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N-C-S系统双突变量电流分离漏电保护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梁栋 王玮 +2 位作者 孙中玉 徐丙垠 翟国亮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68-177,共10页
针对低压配网TN-C-S系统固有剩余电流大、多级剩余电流漏电保护难以投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剩余电流和不平衡电流突变向量的电流分离漏电保护方法。首先,分析TN-C-S系统剩余电流成分,提出负荷投切不影响剩余电流向量与不平衡电流向量之... 针对低压配网TN-C-S系统固有剩余电流大、多级剩余电流漏电保护难以投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剩余电流和不平衡电流突变向量的电流分离漏电保护方法。首先,分析TN-C-S系统剩余电流成分,提出负荷投切不影响剩余电流向量与不平衡电流向量之比M,而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刻会导致M值突变。其次,利用低压配网负荷投切频繁的特点连续更新M值,实时计算系统漏电流突变幅值,以漏电流突变幅值越限作为故障判据。仿真和实测数据表明,所提方法对50 mA以上漏电故障的正确识别率达99%以上,变压器出口处可靠动作阈值可低至70 mA,能够满足TN-C-S系统多级漏电保护的灵敏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电保护 电流分离 剩余电流 不平衡电流 双突变量
下载PDF
乙肝病毒A1762、G1764双突变是筛选男性HBsAg携带者肝癌最高危人群的生物学标记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学燕 李国坚 +8 位作者 董柏青 杨进业 陈钦艳 方孔雄 黄坚 韦少超 方钟燎 Caroline A Sabin Tim J Harrison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A1762、G1764双突变是否可作为筛选HBsAg携带者肝癌最高危人群的生物学标记。方法对2 258名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其中HBV A1762、G1764双突变株组1 261人,野毒株组997人,跟踪随访队列,每6个月1次对...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A1762、G1764双突变是否可作为筛选HBsAg携带者肝癌最高危人群的生物学标记。方法对2 258名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其中HBV A1762、G1764双突变株组1 261人,野毒株组997人,跟踪随访队列,每6个月1次对观察对象抽血进行甲胎蛋白(AFP)检测及B超体检以检查肝癌发病情况。结果观察48个月,2 258名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中,共发生肝癌72例,突变株组64例,野毒株组8例,发病率分别为932.2/10万人年和203.5/10万人年,两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对危险度(RR)为4.58。突变株组男性发病率1 827.8/10万人年,明显高于野毒株组的180.5/10万人年,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对危险度为10.13。92.5%的男性病例有双突变;突变株组女性发病率为686.6/10万人年,高于野毒株组的233.3/10万人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对危险度仅为2.94。结论双突变是筛选男性HBsAg携带者中肝癌最高危人群的很好生物学标记,但对女性筛选肝癌高危人群的意义不如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无症状携带者 A1762、G1764双突变 生物学标记
下载PDF
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再分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亚朋 高大 苏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9期41-44,共4页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CEBPA)基因突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常见基因突变之一,可分为单突变与双突变。CEBPA双突变为AML预后良好指标之一,但AML为一组异质性较大的疾病。根据...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CEBPA)基因突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常见基因突变之一,可分为单突变与双突变。CEBPA双突变为AML预后良好指标之一,但AML为一组异质性较大的疾病。根据CEBPA基因突变位点、合并基因突变、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等可对患者进行预后再分层,进而有助于建立新的预后分层体系。因此,探索CEBPA双突变AML再分层策略可能有助于更加精准地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突变 CEBPA双突变 微小残留病 预后再分层
下载PDF
基于CSF3R突变与治疗后微小残留病对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再分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苏龙 谭业辉 +6 位作者 林海 韩薇 杨艳萍 刘晓亮 孙京男 刘秋菊 高素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21-1027,共7页
目的研究CSF3R突变与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在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的66例具有完整二代基因测序结果且进行了系列MRD监测的AML患者,研究... 目的研究CSF3R突变与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在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的66例具有完整二代基因测序结果且进行了系列MRD监测的AML患者,研究治疗前CSF3R突变和治疗后MRD水平与患者治疗疗效及长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SF3R突变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15.2%和18.2%,明显低于无CSF3R突变患者的38.7%和60.6%(P值分别为0.006和0.038)。2个疗程化疗后MRD转阴患者的中位RFS与OS时间分别为64个月与未达到,明显长于MRD阳性患者的15个月和48个月(P值分别为0.004和0.050)。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CSF3R突变(HR=0.317,95%CI 0.129~0.779,P=0.012)、WT1突变(HR=0.304,95%CI 0.115~0.804,P=0.016)、NRAS突变(HR=0.153,95%CI 0.061~0.385,P<0.001)为影响患者R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CSF3R突变与MRD阳性趋向为OS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0.071与0.088)。基于CSF3R突变与治疗后MRD将患者分为野生型CSF3R且MRD转阴组、突变型CSF3R或MRD阳性组、突变型CSF3R且MRD阳性组,三组患者RFS(P<0.001)与OS(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F3R突变与2个疗程化疗后MRD状态均可预测CEBPA双突变AML患者的长期预后,据此可对患者进行预后再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不良预后因素 预后意义 长期预后 血液科 分层研究 WT1
