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尿外科医护人员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液颜色认知现状调查 被引量:27
1
作者 罗婕 曾琼娥 +1 位作者 肖杰 黄玲 《护理学报》 2010年第8期18-20,共3页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液颜色的认知情况。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液色阶卡及问卷,调查荆州市4所医院泌尿外科60名医护人员对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液颜色的认知状况。结果对色阶卡所示的颜色进行描述,除5号色(红...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液颜色的认知情况。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液色阶卡及问卷,调查荆州市4所医院泌尿外科60名医护人员对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液颜色的认知状况。结果对色阶卡所示的颜色进行描述,除5号色(红细胞浓度2%)被一致描述为鲜红色外,其他色号至少有2~4种认知结果,且同一认知结果色差跨度大;调节冲洗速度时选择的引流液颜色不一致;50%的医护人员不能根据引流液的颜色判断出血量的多少,50%对出血量的判断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医护人员对引流液颜色的判断和描述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多凭主观感觉判断,不能准确客观动态地描述患者的病情变化,影响了医护人员对冲洗速度的正确调节,降低了健康教育效果。应尽早研制出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液比色卡作为判断引流液颜色的客观标准,并规范持续膀胱点滴冲洗及引流情况的观察记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膀胱冲洗 引流液 颜色 比色卡
下载PDF
腔镜与开放手术在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后引流量与全身创伤反应的对比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永泉 黎志超 +2 位作者 陈飞 汪红娟 李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64-1369,共6页
目的探讨在双侧甲状腺近全切除术中,腔镜手术(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传统颈部切口甲状腺手术)在术后引流量、全身创伤反应方面的差异,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80例初次行双侧甲状腺... 目的探讨在双侧甲状腺近全切除术中,腔镜手术(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传统颈部切口甲状腺手术)在术后引流量、全身创伤反应方面的差异,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80例初次行双侧甲状腺近全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腔镜手术组(A组)和开放手术组(B组)各40例,分别统计术后引流液总量、术后拔管天数、术后每天引流量,术后第1天引流液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含量,术前与术后第1天静脉血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α1-酸性糖蛋白(AAG)、铜蓝蛋白(CER)、触珠蛋白(HPT)含量,对比分析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 A组平均术后引流液总量比B组显著增多(P=0.000),平均术后拔管天数比B组显著延长(P=0.000);A组术后每天平均引流量同期均比B组多(P=0.000),二者每天引流量变化趋势均为逐渐下降。两组术后第1天引流液中甘油三酯、总蛋白含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P=0.429,P=0.324)。在A组或B组中,术后第1天静脉血中α1-酸性糖蛋白、铜蓝蛋白、触珠蛋白含量各自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术后第1天静脉血中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00)。A组术后第1天血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B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4,P=0.066)。结论在双侧甲状腺近全切除手术中,与开放手术相比较,尽管腔镜手术术后引流量增多、拔管时间延长,但是并不增加全身的创伤反应程度。因此,对于有颈部无瘢痕美容要求的患者,腔镜手术可作为常规选择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近全切除术 腔镜手术 引流液 全身创伤反应 炎症指标
下载PDF
肛瘘感染患者血清与引流液炎症介质的变化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苗大兴 肖天宝 +2 位作者 王开平 张利新 王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肛瘘感染患者血清及引流液炎症介质的变化,以便为肛瘘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医院临床收治45例肛瘘术后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另选45例肛瘘术后未发生感染患者为非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计... 目的探讨肛瘘感染患者血清及引流液炎症介质的变化,以便为肛瘘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医院临床收治45例肛瘘术后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另选45例肛瘘术后未发生感染患者为非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平均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等血常规指标和IL-1β、IL-6、TNF-α、PGE2、SP、BK等炎症介质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感染组患者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量分别为(80.23±4.32)g/L、(57.93±5.91)fl、(17.23±2.71)pg,显著低于非感染组(123.28±3.12)g/L、(79.34±5.43)fl、(26.93±1.02)pg;感染组患者IL-1β、IL-6、TNF-α、PGE2、SP和BK分别为(2.71±0.33)pg/ml、(9.13±1.28)pg/ml、(1.88±0.23)ng/ml、(176.34±18.34)pg/ml、(6.54±1.34)μg/ml和(7.13±1.02)μg/L均明显的高于非感染组(1.61±0.23)pg/ml、(3.52±0.41)pg/ml、(0.77±0.12)ng/ml、(103.21±11.92)pg/ml、(1.56±0.21)μg/ml、(2.21±0.35)μ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肛瘘术后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8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6株占75.00%,革兰阳性菌18株占20.45%,真菌4株占4.55;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的敏感度高,对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高,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的敏感度高,对万古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性高。结论肛瘘感染患者血常规会呈现一定程度的改变趋势,同时感染患者引流液炎症介质水平会显著升高,针对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利于临床感染的预防和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感染 引流液 炎症介质
