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肺通气中应用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比较 被引量:42
1
作者 邹功胜 杨军 冯增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7-559,共3页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80例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Ⅰ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Ⅱ组)。Ⅰ组通过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单肺通气,Ⅱ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80例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Ⅰ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Ⅱ组)。Ⅰ组通过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单肺通气,Ⅱ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所有气管插管均由同一个熟练的麻醉医师完成。观察两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和术后咽喉疼痛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两组定位时间、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术后咽喉痛评分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均能有效应用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中,应用支气管封堵器可缩短插管时间及减轻患者术后咽喉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支气管封堵器 双腔支气管导管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7
2
作者 刁玉晶 王寿世 +1 位作者 曹倩倩 宁吉顺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0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2月于我院行胸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支气管封堵组(BB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后,BB组通过支气管封... 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2月于我院行胸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支气管封堵组(BB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后,BB组通过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双肺通气,DLT组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双肺通气。记录两组插管前、后和拔管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插管定位的时间、单肺通气前及单肺通气后的气道压力、肺萎陷质量、胸膜打开后20min的动脉血气记录PaO2及PaCO2、气管拔管早期咽痛及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插管前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T组插管后及拔管后的MAP及HR较BB组明显升高(P〈0.05)。BB组建立单肺通气的时间短,单肺通气开始后气道压低,术后咽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降低(P〈0.05),胸膜打开后20min动脉血气的PaO2及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侧肺萎陷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腔支气管导管比较,支气管封堵器单肺通气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咽喉的损伤较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单肺通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器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呼吸 肺肿瘤
下载PDF
纤支镜与可视喉镜在困难气道双腔管插管中的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超 旷昕 +2 位作者 胡晓玲 李玉成 郭立萍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5-37,60,共4页
目的比较在困难气道患者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时,使用纤支镜与可视喉镜插管的差异。方法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48例,ASA评级Ⅰ~Ⅱ级,插管困难程度分级(Mallampati分级)Ⅲ~Ⅳ级,回顾性均分为纤支镜组和可视喉镜组。纤支镜组直接运用纤支镜... 目的比较在困难气道患者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时,使用纤支镜与可视喉镜插管的差异。方法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48例,ASA评级Ⅰ~Ⅱ级,插管困难程度分级(Mallampati分级)Ⅲ~Ⅳ级,回顾性均分为纤支镜组和可视喉镜组。纤支镜组直接运用纤支镜先引导双腔支气管插入气道,再行纤支镜对位;可视喉镜组先运用可视喉镜插管,再行纤支镜对位。观察两组的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心率(HR)及收缩压(SBP)的变化、口腔咽喉部损伤情况及术后咽喉部不适感。结果两组在插管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一次性成功率纤支镜组为100%,可视喉镜组为95%,差异无显著性(P>0.05);插管前后可视喉镜组HR、SBP变化幅度较纤支镜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视喉镜组口腔咽喉部损伤例数(11例)比纤支镜组多(2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视喉镜组术后咽喉不适感患者(14例)多于纤支镜组(7例)(P<0.05)。结论在困难气道行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直接使用纤支镜引导及对位比先使用可视喉镜插管后运用纤支镜对位具有损伤更小、刺激更轻等优势,对患者更有利,是困难气道双腔支气管插管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可视喉镜 双腔支气管导管
下载PDF
