-再生长的周期性。该研究可为滴灌技术在苜蓿栽培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 盐分 滴灌苜蓿 水盐分布特征 苜蓿细根 空间分布和生物量动态
下载PDF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滴灌棉田氮素转化及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陶瑞 唐诚 +2 位作者 李锐 谭亮 褚贵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6,共7页
在滴灌条件下,采用连续3年定位增施有机肥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比对滴灌棉田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量氮、全氮以及土壤矿化和硝化特性的影响,旨在明确滴灌棉田增施有机肥条件下土壤氮素转化与各形态氮素特征。结果表明... 在滴灌条件下,采用连续3年定位增施有机肥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比对滴灌棉田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量氮、全氮以及土壤矿化和硝化特性的影响,旨在明确滴灌棉田增施有机肥条件下土壤氮素转化与各形态氮素特征。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各处理均可显著增加土壤NH4^+-N和NO3^- -N含量(P〈0.05),且明显增加NH4^+-N占总氮(TN)比例。在各施肥处理中,以配施60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60%CF+BF2)的矿质氮含量最高;3年连续增施有机肥3000-6000 kg·hm^-2可明显增加滴灌棉田全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P〈0.05),其中生物有机肥(CF+BF)对提高微生物量氮(MBN)/TN的效果显著,其土壤全氮分别比对照(CK)和单施化肥处理(CF)提高了24.7%-37.1%和13.3%-24.5%,微生物量氮分别增加53.8%-98.5%和32.2%-70.5%。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硝化势和矿化能力。土壤增施3000-6000 kg·hm^-2有机肥对促进滴灌棉田氮素转化,调节不同形态氮素比例及提高氮素肥力有显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棉田 增施有机肥 微生物量氮 土壤硝化势 土壤矿化
下载PDF
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叶片光合生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海琪 王荣荣 +3 位作者 蒋桂英 尹豪杰 晏世杰 车子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1-224,共14页
在北疆气候条件下,为明确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滴灌春小麦叶片光合特性与同化物累积的调控效应,以强筋小麦新春37号(XC37)、中筋小麦新春6号(XC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CK1(300 kg hm^(-2))、A1(255 kg hm^(-2))、B1(210 kg hm^(-... 在北疆气候条件下,为明确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滴灌春小麦叶片光合特性与同化物累积的调控效应,以强筋小麦新春37号(XC37)、中筋小麦新春6号(XC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CK1(300 kg hm^(-2))、A1(255 kg hm^(-2))、B1(210 kg hm^(-2))、CK2(0 kg hm^(-2))施氮水平下,研究施氮量对小麦叶片光合关键酶活性、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干物质累积分配、产量及氮肥利用率(NUE)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光合关键酶活性、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地上部干物质累积(SDM)、穗重(SPDM)及产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以A1处理表现出高的RuBPC酶活性、PEPC酶活性、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II))、SDM、SPDM、产量和NUE,比其余处理高出10.51%~30.45%,7.05%~64.95%,7.49%~26.66%,11.61%~63.44%,5.72%~49.85%,1.68%~28.55%,5.00%~46.01%,18.95%~96.45%,22.95%~177.44%,4.15%~46.88%,6.30%~25.42%,胞间CO_(2)浓度(Ci)相比其余处理降低了11.73%~20.95%。相关分析表明,产量、干物质累积、NUE和P_(n)、G_(s)、T_(r)、ФPSII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i呈极显著负相关。施氮量和品种互作对RuBPC酶活性在扬花期、PEPC酶活性在扬花至乳熟期、F_(v)/F_(m)和Φ_(PSII)在拔节期和扬花期的互作效应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新疆滴灌模式下,适量减氮(255 kg hm^(-2))能改善小麦光合性能,在增加干物质累积的基础上,促进光合产物向穗部的分配运输,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春小麦 施氮量 光合特性 干物质累积 产量
下载PDF
冬灌与化学调控互作对滴灌春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熊乐 马富裕 +3 位作者 樊华 张伟 崔静 郑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2-936,共5页