原文传递
胰腺术后腹腔感染和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与胰瘘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亚 赵玉沛 +2 位作者 廖泉 杨盈赤 郭俊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胰腺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及腹腔感染与术后胰瘘的关系。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60例胰腺疾病病人临床资料。术后通过取样导管收集腹腔内手术区域的引流液,进行细菌学培养及鉴定,用以分析腹... 目的探讨引起胰腺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及腹腔感染与术后胰瘘的关系。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60例胰腺疾病病人临床资料。术后通过取样导管收集腹腔内手术区域的引流液,进行细菌学培养及鉴定,用以分析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临床腹腔感染与胰瘘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胰腺疾病术后病人中,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在术后2h、1d、3d、7d和14d分别为2.7%(1/37)、27.3%(15/55)、45.8%(27/59)、70.3%(26/37)和87.5%(14/16)。60例病人手术区域引流液共进行了204次培养,获得67株细菌,最常见的为MRSCoN(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4%,其次为粪肠球菌14.9%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1.9%。17例在术后10d内发生临床腹腔感染,22例发生胰瘘。利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胰瘘发生与术后第1、3天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不相关;而与10d内临床腹腔感染相关。结论胰腺术后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随引流时间延长而迅速上升,培养中无专性厌氧菌。术后胰瘘与术后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不相关,而与术后临床腹腔感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瘘 细菌培养 腹腔感染 引流液
原文传递
皮肤浸渍护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郑萍萍 陈芳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5年第1期151-154,共4页
对国内外皮肤浸渍护理的概况、临床分型以及护理措施等进行论述,探讨此类皮肤问题的最佳护理策略,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更好地探索适用于我国病人更为优化和系统的干预体系。
关键词 皮肤浸渍 大小便 汗液 伤口 造口 引流液 护理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腹腔淋巴漏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会敏 王志启 +2 位作者 王元芬 李晓伟 王建六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盆腹腔淋巴漏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妇科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10.5%)患者发生...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盆腹腔淋巴漏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妇科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10.5%)患者发生盆腹腔淋巴漏,包括宫颈癌10例,子宫内膜癌3例,卵巢癌3例。分析淋巴引流液的生化特性及盆腹腔淋巴漏发生的影响因素和治疗措施。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经饮食控制和肠外营养后,引流液逐渐减少;3例经小剂量放射线治疗后淋巴液明显减少。13例患者淋巴液总量少于100 mL时拔管,3例患者淋巴液总量少于200 mL时行引流管夹闭24 h,患者无不适主诉,复查彩超盆腔内无明显游离液体,拔除引流管。观察48 h,患者无不适主诉。经卡方检验显示,体质指数、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个数与淋巴漏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出现的淋巴漏,经保守治疗、充分引流或小剂量放射治疗后可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淋巴漏 引流液 乳糜漏
原文传递
甲状腺术后引流液PTH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郝少龙 刘新承 +6 位作者 马纪红 李宝元 宁进尧 吴国长 刘日明 姜立新 郑海涛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术后患者血钙、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及引流液PTH的变化特点,探讨甲状腺术后监测引流液PTH在判断甲状旁腺原位保留及功能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将其按手术方式分为:单... 目的分析甲状腺术后患者血钙、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及引流液PTH的变化特点,探讨甲状腺术后监测引流液PTH在判断甲状旁腺原位保留及功能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将其按手术方式分为: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组、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组、甲状腺全切除术组、甲状腺全切+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组、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组,并于术前及手术后第1~4天监测患者的血钙、血清PTH及引流液PTH,同时观察术后各组患者血钙下降、低钙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对不同时间各组患者血钙、血清PTH及引流液PTH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其作为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原位保留及功能判断指标的临床价值。结果114例中甲状腺术后血钙水平下降多发生在术后第2天(70例,61.40%),低钙血症者36例(31.58%),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4例(29.82%)。随着时间延长,各组患者血钙水平逐渐回升,且sPTH水平波动较大,但总体有升高趋势,且不同时间各组患者的血钙及sPTH水平呈正相关。监测dPTH发现各组患者间dPTH分布较为离散,且随时间变化而明显降低,在不同时间各组患者dPTH降低水平差异显著。结论甲状腺术后监测患者引流液PTH水平动态变化规律有助于判断原位保留甲状旁腺的存活及功能情况,对甲状腺术后行预防性补钙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甲状旁腺激素 引流液