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咽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蒋华萍 李晖 孙听姣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 评价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咽痛、声嘶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宜兴市中医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麻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分别接受生理... 目的 评价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咽痛、声嘶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宜兴市中医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麻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分别接受生理盐水或右美托咪定作为术前雾化。两组均在可视喉镜暴露下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定位。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 h、4 h、12 h、24 h的咽痛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声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记录雾化给药前(T_(0))和麻醉诱导前(T_(1))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以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插管时间、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插管阻力、插管尝试次数、带管时间。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术后1 h、4 h的咽痛和声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两组患者咽痛和声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患者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插管时间、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插管阻力、插管尝试次数、带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早期咽痛及声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双腔支气管导管 咽痛 声嘶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器在小切口微创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和姗 宋大为 +3 位作者 马治 郑钰婷 孔治东 周荣胜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用于小切口微创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行微创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64例,年龄18~65周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对照组,32例)和支气管封堵器组(试验组,32例)。观察并... 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用于小切口微创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行微创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64例,年龄18~65周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对照组,32例)和支气管封堵器组(试验组,3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与肺萎陷效果、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单肺通气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272.03±46.65)s]相比,试验组插管定位的时间[(210.81±17.56)s]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中肺萎陷质量相近,各时间点的PaO_(2)和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较插管前(T_(1))均有所上升,但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插管即刻(T_(2))和插管后1分钟(T_(3))HR较慢[(88.72±11.42)次/min vs(95.16±9.87)次/min,(83.09±11.13)次/min vs(89.44±10.15)次/min;均P<0.05],T_(2)和T_(3)时的MAP也较低[(86.0±11.13)mmHg vs(95.19±10.04)mmHg,(82.34±10.86)mmHg vs(90.56±9.79)mmHg;均P<0.05]。单肺通气后10分钟(T5)及体外循环结束后单肺通气10分钟(T6)时,两组患者单肺通气期间气道峰压(P_(peak))和气道平台压(P_(plat))比单肺通气前(T_(4))有所升高,且对照组气道压升高更为明显[(21.50±2.41)cmH_(2)O vs(24.69±3.48)cmH_(2)O,(22.25±2.26)cmH_(2)O vs(25.19±3.34)cmH_(2)O;均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术后咽痛(6.25%vs 18.75%)和声音嘶哑(3.13%vs 15.63%)发生率低,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可产生良好的单肺通气效果,操作简单方便,插管刺激小,并能明显降低术后咽痛和声嘶的发生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微创心脏瓣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器 双腔支气管导管 微创手术 心脏瓣膜
下载PDF
不同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时间与炎症因子、PaCO2、PetCO2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俎雪玲 高庆轮 胡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9期2802-2805,共4页
目的观察支气管封堵管(BB)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实施单肺通气时间与胸外科手术患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单肺通气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诊治的胸... 目的观察支气管封堵管(BB)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实施单肺通气时间与胸外科手术患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单肺通气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诊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BB组和DLT组,各33例,BB组采用BB通气,DLT组采用DLT通气,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单肺通气时间,观察不同单肺通气时间两组患者PetCO2、PaCO2,以及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随着单肺通气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PetCO2水平均降低,PaCO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水平均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 2~T 6时间段DLT组PetCO2水平明显低于BB组,TNF-α、IL-6和IL-8水平高于BB组,T 3~T 6时间段DLT组PaCO2水平高于B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单肺通气不同时间点PetCO2和PaCO2水平均呈正相关,BB组各时间点相关性明显,DLT组随着单肺通气时间延长,r值呈下降趋势,且T 2~T 6时间段r值均低于BB组。两组TNF-α、IL-6和IL-8水平均与单肺通气时间呈正相关。结论BB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效果优势明显,操作简便、安全,可通过维持肺部正常血流灌注,降低肺炎性反应改善PaCO2和PetCO2的变异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管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肺隔离在短暂停通气结合支气管腔阻塞技术单肺通气中应用效果
7
