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urvey 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drag and heat reduction mechanism in supersonic/hypersonic flows 被引量:17
1
作者 Xiwan SUN Wei HUANG +2 位作者 Min OU Ruirui ZHANG Shibin LI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771-784,共14页
Along with the survey o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drawing attention to the drag and heat reduction mechanism, the authors simultaneously focus on the recent advanc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the schemes applied ... Along with the survey o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drawing attention to the drag and heat reduction mechanism, the authors simultaneously focus on the recent advanc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the schemes applied to supersonic/hypersonic vehicles. The CFD study has evolved as an irreplaceable method in scheme evaluation and aircraft optimization. Similar to our previous experimental survey, the advances in drag and heat reduction schemes are reviewed by similar kinds of mechanism in this article, namely the forward-facing cavity, the opposing jet, the aerospike, the energy deposition and their combinational configurations. This review article puts an emphatic eye on the flow conditions, numerical methods, novel schemes and analytical conclusions given in the simulations. Further, the multi-objective design optimization concept has also been illustrated due to the observable advantages of using CFD over experimental method, especially those performances conducted in drag reduction and thermal protection practice, and this would possess reference value in the design of aircraf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pike drag and heat reduction Energy deposition Forward-facing CAVITY Opposing JET
原文传递
逆向喷流技术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上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邓帆 谢峰 +4 位作者 黄伟 张栋 焦子涵 尘军 柳森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495,共11页
高阻力和强烈的气动加热是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设计研究中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作为一种主动流动控制技术,逆向喷流因其在减阻防热方面的良好效果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围绕逆向喷流技术在不同外形飞行器上的应用,梳理了其技术发展情况... 高阻力和强烈的气动加热是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设计研究中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作为一种主动流动控制技术,逆向喷流因其在减阻防热方面的良好效果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围绕逆向喷流技术在不同外形飞行器上的应用,梳理了其技术发展情况,包括逆向喷流的压比、质量流率以及冷却剂等关键参数的研究,逆向喷流可有效应用于高速再入体的防热,钝头体和升力体的减阻。对其自身表现出的典型物理现象,如流动模态转换、自激振荡的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介绍了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在逆向喷流技术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飞行器升阻比的提升效果以及滑翔状态下逆向喷流的周期性振荡特性,为此技术在未来的进一步工程化应用提供一定参考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喷流 高速飞行器 压比 质量流率 流动模态转换 减阻 防热
下载PDF
逆向喷流及其组合体在超声速气流中减阻防热功效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15
3
作者 Wei HU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51-561,共11页
总结归纳国内外逆向喷流及其组合体在超声速气流中减阻防热功效的研究进展,并给出逆向喷流在某些应用领域的建议,特别是喷流的不稳定性保护、减阻与热防护之间的权衡以及流动模态转换的工作参数和结构参数临界点选取等。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减阻 热防护 逆向喷流 前向凹腔 能量沉积
原文传递
延迟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强 涂国华 +3 位作者 罗振兵 陈坚强 赵瑞 袁先旭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5,共15页
由于高超声速情况下边界层从层流转捩成湍流后,壁面摩阻和热流出现数倍增长,控制高超声速边界层使转捩延迟对飞行器减阻降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概述了高超声速边界层的主要失稳机制;其次,从被动控制技术和主动控制技术两个角度... 由于高超声速情况下边界层从层流转捩成湍流后,壁面摩阻和热流出现数倍增长,控制高超声速边界层使转捩延迟对飞行器减阻降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概述了高超声速边界层的主要失稳机制;其次,从被动控制技术和主动控制技术两个角度回顾了当前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延迟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先详细介绍了粗糙元、波纹壁和微孔隙壁面等被动控制方法,然后详细介绍了壁面加热/冷却、重气体喷注等主动控制方法,分析了控制背后的物理机制,讨论了各种控制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对转捩延迟控制技术的进一步研究给出了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边界层转捩 转捩延迟 流动控制 降热减阻