原文传递
胸腔术后引流液病原菌检测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8
8
作者 郑国平 钱小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202-3203,共2页
目的了解胸腔术后留置引流病原菌感染现状,探讨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在拔管前以无菌操作从负吸瓶上段引流管内抽取引流液送检,检出的病原菌用ATB细菌仪鉴定到种。结果2006-2007年行胸腔手术并术后留置引流的患者共174例,174份引流液标... 目的了解胸腔术后留置引流病原菌感染现状,探讨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在拔管前以无菌操作从负吸瓶上段引流管内抽取引流液送检,检出的病原菌用ATB细菌仪鉴定到种。结果2006-2007年行胸腔手术并术后留置引流的患者共174例,174份引流液标本中有51份培养阳性,总阳性率29.3%;3类手术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38,P>0.05);共检出病原菌57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分别占50.9%和40.3%,真菌占8.8%;患者免疫防御屏障削弱,无菌操作不严格,皮肤消毒不严密,引流不通畅等均是导致引流液染菌的主要原因。结论有指征地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引流全过程的护理巡视,确保引流通畅,以及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是预防胸腔术后引流感染的主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手术 引流液 医院感染 预防对策
原文传递
腹部创伤脓毒症患者腹腔引流液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明科 朱永 +3 位作者 谢晓红 李娜 周忠义 雷振林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观察腹部创伤脓毒症患者腹腔引流液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变化,探讨腹腔引流液sTREM-1在腹创伤脓毒症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海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腹部创伤脓毒症患者50... 目的观察腹部创伤脓毒症患者腹腔引流液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变化,探讨腹腔引流液sTREM-1在腹创伤脓毒症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海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腹部创伤脓毒症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胃大部分切除术非脓毒症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入组当天腹腔引流液sTREM-1水平,观察腹部创伤脓毒症患者中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入组第1、4、7 d以及出院或死亡当天腹腔引流液sTREM-l水平变化趋势。结果腹部创伤脓毒症患者入组后第1 d腹腔引流液sTREM-1水平高于对照组(t/P=4.006/0.000)。腹创伤脓毒症存活亚组患者腹腔引流液sTREM-1水平治疗后呈下降趋势,而死亡亚组患者腹腔引流液sTREM-1水平保持较高水平甚至不断升高,各相同时间点sTREM-1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亚组(t/P=2.150/0.037、4.417/0.000、6.991/0.000、11.186/0.000)。腹腔引流液sTREM-1与血浆sTREM-1水平呈正相关(r=0.585,P=0.001)。腹腔引流液sTREM-1诊断腹部创伤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高于血浆sTREM-1、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结论腹腔引流液sTREM-1水平对腹部创伤脓毒症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可能与腹部创伤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动态监测腹腔引流液sTREM-1水平变化,有利于评估腹部创伤脓毒症的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引流液 腹部创伤脓毒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腰椎术后反应性疼痛与引流液中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华磊 汤立新 +1 位作者 程省 叶向阳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4期432-434,共3页
目的探究腰椎手术后反应性疼痛与引流液中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2016-01-2017-01于我院采用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椎板减压治疗2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1、2、3 d采用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 目的探究腰椎手术后反应性疼痛与引流液中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2016-01-2017-01于我院采用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椎板减压治疗2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1、2、3 d采用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并取伤口引流液,检测引流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1β、6,IL-1β、IL-6)、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水平,同时期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并探讨各炎性因子与VAS评分、CRP水平以及ESR的相关性。