作者 李佳仪 张凌 +2 位作者 万磊 李文静 薛富善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8期803-809,共7页
目的比较双腔支气管导管(DLBT)与支气管封堵器(BB)肺隔离在应用短暂停通气结合术侧支气管腔阻塞(SAICO)技术实施单肺通气(OLV)管理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22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择期肺部分切除术患者95例,均行视... 目的比较双腔支气管导管(DLBT)与支气管封堵器(BB)肺隔离在应用短暂停通气结合术侧支气管腔阻塞(SAICO)技术实施单肺通气(OLV)管理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22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择期肺部分切除术患者95例,均行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随机分为DLBT组(肺隔离采用DLBT)47例和BB组(肺隔离采用BB)48例,2组均采用SAICO技术行OLV管理,观察2组肺完全塌陷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肺隔离时间、及机械通气指标,记录麻醉诱导前(T_(1))、气管插管完成时(T_(2))、肺隔离工具定位完成时(T_(3))平均动脉压、心率及术后24 h咽痛、声音嘶哑发生情况。结果BB组肺完全塌陷时间[13(9,16)min]短于DLBT组[15(13,17)min](Z=-2.289,P=0.022),气管插管时间[62.0(42.0,77.0)s]、肺隔离时间[110.0(84.0,132.0)s]均长于DLBT组[32.0(30.5,43.0)、74.0(65.5,90.5)s](Z=-6.137,P<0.001;Z=-4.646,P<0.001),OLV时气道峰压[21(19,23)cmH_(2)O]低于DLBT组[23(21,24)cmH_(2)O](Z=-2.831,P=0.005),进胸即刻肺塌陷质量、肺隔离工具定位时间和移位情况,双肺通气时潮气量、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OLV-进胸时间、OLV时间、OLV时潮气量、OLV时气道平台压及胸膜切开前、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与DLB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B组T_(2)时平均动脉压[(103.7±6.4)mmHg]、心率[(78.0±10.6)次/min]及术后24 h轻中度咽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62.5%、56.3%)均低于DLBT组[(111.7±6.5)mmHg、(87.9±9.6)次/min、80.8%、76.6%](t=-6.139、-4.652,χ^(2)=6.869、7.405;P均<0.05),T_(1)、T_(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与DLB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67、-0.813、0.371、-1.524,P均>0.05)。结论采用SAICO技术行OLV时,DLBT和BB肺隔离均可达到满意的术侧肺塌陷;与DLBT相比,BB所致气道操作相关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OLV时气道峰压及术后咽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 双腔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封堵器 肺塌陷
原文传递
单腔支气管导管在胸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集慧 鞠衍馨 +2 位作者 刘震 张岩 邹凌燕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1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单腔支气管导管(SLBT)在胸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0月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收治的60例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肺楔形切除、肺段或肺叶切除的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龄(55.2±14.6)岁,年龄范围为17~87岁... 目的探讨单腔支气管导管(SLBT)在胸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0月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收治的60例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肺楔形切除、肺段或肺叶切除的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龄(55.2±14.6)岁,年龄范围为17~87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SLBT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BT)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插管后定位时间、摆放体位后定位时间、单肺通气后肺塌陷时间、手术视野暴露情况,单肺通气5 min后气道峰压及术中导管移位次数,患者完全清醒拔管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72 h的咽痛及声音嘶哑情况。结果SLBT组患者插管后定位时间[(78.0±6.3)s]短于DLBT组[(115.0±11.2)s],单肺通气后肺塌陷时间[(331.0±25.0)s]长于DLBT组[(198.0±17.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BT组单肺通气5 min后气道峰压[(19.5±4.2)cm H2O,1 cm H2O=0.098 kPa]低于DLBT组[(27.0±3.7)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BT组患者完合清醒拔管后即刻咽痛评分(1.00分)低于DLBT组(2.00分),SLBT组患者完全清醒拔管后即刻及术后24 h声音嘶哑评分(0.50分、0分)低于DLBT组(1.00分、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BT在胸腔镜手术中的插管时间、摆放体位后定位时间、手术视野暴露情况、术中导管移位情况与DLBT基本相当,可降低气道阻力,减轻患者术后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的情况,但其肺塌陷时间偏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单腔支气管导管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胸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9
作者 杜筱玲 马开喜 +1 位作者 雷勇静 刘小彬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 观察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Ⅰ ~Ⅱ级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全部选择左侧双腔管)和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导管外置管组(C组... 目的 观察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Ⅰ ~Ⅱ级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全部选择左侧双腔管)和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导管外置管组(C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肺萎陷指标、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min两个时间点的SpO2、PET CO2、PAW变化.结果 C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术中肺萎陷程度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患者声音嘶哑及咽喉痛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插管前即刻D、C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两组的MAP及HR均较插管前即刻增高(P<0.05),但D组较C组升高明显(P<0.05).单肺通气前D、C两组的气道压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两组的气道压峰值较双肺通气均升高(P<0.05),但C组气道压峰值升高明显低于D组(P<0.05).单肺通气前后SpO2、PET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插管简便、定位准确、肺萎陷和手术野暴露良好,且与DLT相比气管插管反应轻、气道阻力较小、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低,可安全用于胸腔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 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 双腔支气管导管 胸腔镜手术 单肺通气
