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对“双低”菜粕氨基酸的回肠消化率研究(英文) 被引量:14
1
作者 彭健 CampbellLD +1 位作者 SlominskiBA GuenterW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1-574,共4页
用3个新培育的中国“双低”油菜与加拿大“卡诺拉”的商品粕测定了猪的氨基酸回肠表现消化率和真消化率。结果表明,加工方式不当可能是造成中国双低莱粕品质低于加拿大卡诺拉粕的原因。
关键词 双低菜粕 氨基酸 回肠消化率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中营养成分与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建雄 叶陈梁 王晶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8-29,共2页
对双低菜籽粕中主要营养成分及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测定,并与普通菜籽粕和豆粕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提高双低菜籽粕营养价值的途径,以及双低菜籽粕在畜禽日粮中合理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营养价值 有毒有害物质 合理利用
下载PDF
脉冲超声辅助提取双低菜籽蛋白的试验 被引量:12
3
作者 马海乐 雷丽云 +2 位作者 骆琳 何荣海 周存山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9-372,共4页
以传统菜籽加工工艺制得的脱脂双低菜籽饼粕为原料,用脉冲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制备双低菜籽蛋白,由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pH=12,超声功率875 W,料液比1∶35(g/mL),提取时间85 min,料液温度48±3℃,脉冲超声工... 以传统菜籽加工工艺制得的脱脂双低菜籽饼粕为原料,用脉冲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制备双低菜籽蛋白,由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pH=12,超声功率875 W,料液比1∶35(g/mL),提取时间85 min,料液温度48±3℃,脉冲超声工作时间3 s,间歇时间2 s.在此条件下,菜籽蛋白的提取率为83.97%.在pH=4.5的条件下进行菜籽蛋白的沉淀,测得提取产物的得率为52.18%,产物中蛋白的质量分数为68.18%.与传统碱法相比,在提取液的pH值、温度和料液比取值相当的情况下,脉冲超声辅助提取蛋白的提取率提高了38.04%,得率提高了94.56%,提取时间缩短了15%,提取物中蛋白质质量分数显著优于传统碱法.提取产物中硫甙质量分数为0.06%,远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w(硫甙)<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饼粕 菜籽蛋白 脉冲超声辅助提取 优化 传统碱法
下载PDF
双低菜粕中植酸和单宁的黑曲霉发酵降解及条件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晓东 麦康森 +4 位作者 张彦娇 艾庆辉 徐玮 张文兵 胡海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22,共8页
采用3株黑曲霉M-1、M-6和3.316对双低菜粕进行固态发酵,探讨不同菌种在不同发酵时间对双低菜粕中2种主要抗营养因子单宁和植酸的降解效果,同时研究环境因子及营养因子对发酵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选用的3株黑曲霉均能显著... 采用3株黑曲霉M-1、M-6和3.316对双低菜粕进行固态发酵,探讨不同菌种在不同发酵时间对双低菜粕中2种主要抗营养因子单宁和植酸的降解效果,同时研究环境因子及营养因子对发酵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选用的3株黑曲霉均能显著降解双低菜粕中的单宁和植酸(P<0.05),其中黑曲霉M-6在固态发酵1d时对双低菜粕中单宁和植酸的分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5)。为优化发酵条件,研究了不同起始发酵温度、水分含量、pH以及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黑曲霉M-6分解双低菜粕中植酸和单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含量200%、pH=6、初始温度25℃同时加入葡萄糖、尿素、金属离子混合溶液发酵1d为黑曲霉M-6分解双低菜粕中植酸和单宁的最佳发酵条件。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双低菜粕中植酸含量由2.81%下降至0.63%,单宁含量由1.32%下降至0.28%。此外,双低菜粕中粗蛋白含量由37.16%提高至43.48%,粗蛋白的体外消化率由75.32%提高至79.15%。本研究为更有效的利用双低菜粕替代鱼粉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粕 黑曲霉发酵 单宁 植酸
下载PDF
Chemical composition,energy and amino acid digestibility in double-low rapeseed meal fed to growing pigs 被引量:6
5
作者 Peili Li Fengli Wang +3 位作者 Fei Wu Jinrong Wang Ling Liu Changhua Lai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45-454,共10页