结果术后2、3 d VAS评分显著高于术后1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3 d ESR评分显著高于术后1 d,术后2 d显著高于术后3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 d 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后1 d,术后3 d显著高于术后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3 d 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1 d,术后3 d显著高于术后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液IL-1β、IL-6、TNF-α水平与术后VA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CRP、ESR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术后下肢或腰臀部反应性疼痛与引流液中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升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术后 反应性疼痛 引流液 炎症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腹腔感染患者引流液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吾买尔江.买买提 木业色.艾尔肯江 +2 位作者 段绍斌 于亮 张增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44-1746,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肝胆外科腹腔感染引流液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肝胆外科腹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肝胆外科... 目的调查分析肝胆外科腹腔感染引流液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肝胆外科腹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肝胆外科腹腔感染患者送检标本阳性80例,阳性率为80.0%;共检出10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2株占58.5%;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1.3%、79.0%、64.5%和69.4%。结论肝胆外科腹腔感染引流液细菌学检验阳性率较高,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临床抗感染治疗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用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 腹腔感染 引流液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可吸收止血绒S-100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崔玉龙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2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可吸收止血绒S-100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6例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可吸收止血绒S-100的使用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 目的:分析可吸收止血绒S-100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6例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可吸收止血绒S-100的使用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术中采用气囊止血带止血,观察组术中采用可吸收止血绒S-100。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引流量及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前及术后第3天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引流管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均明显升高,观察组PT及APTT均高于对照组,FIB及D-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止血绒S-100应用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止血效果显著,能减少局部渗出,缩短引流周期,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手术 可吸收止血绒S-100 凝血功能 引流液 出血量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术后引流液监测及其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春林 陈思瑞 +3 位作者 李剑波 朱燕昆 刘宗琼 彭兵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后引流液监测方法及其对临床工作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2008年8月行LS术63例资料,记录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引流液颜色动态变化、引流液量、引流液性质及细菌培...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后引流液监测方法及其对临床工作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2008年8月行LS术63例资料,记录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引流液颜色动态变化、引流液量、引流液性质及细菌培养、腹部彩超检查结果。结果均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通过常规术后脾窝引流液监测,早期诊断4例术后并发症,其中术后出血2例,引流液呈血性,量>40ml/h,术后12h剖腹探查,均为脾胃韧带处渗血;胰漏2例,术后6天引流液呈灰褐色,淀粉酶值分别为15189和9206U/L,引流液细菌培养未培养出细菌,诊断胰漏,给予生长抑素,1例腹腔引流通畅,1例引流不畅于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20天拔除引流管。结论LS安全、可靠,并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术后密切观察腹腔引流情况,及时获得病情变化信息,对早期发现和治疗LS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术 腹腔镜 引流液
下载PDF
气控自动排液系统在天然气集气站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华 张光函 吕荣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9-111,共3页
自动排液系统是油气田天然气处理、加工装置的重要辅助设备,其安全性、可靠性和工艺性直接影响到天然气的稳定生产和输送过程。针对目前常见的机械式、电控式和电气联控式自动排液系统的一些缺点,设计了一种气控的自动排液系统。该装置... 自动排液系统是油气田天然气处理、加工装置的重要辅助设备,其安全性、可靠性和工艺性直接影响到天然气的稳定生产和输送过程。针对目前常见的机械式、电控式和电气联控式自动排液系统的一些缺点,设计了一种气控的自动排液系统。该装置主要由压力气源、磁浮子液位计、磁—气控制装置和气动调节阀等组成。磁浮子液位计安装于分离器积液包上,根据液位计中的磁浮子指示的液位高度,磁—气控制装置把磁信号转换为气控信号,控制气动调节阀在高液位慢速开启,在低液位快速关闭,从而按工艺要求实现压力容器的自动排液。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天然气生产的自动排液工艺要求,具有控制精度高、安全性好、性能稳定可靠、易于安装维护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液 自动化系统 液面计 磁感应 气动系统 控制
