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端部放矿口的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乔登攀 周宗红 马正位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9-62,共4页
目前,大型凿岩设备和无轨出矿设备在无底柱崩落法中得到普遍应用,大型设备运行的采场进路断面也相应增大。本文分析了端部放出口散体流动速度分布,揭示了端部放矿条件下放出口沿进路方向的散体有效流动范围,进路宽度及出矿方式对放矿的... 目前,大型凿岩设备和无轨出矿设备在无底柱崩落法中得到普遍应用,大型设备运行的采场进路断面也相应增大。本文分析了端部放出口散体流动速度分布,揭示了端部放矿条件下放出口沿进路方向的散体有效流动范围,进路宽度及出矿方式对放矿的影响。指出增大放出口散体的有效流动范围,有利于顶部矿岩平稳下降。实际放矿中,应尽量增大铲运机的铲入深度,出矿方式应保持全断面均匀出矿,可使矿岩散体层平整与均匀下降,是降低矿石贫化与损失的有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端部放矿 进路宽度 有效流动范围 影响机理
下载PDF
下向进路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春城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25,共4页
为了研究下向进路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以顶板最大拉应力为指标,顶板安全系数为判据,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设计试验,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求解计算,探索下向进路假底厚度、开采进路宽度、开采进路高度对采场顶板安全系数的影响程度,并通... 为了研究下向进路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以顶板最大拉应力为指标,顶板安全系数为判据,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设计试验,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求解计算,探索下向进路假底厚度、开采进路宽度、开采进路高度对采场顶板安全系数的影响程度,并通过现场工业试验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安全系数的敏感性顺序为:假底厚度>进路宽度>进路高度;假底厚度为关键因素,采场参数最优组合人工假底厚度为0.6m,进路宽度为2.5m,进路高度为3.5m,采场顶板揭露后混凝土整体性较好,铺设的钢筋未产生暴露,采场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 假底厚度 进路宽度 进路高度 敏感性分析
原文传递
进路宽度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马驰 路增祥 +3 位作者 宋超 于志宏 曹朋 吴晓旭 《中国矿业》 2021年第4期191-194,200,共5页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结构参数对其放矿的损失与贫化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采用单分段、单进路的放矿模型,研究了放矿过程中进路宽度对放矿量、回收率和贫化率的影响,分析了放矿效果产生变化的原因。实验发现:(1)随着进路宽度的增加,同一...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结构参数对其放矿的损失与贫化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采用单分段、单进路的放矿模型,研究了放矿过程中进路宽度对放矿量、回收率和贫化率的影响,分析了放矿效果产生变化的原因。实验发现:(1)随着进路宽度的增加,同一崩矿步距内的放矿量明显增加,进路口眉线处矿岩结拱现象大幅减少;(2)增加进路宽度可显著提高矿岩的流动性,进路宽度每增加0.5m,矿石回收率约提高1.3个百分点;(3)随着进路宽度的增加,矿石产生贫化的时间延迟,贫化率增长速度减小,但最终贫化率呈小幅度增加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放矿效果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进路宽度的增加提高了滑动微面以内的矿岩总量,因而大幅提高了放出的矿石量;另一方面是在出矿过程中,进路宽度越大,进路内矿岩被重复扰动的区域越小,进而减缓了废石的侵入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进路宽度 贫化率 放矿效果
下载PDF
大体积充填体下胶结充填法回采进路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卢西洲 王文杰 +3 位作者 贾稳宏 寇永渊 周英豪 王康伟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25,共6页
为了提高金川二矿区深部下向进路式胶结充填法开采效率,针对大体积充填体下大断面进路生产的安全可行性问题,通过弹塑性理论和三角塌落拱理论计算充填体人工假顶均布荷载,并依据简支梁理论和薄板理论对深部850 m水平中段回采进路宽度进... 为了提高金川二矿区深部下向进路式胶结充填法开采效率,针对大体积充填体下大断面进路生产的安全可行性问题,通过弹塑性理论和三角塌落拱理论计算充填体人工假顶均布荷载,并依据简支梁理论和薄板理论对深部850 m水平中段回采进路宽度进行理论计算,在现有回采进路参数基础上,设计了9组不同回采进路参数的试验。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各组参数下进路断面的应力、位移、平均屈服率变化特征和采场安全系数,以生产效率及开采安全为目标,得出金川二矿区深部大体积充填体下的胶结充填法回采进路宽度可增加至6 m、分层高度可增加至4.5 m。现场局部试验结果表明,增大参数后的进路顶板和两帮稳定性较好,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向胶结充填法 回采进路 人工假顶 进路宽度 参数优化 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路宽度对其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吴桐 曹朋 路增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6,共8页