Background: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rapeseed meal may be variable due to the variation of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 precise understandin9 of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an ingredient is beneficial for the accurat... Background: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rapeseed meal may be variable due to the variation of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 precise understandin9 of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an ingredient is beneficial for the accurate diet formulation and reduction of feed cost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dicjestible energy (DE) and metabolizable enercjy (ME) content, and apparent ileal digestibility (AID) and standardized ileal dicjestibility (SID) of amino acids (AA) for growincj pigs. Thirteen solvent-extracted double-low rapeseed meal (DLIRSM)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main double-low rapeseed 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Methods: The DE and ME contents of the 13 DLRSM samples were measured in cjrowin9 pigs (six pigs per DLRSM sample, average initial body weicjht (BW) =48.3 kg). The AID and SID of AA of 10 DLRSM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in 12 crossbred barrows (average initial BW = 35.3 kcj) by using two 6 x 6 Latin square designs. Each Latin square comprised one N-flee diet and 5 DLRSM test diets. Result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DLRSM varied among samples,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as greater than ]0 % for ether extract (EE),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 acid detergent fiber (ADF), calcium (Ca), and total 91ucosinolates. The AA content of DLRSM varied among samples especially for lysine (Lys) and methionine (Met). On a dry matter (DM) basis, the apparent total tract digestibility (ATFD) of gross energy (GE), the DE and ME and the ME:DE ratio of DLRSM averaged 62.39 %, 2862 kcal/k9 and 2723 kcal/kcj, and 94.95 %, respectively. The mean value of S1D of Lys was 70.52 % which varied from 66.54-76.54 %. The SID of crude protein (CP), Met, and threonine (Thr) averaged 72.81%, 82.41%, and 69.76 %,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re was great variability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especially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EE, NDF and ADF,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nergy content of the DLIRSM 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estible energy double-low rapeseed meal Growing pigs Ileal digestibility of amino acids Metabolizable energy
下载PDF
添加酶制剂改善“双低”菜籽粕营养物质及能量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妮娅 齐德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74,共6页
本试验研究了在“双低”菜籽粕中添加植酸酶、以及木聚糖酶、β -葡聚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非淀粉多糖酶后营养物质代谢率和能量代谢率的变化情况 ,以及各种酶制剂的最佳添加水平。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植酸酶、木聚糖酶、β -葡聚糖... 本试验研究了在“双低”菜籽粕中添加植酸酶、以及木聚糖酶、β -葡聚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非淀粉多糖酶后营养物质代谢率和能量代谢率的变化情况 ,以及各种酶制剂的最佳添加水平。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植酸酶、木聚糖酶、β -葡聚糖酶、果胶酶可以改善“双低”菜籽粕中粗蛋白质、氨基酸的利用率及能量、粗脂肪、干物质、粗纤维的代谢率 ,并且酶制剂的添加量增加 ,“双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 菜籽粕 酶制剂 营养物质 植酸酶 添加 代谢率 β—葡聚糖 果胶酶 木聚糖酶
下载PDF