下载PDF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全丰 艾玲 +1 位作者 鲁佩 徐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目的探讨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DLT)应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择期胸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左侧RobertshawDLT)和实验组(可视左侧Rober... 目的探讨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DLT)应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择期胸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左侧RobertshawDLT)和实验组(可视左侧Robertshaw-DLT)。静脉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DLT,对照组通过听诊法定位,实验组通过导管内置摄像头定位。待定位完成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记录插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用时、定位准确率;记录气管隆突及支气管损伤情况;记录术中肺萎陷情况;记录术后咽痛、声嘶等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插管后实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插管定位用时显著缩短(P<0.05)、准确率显著提高(P<0.05);气管隆突或支气管黏膜损伤明显减少(均P<0.05);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可安全用于胸科手术,定位精准快速,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 左侧支气管插管
下载PDF
反向握持式置管方法对行左侧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冰涵 张伟 +3 位作者 李陈茜 丛旭晖 郝欣蕊 张加强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反向握持式置管对行左侧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ideo 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VDLT)置入术患者置管时间、血流动力学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行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均行左侧VDLT置入,根据置管握持手法分为执笔组3... 目的探讨反向握持式置管对行左侧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ideo 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VDLT)置入术患者置管时间、血流动力学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行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均行左侧VDLT置入,根据置管握持手法分为执笔组30例,正向组30例,反向组30例。比较3组患者体质量指数、ASA分级、双腔管型号、手术时间、首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定位时间等临床资料,比较3组麻醉诱导前(T_(0))、置管前即刻(T_(1))、置管后即刻(T_(2))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术后48 h时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发生情况。结果反向组置管时间[4.0(2.8,6.0)s]短于执笔组[8.0(6.0,12.0)s]、正向组[9.0(7.0,12.0)s](P<0.05),执笔组与正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ASA分级、双腔管型号、手术时间、首次置管成功率、定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T_(2)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T_(0)、T_(1)时(P<0.05),3组T_(1)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T_(0)时(P<0.05),心率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反向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执笔组、正向组(P<0.05),执笔组与正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时3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时,反向组咽喉疼痛发生率(6.7%)低于执笔组(33.3%)、正向组(30.0%)(χ^(2)=6.667,P=0.010;χ^(2)=5.455,P=0.020),执笔组与正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781)。反向组、执笔组、正向组声音嘶哑发生率(6.7%、10.0%、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2,P=0.868)。结论反向握持式置管行左侧VDLT置入术较传统执笔式和正向握持式置管时间短,血流动力学波动小,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 胸科手术 置管手法 反向握持式
原文传递
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本奇 赵振儒 +2 位作者 王馨 胡杰 彭印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拟行全身麻醉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0)... 目的探讨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拟行全身麻醉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插管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插管前后应激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两组的单肺通气时间和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插管尝试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插管后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小(P<0.05)。两组插管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小(P<0.05)。观察组术后24h声嘶及术后24h咽喉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好,且对应激反应的刺激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 应激反应 单肺通气 插管次数