为给滴灌春小麦高产抗倒伏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新疆地区主栽品种新春6号和新春19号为材料,研究了冬前灌溉与化学调控互作对滴灌春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灌溉可促进滴灌春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但降低抗倒伏... 为给滴灌春小麦高产抗倒伏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新疆地区主栽品种新春6号和新春19号为材料,研究了冬前灌溉与化学调控互作对滴灌春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灌溉可促进滴灌春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但降低抗倒伏能力。矮壮素浸种+分蘖期叶面喷施矮壮素能协调滴灌小麦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增强茎和根抗倒伏能力,且在两个品种上应用效果无差异;在此基础上配合冬灌能实现滴灌小麦抗倒和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春小麦 化学调控 冬灌 倒伏 产量
下载PDF
黄腐酸与氮肥配施对滴灌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芦大伟 李青军 +3 位作者 陈署晃 耿庆龙 赖宁 刘国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88-1894,共7页
【目的】研究配施不同用量的黄腐酸对新疆拜城县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拜城县膜下滴灌玉米的黄腐酸的用量。【方法】以新玉31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施用相同氮磷钾(N 240 kg/hm 2、P 2 O 5150 kg/hm 2、K 2 O 90 ... 【目的】研究配施不同用量的黄腐酸对新疆拜城县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拜城县膜下滴灌玉米的黄腐酸的用量。【方法】以新玉31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施用相同氮磷钾(N 240 kg/hm 2、P 2 O 5150 kg/hm 2、K 2 O 90 kg/hm 2)的基础上,以单施氮肥处理为对照,分析施不同用量的黄腐酸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单施氮肥处理,合理施黄腐酸(180~270 kg/hm 2)能显著增加玉米的产量,增产率为10.2%~12.6%,玉米氮肥利用率提高8.0~10.5个百分点,但收获后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没有显著增加。大量施用黄腐酸(450 kg/hm 2)能显著增加玉米的生物量、氮肥利用率以及收获后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但是产量降低,减产率为3.5%。【结论】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与黄腐酸用量进行综合分析,适宜的黄腐酸用量为180~270 kg/h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玉米 黄腐酸 氮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氮运筹方式对棉花叶片衰老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宏芝 干秀霞 +3 位作者 虎晓兵 李善龙 罗宏海 张旺锋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661-667,共7页
以新陆早13号(常规棉)和新陆早43号(杂交棉)2个不同基因型棉花高产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土柱栽培研究法,依据棉花生育期改变水氮供应时期及分配比例,分别设置4个水分、2个氮肥,共16个处理,研究水氮运筹方式对膜下滴灌棉花叶片衰老及产量... 以新陆早13号(常规棉)和新陆早43号(杂交棉)2个不同基因型棉花高产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土柱栽培研究法,依据棉花生育期改变水氮供应时期及分配比例,分别设置4个水分、2个氮肥,共16个处理,研究水氮运筹方式对膜下滴灌棉花叶片衰老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基施比例高,有利于增强水分亏缺条件下叶片SOD、POD和CAT活性,从而提高叶片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增强棉株抗逆性;在播前灌溉下,保证盛花期—吐絮期充足的水氮供应量,有利于提高生育中后期叶片SOD、P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延缓叶片和植株的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单铃重,从而提高产量,并改善棉纤维品质。因此,膜下滴灌棉花水肥管理中,应充分重视播种前灌溉,利用膜下滴灌技术随水施肥的特点,适当的减少基施氮比例,增大生育中后期水氮的分配比例,以达到延缓植株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膜下滴灌 水氮运筹 衰老 保护性酶 产量和品质
下载PDF
液体地膜覆盖对滴灌棉花生长及土壤水温盐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李云光 王振华 +3 位作者 张金珠 郑旭荣 李文昊 姜国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115,共6页
干旱区棉田残膜污染日益严重,液体地膜覆盖能从根本上杜绝农田残膜增加。为探索液体地膜代替塑料薄膜与滴灌结合的可行性,采用测坑试验研究3种覆盖方式[液体地膜覆盖(LFD)、塑料地膜覆盖(PFD)和裸地对照(NFD)]对滴灌棉花生长及土壤水温... 干旱区棉田残膜污染日益严重,液体地膜覆盖能从根本上杜绝农田残膜增加。为探索液体地膜代替塑料薄膜与滴灌结合的可行性,采用测坑试验研究3种覆盖方式[液体地膜覆盖(LFD)、塑料地膜覆盖(PFD)和裸地对照(NFD)]对滴灌棉花生长及土壤水温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LFD棉花可提高土壤含水率和地温,加快滴灌棉花前期生长速度及适度抑制后期旺长。平均籽棉产量较NFD增长7.2%,相对PFD降低2.1%。LFD棉花对土壤环境无不良影响,在干旱区滴灌棉田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地膜 滴灌棉花 土壤环境 生长发育 棉花产量