增加回采进路宽度,能够改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放矿效果,但也存在着进路稳定性降低的风险。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某铁矿西矿段开采时5组进路宽度下的围岩应力分布规律、位移量变化和塑性区分布特征,研究了进路宽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影... 增加回采进路宽度,能够改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放矿效果,但也存在着进路稳定性降低的风险。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某铁矿西矿段开采时5组进路宽度下的围岩应力分布规律、位移量变化和塑性区分布特征,研究了进路宽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围岩中最大与最小主应力在进路顶板、底板与侧帮处的应力集中区呈不同形态分布,其范围差异也较大,而且两相邻进路之间受应力叠加作用影响,存在1个“圆角矩形”应力集中区。②随着进路宽度和围岩深度增加,围岩中的最大与最小主应力也随之增大,各应力集中区范围大小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其中顶底板处的应力集中区范围增幅较大,5组进路宽度下的顶板围岩均易发生张拉破坏。③在进路宽度为7 m和8 m时,最小主应力变化受到了相邻进路围岩应力叠加作用影响,侧帮围岩发生张拉破坏的可能性较大。④进路顶板位移量呈现出了“中间大、两侧小”的特征,顶板下沉量及其增幅远大于侧帮下沉量与增幅,增加进路宽度易造成进路顶板垮落事故。⑤顶底板围岩中塑性区以剪切塑性区和张拉塑性区的混合区为主,两帮围岩中以剪切塑性区为主,进路宽度越大,塑性区总体积增长越快,进路宽度增加过大不利于顶板的稳定性。建议该矿山西矿段进路宽度应以6 m为宜,并对进路两帮采取支护措施,若大于6 m时,则需对顶板围岩采取适当支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路宽度 围岩 应力分布 位移量 塑性区分布 稳定性
下载PDF
宽进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物理放矿模拟实验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哲 余一松 刘鹏博 《现代矿业》 CAS 2011年第4期1-3,共3页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在国内外矿山应用广泛,但在实际生产中对矿石贫化损失较难控制,而贫损指标的优劣又取决于放出体的形态,因此研究放出体形态对控制贫化与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首云铁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的课题,针对矿山采场设计...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在国内外矿山应用广泛,但在实际生产中对矿石贫化损失较难控制,而贫损指标的优劣又取决于放出体的形态,因此研究放出体形态对控制贫化与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首云铁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的课题,针对矿山采场设计参数进行分析,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揭示了进路宽度与放出体形态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路宽度 放出体形态 矿石回收率
下载PDF
Analytical Theory of the Geodesic Acoustic Mode in the Small and Large Orbit Drift Width Limit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 Study of Plasma Shaping Effect
7
作者 高喆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5-20,共6页
Analytical theories of the geodesic acoustic mode (GAM) are reviewed in the small- and large-orbit drift width limits, respectively. Different physics pictures in these two limits are displayed. As an example, these... Analytical theories of the geodesic acoustic mode (GAM) are reviewed in the small- and large-orbit drift width limits, respectively. Different physics pictures in these two limits are displayed. As an example, these two analytical methods a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plasma shaping effect on the frequency and collisionless damping rate of the G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desic acoustic mode plasma shaping orbit drift width analytical theo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