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排支护桩+预应力钢管斜撑+坑内加固组合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成杰 林乐义 孙冲 《建筑施工》 2022年第12期2869-2871,共3页
在深基坑工程中,常规的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支护结构存在造价高、施工工艺复杂、安全性较差、后期破除噪声大、污染环境等不足。结合工程案例,提出双排支护桩+预应力钢管斜撑+坑内加固组合的深基坑工程支护施工技术,通过预先施加反作用力,... 在深基坑工程中,常规的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支护结构存在造价高、施工工艺复杂、安全性较差、后期破除噪声大、污染环境等不足。结合工程案例,提出双排支护桩+预应力钢管斜撑+坑内加固组合的深基坑工程支护施工技术,通过预先施加反作用力,充分发挥基坑底部土体及基础的自承能力,支护结构安全性高,实现变形的及时有效控制,节省了施工成本,保证了施工质量及安全,应用前景广阔,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排支护桩 预应力钢管斜撑 坑内加固 深基坑支护
下载PDF
基坑的双排桩支护设计及变形规律 被引量:18
2
作者 高阳 孙浩凯 刘日成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94,共9页
以济南市槐荫区某基坑工程进行双排桩支护设计为例,分别采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中弹塑性实体单元和线性桩单元模拟开挖-支护-施工全过程,且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并进行三维动态分析。对基坑坡面水平位移、桩身弯矩、桩身剪力等变化规律进行研... 以济南市槐荫区某基坑工程进行双排桩支护设计为例,分别采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中弹塑性实体单元和线性桩单元模拟开挖-支护-施工全过程,且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并进行三维动态分析。对基坑坡面水平位移、桩身弯矩、桩身剪力等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双排桩支护体系的受力机理。通过土体力学参数、桩径、桩长、桩距、连梁等设计参数对基坑变形影响的敏感性进行对比,并就"实体"和"结构"单元桩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模拟过程能较好展示双排支护桩施工过程的受力机理,且计算精度较高;不可控参数中土体的黏聚力、摩擦角以及可控因素中的桩身长度、排桩距离等对支护效果影响较大,计算结果可为双排支护桩设计参数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排支护桩 桩土相互作用 敏感性分析 实体单元桩 结构单元桩
原文传递
双排桩双梁组合支护刚度计算的改进与位移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宫凤梧 刘晨 +3 位作者 郭文娟 李晨光 封占英 张银铂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双排桩支护组合体系作为一种新型悬臂类支护结构,其整体刚度的提升有利于保持基坑边侧的安全稳定。本文依托于张家口万全区某双排桩基坑支护工程案例,以现有双排桩冠梁刚度系数计算方法为基础,引入冠梁与连梁作用效应系数优化改进考虑... 双排桩支护组合体系作为一种新型悬臂类支护结构,其整体刚度的提升有利于保持基坑边侧的安全稳定。本文依托于张家口万全区某双排桩基坑支护工程案例,以现有双排桩冠梁刚度系数计算方法为基础,引入冠梁与连梁作用效应系数优化改进考虑连梁和冠梁作用的基坑矩形双排桩支护结构横向支撑刚度的计算方法,并对双梁组合支护体系下不同土性对双排桩前后排桩桩身最大横向位移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显示:(1)在双排桩结构计算中需考虑冠梁与连梁对双排支护桩的共同横向约束作用,并将冠梁与连梁的刚性连接作为一个整体以提高矩形双排桩双梁横向支撑刚度系数。(2)双梁组合支护体系组合刚度对桩顶位移有较大影响,组合刚度为40~50 MN/m下的位移与观测值较为贴近;冠梁计算长度与引入的冠梁与连梁作用效应系数对双梁组合支护体系组合刚度影响较大,计算长度对组合刚度呈负相关,效应系数对组合刚度呈正相关。(3)双梁组合支护体系下双排桩横向支撑刚度受前后排桩竖向与横向位移差影响,前后排桩桩身最大横向位移受土层内摩擦角、黏聚力和土体水平抗力比例系数影响;改变抗拉强度不会影响双排桩桩体位移。在基坑埋深以下及桩底范围内桩身存在位移拐点,拐点处各不同内摩擦角、不同黏聚力条件下位移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排支护桩 双梁横向支撑刚度 双梁组合作用效应 土体水平抗力比例系数
下载PDF
双排围护桩支护结构排距变化时变形和受力性能的三维非线性模拟计算 被引量:6
4
作者 丁海涛 赵春宏 杨保全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15,共6页
双排围护桩支护结构与常规深基坑支护结构相比,具有侧向刚度大、水平位移小和不需要加内支撑等优点,而且施工方便,减少投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深基坑支护形式,它在理论研究上尚不成熟,目前尚无统一的设计计算方法... 双排围护桩支护结构与常规深基坑支护结构相比,具有侧向刚度大、水平位移小和不需要加内支撑等优点,而且施工方便,减少投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深基坑支护形式,它在理论研究上尚不成熟,目前尚无统一的设计计算方法。特别地,前后排桩排距是影响双排桩作用性能的关键因素,但是对前后排桩排距改变时,结构的变形和受力变化的研究很少,且均局限在二维分析计算中,对于空间门架式结构的双排围护桩结构存在较大的局陷。本文应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DINA,针对影响双排桩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前后排桩排距,设计前后排桩排距在2d,3d,4d,5d,6d,8d(d为前后排桩直径)之间变化,计算了双排围护桩结构的三维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变化。通过计算得出,在前后排桩排距为4d时,双排桩结构的变形和受力性能最佳,为该种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量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排围护桩 空间效应 有限元法 基坑支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