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徐燨戏曲版本与副文本的互文性阐释 被引量:3
1
作者 杜桂萍 孙蒙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7-159,共13页
清代戏曲作品副文本繁多,与正文本的关系颇为复杂。随着版本的变迁、副文本数量的增减,彼此之间的指涉关系极为隐秘而多元,需借助各类副文本乃至正文本之互文性关系进行综合解读。徐燨的戏曲作品《镜光缘》和《写心剧》皆版本复杂,仅从... 清代戏曲作品副文本繁多,与正文本的关系颇为复杂。随着版本的变迁、副文本数量的增减,彼此之间的指涉关系极为隐秘而多元,需借助各类副文本乃至正文本之互文性关系进行综合解读。徐燨的戏曲作品《镜光缘》和《写心剧》皆版本复杂,仅从版本变迁的视角即可发现有关作者生平经历、戏曲创作乃至戏曲主题的诸多特殊性,互文性解读为徐燨戏曲创作的阐释提供了多维的、有效的、价值丰沛的言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戏曲 徐燨 副文本 互文性
下载PDF
关于清代《红楼梦》戏曲中刘姥姥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青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29,共5页
明清时期,小说对戏剧的影响更为显明,不少传奇、杂剧的题材都来源于小说,尤其是四大古典名著。相较而言,戏曲改编《红楼梦》小说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小说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文学价值。但戏曲和小说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体裁,《红楼梦》... 明清时期,小说对戏剧的影响更为显明,不少传奇、杂剧的题材都来源于小说,尤其是四大古典名著。相较而言,戏曲改编《红楼梦》小说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小说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文学价值。但戏曲和小说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体裁,《红楼梦》小说的戏曲改编者若不能恰当地取舍或化用原著的情节内容,其改编效果必会大受影响。清代很多《红楼梦》戏曲(以下简称"红楼戏")对刘姥姥问题的失重处理,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戏曲 “红楼戏” 刘姥姥 戏剧性
下载PDF
论清代戏曲尊体观
3
作者 张晓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8-45,共8页
清人有着明确的戏曲尊体意识。他们反对视戏曲为小道,并且努力将戏曲纳入雅文学的轨道,使戏曲在审美标准、思想内容和社会功能方面向雅文学靠拢,进而又从各个角度推尊曲体,以提高戏曲的地位。但清人努力推尊曲体,消弭戏曲同诗词文的区别... 清人有着明确的戏曲尊体意识。他们反对视戏曲为小道,并且努力将戏曲纳入雅文学的轨道,使戏曲在审美标准、思想内容和社会功能方面向雅文学靠拢,进而又从各个角度推尊曲体,以提高戏曲的地位。但清人努力推尊曲体,消弭戏曲同诗词文的区别,使得戏曲进一步雅化和案头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戏曲生命力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戏曲 诗教 雅化 尊体
下载PDF
清代“西游戏”重构故事的独异性--以牛魔王家族故事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毓龙 胡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170,共10页
后百回本时代的"西游戏"在重述故事时,不一定步武原著,而往往基于戏曲文本系统自身的艺术传统和经验轨迹,表现出异于小说案头经验的独立自足性。"牛魔王家族故事"就是典型的一例。清代戏曲作品对该故事的独异性重构... 后百回本时代的"西游戏"在重述故事时,不一定步武原著,而往往基于戏曲文本系统自身的艺术传统和经验轨迹,表现出异于小说案头经验的独立自足性。"牛魔王家族故事"就是典型的一例。清代戏曲作品对该故事的独异性重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重心偏移、承袭旧制、渲染局部和重新架构。而这是与戏曲的"曲本位"和"脚色制"等艺术成规以及世情化的时代审美风尚密不可分的。以往将这类戏曲作品笼统归入小说"影响"范畴,以百回本案头经验为准绳,作预设性判断的研究,是有失偏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西游戏 西游故事 牛魔王家族 场上
原文传递
清传奇历史剧的选材与创作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伏涤修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58-70,共13页
