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双季稻区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翠翠 陈爱武 +6 位作者 王积军 张冬晓 汤松 周广生 胡立勇 吴江生 傅廷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4-702,共9页
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因茬口紧、土壤黏重,晚稻收获后大都未种植下茬作物而形成冬闲田。本研究以华双5号油菜品种为材料,在湖北双季稻区三试验点进行裂区试验,测定油菜各生育期在不同氮素及密度水平下的个体及群体指标,成熟期考察经济性状... 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因茬口紧、土壤黏重,晚稻收获后大都未种植下茬作物而形成冬闲田。本研究以华双5号油菜品种为材料,在湖北双季稻区三试验点进行裂区试验,测定油菜各生育期在不同氮素及密度水平下的个体及群体指标,成熟期考察经济性状及产量构成,为双季稻区免耕直播油菜示范及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双季稻区免耕直播油菜全生育期尤其是苗期显著缩短,苗期生长量严重不足,蕾薹期至开花期油菜生长快,春发特性明显;(2)氮肥及种植密度水平对双季稻区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及产量有着显著影响,增施氮肥可改善个体素质、增加产量,提高密度可提高群体素质、增加产量;(3)湖北各试点每公顷纯氮用量270kg、种植密度为45万株及60万株处理的产量均接近或达到2250kghm?2,超湖北平均单产,说明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模式可在湖北双季稻区试验示范;(4)生产实践中,应重视氮肥与密度的双重调节,以肥促长、以密补迟,相互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双季稻区 免耕直播 产量
下载PDF
亟待破解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迟缓的难题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文毅 袁钊和 金梅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共3页
我国双季稻地区的水稻种植将近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但种植机械化水平很低,严重制约该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文章通过分析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缓慢的因素,提出要加快发展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水平,需要确定以机械化育... 我国双季稻地区的水稻种植将近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但种植机械化水平很低,严重制约该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文章通过分析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缓慢的因素,提出要加快发展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水平,需要确定以机械化育插秧为主流技术、有针对性地攻克双季稻育插秧技术中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加强育插秧技术农机与农艺进一步融合;加速研发推出双季稻区适用的插秧机机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区 水稻种植 机械化 发展迟缓
下载PDF
基于相似性分析及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的双季稻面积估算 被引量:15
3
作者 景元书 李根 黄文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7-183,I0008,共8页
为了解决大范围水稻种植信息提取时的混合像元问题,以便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水稻信息、指导水稻生产、保证粮食安全,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性分析和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复合的水稻提取业务化方法。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利用2010年4月15日至201... 为了解决大范围水稻种植信息提取时的混合像元问题,以便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水稻信息、指导水稻生产、保证粮食安全,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性分析和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复合的水稻提取业务化方法。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利用2010年4月15日至2010年10月31日的MODIS合成地表反射率数据(MODIS09A1),计算出时间序列MODIS-EVI指数,运用Savizky-Golay滤波方法对其进行平滑处理减少云等噪声的影响。根据双季稻的生长规律,结合野外调查和HJ-1ACCD2影像,确定双季稻样点,提取出标准双季稻EVI生长变化曲线,构建图像像元相似性指数,然后采用线性光谱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对疑似双季稻像元进行混合像元分解,获得江西省双季稻种植面积信息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运用该方法提取的江西省双季稻种植分布情况与实际情况吻合,与江西省2010年统计年鉴中全省双季稻种植面积相比,提取精度为93%,精度较理想,与各地区统计面积相关性较好,R2=0.9659,可以为今后高精度水稻种植信息业务化的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遥感 图像处理 双季稻 相似性指数 混合像元分解 面积提取