原文传递
改进重叠延伸PCR技术构建定点双突变 被引量:6
5
作者 徐书景 张跃灵 +3 位作者 张妍 赵宝华 鞠建松 马延和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9-54,共6页
目的:DNA片段中快速构建位点不同的定点双突变体。方法:借鉴DNA shuffling技术中DNA小片段延伸扩增获得全长DNA片段的工作原理,与常规基因定点突变技术相结合,改进重叠延伸PCR技术构建定点双突变。结果:对嗜酸热脂肪杆菌(Alicyclobacill... 目的:DNA片段中快速构建位点不同的定点双突变体。方法:借鉴DNA shuffling技术中DNA小片段延伸扩增获得全长DNA片段的工作原理,与常规基因定点突变技术相结合,改进重叠延伸PCR技术构建定点双突变。结果:对嗜酸热脂肪杆菌(Alicyclobacillus acidocaldarius)Tc-12-31的甘露聚糖酶基因AamanA中两个可能的活性位点E151和E231进行双点突变,先后经过无引物和有引物两步PCR,扩增获得全长DNA,测序结果表明得到预期的定点双突变体;酶活性检测和薄层层析结果表明双点突变体丧失了酶的活性。结论:改良的重叠PCR技术,能经济、简便、高效地获得双点定点突变体,在酶的催化机理的阐述、蛋白质结构改造等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延伸PCR 定点双突变 甘露聚糖酶
原文传递
高三尖杉酯碱对CEBPA蛋白表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舒心 陈嘉媛 +4 位作者 惠岩 饶青 王敏 王建祥 魏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7-1262,共6页
目的:研究高三尖杉酯碱(HHT)对CEBPA蛋白的影响,探讨HHT治疗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K562 CEBPA p30表达细胞系,Western blot测定HHT、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处理前后K562 CEBPA p30表达细胞系以及U937、MOLM-13细... 目的:研究高三尖杉酯碱(HHT)对CEBPA蛋白的影响,探讨HHT治疗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K562 CEBPA p30表达细胞系,Western blot测定HHT、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处理前后K562 CEBPA p30表达细胞系以及U937、MOLM-13细胞系中外源和内源性CEBPA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测定蛋白酶抑制剂和蛋白合成抑制剂对CEBPA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用转录组RNA-seq分析与柔红霉素处理相比,HHT处理后基因表达和通路富集的差异。结果:无论是U937和MOLM-13细胞系中的内源性CEBPA蛋白还是K562 CEBPA p30表达细胞系中的外源性CEBPA蛋白,HHT均可降低其表达量(P<0.05),而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无此效果。蛋白酶体抑制剂可增加CEBPA蛋白的表达量(P<0.05),而蛋白合成抑制剂可减少CEBPA蛋白的表达量(P<0.05)。HHT处理上调了K562 CEBPA p30细胞的核糖体生成相关通路,柔红霉素则不具有这种作用。结论:HHT可抑制CEBPA蛋白的合成,降低CEBPA蛋白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HHT治疗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杉酯碱 CEBPA双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RNA-SEQ
下载PDF
伴有CEBPA双位点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章俏雷 江锦红 +4 位作者 刘永华 王晓丽 江妤 叶琇锦 方炳木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4期42-45,49,共5页
目的分析伴有CEBPA双位点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丽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连续收治的AML(非M3)患者1030例,其中CEBPA双位点突变AML共75例为试验组,非... 目的分析伴有CEBPA双位点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丽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连续收治的AML(非M3)患者1030例,其中CEBPA双位点突变AML共75例为试验组,非CEBPA双位点突变AML共95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结果试验组AML患者FAB分型中M4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试验组初诊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41);试验组预后中等染色体核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CD7抗原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患者早期死亡率为4.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10%(P=0.022),其预计5年总生存(OS)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7.33%vs.30.99%,P<0.001);试验组中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HGB<88.75 g/L和不良染色体核型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试验组AML患者因有较低的早期死亡率,其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年龄≥60岁、HGB<88.75 g/L和不良染色体核型是CEBPA双位点突变AM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BPA双位点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