饲粮双低菜粕水平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阮栋 蒋守群 +3 位作者 蒋宗勇 胡友军 丁发源 李龙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8-84,92,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双低菜粕水平对1~63日龄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快长型黄羽肉公鸡1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处理I—V小鸡阶段双低菜粕添加水平为0%、2.5%、5%、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双低菜粕水平对1~63日龄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快长型黄羽肉公鸡1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处理I—V小鸡阶段双低菜粕添加水平为0%、2.5%、5%、7.5%、10%;中鸡阶段为0%、3%、6%、9%、12%;大鸡阶段为0%、7%、10.5%、14%、17.5%,试验期为63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双低菜粕添加量为10%时可显著降低1~21日龄试鸡日增重,并提高饲料增重比(P〈0.05),各阶段双低菜粕添加量为5%、6%和10.5%时可显著降低63日龄试鸡体重(P〈0.05),当添加量达到10%、12%和17.5%时可显著提高1—63日龄试鸡饲料增重比(P〈0.05);各阶段饲粮双低菜粕添加量达到10%、12%和17.5%时显著降低了63日龄试鸡血浆游离T3和游离T4含量(P〈0.05),但各组间63日龄试鸡血浆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和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肝脏切片分析未见明显病变;各阶段添加10%、12%和17.5%的双低菜粕可显著降低63日龄试鸡屠宰后45min的胸肉L*值,并提高a*值(P〈0.05),但对63日龄试鸡胸肉的感官风味及屠宰后96h的pH、L*、a;*、b*则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果提示,在快长型黄羽肉鸡饲粮小鸡阶段、中鸡阶段和大鸡阶段分别添加2.5%、3%和7%的双低菜粕(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为7.01μmol/g)未影响黄羽肉鸡的生长、甲状腺激素水平、机体抗氧化功能及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粕 黄羽肉鸡 生产性能 生化指标 肉品质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混菌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肖萌 王远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共8页
【目的】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短乳杆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混菌固态发酵,优化发酵条件,提高双低菜籽粕的饲用品质。【方法】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固态发酵(先接入纳豆芽孢杆菌再接入短乳杆菌),以发酵产物中的纳豆激酶... 【目的】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短乳杆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混菌固态发酵,优化发酵条件,提高双低菜籽粕的饲用品质。【方法】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固态发酵(先接入纳豆芽孢杆菌再接入短乳杆菌),以发酵产物中的纳豆激酶活力常用对数值与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构成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接种量、温度及料(g)水(mL)比对发酵效果的影响。选择接种量、温度及料水比为影响因子,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筛选双低菜籽粕的最优发酵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优接种量为每100g 1.5mL,最优的发酵温度为37℃,最优的料(g)水(mL)比为1∶1。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的双低菜籽粕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每100g 1.5mL,发酵温度37℃,料(g)水(mL)比1∶1.05,在该条件下发酵96h后发酵产物的综合评分为4.57。【结论】经优化的混菌固态发酵工艺对发酵后菜籽粕品质的综合提升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混菌 固态发酵 纳豆激酶 三氯乙酸可溶性氮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对固始鸡生产性能、养分代谢率和甲状腺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卫东 宋素芳 +2 位作者 程璞 马伟 康相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9-122,128,共5页