下载PDF
胰肠吻合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连续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益君 朱学锋 +1 位作者 朱永胜 黄建军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胰肠吻合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升高的发生时间及变化规律。方法前瞻性收集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胰腺疾病病人临床资料,胰腺切除手术由同一医疗组完成,采用相同胰肠吻合方法。术后分别连续采集胰肠、... 目的探讨胰肠吻合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升高的发生时间及变化规律。方法前瞻性收集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胰腺疾病病人临床资料,胰腺切除手术由同一医疗组完成,采用相同胰肠吻合方法。术后分别连续采集胰肠、胆肠吻合口旁引流液,进行淀粉酶测定。同时测定血清、T管内胆汁淀粉酶。采用国际国内认可的胰瘘定义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28例病人中,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异常升高85.7%(24/28),其中早期升高型42.9%(12/28),迟发性升高型7.1%(2/28),再次升高型(M型)28.6%(8/28),持续升高型7.1%(2/28)。术后发生胰瘘(ISGPF)12例(42.9%),均为A级胰瘘。经吻合口造影证实无胰肠吻合口瘘。结论胰肠吻合术后腹腔引流液中淀粉酶升高比较常见,且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与术后胰实质胰液渗漏有关,仅少数病人可发展为具有临床意义的胰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肠吻合术 胰漏 淀粉酶 引流液
下载PDF
三七血伤宁胶囊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液中IL-8、TNF-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松 张琴琴 +1 位作者 王婉雪 洪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60-763,共4页
目的观察三七血伤宁胶囊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者创伤反应及临床愈合作用的影响。方法4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1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6 h后加服三七血伤宁胶囊,每次0. 4 g,每日3次... 目的观察三七血伤宁胶囊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者创伤反应及临床愈合作用的影响。方法4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1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6 h后加服三七血伤宁胶囊,每次0. 4 g,每日3次。于术后第12、24、36、48 h检测引流液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8 (IL-8)的含量;记录术后第1~4天每日引流量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第3天、第4天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术区引流液中IL-8含量在术后36 h及术后48 h小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均在术后36 h达峰值。治疗组术后伤口引流液体中TNF-α含量,术后36 h及术后48 h明显小于对照组(P <0. 01),两组均在术后24 h达到峰值。结论三七血伤宁胶囊能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伤应激反应,减少引流液中IL-8及TNF-α含量,从而减少术后伤口引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三七血伤宁胶囊 引流液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改良根治术
原文传递
腹腔引流液结核硬脂酸棒杆菌的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海琴 祝晨昱 +2 位作者 陈劲松 吴晓燕 宋国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2-1293,1299,共3页
目的对宫外孕术后患者腹腔引流液中分离到的一株棒杆菌属进行鉴定与耐药分析,为临床鉴定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形态、触酶试验初步进行细菌鉴定,最终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明确其种属。采用纸片扩散法... 目的对宫外孕术后患者腹腔引流液中分离到的一株棒杆菌属进行鉴定与耐药分析,为临床鉴定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形态、触酶试验初步进行细菌鉴定,最终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明确其种属。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抑菌圈直径。结果分离出棒杆菌属1株,MALDI-TOF MS分析显示为结核硬脂酸棒杆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其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亚胺培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均敏感,对其余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结核硬脂酸棒杆菌的一般实验室鉴定非常困难,常需MALDI-TOF MS或16SrRNA基因测序,并且存在多药耐药现象,体外试验敏感的药物临床治疗可能无效,治疗应以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液 结核硬脂酸棒杆菌 药敏试验 细菌鉴定
原文传递
胃癌根治术后影响严重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庆 冯勇 +3 位作者 刘世江 刘汇明 刘凯 胡晓林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510-1514,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影响严重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寿光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严重胰瘘将患者分为严重胰瘘组(n=24例)与非严重胰瘘组(n=436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影响严重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寿光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严重胰瘘将患者分为严重胰瘘组(n=24例)与非严重胰瘘组(n=4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早期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预测胃癌术后严重胰瘘发生的第1、3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的截断值,并比较不同淀粉酶分组的胰瘘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严重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术后第3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脾切除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预测严重胰瘘发生的第1、3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浓度(D-AMY)截断值分别为2156 