下载PDF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中应用效果评价Meta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敏 刘一丹 +1 位作者 王婷 张冰 《新疆医学》 2021年第12期1348-1352,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中应用效果,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Science,万方,CNKI,维普,CBM等数据库检索相关资源,检索时间截止到2020年7月,手工检索并辅以追溯...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中应用效果,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Science,万方,CNKI,维普,CBM等数据库检索相关资源,检索时间截止到2020年7月,手工检索并辅以追溯文献的方法寻找相关参考文献。收集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与普通双腔支气管导管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员独立地完成文献质量评价后,将有效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评价。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共计938例患者,其中观察组466例,对照组4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DLT组)相比,观察组(VDLT组)插管定位时间较短(95%CI:-141.17~-52.54;P<0.0001),首次定位成功率高(95%CI:0.05~0.61;P=0.02),导管重新定位率发生率低(95%CI:0.34~0.83;P=0.006),术后咽痛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95%CI:0.29~094;P<0.05);术后声嘶(95%CI:0.53~1.09;P>0.05)、气道损伤(95%CI:0.15~4.17;P>0.05)均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中插管定位快速准确,但具有一定的临床局限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肺隔离 胸科手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肺癌手术全麻30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施车英 裴桂琴 +1 位作者 张文萍 王英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用于肺癌手术全麻的护理体会。方法: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对麻醉诱导插管、手术体位、手术中注意事项、拔管及换管、运送患者等方面的护理配合进行探讨。结果:30例患者均插管成功,其中2例因单肺通气时出...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用于肺癌手术全麻的护理体会。方法: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对麻醉诱导插管、手术体位、手术中注意事项、拔管及换管、运送患者等方面的护理配合进行探讨。结果:30例患者均插管成功,其中2例因单肺通气时出现低氧血症,给予双肺通气,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其余麻醉过程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麻醉过程各环节的护理,能提高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手术 双腔支气管导管 全麻
下载PDF
头颈部位置改变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涛 罗太君 +2 位作者 陈玢 曹晓曼 刘伟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6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位置变动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DLT)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7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行胸科手术的患者4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DLT,所有患者均采用可视F35号左侧DLT。患者头部处于正中位固定气管导管,随后在可视DL... 目的探讨头颈部位置变动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DLT)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7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行胸科手术的患者4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DLT,所有患者均采用可视F35号左侧DLT。患者头部处于正中位固定气管导管,随后在可视DLT的引导下,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分别测量患者头颈部处于正中位、前屈位、后仰位、左侧位(左偏90°)及右侧位(右偏90°)时双腔气管右侧导管尖端与隆突的距离。结果头颈部屈曲引起DLT向内移位(5.6±2.0)mm,头颈部后仰引起DLT向外移位(12.9±4.3)mm,患者头颈部位于前屈位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明显小于头颈部后仰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t=-15.48,P<0.01);头颈部左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3±1.3)mm,头颈部右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2±1.3)mm,患者头颈部左偏与右偏时,可视DLT的移动距离未见明显差别;气管导管移位多少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可视化技术展示头颈部移动引起气管导管位置的改变,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可视双腔气管导管 体位 头颈部 移位
下载PDF
组合式支气管导管在成年人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争光 陈溪 +5 位作者 刘大为 孙晨旭 冯飚 徐霞 朱和子 孙志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85-489,共5页