研究了用不同比例的菜籽粕代替豆粕对我国特优肉鸡固始鸡的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及甲状腺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添加豆粕的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9%以下的菜籽粕,对2-4周龄固始鸡的体增重、采食量、营养物质的代谢率均无影响,... 研究了用不同比例的菜籽粕代替豆粕对我国特优肉鸡固始鸡的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及甲状腺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添加豆粕的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9%以下的菜籽粕,对2-4周龄固始鸡的体增重、采食量、营养物质的代谢率均无影响,而添加到12%菜籽粕时,鸡的体增重、采食量和干物质及粗纤维代谢率均明显降低;5-7周龄时,用6%菜籽粕代替豆粕,鸡的体增重和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均高于对照组,菜籽粕添加量为9%和12%时,鸡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当菜籽粕添加量达到15%时,鸡的采食量、粗纤维表观代谢率和体增重均显著降低;各组的甲状腺重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固始鸡在2-4周龄时,日粮中菜籽粕的添加量不应超过9%,5-7周龄时,以12%以内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固始鸡 生产性能 养分利用率 甲状腺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对草鱼和鲤甲状腺、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志新 覃江凤 +3 位作者 陈孝煊 刘明典 史则超 彭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6-430,共5页
以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投喂不同含量双低菜籽粕对草鱼和鲤甲状腺、肝、肾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前28 d,双低菜籽粕各不同含量的日粮(17%、34%、51%、68%)对草鱼甲状腺、肝脏组织没有影响,但菜籽粕含量为68%的试验组草鱼肾小管上... 以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投喂不同含量双低菜籽粕对草鱼和鲤甲状腺、肝、肾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前28 d,双低菜籽粕各不同含量的日粮(17%、34%、51%、68%)对草鱼甲状腺、肝脏组织没有影响,但菜籽粕含量为68%的试验组草鱼肾小管上皮出现颗粒变性。第42天后,菜籽粕含量为68%的试验组草鱼甲状腺滤泡上皮轻度增生,滤泡结构不规则;菜籽粕含量等于或大于51%的试验组草鱼肝脏出现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肾小球有透明变性,肾脏轻度淤血。在试验的第28天,双低菜籽粕含量等于或大于52.2%的试验组鲤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高度增加,肝细胞空泡变性,有轻微的肾小球透明变性。第42天后菜籽粕含量等于或大于34.8%的试验组鲤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高度增加,滤泡胶质的边缘出现缺刻;肝脏出现淤血,部分肝细胞坏死;肾小球透明变性,肾脏淤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草鱼 甲状腺 组织学
下载PDF
菜籽粕对蛋鸡生产性能与屠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丽莉 王选杰 +1 位作者 李伟 韩勇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7-40,共4页
选择756羽开产50周左右的罗曼蛋鸡,随机均分7组,对照组使用船牌公司配合饲料,试验1~6组分别添加7.5%、8.0%、8.5%、9.0%、9.5%和10.0%的双低菜籽粕,进行饲养试验与生长测定,探索改善蛋鸡生产性能与蛋品质含量的双低菜籽饼(粕)最佳使用... 选择756羽开产50周左右的罗曼蛋鸡,随机均分7组,对照组使用船牌公司配合饲料,试验1~6组分别添加7.5%、8.0%、8.5%、9.0%、9.5%和10.0%的双低菜籽粕,进行饲养试验与生长测定,探索改善蛋鸡生产性能与蛋品质含量的双低菜籽饼(粕)最佳使用量,为充分利用贵州省丰富的菜籽饼(粕)资源奠定基础。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10%以下的双低菜籽粕对蛋鸡的采食、生长性能、蛋的性状均无不良影响,反而会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增加蛋重、降低料蛋比,其中试验4组的料蛋比(2.30)最低,平均日采食量也较低,平均蛋重较重,产蛋率也偏高。研究表明,蛋鸡日粮中添加9.0%双低菜籽粕对提高蛋鸡生长性能与产蛋性能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双低菜籽饼(粕) 生产性能 屠宰性能
下载PDF
菜籽粕对异育银鲫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飞 吴志新 +3 位作者 庞素风 彭健 聂品 陈孝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1-366,共6页
试验鱼以投喂饲料的不同和是否注射抗原共分为10组,即免疫组:A、B、C、D、E组,免疫对照组:a、b、c、de、组,饲料对照组:A、a组。饲料试验组B、C、D、E、bc、、d、e组。其中,饲料对照组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饲料试验组分别以双低菜... 试验鱼以投喂饲料的不同和是否注射抗原共分为10组,即免疫组:A、B、C、D、E组,免疫对照组:a、b、c、de、组,饲料对照组:A、a组。饲料试验组B、C、D、E、bc、、d、e组。其中,饲料对照组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饲料试验组分别以双低菜籽粕和普通菜籽粕等氮替代对照组中50%(B、b;D、d)和100%(C、c;E、e)的豆粕蛋白,测定异育银鲫血液白细胞和头肾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补体(C3,C4)含量、血清凝集抗体效价及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从免疫后21 d开始,饲料试验组E、e、Cc、组的各项免疫指标都显著低于相应饲料对照组;在49 d,D、d组的部分免疫指标也显著低于相应饲料对照组;B、b组和相应饲料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变化。免疫组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相对应的投喂相同饲料的免疫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普通菜籽粕 异育银鲫 免疫应答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在饲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春艳 齐德生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1-14,共4页