下载PDF
玛河灌区膜下滴灌棉田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辛明亮 吕廷波 +2 位作者 何新林 曹玉斌 王萌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79,共6页
应用区域采样点数据,结合地统计学与空间简单克里金插值等分析方法,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中游平原灌区膜下滴灌棉田表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棉花采收后表层土壤含盐量变异系数为35.617%,表现为中等强度变异性,服从正态分布;... 应用区域采样点数据,结合地统计学与空间简单克里金插值等分析方法,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中游平原灌区膜下滴灌棉田表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棉花采收后表层土壤含盐量变异系数为35.617%,表现为中等强度变异性,服从正态分布;具有强二阶趋势效应,灌区中部趋势影响力变化剧烈;块金系数小于25%,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其变异主要受空间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沿等高线方向表现为各向异性,垂直等高线方向表现为各向同性;棉花采收后表层土壤含盐量具有明显的连续变化,灌区内不存在盐土、重度盐化土和中度盐化土,轻度盐化土在整个灌区占主导地位并广泛分布于各子灌区,非盐化土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前地区和东北局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河灌区 膜下滴灌 表层土壤盐分 空间变异性 半方差函数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微咸水膜下滴灌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凯 王振华 +2 位作者 王天宇 宗睿 王东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9-568,共10页
为明确水氮耦合效应对微咸水膜下滴灌棉花光合作用、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寻求、优化适合微咸水储量丰富地区的最佳水、氮区间。设置3个水平的灌溉定额:2500、3500、4500 m^(3)/hm^(2)(W1、W2、W3);4个水平的施氮量:100、200、300... 为明确水氮耦合效应对微咸水膜下滴灌棉花光合作用、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寻求、优化适合微咸水储量丰富地区的最佳水、氮区间。设置3个水平的灌溉定额:2500、3500、4500 m^(3)/hm^(2)(W1、W2、W3);4个水平的施氮量:100、200、300、400 kg/hm^(2)(纯N)(N1、N2、N3、N4)。结果表明:棉花光合参数、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等指标水氮耦合效应极显著。灌溉定额增加,棉花产量(Y)、氮肥偏生产力(N_(PFP))先上升后下降,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和细胞间CO_(2)浓度(C_(i))减小。对P_(n)、T_(r)、G_(s)而言,W1、W2水平时,均为N2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W3水平时,N3水平提高最明显。对棉花C_(i)来说,W1、W2水平下,均在N4水平处取得最大值;W3水平下,N1水平时得到最大值。对Y、iWUE而言,W1水平时,N2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W2、W3水平时,均为N3水平提高最明显。对N_(PFP)来说,灌溉定额相同时,均为N1施氮量提升效果最显著,N4施氮量的抑制作用最大。棉花产量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出现在W2N3、W1N4处理,依次为6725.89 kg/hm^(2)、5045.54 kg/hm^(2),相对减少了24.98%。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合归一化处理和空间分析方法得出,棉花Y和P_(n)同时大于等于相对值0.9时的最佳灌水施氮量为3335.08~3968.36 m^(3)/hm^(2)和273.83~344.73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耦合 滴灌棉花 微咸水灌溉 光合作用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水分处理对滴灌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裕伟 马富裕 +4 位作者 王光全 崔静 樊华 廖江 林凤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22-328,共7页
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春小麦滴灌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水分利用效率(WUE)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对滴灌小麦土壤水分的分布有很大影响,同一土层0~20cm土壤含水率在灌溉前后具有明显的变化;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 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春小麦滴灌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水分利用效率(WUE)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对滴灌小麦土壤水分的分布有很大影响,同一土层0~20cm土壤含水率在灌溉前后具有明显的变化;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整体趋于平缓,总体表现为W1处理(150mm)〈W2处理(300mm)〈W3处理(450mm)〈W4处理(600mm);40~60cm土层距离滴灌带不同远近的土壤含水率变化不明显。