原文传递
高速飞行器减阻降热流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朱广生 姚世勇 段毅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16,共16页
减阻和降热是高速飞行器设计面临的2个核心问题。减阻可提高升阻比,减少飞行器燃料消耗;降热可减轻热防护系统重量,提升飞行器有效载荷。减阻降热是提高飞行器精细化设计,增强飞行器性能的关键技术。从高速飞行器减阻降热的工程需求出发... 减阻和降热是高速飞行器设计面临的2个核心问题。减阻可提高升阻比,减少飞行器燃料消耗;降热可减轻热防护系统重量,提升飞行器有效载荷。减阻降热是提高飞行器精细化设计,增强飞行器性能的关键技术。从高速飞行器减阻降热的工程需求出发,重点对激波、边界层的减阻降热流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指出了其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应重点关注的方向,以期实现飞行器主动流动控制的工程化应用,提升飞行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减阻 降热 激波 边界层
原文传递
黏弹性流体基铜纳米流体流动与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阳倦成 李凤臣 +3 位作者 周文武 徐鸿鹏 李东阳 何玉荣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6-370,共5页
成功建立了流体流动阻力和换热性能测试实验台,在45℃的流体温度下,对不同铜粒子体积分数和基液浓度的纳米流体在湍流状态下的对流换热特性和流动阻力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黏弹性流体基液中添加纳米粒子后,在降低对应基液减阻... 成功建立了流体流动阻力和换热性能测试实验台,在45℃的流体温度下,对不同铜粒子体积分数和基液浓度的纳米流体在湍流状态下的对流换热特性和流动阻力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黏弹性流体基液中添加纳米粒子后,在降低对应基液减阻率的同时能明显增强传热性能.例如,将1.0%体积分数的铜纳米粒子添加到质量分数为6×10^(-4)的基液中所形成的黏弹性流体基纳米流体其综合性能指数K=0.47,表现了很好的传热强化和减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流体基铜纳米流体 减阻率 传热恶化率 综合特性
原文传递
超声速飞行器减阻杆/盘与双喷流组合构型减阻和防热性能
7
作者 许阳 陈宣亮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8-225,共18页
为降低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力和热载荷,研究一种减阻杆/盘与双喷流组合构型,并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几何参数和喷流参数对流场特征以及减阻和防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阻杆长径比对构型的减阻效率影响较小,但对防热效率影响较大;增加减... 为降低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力和热载荷,研究一种减阻杆/盘与双喷流组合构型,并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几何参数和喷流参数对流场特征以及减阻和防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阻杆长径比对构型的减阻效率影响较小,但对防热效率影响较大;增加减阻盘直径比,构型的减阻效率先增大后减小,防热效率先减小后增大,但当逆向喷流总压较高时,减阻盘直径比对减阻和防热效率的影响均较小;提高逆向喷流总压比,构型的减阻和防热效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其变化幅度均不明显;提高侧向喷流总压比,构型的减阻和防热效率均增大,减阻效率变化率增大,防热效率变化率减小;侧向喷流出口位置远离钝体头部,减阻效率增大,防热效率减小;适当选取减阻杆/盘与双喷流参数,可达到57.1%的减阻效率,同时防热效率达到1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流动 减阻盘 喷流 气动减阻 气动防热
原文传递
高超声速流场支杆射流减阻降热的流热耦合 被引量:5
8
作者 马坤 朱亮 +2 位作者 陈雄 李映坤 周长省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3-804,共12页
为缓解高超声速飞行器头部面临的高温高压环境,针对支杆和逆向射流组合式减阻降热方案开展深入研究。基于有限体积法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组,并采了切应力输运k-ω湍流模型模。采用共轭传热法求解固体热传导方程。结果表明:引... 为缓解高超声速飞行器头部面临的高温高压环境,针对支杆和逆向射流组合式减阻降热方案开展深入研究。基于有限体积法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组,并采了切应力输运k-ω湍流模型模。采用共轭传热法求解固体热传导方程。结果表明:引入逆向射流将显著提高减阻降热性能。钝体头部阻力系数随着支杆长度增长显著降低,当支杆长径比从0.5增大至2.0时,阻力系数降低21%左右,而热流密度峰值几乎不受影响。提高逆向射流总压比能显著降低钝体头部壁面压力,但将逆向射流的附加阻力纳入考虑后,实际减阻效果反而变差。当逆向射流总压比从0.4升高至0.8时,钝体头部壁面热流密度峰值降幅达62.5%。通过共轭传热法分析表明,钝体头部结构温度随时间增长而显著上升,壁面热流密度峰值随着时间的推进而缓慢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降热 高超声速 共轭传热 逆向射流 减阻支杆
原文传递
典型及衍生激波针构型的减阻降热流动特性
9
作者 何坤 袁化成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4,共13页
为探索激波针对超声速钝头飞行器进行减阻降热时的更优衍生构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3种典型单扰流物构型、6种双扰流物构型、两类多扰流物构型和钝锥型激波针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加装激波针后的几何本质相当于“镂空式”的锥型钝... 为探索激波针对超声速钝头飞行器进行减阻降热时的更优衍生构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3种典型单扰流物构型、6种双扰流物构型、两类多扰流物构型和钝锥型激波针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加装激波针后的几何本质相当于“镂空式”的锥型钝头体。模拟结果显示:激波针头部扰流物相对直径较大时,减阻率随激波针相对长度的变化曲线没有明显的峰值点,而是存在一个变动幅度很小的峰值段,且相对直径在0.3~0.4左右时减阻效果最佳;典型激波针的最大减阻率约为50%,采用双扰流物构型时略有提升;中部增加多个扰流物时减阻率随扰流物数量增多而增大,最大减阻率超过60%,但气动加热问题较严重。相比而言,钝锥型激波针减阻降温的综合性能最好,最大减阻率可达60%左右,降温率约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针 衍生构型 超声速 减阻降热 流动特性