IU/L、596 IU/L,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胃癌术后第1、3天,高淀粉酶组胰瘘发生率为26.2%(16/61),明显高于低淀粉酶组的0.8%(3/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2,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肥胖,脾切除,胃癌术后第1、3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高于截断值是影响严重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肥胖,脾切除,胃癌术后第1、3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高于截断值是影响严重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第1天D-AMY>2156 IU/L和第3天D-AMY>596 IU/L可作为胃癌术后预测严重胰瘘发生的截断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胰腺瘘 引流液 淀粉酶类 敏感性与特异性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早期的监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少海 史国峰 +2 位作者 郑莉 牛红梅 李绍祥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早期监测方法.方法对9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术后的伤口引流管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连续监测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 96例细菌培养阴性;CRP浓度在术后迅速增高,在术后2 ...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早期监测方法.方法对9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术后的伤口引流管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连续监测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 96例细菌培养阴性;CRP浓度在术后迅速增高,在术后2 d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术后患者均无感染.结论常规监测引流管引流液细菌培养及CRP的水平是早期发现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引流液 细菌培养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经胸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及术后引流液的性质与成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昌毅 《中外医疗》 2021年第34期79-82,90,共5页
目的探讨经胸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及术后引流液性质与成分分析。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9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9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使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AS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6例。分组后对照组以传统甲状腺切... 目的探讨经胸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及术后引流液性质与成分分析。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9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9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使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AS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6例。分组后对照组以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以经胸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关键性指标水平、并发症情况、术后疼痛、引流量性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20.03±6.20)mm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5.20±11.30)mL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6.50±1.82)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89、10.852、4.060,P<0.05)。观察组术后吞咽不适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对照组发生率为32.6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9,P<0.05)。术后观察组VAS(4.28±1.58)分低于对照组,且镇痛药物使用率21.7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7,χ^(2)=6.900,P<0.05)。观察组引流液透明度中透明、微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0、4.564,P<0.05);观察组引流液pH值、PT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2、7.222,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炎性因子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IL-6、TNF-α指标分别(30.55±5.61)pg/mL、(24.35±3.65)pg/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98、13.959,P<0.05)。结论更换甲状腺结节手术的入路方式,采用经胸入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体验,缩短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疼痛程度,术后炎性指标更低,引流液更为清澈,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入路方式 经胸入路 引流液 手术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