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a stable attenuated double-mutant of tobacco mosaic virus for cross-protection
1
作者 Xiaojie Xu Shaoyan Jiang +7 位作者 Chunju Liu Xujie Sun Qing Zhu Xiuzhai Chen Pengchao Jiang Fenglong Wang Yanping Tian Xiangdong L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318-2331,共14页
Tobacco(Nicotiana tabacum)and tomato(Solanum lycopersicum)are two major economic crops in China.Tobacco mosaic virus(TMV;genus Tobamovirus)is the most prevalent virus infecting both crops.Currently,some widely cultiva... Tobacco(Nicotiana tabacum)and tomato(Solanum lycopersicum)are two major economic crops in China.Tobacco mosaic virus(TMV;genus Tobamovirus)is the most prevalent virus infecting both crops.Currently,some widely cultivated tobacco and tomato cultivars are susceptible to TMV and there is no effective strategy to control this virus.Cross-protection can be a saf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trategy to prevent viral diseases.However,stable attenuated TMV mutants are scarce.In this study,we found that the substitutions in the replicase p126,arginine at position 196(R^(196))with aspartic acid(D),glutamic acid at position 614(E^(614))with glycine(G),serine at position 643(S^(643))with phenylalanine(F),or D at position 730(D^(730))with S,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virulence and replication of TMV.However,only the mutation of S^(643) to F reduced the RNA silencing suppression activity of TMV p126.A double-mutant TMV-E614G-S643F induced no visible symptom and was genetically stable through six successive passages in tobacco plants.Furthermore,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MV-E614G-S643F double-mutant could provide effective protection against the wild-type TMV infection in tobacco and tomato plants.This study reports a promising mild mutant for cross-protection to control TMV in tobacco and tomato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PROTECTION double-mutant p126 tobacco mosaic virus VIRULENCE
下载PDF
人双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童锴 谢宜军 +3 位作者 王月刚 郭寿贵 赖文岩 吴平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5-447,453,共4页
目的构建人双突变型HIF-1α-Ala402-Ala564腺病毒表达载体,研究人双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对冠心病的血管新生作用。方法在业已完成的pShuttle2-HIF-1α-Ala564的基础上,用PCR定点突变的方法将其第402位脯氨酸密码子CCA突变为丙氨... 目的构建人双突变型HIF-1α-Ala402-Ala564腺病毒表达载体,研究人双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对冠心病的血管新生作用。方法在业已完成的pShuttle2-HIF-1α-Ala564的基础上,用PCR定点突变的方法将其第402位脯氨酸密码子CCA突变为丙氨酸密码子GCA,构建成双突变HIF-1α真核表达载体pShuttle2-HIF-1α-Ala402-Ala564,通过体外连接法与线性化的腺病毒骨架质粒连接,重组成pAdeno-HIF-1α-Ala402-Ala564腺病毒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包装成为重组Adeno-HIF-1α-Ala402-Ala564腺病毒。结果经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重组腺病毒质粒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eno-HIF-1α-Ala402-Ala564(双突变型),为冠心病的突变型HIF-1α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双突变型 腺病毒 基因治疗
下载PDF
拟南芥类锌指基因AT3G02790/AT5G16470纯合双突变的筛选及其表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唐春 施晓文 +3 位作者 臧丽娜 朱银凤 王亚军 曲冠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1-106,共6页
以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AT3G02790和AT5G16470为亲本,通过人工杂交技术获得杂合体后,结合基因分离定律和PCR技术筛选出拟南芥纯合双突变株,并对拟南芥纯合突变体的表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表型无明显差异,推测... 以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AT3G02790和AT5G16470为亲本,通过人工杂交技术获得杂合体后,结合基因分离定律和PCR技术筛选出拟南芥纯合双突变株,并对拟南芥纯合突变体的表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表型无明显差异,推测该基因为功能未知的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纯合双突变 杂交 表型 胁迫