W3处理的WUE最高,漫灌的WUE最低。滴灌小麦和漫灌小麦不同水分处理的产量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同一水分处理不同行之间由于灌溉量的不同也表现差异性;两品种产量均随灌水增加而增加,灌水过多而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处理 滴灌春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2个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耗水特征及根系生理特性对开花期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荣荣 王海琪 +3 位作者 蒋桂英 尹豪杰 谢冰莹 张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3-264,共12页
为探明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的耗水特征、根系生理特性及产量对开花期干旱的响应,以抗旱性强品种“新春6号”(XC 6)和抗旱性弱品种“新春22号”(XC 22)为试材,在土柱栽培和大田条件下设置常规灌溉(CK)、开花期轻度干旱(T1)和中度干旱(T2)... 为探明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的耗水特征、根系生理特性及产量对开花期干旱的响应,以抗旱性强品种“新春6号”(XC 6)和抗旱性弱品种“新春22号”(XC 22)为试材,在土柱栽培和大田条件下设置常规灌溉(CK)、开花期轻度干旱(T1)和中度干旱(T2)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滴灌麦田耗水特征、不同土层根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干旱后2个小麦品种全生育期耗水量和耗水强度均表现为CK>T1>T2,拔节—孕穗期耗水模系数最大。T1处理复水后伤流液、根系活力、根系水力学导度(Lpr)、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SP)含量显著提高,进而促进地上部质量和千粒重增加,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XC 22相比,XC 6伤流液、Lpr、根系活力、SOD、POD、SP含量、地上部质量以及产量均显著增加,T1处理下XC 6的伤流液、Lpr较XC 22高5.4%~25.1%,2.2%~15.7%;0—20,20—40,40—60 cm土层SOD(6.9%~20.0%,2.6%~24.7%和3.6%~31.1%)、POD(4.1%~19.1%,3.9%~25.2%和3.7%~21.6%)、CAT(7.8%~15.2%,8.3%~13.3%和10.8%~13.3%)活性及SP(4.5%~20.4%,0.8%~29.4%和1.3%~7.9%)含量显著高于XC 22。根质量、地上部质量和产量与耗水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与伤流液、Lpr、MDA和CA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水分处理与品种互作对Lpr、POD、CAT活性及SP含量影响显著。因此,抗旱性强品种开花期轻度干旱可降低耗水量,提高根系SP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根系活力,促进地上部质量提高,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春小麦 干旱胁迫 耗水特征 根系生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滴灌春小麦根系形态特征及内源激素含量对花期干旱及复水的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荣荣 谢冰莹 +3 位作者 王海琪 蒋桂英 尹豪杰 张婷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74-1186,共13页
为探明北疆地区不同抗旱性滴灌春小麦品种根系形态及内源激素在开花期干旱后复水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生物量的关系,以春小麦耐旱性强品种新春6号和耐旱性弱品种新春22号为材料,在土柱栽培下设置常规灌溉(CK)、开花期轻度干旱和中度干... 为探明北疆地区不同抗旱性滴灌春小麦品种根系形态及内源激素在开花期干旱后复水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生物量的关系,以春小麦耐旱性强品种新春6号和耐旱性弱品种新春22号为材料,在土柱栽培下设置常规灌溉(CK)、开花期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3种水分条件,分析了干旱胁迫后复水条件下不同耐旱性小麦品种根系形态特征、渗透调节物质及内源激素和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根长密度(RLD)、根体积密度(RVD)、根表面积密度(RSAD)、可溶性糖(SS)含量、脯氨酸(Pro)含量、生长素(IAA)含量、赤霉素(GA3)含量、玉米素(ZT)含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SDM)以及产量均在干旱复水后随时间呈先增后降趋势,以轻度干旱后复水条件下表现最佳。两个品种比较,在轻度干旱后复水条件下新春6号的RLD、RVD、RSAD、SS含量、Pro含量、IAA含量、GA3含量、ZT含量、ABA含量、SDM及产量较新春22号平均高出3.38%、4.30%、4.29%、21.84%、10.81%、5.99%、10.02%、16.05%、3.13%、6.86%和3.47%。经相关分析,两个品种于各处理下的RLD、RVD、RSAD、SS含量、Pro含量与IAA含量、GA3含量和ZT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较优的根系生长及生理代谢是春小麦具有较高抗旱性的原因;轻度干旱后复水可调节滴灌春小麦根系渗透调节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进而优化根系形态,促进干物质向穗部转运及产量形成,可作为新疆滴灌春小麦灌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小麦 花期干旱 根系形态 内源激素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及施氮量对滴灌棉田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霍启煜 马丽娟 +2 位作者 徐悦轩 闵伟 侯振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7-212,共6页
