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剧诗境:基本内涵、营构方法与多重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汪余礼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2-110,共9页
“戏剧诗境”是戏剧学领域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戏剧诗境”是指兼具戏剧性与诗性的情境,或者说是戏剧性情境与诗境复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它们往往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出人意外、耐人寻味,使人进入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的、... “戏剧诗境”是戏剧学领域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戏剧诗境”是指兼具戏剧性与诗性的情境,或者说是戏剧性情境与诗境复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它们往往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出人意外、耐人寻味,使人进入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的、更高远更深邃的灵境之中。有无戏剧诗境对于戏剧作品来说是性命攸关之事:有则可演可传,无则湮没无闻。对于戏剧创作者来说,精心营构戏剧诗境,实现戏剧性与诗性的高度融合,有助于创造出优秀戏剧或一流戏剧;对于戏剧鉴赏者、评论者来说,重点关注戏剧诗境,着重探讨作者营构戏剧诗境的方法,有助于贴近戏剧本体、把握作品精髓。鉴于在事实层面中国戏曲可称为“剧诗”、中国话剧具有“诗化传统”、域外一流戏剧往往戏剧性很强且兼具“诗的境界”的事实,在理论层面上“戏剧诗境”对于戏剧创作、戏剧评论、戏剧美育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完全可以考虑将“戏剧诗境”纳入中国戏剧学话语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诗境 戏剧性 诗性 戏剧本体 戏剧学话语
下载PDF
《雷雨》与曹禺的叠翻诗学 被引量:1
2
作者 汪余礼 吴鹰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92,共15页
经反复细读,可以发现曹禺早期名剧《雷雨》中隐含着一种独特的叠翻诗学。所谓“叠翻诗学”,在此指的是营构戏剧诗境的一种艺术智慧:在剧作者的艺术构思及其外化过程中,戏剧情境的运动呈现“连续翻转(或翻升),惊奇不断;双管齐下、境界层... 经反复细读,可以发现曹禺早期名剧《雷雨》中隐含着一种独特的叠翻诗学。所谓“叠翻诗学”,在此指的是营构戏剧诗境的一种艺术智慧:在剧作者的艺术构思及其外化过程中,戏剧情境的运动呈现“连续翻转(或翻升),惊奇不断;双管齐下、境界层深”的趋向,一方面是剧情跌宕起伏,愈翻愈奇,以强烈的戏剧性紧紧吸住观众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是剧意不断深化,通天尽人,以浓郁的诗意紧紧抓住观众的心魂。叠翻为表,诗境为里;表里融合,光辉频现。通过一系列叠翻,《雷雨》远远超越了“暴露大家庭的罪恶”这一社会学层次,也超越了“纯粹的戏剧性”这一戏剧学层面,达到了戏剧性与诗性密切融合的审美境界,从而具备了经典性内质。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的“突转”相比,《雷雨》中的“叠翻”更为复杂:“突转”作为一个“点”,有助于营构曲折的情节,造成戏剧性效果;“叠翻”作为一个“模块”,至少有助于开显人性的深渊,或催开生命的火花,达到戏剧性与诗性高度融合的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戏剧诗境 叠翻诗学 通天尽人 经典性内质
原文传递
论《雷雨》中的隐性艺术家形象 被引量:1
3
作者 汪余礼 《长江学术》 CSSCI 2023年第3期5-15,共11页
《雷雨》中的八个人物似乎与“艺术家形象”风马牛不相及,但该剧中确有隐性艺术家,而且《雷雨》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曹禺在剧中精心塑造的一系列隐性艺术家形象。在剧中,蘩漪、周冲与“雷雨”一起构成一组隐性艺术家:蘩漪如雷如... 《雷雨》中的八个人物似乎与“艺术家形象”风马牛不相及,但该剧中确有隐性艺术家,而且《雷雨》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曹禺在剧中精心塑造的一系列隐性艺术家形象。在剧中,蘩漪、周冲与“雷雨”一起构成一组隐性艺术家:蘩漪如雷如电,又如导演推动情节发展,一步步实现着曹禺的创作意图;周冲似少年诗人,在黑暗的夜空划出一道单纯而耀眼的光,透露出曹禺心底深处的梦想;第九个角色“雷雨”配合蘩漪造势,以一种无所不在的隐性力量,协助蘩漪实现内心的隐秘意图。这组隐性艺术家,分有曹禺的生命体验与艺术智慧,他们在剧中联合发挥作用,一方面使作品达到了戏剧性与诗性融合统一的审美境界,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艺术的本质与功能:如雷电一样把光亮照进人心深处,如暴雨一样冲刷人心深处的沉渣,使之得到净化、升华。进而言之,在剧中巧妙置入并精心塑造隐性艺术家形象,有助于“自然地”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有助于使全剧达到戏剧性与诗性高度融合的审美境界,有助于给作品带来体悟不尽的多重意蕴,从而最终有助于作品进入经典化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隐性艺术家 第九个角色 戏剧诗境 虚实联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