下载PDF
人工杂交法获得拟南芥酯酶基因位点AT1G54790/AT2G429双突变体及其PCR鉴定与表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晓梅 陈明训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85-1288,共4页
以拟南芥T-DNA插入纯合突变体AT1G54790和AT2G42990为亲本,采用人工杂交技术与PCR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AT1G54790/AT2G42990纯合双突变体,并对表型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拟南芥 纯合双突变体 人工杂交 PCR 表型
下载PDF
Fibrillins突变体对拟南芥开花时间的影响
5
作者 潘翔飞 钱磊 +3 位作者 何晓倩 刘志斌 李旭峰 杨毅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1-676,共6页
本研究所使用突变体为fbn8和fbn1a为研究对象,以杂交的方法获得fbn1a/fbn8双重突变体.对Fibrillins突变体在不同的环境下FBN1a、FBN8对开花时间调节的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究.研究发现,Fibrillins突变体在长日照、短日照条件下均为早花,并... 本研究所使用突变体为fbn8和fbn1a为研究对象,以杂交的方法获得fbn1a/fbn8双重突变体.对Fibrillins突变体在不同的环境下FBN1a、FBN8对开花时间调节的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究.研究发现,Fibrillins突变体在长日照、短日照条件下均为早花,并且fbn1a/fbn8双重突变体早花现象更为明显.说明FBN1a、FBN8有可能共同在开花途径中起到作用.通过连续对突变体开花基因的检测发现,和单突变体相比,fbn1a/fbn8双重突变体中的FT、SOC1、CO的基因表达量都大幅度增加,其中FT增加的更为明显,FLC减少也更为明显.而与野生型相比较,这种现象单突变体fbn1a又要比fbn8更为明显.最后,通过检测了植株体内H2O2含量的变化发现,与野生型比较fbn8、fbn1a和fbn1a/fbn8体内H2O2含量升高程度为20%、30%、50%.由实验结果推测Fibrillins可能通过影响体内H2O2含量变化来参与开花时间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花调节 双重突变 开花关键基因 过氧化氢
下载PDF
杂交方法获得的拟南芥蔗糖转运蛋白基因SUC3/SUC5双突变体及其PCR鉴定 被引量:6
6
作者 吴晓丹 张立军 +2 位作者 白雪梅 李敏 阮燕晔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73-1076,共4页
文章以拟南芥T-DNA插入纯合突变体atsuc3和atsuc5为亲本,采用传统杂交技术与PCR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atsuc3/atsuc5纯合双突变体。
关键词 拟南芥 atsuc3/atsuc5双突变体 杂交 PCR
下载PDF
致鹅卵黄性腹膜炎大肠杆菌cya、crp双基因缺失株构建及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锴 张志强 +2 位作者 朱春红 姜露 朱国强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58-1363,共6页
利用λ噬菌体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致鹅卵黄性腹膜炎大肠杆菌国内分离株G8107、G803、G8120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J5的cya、crp基因缺失株,检测所得突变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为大肠杆菌减毒活疫苗的研制提供新思路。首先,以pKD3质粒为模板扩... 利用λ噬菌体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致鹅卵黄性腹膜炎大肠杆菌国内分离株G8107、G803、G8120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J5的cya、crp基因缺失株,检测所得突变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为大肠杆菌减毒活疫苗的研制提供新思路。首先,以pKD3质粒为模板扩增带有与目的基因(cya和crp)两侧序列同源的氯霉素抗性基因PCR片段;其次将PCR扩增产物电转化入含有pKD46质粒的野生型毒株感受态细胞中,获得目的基因被氯霉素抗性基因同源替换的缺失株;利用携带FLP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的温度敏感性质粒pCP20去除上述缺失株中的抗性基因标志,进一步结合PCR扩增和DNA测序,证明基因缺失株的正确构建,本试验成功构建上述各株大肠杆菌的△cya基因缺失株和△cyacrp双基因缺失株。生长试验、酵解试验以及毒力检验试验表明,相对于亲本株,上述缺失株生长速度减慢,分解利用糖的能力较差,对1日龄雏鸡的毒力显著降低,本试验结果初步证实所构建的缺失株可作为减毒疫苗候选株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重组系统 cya基因突变 cya、crp双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双突变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对小鼠的化疗保护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高海德 路平 +5 位作者 鲁阳 庞葵 徐惠绵 王舒宝 陈峻青 赵实诚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83-58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双突变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对小鼠化疗保护作用。方法以反转录病毒为载体,将DHFR基因转染入小鼠骨髓干细胞,观察氨甲喋呤(MTX)处理后的骨髓细胞中粒细胞-巨噬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GM)的生成情况;观察大剂量MTX化疗后... 目的探讨人双突变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对小鼠化疗保护作用。方法以反转录病毒为载体,将DHFR基因转染入小鼠骨髓干细胞,观察氨甲喋呤(MTX)处理后的骨髓细胞中粒细胞-巨噬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GM)的生成情况;观察大剂量MTX化疗后转基因小鼠血象、体重及生存率的变化;用RT-PCR检测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耐药基因的表达。结果转染SFG-F/S- NeoR耐药基因的骨髓细胞有耐药克隆的形成,供体小鼠为15.8%,受体小鼠为18.0%,对照组为0;大剂量化疗后,含耐药基因组小鼠血象、体重逐渐恢复正常,生存率为83.3%(第40天),对照组为0;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经RT-PCR检测,显示有F/S基因条带(400 bp)。结论DHFR耐药基因可导入小鼠骨髓细胞并获得表达,提高了骨髓细胞对MTX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突变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骨髓细胞 小鼠 氨甲喋呤