通过连续7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2因素试验设计,设置秸秆不还田(CK)、秸秆直接还田(ST)和秸秆炭化还田(BC)3种秸秆还田方式和0(N0),300(N300),450(N450)kg/hm^(2)3个施氮(N)量,研究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碳氮含量和棉花产... 通过连续7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2因素试验设计,设置秸秆不还田(CK)、秸秆直接还田(ST)和秸秆炭化还田(BC)3种秸秆还田方式和0(N0),300(N300),450(N450)kg/hm^(2)3个施氮(N)量,研究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碳氮含量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T和BC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且BC处理增幅大于ST处理。第7年,在各施氮水平下,ST处理较CK处理土壤有机碳提高33.28%~36.43%,BC处理较CK处理土壤有机碳提高58.56%~63.25%。多年秸秆还田(ST和BC)可以提高土壤全氮含量,N0水平下,ST处理全氮含量最高;N300水平下,BC处理7年后土壤全氮含量较ST处理显著提高;N450水平下,5年后BC处理土壤全氮含量高于ST处理。在N0水平,ST和BC处理提高了土壤碳/氮,N300和N450水平,BC处理提高了土壤碳/氮。秸秆炭化还田配施氮肥显著提高了棉花产量,N300和N450条件下,BC处理较CK增产17.43%~17.89%。因此,多年秸秆炭化还田配施氮肥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氮库容量和土壤碳/氮,提高棉花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棉田 秸秆还田方式 施氮量 有机碳 全氮
下载PDF
密度调控下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廖江 马富裕 +2 位作者 樊华 张伟 王月娥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567-571,共5页
于2009-2010年,以新春6号为材料,开展了5个种植密度的田间试验研究,初步探究了北疆地区种植密度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符合Logistic曲线模型,单株干物质积累最大值与快速生长期随种植... 于2009-2010年,以新春6号为材料,开展了5个种植密度的田间试验研究,初步探究了北疆地区种植密度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符合Logistic曲线模型,单株干物质积累最大值与快速生长期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M3为峰值;不同处理的转运特征也呈现明显的差异,在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中,M3较CK高12.7%;M3的出叶积温比CK低34.3℃,在孕穗至灌浆阶段,M3的有效积温为最大值,较CK高183.0℃;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显著,产量与种植密度呈单峰曲线关系,种植密度为450kg/hm2(9.38×106粒/hm2,M3)的产量最高,分别比M1、M2、M4、M5和CK提高了43.4%、20.0%、6.4%、5.9%及29.3%。综合干物质特征及产量表现,本地区的滴管春小麦适宜种植密度450kg/hm2(9.38×106粒/hm2)能有效调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使得群体结构更加合理,光合功能期更持久,可充分挖掘群体的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滴灌春小麦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植物营养素(复合寡糖)对滴灌水果番茄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7
作者 韩雨禄 尹娟 +2 位作者 杨震 范家杨 李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7,共7页
为了摸清采用不同施量的植物营养素(复合寡糖)和灌溉定额对温室水果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在温室中种植水果番茄品种“嘉红100”,设置3个灌溉定额:5550 m^(3)/hm^(2)(W1)、6375 m^(3)/hm^(2)(W2)、7200 m^(3)/hm... 为了摸清采用不同施量的植物营养素(复合寡糖)和灌溉定额对温室水果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在温室中种植水果番茄品种“嘉红100”,设置3个灌溉定额:5550 m^(3)/hm^(2)(W1)、6375 m^(3)/hm^(2)(W2)、7200 m^(3)/hm^(2)(W3)和3个复合寡糖施用量:168 g/hm^(2)(P1)、336 g/hm^(2)(P2)、504 g/hm^(2)(P3),CK处理作为对照组,总共10个处理,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对水果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和成熟期土壤中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定额和复合寡糖对水果番茄的生长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水果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着灌溉定额和复合寡糖的增加而增加,灌溉定额过高,会导致品质降低。在试验条件下,当灌水定额一定时,复合寡糖施用的越多,对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越有利。