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气氛下多孔纯铁的区熔法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恩典 李再久 +1 位作者 刘沉 金青林 《铸造技术》 CAS 2021年第9期766-769,773,共5页
以氮气代替安全隐患巨大的氢气作为工作气体,用区域熔炼方法成功制备了藕状多孔纯铁。结果表明,除宏观柱形孔(150-600 μm)外,在显微组织中发现分布均匀的球型孔(0.15〜12.00 μm),气压的增大使球型孔直径减小、数目增多。由Fe-N相图可知... 以氮气代替安全隐患巨大的氢气作为工作气体,用区域熔炼方法成功制备了藕状多孔纯铁。结果表明,除宏观柱形孔(150-600 μm)外,在显微组织中发现分布均匀的球型孔(0.15〜12.00 μm),气压的增大使球型孔直径减小、数目增多。由Fe-N相图可知,纯铁的凝固及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存在着两个较大的氮溶解度差。圆柱形孔是由液相向固相转变时过饱和氮气的析出造成的,球型孔的形成则归因于奥氏体向低温铁素体转变时的氮溶解度差。基于西华特定律和理想气体公式,建立了两种尺度气孔率的模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尺度气孔 区域熔炼法 多孔铁 氮气氛
下载PDF
膨胀性非饱和土的双尺度毛细–弹塑性变形耦合模型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舰 赵成刚 黄启迪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27-2133,共7页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在已有的膨胀性非饱和土的双尺度本构模型BExM和湿陷性非饱和土的毛细–弹塑性变形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了一个可预测膨胀性非饱和土的毛细滞回和力学行为耦合的双尺度本构模型。模型考虑了土体微观结构的体变...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在已有的膨胀性非饱和土的双尺度本构模型BExM和湿陷性非饱和土的毛细–弹塑性变形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了一个可预测膨胀性非饱和土的毛细滞回和力学行为耦合的双尺度本构模型。模型考虑了土体微观结构的体变及其对宏观结构行为的影响,以及毛细和力学行为之间的耦合作用。对已有的膨胀性非饱和土的常净应力下吸力循环试验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定量地描述膨胀性非饱和土的毛细和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膨胀土 弹塑性本构模型 毛细–弹塑性变形耦合模型 双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