下载PDF
丘陵双季稻区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立才 叶厚专 +8 位作者 李艳大 舒时富 李星 王康军 万鹏 江向荣 王水发 尹国庆 袁旭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5期53-56,共4页
本研究针对丘陵双季稻区,以11个早晚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置8寸与9寸2个机插行距,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茎蘖动态、干物质量、产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8寸行距的干物质量、收获指数和产量均比9寸行距的高;8寸行距的产... 本研究针对丘陵双季稻区,以11个早晚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置8寸与9寸2个机插行距,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茎蘖动态、干物质量、产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8寸行距的干物质量、收获指数和产量均比9寸行距的高;8寸行距的产量比9寸行距平均增产534.86 kg/hm2,平均增产率达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 双季稻区 水稻 行距 产量
下载PDF
基于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江西双季稻氮肥调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艳大 舒时富 +5 位作者 陈立才 叶春 黄俊宝 孙滨峰 王康军 曹中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建立基于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江西双季稻氮肥调控模型,利用模型推荐穗肥追氮量,实现江西双季稻氮肥追施的精确管理。基于不同株型品种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资料,构建了双季稻叶面积指数光谱监测模型,利用拔节期的差值植被指数实... 建立基于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江西双季稻氮肥调控模型,利用模型推荐穗肥追氮量,实现江西双季稻氮肥追施的精确管理。基于不同株型品种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资料,构建了双季稻叶面积指数光谱监测模型,利用拔节期的差值植被指数实时估测叶面积指数,进而结合江西双季稻高产栽培经验和建立的氮肥调控模型,对双季稻穗肥追氮量进行实时推荐,并和当地农户施肥方案和产量进行比较。双季稻关键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冠层差值植被指数DVI(810,720)与叶面积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线性函数拟合效果优于其他函数。利用独立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检验,单生育期的模型预测效果优于全生育期模型;其中,拔节期的光谱监测模型表现最佳,早稻和晚稻叶面积指数的光谱监测模型的R2分别为0.880 6和0.878 8,模型预测早稻和晚稻叶面积指数的均方根误差、相对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30和0.25、7.28%和6.18%、0.923 2和0.926 9。氮肥调控模型推荐施肥应用表明,紧凑型品种的穗肥用量高于松散型品种;与农户方案相比,氮肥调控模型推荐施肥的调控方案在产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减少氮肥用量6.58kg/hm2,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0.82个百分点、净收益103元/hm2和产投比0.9,而产量比农户方案略高或持平。与传统非定量农户施肥法相比,基于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双季稻氮肥调控方法可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减少施氮量,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获得更高经济效益,在江西双季稻生产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作物 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 双季稻 差值植被指数 氮肥调控 叶面积指数 产量
下载PDF
紫云英还田耦合稻鱼共生对双季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吕广动 黄璜 +6 位作者 王忍 梁玉刚 张印 马微微 陈璐 周晶 高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57-4067,共11页