原文传递
含嘌呤骨架的EGFR双突变体抑制剂的合成及其活性评价
9
作者 席肖肖 刘艳洁 +3 位作者 黑媛媛 辛敏行 王璐 张三奇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 设计、合成含嘌呤骨架的EGFR双突变体抑制剂,并评价其抗肺癌细胞增殖活性。方法 以2,4-二氯-5-硝基嘧啶和相应的胺为起始原料,合成中间体1a^1d;以2-甲氧基-4-氟-5-硝基苯胺为原料,经氨基保护、亲核取代、还原、亲核取代、脱保护基... 目的 设计、合成含嘌呤骨架的EGFR双突变体抑制剂,并评价其抗肺癌细胞增殖活性。方法 以2,4-二氯-5-硝基嘧啶和相应的胺为起始原料,合成中间体1a^1d;以2-甲氧基-4-氟-5-硝基苯胺为原料,经氨基保护、亲核取代、还原、亲核取代、脱保护基后,与中间体1a^1d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再经还原、亲核加成-消除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TM1~TM4。采用MTT法评价目标化合物对3种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HCC827、H1975)增殖抑制活性;采用ADP-Glo法评价目标化合物抑制EGFRL858R/T790M激酶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 H-NMR和LC-MS谱确证。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TM1、TM2、TM4显示出较强的抗H1975和HCC827细胞增殖活性;4个目标化合物对EGFR突变细胞(HCC827和H1975)的抑制活性均强于对EGFR野生型(WT)的细胞(A549);TM1和TM2抑制EGFRL858R/T790M的IC50值分别为2.5、2.0nmol·L^-1,与阳性药AZD9291(3.5nmol·L^-1)相当。以嘌呤为骨架,设计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EGFR双突变的细胞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目标物TM1和TM2对EGFRL858R/T790M激酶显示出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设计 合成 EGFR双突变抑制剂 抗肿瘤 嘌呤骨架
原文传递
ROP11 GTPase i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Multiple ABA Responses in Arabidopsis 被引量:15
10
作者 Zixing Li Jun Kang Ning Sui Dong Li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69-179,共11页
The phytohormone abscisic acid (ABA) plays crucial roles in plant development and plant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es. Although ABA receptors and a minimal set of core molecular components have recently been d... The phytohormone abscisic acid (ABA) plays crucial roles in plant development and plant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es. Although ABA receptors and a minimal set of core molecular components have recently been discovered, understanding of the ABA signaling pathway is still far from complete. In this work, we characterized the function of ROP11, a member of the plant-specific ROP small GTPases family, in the ABA signaling process. ROP11 is 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guard cells in all plant organs with stomata. Expression of a constitutively active ROP11 (CA-ROP11) suppresses ABA-mediated responses, whereas reduced expression of ROP11 or expression of its dominant-negative form (DN-ROP11) causes the opposite phenotypes. The affected ABA-mediated responses by ROP11 include seed germination, seedling growth, stomatal closure, induction of ABA-responsive genes, as well as plant response to drought stress. Furthermore, we showed that ROP11 and its closest-related family member, ROP10, act in parallel in mediating these responses. ABA treatment does not affect ROP11 transcription and protein abundance; however, it causes the accumulation of CA-ROP11 in the nucleu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ROP11 i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multiple ABA responses in Arabidop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P11 GTPase ABA responses negative regulator rop10rop1 double mutant Arabidopsis.