目的评价组合式支气管导管在成年人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优势。方法选取拟行OLV的成年胸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 目的评价组合式支气管导管在成年人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优势。方法选取拟行OLV的成年胸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组(D组)和组合式支气管导管组(C组)。所有患者按统一标准实施全身麻醉诱导,D组插入DLT,C组插入组合式支气管导管。术中麻醉维持采用相同方案,术毕D组待患者苏醒后拔除DLT,C组在停止OLV后即拔除内气管导管,患者苏醒后拔除外气管导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_(0))、插管前(T_(1))、插管完成后1 min(T_(2))、插管完成后5 min(T_(3))、拔管前(T_(4))、拔管后1 min(T_(5))、拔管后5 min(T_(6))的MAP、心率,记录两组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调整定位情况、插管对位时间、单/双肺通气时气道压、单/双肺通气过程中最低SpO_(2),术中记录肺萎陷效果,术后记录口咽部和气道损伤情况,术后24 h随访气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T_(2)、T_(4)、T_(5)时点,D组MAP、心率均高于C组(P<0.05);两组单/双肺通气时气道压、单/双肺通气过程中最低SpO_(2)、肺萎陷效果、口咽部及气道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插管对位时间短、纤支镜下调整定位率低,且术后气道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D组(P<0.05)。结论组合式支气管导管是一种可以在成年人胸科手术中实现OLV的新型导管,相对于DLT,其对患者循环波动影响小、插管对位难度低、术后气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支气管导管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原文传递
帝视观察用内窥镜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与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欢楷 黄小贤 +3 位作者 张隆盛 杨铎 黄熙扬 林耿彬 《黑龙江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帝视内镜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与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内E组和M组,每组40例。两组采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身麻醉,E组患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帝视内镜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与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内E组和M组,每组40例。两组采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身麻醉,E组患者采用帝视内镜进行支气管插管及定位,M组患者采用Macintosh喉镜进行支气管插管,听诊法进行定位。记录两组气道评估情况;记录两组双腔支气管插管实施情况;记录两组术中单肺通气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组暴露声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定位时间明显低于M组(P<0.05);E组Cormach-Lehane声门暴露分级明显优于M组(P<0.05);E组首次插管成功率、MN间距明显高于M组(P<0.05),E组术中气道峰压过高、肺塌陷不良、需要调整导管位置例数明显低于M组(P<0.05),E组患者气管插管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帝视观察用内窥镜能安全有效应用于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定位,与Macintosh喉镜插管听诊法比较,帝视观察用内窥镜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时间、定位时间更短、首次插管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且术中单肺通气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视内镜 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插管 定位
下载PDF
改进后的电子内镜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微 陶永忠 +1 位作者 罗东宁 冉婷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400-3401,共2页
目的改进后的工业用电子内镜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定位,比较肺部听诊法、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法判断DLT定位的准确性。方法将220例需DLT单肺通气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肺部听诊法(A组,n=70)、纤支镜法(B组,n=75)及气道电子内镜... 目的改进后的工业用电子内镜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定位,比较肺部听诊法、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法判断DLT定位的准确性。方法将220例需DLT单肺通气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肺部听诊法(A组,n=70)、纤支镜法(B组,n=75)及气道电子内镜法(C组,n=75)判断DLT的位置。结果肺部听诊法、纤支镜法、气道电子内镜法定位准确率分别为68.6%、100%、100%。结论气道电子内镜法可达到与纤支镜相似的定位效果,在同步教学和资料收集等方面优于纤支镜,而低廉的价格(纤支镜价格的十分之一)使之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内镜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定位
下载PDF
头颈部位置改变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
19
作者 刘涛 罗太君 +2 位作者 陈玢 曹晓曼 刘伟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20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位置变动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DLT)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一2018年7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行胸科手术的患者4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DLT,所有患者均采用可视F35号左侧DLT。患者头部处于正中位固定气管导管,随后在可视DL... 目的探讨头颈部位置变动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DLT)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一2018年7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行胸科手术的患者4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DLT,所有患者均采用可视F35号左侧DLT。患者头部处于正中位固定气管导管,随后在可视DLT的引导下,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分别测量患者头颈部处于正中位、前屈位、后仰位、左侧位(左偏90°)及右侧位(右偏90°)时双腔气管右侧导管尖端与隆突的距离。结果头颈部屈曲引起DLT向内移位(5.6±2.0)mm,头颈部后仰引起DLT向外移位(12.9±4.3)mm,患者头颈部位于前屈位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明显小于头颈部后仰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t=-15.48,P<0.01);头颈部左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3±1.3)mm,头颈部右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2±1.3)mm,患者头颈部左偏与右偏时,可视DLT的移动距离未见明显差别;气管导管移位多少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可视化技术展示头颈部移动引起气管导管位置的改变,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可视双腔气管导管 体位 头颈部 移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