为探究"紫云英还田+稻鱼共生"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以冬闲田-双季稻(CK)为对照,设置紫云英-双季稻(ZD)、冬闲田-双季稻+鱼(YD)、紫云英-双季稻+鱼(ZY)共4个处理,调查水稻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物质积累... 为探究"紫云英还田+稻鱼共生"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以冬闲田-双季稻(CK)为对照,设置紫云英-双季稻(ZD)、冬闲田-双季稻+鱼(YD)、紫云英-双季稻+鱼(ZY)共4个处理,调查水稻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物质积累与转运、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指数。结果表明:1)双季稻栽培期间,ZY处理较CK处理抽穗期的水稻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了11.33%和50.26%,ZY处理较CK处理从分蘖期至抽穗期的光合势分别增加了12.30%~28.96%和24.00%~48.46%,ZY处理较CK处理从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期的净同化率分别增加了25.46%和11.62%。2)YD、ZD、ZY处理均有效提高了双季稻地上部生物量,双季稻栽培期间,ZY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最高,为1607.70和1526.60 g·m^-2,早稻较CK、YD、ZD处理增加11.22%、8.81%、0.90%,晚稻较CK、YD、ZD处理增加14.34%、5.42%、5.78%。ZY处理在提高地上部生物量的同时,促进物质向穗部转移,各处理的双季稻收获指数以ZY处理最高,分别为0.58、0.59。3)ZY处理双季稻产量分别为6.68、7.15t·hm^-2,较CK、YD、ZD处理增产幅度达12.79%~17.99%、2.23%~11.72%、0.44%~14.95%,水稻的穗粒数是影响水稻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综上,YD、ZD、ZY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和优化双季稻群体生长特性表现,进而促进双季稻水稻产量的增加,其中ZY处理效果优于YD、ZD处理,是一种绿色高效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还田 稻鱼共生 双季稻 叶面积指数 地上部生物量 产量
原文传递
双季稻区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唐海明 李超 +6 位作者 肖小平 汤文光 郭立君 程凯凯 潘孝晨 汪柯 孙耿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土壤耕作模式下双季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以紫云英-双季稻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设双季水稻翻耕+秸秆还田(C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还田(RT)、双季水稻免耕+秸秆还田(N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不还田(RTO,对照)4种...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土壤耕作模式下双季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以紫云英-双季稻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设双季水稻翻耕+秸秆还田(C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还田(RT)、双季水稻免耕+秸秆还田(N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不还田(RTO,对照)4种土壤耕作处理),于2016-2017年取样,应用常规试验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期,各处理水稻LAI大小顺序均表现为CT>RT>NT>RTO。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期,水稻植株的群体根系和地上部总干质量及茎、叶、穗群体干质量均表现为CT>RT>NT>RTO。早稻和晚稻齐穗期和成熟期,根系干质量占总干质量的比例均表现为CT>RT>NT>RTO;齐穗期和成熟期,茎的比例均以RTO处理最高;苗期和分蘖期,叶比例均以NT和RTO处理最大,CT处理最小;早稻和晚稻的成熟期,穗的比例分别以RT和NT处理最大。不同处理早稻和晚稻产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CT>RT>NT>RTO,2个不同年份CT、RT和NT处理早稻产量分别比RTO处理增加733.3,534.1,300.5kg/hm^2和731.1,556.9,276.2kg/hm^2;晚稻产量分别比RTO处理增加582.5,399.8,282.9kg/hm^2和717.6,558.9,345.1kg/hm^2。总的来说,土壤翻耕和旋耕结合秸秆还田的综合措施水稻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双季稻区 土壤耕作模式 秸秆还田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双季稻区稻水象甲一代成虫的滞育 被引量:4
8
作者 翟保平 商晗武 +2 位作者 程家安 黄恩友 郑雪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00-404,共5页
对浙江省双季稻区稻水象甲(Li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夏季种群的研究表明,光照和温度可排除在一代成虫夏季滞育的诱导因子之外,而不同的食料条件是引发滞育的主导因素.在自然状态下,即使是... 对浙江省双季稻区稻水象甲(Li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夏季种群的研究表明,光照和温度可排除在一代成虫夏季滞育的诱导因子之外,而不同的食料条件是引发滞育的主导因素.在自然状态下,即使是强迫滞留,早稻田内的一代成虫也不转入正常发育,但取食稻秧能使新羽一代成虫和稻田内外处于生殖滞育状态的一代成虫的卵巢正常发育,并能解除已进入夏蛰的一代成虫的生殖滞育;同时,不论是新羽成虫还是夏蛰成虫,取食稻秧后卵巢和飞行肌同时发育;若这种食料条件能持续下去,则飞行肌消解而卵巢发育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双季稻区 夏季滞育 诱导因子
下载PDF