原文传递
不同迎角下逆向喷流减阻降热特性研究
10
作者 黎凯昕 董昊 +1 位作者 张旭东 王元靖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8-28,共11页
文章采用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的N-S(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不同来流迎角下,逆向喷流与钝头体同轴及不同轴时,同自由来流相互作用产生的干扰流场对减阻降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喷流情况相比,同轴逆向喷流能有效减... 文章采用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的N-S(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不同来流迎角下,逆向喷流与钝头体同轴及不同轴时,同自由来流相互作用产生的干扰流场对减阻降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喷流情况相比,同轴逆向喷流能有效减小钝头体的阻力系数,迎角为2°时阻力系数可减小32.53%;迎角较小时,同轴逆向喷流可有效减小壁面斯坦顿数,迎角较大时,迎风面壁面斯坦顿数较大,背风面壁面斯坦顿数大幅减小;逆向喷流与钝头体轴向夹角的变化对流场及减阻降热效果产生影响,喷流与轴线夹角增大,迎风面壁面压强逐渐减小,存在使壁面斯坦顿数峰值取得最优解的喷流角度;较同轴逆向喷流,来流迎角为5°时,壁面斯坦顿数峰值可减小9.02%,来流迎角为8°时,减阻效果最高可提升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喷流 流动控制 减阻降热 超声速 迎角
下载PDF
钝体逆向喷流减阻降温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立强 钱勤建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59,共5页
采用基于SST湍流模型的N-S方程的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方法开展逆向喷流技术对超声速钝体减阻降温影响的研究。首先验证了文中采用的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喷流质量流量变化及喷口尺寸变化对钝体产生的减... 采用基于SST湍流模型的N-S方程的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方法开展逆向喷流技术对超声速钝体减阻降温影响的研究。首先验证了文中采用的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喷流质量流量变化及喷口尺寸变化对钝体产生的减阻降温效果的影响进行数值仿真及详细分析。计算结果显示:流场中可出现三种流动模态,即长射流穿透模态、振荡模态和短射流穿透模态;增大质量流量,阻力减小,热流减小;增大喷口直径,阻力减小,热流减小。文中的研究对钝体减阻降温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喷流 减阻降温 质量流量 流动模态 穿透模式
下载PDF
减阻剂在闭式循环水系统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洪 章立新 +1 位作者 高明 刘婧楠 《暖通空调》 2022年第1期148-153,共6页
在闭式循环水系统中添加减阻剂能有效减小循环冷却水泵的能耗,但现有研究关于减阻剂对换热的影响认识不足。分析了减阻剂CCTDRA在闭式循环水系统中应用时浓度、雷诺数及进口水温对其减阻率和换热减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Re=11817... 在闭式循环水系统中添加减阻剂能有效减小循环冷却水泵的能耗,但现有研究关于减阻剂对换热的影响认识不足。分析了减阻剂CCTDRA在闭式循环水系统中应用时浓度、雷诺数及进口水温对其减阻率和换热减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Re=11817、体积分数为0.30%时能取得较大的减阻率及相对较小的换热减少率,在25~55℃进口水温范围内,减阻率为46.37%~48.27%,换热减少率为9.72%~13.76%;但通过加大流速至水泵功耗最大值(82 W)时,换热减少率仍有8.89%~12.34%,表明该减阻剂在水泵不节能的情况下也不能完全弥补对换热设备的换热影响,此时该减阻剂在闭式循环水系统应用不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循环水系统 减阻剂 换热 减阻率 换热减少率 浓度 进口水温
下载PDF
超声速飞行器减阻盘与逆向喷流组合构型减阻防热性能研究
13
作者 许阳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5,共9页
为降低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和热载荷,采用数值方法对应用减阻盘与逆向喷流组合构型的钝体飞行器的气动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仿真计算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进行了网格无关性校验和数值方法校验。最后,开展了仿真验... 为降低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和热载荷,采用数值方法对应用减阻盘与逆向喷流组合构型的钝体飞行器的气动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仿真计算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进行了网格无关性校验和数值方法校验。最后,开展了仿真验证,分析了喷嘴直径比、减阻杆长径比、减阻盘直径比和逆向喷流总压比对减阻和防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喷嘴直径比,减阻和防热效率均增大;增加减阻杆长径比,减阻和防热效率均先减小后增大;减阻盘直径比对减阻和防热性能影响不大;增加逆向喷流总压比可以显著改善防热性能,但会降低减阻效率。适当选取减阻盘与逆向喷流参数,最优构型可达到40.9%的减阻效率,同时防热效率达到7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流动 减阻盘 逆向喷流 减阻 防热
原文传递
矩形脉冲射流对长穿透模态减阻降热的影响
14
作者 郭晓东 周超英 万书翱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85-100,共16页