对于土壤中的脲酶,复合寡糖用量的增加会提高其酶活性,P3用量的复合寡糖效果最好,灌溉定额过多会降低其活性;对于蔗糖酶,W2P1处理的蔗糖酶活性最高,酶活性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综上所述,推荐宁夏吴忠地区温室水果番茄种植采用的水-植物营养素耦合模式为W2P3(灌溉定额6375 m^(3)/hm^(2),复合寡糖504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寡糖 温室滴灌番茄 生长 品质 酶活性 水-植物营养素耦合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冠层高光谱的滴灌棉田地上部生物量估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苏维 张泽 +4 位作者 侯彤瑜 印彩霞 谭红 陈兵 吕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7-183,共7页
为了快速获取棉花长势信息为棉田精准水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以新疆石河子滴灌棉花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光谱仪采集了滴灌棉花7个生长日期的光谱信息,地面同步采集样本,共收集了176个样本,构建了30个光谱反射率模型,并筛... 为了快速获取棉花长势信息为棉田精准水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以新疆石河子滴灌棉花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光谱仪采集了滴灌棉花7个生长日期的光谱信息,地面同步采集样本,共收集了176个样本,构建了30个光谱反射率模型,并筛选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冠层高光谱遥感的棉花地上部生物量高效无损监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棉花地上部生物量与反射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估算滴灌棉花地上部生物量的最优模型为基于连续投影算法的偏最小二乘法的光谱反射率模型,该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为0.7061,均方根误差为0.0198,验正决定系数为0.7168,均方根误差为0.0275,可作为无人机遥感快速、无损估测滴灌棉花地上部生物量的技术手段。本研究旨在为开发实时监测的多光谱仪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部生物量估测 无人机遥感 光谱反射率 滴灌棉田 冠层高光谱
下载PDF
非灌溉季节施加生物炭对滴灌棉田土壤结构及水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瑞晗 吕德生 +2 位作者 王振华 朱艳 宗睿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0-227,共8页
为探究在非灌溉季节施加生物炭对滴灌棉田耕层土壤水热特性和三相结构的调控效应。设置生物炭15(B_(1)),30(B_(2)),45(B_(3)),60(B_(4)),0(B_(0))t/hm^(2)5个施加量,分析其对新疆滴灌棉田非灌溉季节耕层土壤(0—40 cm)三相结构、总孔隙... 为探究在非灌溉季节施加生物炭对滴灌棉田耕层土壤水热特性和三相结构的调控效应。设置生物炭15(B_(1)),30(B_(2)),45(B_(3)),60(B_(4)),0(B_(0))t/hm^(2)5个施加量,分析其对新疆滴灌棉田非灌溉季节耕层土壤(0—40 cm)三相结构、总孔隙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炭处理使土壤固相体积降低2.58%~10.74%,总孔隙度增加3.38%~12.05%;同时,施炭处理的融后土壤质量含水率较对照处理提高1.07%~2.65%;施炭处理的土壤导热系数降低,土壤耕层最低温度增加0.34~2.15℃,最大温差缩小0.47~2.14℃。基于以上土壤结构和水热特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综合得分最高的处理为B_(3),其次为B_(2)。非灌溉季节施加生物炭有利于改善土壤三相结构,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增强土壤保墒保温能力。新疆滴灌棉田非灌溉季节生物炭最佳施用量为30~45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非灌溉季节 滴灌棉田 土壤三相结构 土壤水热特性
下载PDF
干旱区轻度盐碱化滴灌棉田包气带水分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田田 韩冬梅 +2 位作者 马英 宋献方 张应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7-163,共7页
基于基质势调控的滴灌模式能够实现精准灌溉并有效淋洗盐分,但深层土壤水-地下水转化关系如何变化,是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基础。文中以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的轻度盐碱化棉田为例,基于土壤基质势调控下的膜下滴灌水分观测试验,研究包气... 基于基质势调控的滴灌模式能够实现精准灌溉并有效淋洗盐分,但深层土壤水-地下水转化关系如何变化,是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基础。文中以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的轻度盐碱化棉田为例,基于土壤基质势调控下的膜下滴灌水分观测试验,研究包气带水分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灌溉入渗的影响深度主要为0~150cm,150~250cm受灌溉入渗的影响较小,250~350cm受地下水毛细作用补给。试验期间灌溉水没有补给到地下水,地下水反而通过毛细作用补给包气带。从花期后期、铃期前期和中期,到铃期后期,地下水补给量分别为13.1mm和17.9mm,占包气带所有水分补给来源的比例分别为6.5%和7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盐碱地 滴灌棉田 包气带 地下水补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