双低菜籽粕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其饲用品质优于普通菜籽粕,营养价值与豆粕相当,被广泛应用于饲料。为了更有效开发其对饲料业和养殖业的应用潜力,本文就双低菜籽粕的营养价值和在动物饲用方面进行的一系列的基础性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营养价值 动物饲用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青海普通菜籽粕抗营养因子及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文福 李淑娟 李玉琴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1年第4期18-20,共3页
采用铁盐法和生物发酵法对青海普通菜籽粕进行脱毒处理,对处理后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硫葡甙(GL)?噁唑烷硫酮(OZT)?异硫氰酸酯(ITC)和植酸以及常规营养成分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等进行测定,并与双低菜籽粕加以比较和评价。结... 采用铁盐法和生物发酵法对青海普通菜籽粕进行脱毒处理,对处理后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硫葡甙(GL)?噁唑烷硫酮(OZT)?异硫氰酸酯(ITC)和植酸以及常规营养成分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等进行测定,并与双低菜籽粕加以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生物发酵法对青海普通菜籽粕进行脱毒处理,脱毒效果较为明显,不仅可提高菜籽粕的适口性,还可提高菜籽粕中粗蛋白质含量。但脱毒效果及营养成分均不及双低菜籽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菜籽粕 双低菜籽粕 抗营养因子 脱毒
下载PDF
饲用添加复合酶制剂的低磷、低蛋白日粮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氮、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强 李奎 +2 位作者 陈洁 梁霜 占秀安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04-107,共4页
为了探讨饲用添加复合酶制剂的低磷、低蛋白日粮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氮、磷代谢的影响,试验将初始体重为(32.19±1.33)kg、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48头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公母... 为了探讨饲用添加复合酶制剂的低磷、低蛋白日粮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氮、磷代谢的影响,试验将初始体重为(32.19±1.33)kg、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48头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用8%的双低菜粕和9%的黄酒糟替代基础日粮中18%的豆粕、同时添加氨基酸和复合酶制剂的试验日粮(饲料粗蛋白含量降低2%,有效磷含量降低0.1%),预试期7 d,饲养试验时间为46 d,代谢试验时间为7 d,比较两组的生产性能(始重、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氮、磷代谢情况[食入氮(磷)、粪氮(磷)、尿氮(磷)、总排氮(磷)、沉积氮(磷)、氮(磷)表观消化率、氮(磷)利用率]。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生产性能各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较对照组均略有提高;与对照组比,试验组的尿氮降低了58.36%,总排氮量降低了44.35%,均差异显著(P<0.05);氮利用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粪磷和总排磷量均降低了40.15%,差异极显著(P<0.01);磷表观消化率和利用率均提高了21.50%,差异显著(P<0.05)。说明饲用添加复合酶制剂的低磷、低蛋白日粮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氮、磷排泄量,改善机体对氮、磷的消化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猪 双低菜粕 低磷日粮 低蛋白日粮 黄酒糟 氮、磷代谢
原文传递
添加酶制剂改善“双低”菜籽粕矿物质、干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妮娅 齐德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55,62,共6页