清传奇历史剧在题材选择和文史关系处理上具有如下特点:清传奇不少历史剧题材重大;清传奇历史剧中的明朝故事剧为数众多;清传奇历史剧中以曲述史补史、实录性强的剧作不少;清传奇中有些历史故事剧或历史情境剧寄寓了作者浓厚的曲史用心... 清传奇历史剧在题材选择和文史关系处理上具有如下特点:清传奇不少历史剧题材重大;清传奇历史剧中的明朝故事剧为数众多;清传奇历史剧中以曲述史补史、实录性强的剧作不少;清传奇中有些历史故事剧或历史情境剧寄寓了作者浓厚的曲史用心;清传奇许多历史剧采取颂忠斥奸的政治化书写历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传奇历史剧 史源史事选择 文史关系处理 创作特点
下载PDF
从清宫戏想到章太炎的“落伍”
6
作者 刘彤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0-61,共2页
基于对风行一时的清宫戏的思考,不禁联想到国学大师章太炎,在目前这个汉民族意识式微的年代,曾被当年革命者认为已经落伍的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却很可能对汉民族意识的重新定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清宫戏 民族主义 章太炎
下载PDF
清代孤本杂剧《三声泪》考论
7
作者 袁睿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6-21,25,共7页
偶遇某藏家所珍清代杂剧稿本《三声泪》一册,查全国各大中型图书馆藏书目录,皆未曾著录,古代文献亦未见录,疑为孤本首现。剧本讲述陈朝女官袁大舍与宰相江总之因缘宿分,文辞绮秀,格式新颖。稿本封面有印刻名家胡钁之题签,可为断代佐证;... 偶遇某藏家所珍清代杂剧稿本《三声泪》一册,查全国各大中型图书馆藏书目录,皆未曾著录,古代文献亦未见录,疑为孤本首现。剧本讲述陈朝女官袁大舍与宰相江总之因缘宿分,文辞绮秀,格式新颖。稿本封面有印刻名家胡钁之题签,可为断代佐证;然作期、作者等问题因材料所限,尚待深入讨论。该剧以下凡历劫、宿命转世为故事框架,情节荒诞,意境悲凉,具有鲜明的清代中后期文人戏风格,充分展示出悲婉自怜的文人情调和悲剧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声泪》 孤本 清代文人戏 宿命论
下载PDF
清人传奇三种考述
8
作者 汪超宏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1期89-93,共5页
清人黄图的《看山阁集》有九首诗与《鸳鸯幻》传奇作者及其内容有关 ,此前无人注意。从黄图诗中可知 ,《鸳鸯幻》是一部才子佳人戏 ,约作于乾隆初至乾隆二十二年 ( 175 7)之间 ,作者是松江府 (今上海市 )诸生戴蓉石。收录于台北文... 清人黄图的《看山阁集》有九首诗与《鸳鸯幻》传奇作者及其内容有关 ,此前无人注意。从黄图诗中可知 ,《鸳鸯幻》是一部才子佳人戏 ,约作于乾隆初至乾隆二十二年 ( 175 7)之间 ,作者是松江府 (今上海市 )诸生戴蓉石。收录于台北文海出版社出版的《清代稿本百种汇刊》( 79)中的《灵山会》传奇 ,未见任何曲目及曲籍记载 ,其作者幻园居士为清宗室 ,剧作完成于咸丰五年 ( 185 5 )七月。《海宁州志稿》卷二九载陈乃赓《黄堂梦》传奇八卷 ,无其他文献记载。陈乃赓是光绪十八年 ( 1892 )进士 ,曾官刑部主事 ,长于词曲 ,卒年 34岁。《黄堂梦》当为其于光绪二十二年 ( 1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传奇 《鸳鸯幻》 《灵山会》 《黄堂梦》 考述
下载PDF
现代犬儒主义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群像:清代禁戏动机新探--以余治和丁日昌的禁戏活动考察为中心
9
作者 杨昊冉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9-25,共7页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在文化专制上表现出复杂而微妙的特点。官方禁戏的活动不遗余力地进行,然而执行力度却不断下降,到晚清时业已日暮途穷,但这期间非官方的力量却呈现出激烈增长的态势,甚至一度成为主导力量,官方意志...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在文化专制上表现出复杂而微妙的特点。官方禁戏的活动不遗余力地进行,然而执行力度却不断下降,到晚清时业已日暮途穷,但这期间非官方的力量却呈现出激烈增长的态势,甚至一度成为主导力量,官方意志也反受其影响。余治和丁日昌是清代禁戏活动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在官方意志与民间生态夹缝中纠葛的知识分子代表。这些打失理想和集体失语的清代知识分子是典型的现代犬儒主义者;清代社会还处在一种末世文化的侵袭下,个人奴性的"集体无意识"在群体中表现为一种体制化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社会状态的一种病态特征。人们在彷徨和苦闷的夹缝中挣扎,思想的无力禁锢和娱乐的本能需求成为那个时代戏曲环境复杂性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禁戏 余治 丁日昌 现代犬儒主义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下载PDF