逆向喷流作为一种主动减阻降热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逆向喷流长穿透模态下的弓形激波会出现大幅振荡,流场出现极不稳定的现象。以高超声速流动中的球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矩形脉冲射流对长模态流动不稳定性的可能抑制或缓解作用。研... 逆向喷流作为一种主动减阻降热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逆向喷流长穿透模态下的弓形激波会出现大幅振荡,流场出现极不稳定的现象。以高超声速流动中的球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矩形脉冲射流对长模态流动不稳定性的可能抑制或缓解作用。研究发现,与稳态射流形成的长穿透模态相比,不同频率和振幅的矩形脉冲射流对长模态均有明显的降热效果。此外,长模态阻力系数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瞬时激波脱体距离并不是最大值,两者有一定的相位差。相对于稳态射流形成的长模态激波脱体距离的大幅度振荡,矩形脉冲射流对长模态振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研究结果对高超声速矩形脉冲射流技术的工程应用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矩形脉冲射流 长穿透模态 非定常模拟 减阻降热
原文传递
低流阻火箭煤油的超临界压力流动与换热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赞坚 刘朝晖 +2 位作者 潘辉 陈彦伯 毕勤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9-134,156,共7页
为探索超临界压力下减阻剂对高温火箭煤油的减阻效果,在压力为15 MPa、质量流速为17 000~50 000kg·m-2·s-1(对应常温流速约20~60m·s-1)、流体温度从常温至360℃和热流密度为2.5~30MW·m-2的试验条件下,对火箭煤... 为探索超临界压力下减阻剂对高温火箭煤油的减阻效果,在压力为15 MPa、质量流速为17 000~50 000kg·m-2·s-1(对应常温流速约20~60m·s-1)、流体温度从常温至360℃和热流密度为2.5~30MW·m-2的试验条件下,对火箭煤油和添加减阻剂的低流阻火箭煤油在直径2mm×0.5mm的高温合金钢管内的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本文研究条件下,煤油传热机理为超临界压力单相类液态强制对流换热;减阻剂对火箭煤油的减阻效果明显,减阻率最高可达60%;随着流体温度升高,雷诺数增大,减阻剂的减阻效果降低,减阻率最低下降至约20%;添加减阻剂后,煤油传热性能显著弱化,但高雷诺数下减阻煤油的换热性能基本维持不变,减阻煤油与火箭煤油的努塞尔数之比约为0.5;雷诺数小于63 000时减阻效果大于传热弱化效果,大于63 000时结果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煤油 减阻剂 超临界 流阻 换热弱化
下载PDF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viscoelastic-fluid-based nanofluid turbulent channel flow with heat transfer 被引量:2
16
作者 阳倦成 李凤臣 +2 位作者 蔡伟华 张红娜 宇波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404-420,共17页
Our previous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viscoelastic-fluid-based nanofluid(VFBN) prepared by suspending nanoparticles in a viscoelastic base fluid(VBF, behaves drag reduction at turbulent flow state) can... Our previous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viscoelastic-fluid-based nanofluid(VFBN) prepared by suspending nanoparticles in a viscoelastic base fluid(VBF, behaves drag reduction at turbulent flow state) can reduce turbulent flow resistance as compared with water and enhance heat transfer as compared with VBF.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DNS) is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HTE) and flow drag reduction(DR) for the VFBN turbulent flow. The Giesekus model is used as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for VFBN. Our previously proposed thermal dispersion model is adopt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thermal dispersion effects of nanoparticles in the VFBN turbulent flow. The DNS results show similar behaviors for flow resistance and heat transfer to those obtained in our previous experiments. Detailed analyses are conducted for the turbulent velocity, temperature, and conformation fields obtained by DNSs for different fluid cases, and for the friction factor with viscous, turbulent, and elastic contributions and heat transfer rate with conductive, turbulent and thermal dispersion contributions of nanoparticles, respectively. The mechanisms of HTE and DR of VFBN turbulent flows are then discussed. Based on analogy theory, the ratios of Chilton–Colburn factor to friction factor for different fluid flow cases are investigated, which from another aspect show the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for some cases of water-based nanofluid and VFBN turbulent fl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elastic-fluid-based nanofluid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rmal dispersion model turbulent drag reduction heat transfer e
下载PDF