原文传递
北京棒杆菌新型天冬氨酸激酶双突变株Y198N/D201M的构建及酶学性质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贞 韩彩静 +4 位作者 高云娜 樊占青 王亚南 王哲人 闵伟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27-133,共7页
利用定点突变提高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合成途径中的首个关键别构酶天冬氨酸激酶(aspartate kinase,AK)活力,并解除其受到代谢产物赖氨酸(Lys)与苏氨酸(Thr)的协同反馈抑制。在获得北京棒杆菌单体AK并分析结构的基础上,选取ATP周围的关键残... 利用定点突变提高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合成途径中的首个关键别构酶天冬氨酸激酶(aspartate kinase,AK)活力,并解除其受到代谢产物赖氨酸(Lys)与苏氨酸(Thr)的协同反馈抑制。在获得北京棒杆菌单体AK并分析结构的基础上,选取ATP周围的关键残基位点Tyr198和Asp201进行饱和定点突变,采用高通量筛选方法成功获得了酶活力提高到18.26倍的双突变体Y198N/D201M,动力学结果显示,K_m值由野生型(wild type,WT)的3.58 mmol/L减小到2.37 mmol/L,与底物亲和力增强;n值由WT的1.91减小到1.58,正协同性降低。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双突变体Y198N/D201M最适反应温度由WT的25℃增至28℃,最适pH值由WT的8.0降至7.5,半衰期由WT的4.66 h延长至5.32 h。突变体Y198N/D201M较WT,在各个抑制剂浓度下活性抑制作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弱,甚至在5 mmol/L和10 mmol/L Lys+Met、Thr+Met和Lys+Thr+Met条件下有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棒杆菌 天冬氨酸激酶 双突变株 酶活力 酶学性质
下载PDF
水稻OsMS5-1/OsMS5-2双突变体花粉形态电镜扫描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向民 金刚 +1 位作者 周琼 周瑞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60-1663,共4页
【目的】观察水稻MS5同源基因OsMS5-1/OsMS5-2双突变体的形态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水稻MS5同源基因OsMS5-1、OsMS5-2在水稻雄性育性中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前期通过RNAi干扰技术创制的两个水稻MS5同源基因OsMS5-1、OsMS5-2的粳稻中... 【目的】观察水稻MS5同源基因OsMS5-1/OsMS5-2双突变体的形态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水稻MS5同源基因OsMS5-1、OsMS5-2在水稻雄性育性中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前期通过RNAi干扰技术创制的两个水稻MS5同源基因OsMS5-1、OsMS5-2的粳稻中花11干扰单突变体T1代为亲本,将其进行正反杂交以创制双突变体,以野生型粳稻中花11成熟花粉粒为参照,对双突变体的花粉粒进行碘—碘化钾染色及电镜扫描观察。【结果】正反交双突变体的花粉粒均未被染色,呈细小、不规则、透明状,其不育度可达100%,而正常可育的野生型花粉粒被染为深蓝色,呈较大而规则的正圆形。双突变体的花粉粒存在发育缺陷,其外形、萌发孔和花粉粒外壁均明显不同于正常可育的野生型中花11的花粉粒。【结论】水稻OsMS5-1及OsMS5-2基因双突变体花粉粒形态特征与野生型可育花粉粒存在一定差异,但两种双突变体不育花粉粒总体上差别不明显,可作为鉴别早期不育与可育花粉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MS5 OsMS5-1 OsMS5-2 双突变体 花粉形态
下载PDF
双种群进化策略解奇异非线性方程组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德龙 夏慧明 周永权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03-305,310,共4页
鉴于传统优化算法在求解奇异非线性方程组中存在受初值选取是否合适的影响、收敛速度慢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缺点,提出一种改进双种群进化策略求解奇异非线性方程组算法.首先把奇异非线性方程组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再求解无约束优化... 鉴于传统优化算法在求解奇异非线性方程组中存在受初值选取是否合适的影响、收敛速度慢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缺点,提出一种改进双种群进化策略求解奇异非线性方程组算法.首先把奇异非线性方程组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再求解无约束优化.该算法克服了传统算法不足,避免了大量的求导计算,算法收敛速度快、求解精度高、稳定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方程组 进化策略 双突变
