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船舶吃水深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8
1
作者 阎羡功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X期49-51,共3页
船舶吃水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测量参数,对于防止超吃水,保证船舶正常行驶和船舶上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有很多弊端,为了克服传统检测方法的缺点,自动检测方法得到应用。本文分析4种应用最为广泛的船舶吃水深... 船舶吃水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测量参数,对于防止超吃水,保证船舶正常行驶和船舶上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有很多弊端,为了克服传统检测方法的缺点,自动检测方法得到应用。本文分析4种应用最为广泛的船舶吃水深度检测方法,重点对多点激光测量系统进行研究和设计,采用DSP数字控制器作为主控芯片,结合多点测量技术和斜射测量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测量效果。船舶可通过该系统实时监测和调节吃水深度,保证船舶在正确的状态下航行,减少航行阻力,起到一定的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吃水深度 激光
下载PDF
施工期跨海桥梁矩形设置基础波流力研究
2
作者 康啊真 张东明 +2 位作者 李鑫 吴先斌 祝兵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为给跨海桥梁矩形设置基础施工提供参考,研究跨海桥梁矩形设置基础定位下沉过程中墩位水深及结构吃水深度对其波流力的影响。基于垂向多层σ坐标变换模型和大涡模拟LES方法建立三维波浪-流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水深... 为给跨海桥梁矩形设置基础施工提供参考,研究跨海桥梁矩形设置基础定位下沉过程中墩位水深及结构吃水深度对其波流力的影响。基于垂向多层σ坐标变换模型和大涡模拟LES方法建立三维波浪-流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水深及结构吃水深度时,单独波浪作用和波流共同作用下矩形设置基础的波流力及其统计值和流场分布特征,并提出施工期矩形设置基础下沉过程波流力简化算法。结果表明:矩形设置基础在定位下沉过程中,垂直来流传播方向的结构阻水面积随之增大,流场的复杂绕射作用使得波流力峰值呈非线性增大趋势;由于浅水波在整个水深范围影响都比较大,矩形设置基础波流力对结构吃水深度的变化相对深水条件更为敏感;结构波流力峰值不对称系数随吃水深度增加逐渐减小,且波流力表现为正向峰值大于负向峰值的强烈不对称性特点;随着结构吃水深度增加,单独波浪作用、波流共同作用时,在流场复杂绕射作用下,矩形设置基础迎浪侧的波面爬高增大,涡脱现象愈加明显;提出的跨海桥梁矩形设置基础下沉着床过程波流力简化算法可用于估算设置基础施工期波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桥梁 矩形设置基础 墩位水深 吃水深度 波浪力 波流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GNSS定位解算及姿态数据获取潮位研究
3
作者 陈正伟 韩磊 《海洋技术学报》 2019年第5期55-59,共5页
文中基于GNSS高精度定位解算成果中的高程数据,利用测船航行过程中实时采集的姿态数据进行涌浪补偿,并根据船舶每天的吃水变化将GNSS天线高调整为瞬时水面高;通过相邻水位站的比对获取GNSS高程与深度基准面的高差,对获取的瞬时水面高进... 文中基于GNSS高精度定位解算成果中的高程数据,利用测船航行过程中实时采集的姿态数据进行涌浪补偿,并根据船舶每天的吃水变化将GNSS天线高调整为瞬时水面高;通过相邻水位站的比对获取GNSS高程与深度基准面的高差,对获取的瞬时水面高进行基准面变换,得到基于深度基准面的潮位值。针对以上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并在工程中进行了验证,成果统计数据证明,提取的潮位满足规范要求,可在实践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高程 潮位 姿态改正 船舶吃水 深度基准面
下载PDF
自浮升降式航标平台吃水状态分析
4
作者 余葵 周浪 +3 位作者 胡应国 张飞 王宏 梁家华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3-170,共8页
自浮升降式航标平台是一种新型水上航标平台装置,可以通过浮体在导向柱上的滑动适应大幅度水位变化。浮体平台的吃水深度是影响浮体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公式推导得出浮体吃水深度与浮体质心、浮心之间的关系;通过水工物理模型试... 自浮升降式航标平台是一种新型水上航标平台装置,可以通过浮体在导向柱上的滑动适应大幅度水位变化。浮体平台的吃水深度是影响浮体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公式推导得出浮体吃水深度与浮体质心、浮心之间的关系;通过水工物理模型试验观察分析吃水深度变化导致浮体稳定性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浮体运动状态;最后得出航标平台的吃水深度与浮体运行稳定性之间的响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体 模型试验 稳定性 吃水线
下载PDF
浅谈人民防空地下室通风的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积芬 《福建建筑》 2006年第3期126-127,共2页
针对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常出现的一些问题:风管系统合用问题、人防电动脚踏两用风机选择问题、口部设计问题出图深度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风管合用 风机选择 新风量标准 计算新风量 额定风量 进风口部 排风口部 出图深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