本试验研究了“双低”菜籽粕中添加植酸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非淀粉多糖酶对“双低”菜籽粕中矿物质和干物质、能量代谢率的影响,以及各种酶制剂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木聚糖酶、β-葡聚... 本试验研究了“双低”菜籽粕中添加植酸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非淀粉多糖酶对“双低”菜籽粕中矿物质和干物质、能量代谢率的影响,以及各种酶制剂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可以改善“双低”菜籽粕中钙、总磷、植酸磷、铁、锌、锰以及干物质和能量的代谢率,并且随着酶制剂的添加量增加,“双低”菜籽粕中干物质和矿物质的代谢率得到改善的幅度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酶制剂 矿物质代谢率 干物质代谢率 能量代谢率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饲喂生长肥育猪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生珍 吕凯 赵宗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34-1035,1039,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双低菜籽粕代替豆粕饲喂生长育肥猪的效果。[方法]试验选择长白(♂)与八眉猪(♀)杂交一代母猪,再与长白公猪(♂)杂交所产三元仔猪共60头,随机分4组,即试验Ⅰ、Ⅱ、Ⅲ和Ⅳ组,日粮中分别用0、6%、10%和14%的双低菜籽粕取代... [目的]研究应用双低菜籽粕代替豆粕饲喂生长育肥猪的效果。[方法]试验选择长白(♂)与八眉猪(♀)杂交一代母猪,再与长白公猪(♂)杂交所产三元仔猪共60头,随机分4组,即试验Ⅰ、Ⅱ、Ⅲ和Ⅳ组,日粮中分别用0、6%、10%和14%的双低菜籽粕取代日粮中的豆粕。[结果]试验Ⅳ组的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日增重(P<0.01),而试验Ⅰ、Ⅱ和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通过对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TL)、谷草转氨酶(AST);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指标测定,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选用10%双低菜籽粕取代豆粕蛋白饲粮饲喂生长育肥猪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生长育肥猪 日增重 肝功能 甲状腺功能
下载PDF
“双低”菜粕配合日粮满足生长肥育猪可消化赖氨酸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健 吴梅芳 +2 位作者 熊远著 周发耜 周祖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84-587,共4页
36头杜洛克×DⅣ杂交猪随机分为3组,在等能等氮的基础上,以玉米-豆粕日粮为对照组(第1组),“双低”菜粕替代50%豆粕为试验组,并分别以总赖氨酸和可消化赖氨酸配合日粮,配合成2组试验日粮(第2组和第3组)。试验结果表明:... 36头杜洛克×DⅣ杂交猪随机分为3组,在等能等氮的基础上,以玉米-豆粕日粮为对照组(第1组),“双低”菜粕替代50%豆粕为试验组,并分别以总赖氨酸和可消化赖氨酸配合日粮,配合成2组试验日粮(第2组和第3组)。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前期,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最快,为(778±26.2)g,第3组比之,为(735.5±31.1)g,第2组较慢,为(717.3±50.9)g(P>0.05)。在试验后期,各组生长情况是,第3组(785.5±46.7)g最好,第2组(738.2±45.4)g次之,第1组(717.1±39.2)g最慢,组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胴体瘦肉率3组间差异不显著。由于使用了双低菜粕,第2组和第3组每千克增重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 可消化赖氨酸 双低菜粕 饲料 日粮
下载PDF
二次中和法制取菜籽复合氨基酸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凤洪 夏伏建 +3 位作者 王江薇 钮琰星 李建华 刘爱福 《氨基酸杂志》 2004年第2期38-41,共4页
为得到高质量的菜籽复合氨基酸,以脱皮菜籽粕为原料,研究了硫酸水解制备复合氨基酸的新工艺一二次中和法,解决了氨基酸脱色和副产品植酸的利用问题。水解的最佳工艺参数是3mol·L-1的H2SO4水解18h;ca(OH)2作中和剂,第一次中和和脱... 为得到高质量的菜籽复合氨基酸,以脱皮菜籽粕为原料,研究了硫酸水解制备复合氨基酸的新工艺一二次中和法,解决了氨基酸脱色和副产品植酸的利用问题。水解的最佳工艺参数是3mol·L-1的H2SO4水解18h;ca(OH)2作中和剂,第一次中和和脱色的最佳pH为2-4,第二次中和的最佳pH为6.5-7.0,中和后的溶液经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制得菜籽复合氨基酸。复合氨基酸得率≥40%,纯度≥40%;副产品植酸钙得率10%左右,纯度4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 氨基酸 二次中和 脱色 工艺 硫酸
下载PDF
蛋鸡复合饲料添加剂的筛选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莉娜 朱丽莉 +3 位作者 粟朝芝 吴仙 王德凤 韩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112,共5页
试验选择756羽开产50周龄左右的罗曼褐壳蛋鸡,随机分为7组,试验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组饲喂基础日粮+中草药(0.04%);试验3组饲喂基础日粮+中草药(0.04%)+酶制剂(0.01%);试验4组饲喂基础日粮+中草药(0.04%)+酶制剂(0.01%)+抗菌... 试验选择756羽开产50周龄左右的罗曼褐壳蛋鸡,随机分为7组,试验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组饲喂基础日粮+中草药(0.04%);试验3组饲喂基础日粮+中草药(0.04%)+酶制剂(0.01%);试验4组饲喂基础日粮+中草药(0.04%)+酶制剂(0.01%)+抗菌肽(0.1%);试验5组饲喂基础日粮+益生菌(2‰);试验6组饲喂基础日粮+益生菌(2‰)+酶制剂(0.01%);试验7组饲喂基础日粮+益生菌(2‰)+酶制剂(0.01%)+抗菌肽(0.1%)。结果表明,以试验4组效果最好,显著提高了产蛋率(P<0.05),降低了料蛋比(P<0.05),极显著提高了鸡蛋哈氏单位(P<0.01)。同时,与其他试验组相比,试验4组氨基酸总量最高,胆固醇含量最低。因此,推荐在蛋鸡日粮中添加中草药+酶制剂+抗菌肽组合对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饼(粕) 中草药添加剂 酶制剂 益生菌 抗菌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