下载PDF
拟南芥CPK10/CPK30双突变体的构建及表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鑫 孙宁 魏凤菊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99,共6页
CDPKs是植物细胞内一类重要的钙感受器,拟南芥CPK10属于CDPK家族成员。为研究CPK10及与其同源性较高的CPK30是否共同参与逆境响应。首先构建了cpk10×cpk30双突变体,然后进行多种逆境下的生理表现检测,并利用RT-PCR方法分析2个基因... CDPKs是植物细胞内一类重要的钙感受器,拟南芥CPK10属于CDPK家族成员。为研究CPK10及与其同源性较高的CPK30是否共同参与逆境响应。首先构建了cpk10×cpk30双突变体,然后进行多种逆境下的生理表现检测,并利用RT-PCR方法分析2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模拟干旱、盐、ABA处理拟南芥幼苗后,双突变体与野生型无差异;成苗期双突变体与单突变体对干旱敏感程度类似。转录水平检测到,在干旱胁迫时双突变体中RD29A的表达与野生型及单突变体趋势相反,呈下降趋势;响应ABA的OST1在双突变体中受干旱诱导后0.5 h明显表达上调。成功获得了cpk10×cpk30双突变体,由生理表型和表达分析结果推测CPK10与CPK30可能共同参与了依赖ABA的干旱逆境信号转导过程,且二者之间存在功能冗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依赖的蛋白激酶 双突变体 逆境胁迫 表型分析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两个rpoN基因的突变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恒聪 蒋瑞萍 +2 位作者 姜伯乐 唐东阶 唐纪良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0-37,共8页
细菌的σ54(R poN)是一类可选择性识别启动子序列的σ因子,主要参与环境适应、细胞生理过程等,如氮代谢、鞭毛和菌毛的生物合成。在一些病原菌中,σ54也与致病性密切有关。为了明确σ54在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 cc)中是否参与... 细菌的σ54(R poN)是一类可选择性识别启动子序列的σ因子,主要参与环境适应、细胞生理过程等,如氮代谢、鞭毛和菌毛的生物合成。在一些病原菌中,σ54也与致病性密切有关。为了明确σ54在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 cc)中是否参与致病过程,用同源单交换定点突变方法,将X cc 8004中的两个σ54编码基因rp oN 1(XC 1256)和rp oN 2(XC 2168)做单突变及双突变。突变体表型分析结果表明,单个和同时突变rp oN 1和rp oN 2基因均不影响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正常生长,对胞外多糖(EPS)产生、胞外酶的合成也无明显影响。植株致病性检测结果表明,rp oN 1和rp oN 2基因的单突变或双突变体的致病力与野生型菌株没有显著差异,表明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的致病过程不需要σ54因子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c RPON 双突变 致病性
下载PDF
双种群进化策略在求解非线性多峰函数优化中的应用
16
作者 郭德龙 杨楠 谢治州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05-108,共4页
针对非线性多峰函数的优化问题求解困难,提出一种双种群进化策略快速收敛的算法。首先,对于该类最优化问题使用双种群随机变量作为变异算子,在两个不同的子群间并行进行进化,通过使用不同的突变算子策略,实现种群在求解空间具有尽可能... 针对非线性多峰函数的优化问题求解困难,提出一种双种群进化策略快速收敛的算法。首先,对于该类最优化问题使用双种群随机变量作为变异算子,在两个不同的子群间并行进行进化,通过使用不同的突变算子策略,实现种群在求解空间具有尽可能分散地搜索的同时在局部也具有尽可能细致的搜索能力。通过子群重组实现子群间的信息交换,通过仿真实例可看出,该算法在非线性多峰值函数优化问题中,具有求解精度较高,收敛速度较快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种群 进化策略 多峰函数 函数优化 双突变
下载PDF
秀丽隐杆线虫rict-1/daf-2&Pdhs-3∶∶dhs-3∶∶gfp双突变体构建
17
作者 宗华 鲍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95-1699,共5页
