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钻孔间距与工艺 消除突出综采面“空白带” 被引量:4
1
作者 邓戈 王孝有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8-100,102,共4页
提出了煤层瓦斯抽放布置间距的优化方法,并根据钻孔瓦斯流量衰减规律,以瓦斯抽出率为指标,建立了相关的理论模型;同时对打钻工艺进行技术革新,消除了突出综采面"空白带"。
关键词 钻孔间距 空白带 瓦斯抽放 打钻工艺
下载PDF
基于孔-裂隙的煤层瓦斯抽采热-流-固耦合模型研究
2
作者 孙朋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3,共10页
为研究温度因素对负压钻孔抽采瓦斯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孔-裂隙双重多孔介质的热-流-固耦合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比了不考虑温度因素下基于气-固耦合模型的瓦斯抽采特点和抽采效果。模拟结果表明:考虑温度因素影响所得渗透率结果更小... 为研究温度因素对负压钻孔抽采瓦斯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孔-裂隙双重多孔介质的热-流-固耦合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比了不考虑温度因素下基于气-固耦合模型的瓦斯抽采特点和抽采效果。模拟结果表明:考虑温度因素影响所得渗透率结果更小,抽采卸压效果相对较弱;初始煤层瓦斯压力越高,煤层温度降低越明显;考虑温度变化影响,针对不同有效抽采半径R,进行了孔间距为2√3 R/3、2R、4R、6R的多钻孔布孔研究,得出有效抽采区域随抽采时间增加呈现由多个小圆柱状发展为一个大圆角三棱柱,最后趋向于一个规则的大圆柱状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预抽煤层瓦斯前布孔设计工作及实际瓦斯灾害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热-流-固耦合 有效抽采区域 钻孔间距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局部高瓦斯煤层抽采钻孔合理间距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慎 郭立稳 张嘉勇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在分析瓦斯抽采钻孔有效半径与钻孔布置间距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不同瓦斯抽采钻孔间距对煤层抽采区域的影响范围及效果。采用RFPA^2D-GasFlow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依据瓦斯压力与瓦斯含量关系,得出抽采钻孔压力指纹图和瓦斯流量统计... 在分析瓦斯抽采钻孔有效半径与钻孔布置间距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不同瓦斯抽采钻孔间距对煤层抽采区域的影响范围及效果。采用RFPA^2D-GasFlow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依据瓦斯压力与瓦斯含量关系,得出抽采钻孔压力指纹图和瓦斯流量统计图,确定了煤层瓦斯抽采钻孔有效半径。井下现场瓦斯压力指标法实测结果,进一步进验证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承德平安矿主采2#和4#煤层瓦斯抽采钻孔有效半径分别为1.7 m和2.1 m,瓦斯抽采钻孔合理布置间距分别为2.4 m和3.0 m。研究成果为低瓦斯矿井煤层局部高瓦斯区域的瓦斯抽采钻孔合理间距确定提供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采半径 钻孔间距 数值模拟 压力指标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