清代贵州戏曲的地理分布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季君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9,共5页
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和民间艺术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便是戏曲。文章从梳理清代贵州戏曲的地理分布来探求清代贵州文化的结构及其蕴藏的文化背景、社会意义,探究清代贵州的戏曲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关系... 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和民间艺术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便是戏曲。文章从梳理清代贵州戏曲的地理分布来探求清代贵州文化的结构及其蕴藏的文化背景、社会意义,探究清代贵州的戏曲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关系及文化特质。这对于打造贵州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文化特色品牌,促进贵州文化繁荣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清代戏曲 民族 分布 文化 地域性
下载PDF
清代地方戏表演的艺术成就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廷信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7-101,共5页
清代地方戏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表演艺术上。首先是各种表演手段的戏剧化 ,板腔体音乐成为主流 ,从音乐体制上为地方戏表演提供了自由灵活的创作手段 ;其次是脚色分工的细致化 ,地方大戏从传奇的“老生”和“小生”之间创造出“正生”这一... 清代地方戏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表演艺术上。首先是各种表演手段的戏剧化 ,板腔体音乐成为主流 ,从音乐体制上为地方戏表演提供了自由灵活的创作手段 ;其次是脚色分工的细致化 ,地方大戏从传奇的“老生”和“小生”之间创造出“正生”这一独立的脚色 ,地方小戏的脚色体制由“二小”扩大为“三小”;再次是表演艺术地位的提高 ,演员的资质和表演风格受到人们的重视 ,舞台表演十分注意演员对戏曲人物情态的表现 ,在各个行当中都出现了较为出色的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地方戏 表演艺术 戏剧化 脚色体制 老生 小生 正生 表演风格 演员
下载PDF
蓬莱慕湘藏书楼所藏明清小说戏曲概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云虹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年第4期27-31,共5页
蓬莱慕湘藏书楼,是专为收藏慕湘将军藏书而建的藏书机构。其藏书多年来不为世人所知,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通过古籍普查,慕湘藏书楼所藏珍善本古籍逐渐挖掘出来。本文对慕湘藏书中不为人知的小说戏曲珍本进行考... 蓬莱慕湘藏书楼,是专为收藏慕湘将军藏书而建的藏书机构。其藏书多年来不为世人所知,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通过古籍普查,慕湘藏书楼所藏珍善本古籍逐渐挖掘出来。本文对慕湘藏书中不为人知的小说戏曲珍本进行考证,为研究者提供文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湘藏书楼 明清小说戏曲
下载PDF
明清杂剧对元杂剧之继承与扬弃
13
作者 颜建萍 冯静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期100-101,共2页
明清两代是元以后杂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明清杂剧虽然从总体上比不过元杂剧,但由于明清剧作家们的不断努力,在内容主题和艺术形式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突破,从而为杂剧的进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明清杂剧 元杂剧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