添加剂湍流减阻流动的传热特性数值计算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昌烽 许世铎 +1 位作者 冯晓东 王迎慧 《排灌机械》 EI 2009年第3期196-199,共4页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和Cross粘度方程,对二维轴对称圆管内湍流流动的聚丙烯酰胺稀溶液(PAM)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数值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流速对减阻流体的减阻性能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阻流体的减阻率和传热...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和Cross粘度方程,对二维轴对称圆管内湍流流动的聚丙烯酰胺稀溶液(PAM)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数值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流速对减阻流体的减阻性能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阻流体的减阻率和传热降低率随流速的增大逐渐增大到渐进值,而且传热降低率恒大于减阻率.减阻流体柯尔本(Colburn)因子与摩擦系数的对比结果表明柯尔本比拟,特别是在较低流动雷诺数下有较大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添加剂 减阻 传热降低 耦合
下载PDF
钝体逆向喷流减阻降温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立强 钱勤建 《航空科学技术》 2019年第5期75-81,共7页
本文采用基于结构化网格的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基于不同来流迎角逆向喷流技术的钝体减阻降温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来流迎角变化,无喷流状态的钝体阻力大小基本无变化,而有喷流状态的阻力随迎角增大而单调增大,上母线... 本文采用基于结构化网格的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基于不同来流迎角逆向喷流技术的钝体减阻降温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来流迎角变化,无喷流状态的钝体阻力大小基本无变化,而有喷流状态的阻力随迎角增大而单调增大,上母线有喷流状态热流值均小于无喷流状态,而下母线远离喷口位置的壁面温度基本无减少。背风侧与迎风侧的壁面压力及热流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网格 数值模拟方法 迎角 逆向喷流 减阻降温
下载PDF
带双气动盘的气动杆构型减阻防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杰 姚卫星 吴旭生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1年第7期55-59,共5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究了带气动盘的气动杆对高超声速钝头体气动阻力和气动加热的影响,空间离散采用AUSM+格式,湍流模拟采用Menter's SST k-ω模型。结果表明带双气动盘的气动杆具有最佳的减阻防热性能,且其通过流场重构的...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究了带气动盘的气动杆对高超声速钝头体气动阻力和气动加热的影响,空间离散采用AUSM+格式,湍流模拟采用Menter's SST k-ω模型。结果表明带双气动盘的气动杆具有最佳的减阻防热性能,且其通过流场重构的方法实现了钝头体的减阻和防热。此外增加双气动盘之间的距离对钝头体的减阻防热性能不利,在进行气动杆设计时应尽量减小两个气动盘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气动杆 气动盘 减阻防热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heat flux measurement data of TT-0 flight test
20
作者 Enwei LU Linxuan ZUO +3 位作者 Zheng GUO Honggang ZENG Wei ZHU Feng QU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20-128,共9页
With the explosive development of aerospace science,the design of the new generation airliner at higher speeds is attracting more attentions.To achieve this goal,it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a... With the explosive development of aerospace science,the design of the new generation airliner at higher speeds is attracting more attentions.To achieve this goal,it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aerodynamic heating/force loads and successful reduction of drag and heat flux.As a remedy for the existing studies which are based upon the CFD and wind tunnel tests,this study presents a flight test for the drag and heat reduction spike technology.The principal goals of this flight test wer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verifying the accuracy of the prediction technology on ground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rag and heat reduction technology.By adopting the OS-X rocket,the TT-0 test vehicle designed by Shenyang Aircraft Design&Research Institute reached a maximum Mach number of 5.8 and a maximum altitude of 38 km.Hypersonic and supersonic pressure data by pressure scanning valves and heat fluxes by gauge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ere obtained successfully.Also,heat fluxes obtained by in-house CFD code are illustrat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flight dat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umerical errors are large in most cases.More technologies,such as more CFD codes and more numerical procedures,should be adopted to conduct studies on this issue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pace science CFD drag reduction Flight test heat redu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