线虫存在与同哺乳动物同源的调控脂肪沉积及相关代谢疾病的因子和代谢通路,是一种研究脂肪沉积的模式生物。线虫中已经构建出许多脂肪沉积改变的突变体,而且目前已有利用绿色荧光指示脂肪沉积的突变体Pdhs-3∶∶dhs-3∶∶gfp,Pdhs-3∶∶... 线虫存在与同哺乳动物同源的调控脂肪沉积及相关代谢疾病的因子和代谢通路,是一种研究脂肪沉积的模式生物。线虫中已经构建出许多脂肪沉积改变的突变体,而且目前已有利用绿色荧光指示脂肪沉积的突变体Pdhs-3∶∶dhs-3∶∶gfp,Pdhs-3∶∶dhs-3∶∶gfp在脂滴表面激发绿色荧光,因此可以直接观测线虫脂肪沉积的变化。rict-1编码线虫中与哺乳动物Rictor同源蛋白。daf-2编码线虫胰岛素受体络氨酸激酶。为了研究脂肪沉积与相关调控因子及代谢通路的关系,文章构建了rict-1/daf-2&Pdhs-3∶∶dhs-3∶∶gfp双突变体。首先采用Pdhs-3∶∶dhs-3∶∶gfp的雄虫与rict-1/daf-2的雌雄同体杂交得到子一代,继而筛选出绿色荧光纯合的子三代。最后通过酶切、基因测序等方法获得性状稳定的、能够稳定遗传的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 脂肪沉积 绿色荧光 双突变体 基因型 构建
下载PDF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ouble mutants in nitrogenase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被引量:5
18
作者 ZHAODehua LIJil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16期1707-1713,共7页
Two mutants in nitrogenase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are constructed by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and gene replacement procedure, which express the nitrogenases with Lysine and Glutamine substituting for a-Glutamine 1... Two mutants in nitrogenase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are constructed by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and gene replacement procedure, which express the nitrogenases with Lysine and Glutamine substituting for a-Glutamine 190 and a-Histidine 194 respectively (Kp-Q a190 K and Kp-H a194 Q). The above two substitutions are respectively intro-duced into a nifV mutant (expressing a citrate-containing nitrogenase) and sequentially two double mutants are ob-tained (Kp-Q a190 K-nifV- and Kp-H a194 Q-nifV-). All four mutants exhibit strict Nif- phenotype under the N2-fixation condition and fail to grow diazotrophically. Altered ni-trogneases are effectively depressed and the C2H2 reduc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ouble substitutions in Kp-Q a190 K-nifV abolish cell C2H2 reduction activity, but Kp-H a194 Q-nifV- cells maintain a C2H2 reduction activity at 10% of that of wild type. Whole cell C2D2 reduction by all four mu-tants in comparison to the wild type and nifV mutant is also dete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single a-Gln194 substitu-tion does not perturb the stereospecificity of protonation of C2D2.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 Glutamine 190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homocitrate are essential to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nitrogenase and it is proposed that a-Glutamine 190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homocitrate are involved in the proton and/or electron transfer to FeMoco. The nitrogenases from these double mutants will be useful in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entry of the proton and/or electron to FeMoco and the substrate binding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酶 突变异种 克氏杆菌肺炎 基质简化
原文传递
甘蔗双腋芽突变体表型鉴定及应用潜力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鑫 毛钧 +5 位作者 刘新龙 徐超华 应雄美 刘洪博 林秀琴 蔡青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4-320,共7页
蔗茎腋芽是甘蔗无性繁殖的主要器官,充足的下芽量保证了甘蔗的高产稳产,但同时也造成用种量大、种植成本高,是生产上一直难以平衡的问题。本研究以大茎野生种创新利用过程中获得的1份蔗茎孪生双腋芽的突变体种质云蔗07-86为材料,对其双... 蔗茎腋芽是甘蔗无性繁殖的主要器官,充足的下芽量保证了甘蔗的高产稳产,但同时也造成用种量大、种植成本高,是生产上一直难以平衡的问题。本研究以大茎野生种创新利用过程中获得的1份蔗茎孪生双腋芽的突变体种质云蔗07-86为材料,对其双腋芽表型、稳定性、可遗传性及对产量的影响进行鉴定和测试。研究发现该突变体的双腋芽以孪生、邻接和分离3种方式随机着生于蔗茎中上部,通常从地上第6茎节开始发生双腋芽,发生频率自下而上呈现从无到有、先增后减的总体趋势,且播种后2个腋芽均能正常萌发;通过连续多年的无性繁殖大田试验观察发现,双腋芽性状能够在繁殖群体中稳定保持;利用该突变体与32份不同的甘蔗种质进行杂交,仅在11个组合中的极少数杂交后代无性系上观察到双腋芽现象,表明双腋芽性状可以通过杂交传递给后代,但双腋芽在后代群体中出现的概率极低;以相同下芽量分别将突变体单、双腋芽种茎进行种植,发现不同腋芽表型类型的有效茎数、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双腋芽突变体具备保证下芽量而降低用种量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为后期开展双腋芽形成候选基因挖掘及双腋芽突变育种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双腋芽突变体 表型鉴定 应用潜力评估
下载PDF
BALB/c小鼠口服幽门螺杆菌裂解物配伍dmLT佐剂诱导黏膜局部及系统性免疫应答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佑秀 陈敬 +3 位作者 刘钰 汤重发 魏博 刘梅影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8-304,共7页
目的观察口服免疫幽门螺杆菌(Hp)裂解物配伍黏膜佐剂双突变大肠埃希菌热不稳定毒素(double mutant heat-labile toxin,dmLT)在BALB/c小鼠中诱导抗Hp免疫保护效果,分析相关免疫应答特点。方法将SS1(Sydney strain 1)株Hp裂解物配伍佐剂d... 目的观察口服免疫幽门螺杆菌(Hp)裂解物配伍黏膜佐剂双突变大肠埃希菌热不稳定毒素(double mutant heat-labile toxin,dmLT)在BALB/c小鼠中诱导抗Hp免疫保护效果,分析相关免疫应答特点。方法将SS1(Sydney strain 1)株Hp裂解物配伍佐剂dmLT经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进行幽门螺杆菌胃部活菌接种。对照组小鼠给予口服生理盐水,每只200μl。感染后6周检测幽门螺杆菌胃部定植量,采集血清、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小肠、盲肠、粪便等样本进行相关免疫应答分析。结果抗原配伍佐剂免疫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较胃部幽门螺杆菌定植量降低;血清中检测到比对照组更强的特异性IgG抗体反应,IgG亚型主要以IgG1为主,且IgG1/IgG2a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小肠、盲肠、粪便中均检测到较高的sIgA,小肠中最为显著,而对照组中均未有明显sIgA反应;脾和肠系膜淋巴结中IL-17+CD4+T比例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升高。结论口服免疫Hp裂解物配伍佐剂dmLT诱导黏膜局部及系统性免疫应答,增强BALB/c小鼠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显著增强的Th17免疫应答,以及Th细胞中Th2的极化相关,该结果为进一步评价dmLT作为黏膜佐剂用于幽门螺杆菌重组蛋白疫苗提供了实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1裂解物 双突变大肠埃希菌热不稳定毒素(dmLT) BALB/c小鼠 免疫应答 幽门螺杆菌蛋白疫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