金衢地区双季稻周年高产品种搭配与种植方式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闫川 纪国成 +4 位作者 阮关海 洪晓富 黄益峰 陈珊宇 王岳钧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4期93-99,共7页
为了解决目前金衢地区双季稻生产存在的早晚稻生育期衔接矛盾、早晚稻适宜高产主栽品种不突出以及双季稻周年高产高效种植问题,通过开展双季稻周年高产高效研究,探讨适宜金衢地区的双季稻周年高产品种结构和种植方式。结果表明,早稻‘... 为了解决目前金衢地区双季稻生产存在的早晚稻生育期衔接矛盾、早晚稻适宜高产主栽品种不突出以及双季稻周年高产高效种植问题,通过开展双季稻周年高产高效研究,探讨适宜金衢地区的双季稻周年高产品种结构和种植方式。结果表明,早稻‘中嘉早17’直播搭配晚稻‘甬优15’手插模式的周年产量最高,达到18175.5kg/hm2,周年效益达19519.5元/hm2;早稻采用‘中嘉早17’直播搭配‘甬优15’机插模式的周年产量为28584.0kg/hm2,周年效益为14854.5元/hm2;早稻采用‘株两优609’直播搭配晚稻‘钱优0506’机插模式的周年产量为15549.0kg/hm2,周年效益为16867.5元/hm2。金衢地区种粮大户早稻采用直播方式选择生育期相对较短的‘株两优609’或‘金早09’等,搭配机插晚稻‘甬优15’或‘钱优0506’;大户选用双季机插模式,早稻可选择‘中嘉早17’等中、迟熟品种,搭配‘甬优15’或‘钱优0506’等品种,即可获得较高的收益,又可合理安排播插和收获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品种搭配 种植方式 金衢地区
下载PDF
娄底地区早籼常规稻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10
作者 虢婷婷 刘桃李 +2 位作者 杜洁莹 龙心怡 彭建 《南方农机》 2023年第20期17-19,57,共4页
【目的】为加快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扩大良种覆盖面,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有必要在不同生态型区域进行早稻品种筛选,优选良种是促进早稻生产的有效举措。【方法】2021年,课题组以中早35为对照品种,选取9个早稻品种,开展早稻高产优质品种田... 【目的】为加快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扩大良种覆盖面,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有必要在不同生态型区域进行早稻品种筛选,优选良种是促进早稻生产的有效举措。【方法】2021年,课题组以中早35为对照品种,选取9个早稻品种,开展早稻高产优质品种田间比较试验,对不同品种早稻的多个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合娄底市双季稻区种植的早籼常规稻品种。【结果】1)参试品种中早57和金早香1号综合表现最好,不仅高产,生育期适宜,而且稻瘟病抗性较强。中早57亩产543 kg,全生育期109天,苗叶瘟发病级3级,穗颈瘟发病级5级,穗颈瘟损失率3级;金早香1号亩产524.3 kg,全生育期106天,苗叶瘟发病级3级,穗颈瘟发病级5级,穗颈瘟损失率1级。2)参试品种中嘉早17与中早77表现较好,亩产分别为532.7kg与511.9kg,全生育期均为109天,二者苗叶瘟发病级、穗颈瘟发病级与穗颈瘟损失率均分别为7级、5级与3级。【结论】中早57、中早77、中嘉早17与金早香1号田间综合表现较好,产量高于对照品种2.67%~8.90%,可作为适宜在娄底大规模推广的早稻品种,适当增加推广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区 常规早稻品种 田间筛选
下载PDF
南方双季稻区冬闲期绿肥对田间养分固持和减排的影响
11
作者 李海露 唐友云 +2 位作者 李微艳 董春华 孙玉桃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9-866,共8页
【目的】探究南方双季稻区冬闲期不同绿肥品种混播对稻田氮磷钾养分固持减排效果,为有效降低冬闲期稻田中养分的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2020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紫云英、油菜、黑麦草和肥田萝卜等常见... 【目的】探究南方双季稻区冬闲期不同绿肥品种混播对稻田氮磷钾养分固持减排效果,为有效降低冬闲期稻田中养分的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2020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紫云英、油菜、黑麦草和肥田萝卜等常见绿肥单播或混播8个绿肥处理,以自然生草为对照处理,监测双季稻区冬闲期间水体氮磷钾养分流失量,测定绿肥总生物量和植株体中总碳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中养分含量。【结果】冬闲期种植绿肥的处理中稻田氮磷钾养分固持和减排效果明显优于对照处理,种植绿肥处理水体中总氮、总磷和总钾流失量较对照处理降幅分别为27.7%~47.6%、14.3%~65.5%和9.8%~93.6%,其中种植黑麦草的处理中总氮磷钾流失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下同);种植绿肥处理的植株总生物量较对照处理增加46.9%~378.7%,植株体中总碳、总氮、总磷和总钾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67.9%~377.1%、55.4%~2613.6%、68.0%~557.8%和100.0%~664.5%,其中种植紫云英的处理中总碳氮磷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比对照处理,冬闲期种植绿肥处理中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缓效钾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增加21.3%~29.8%、1.6%~5.7%和1.3%~8.2%,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2.3%~17.0%和3.7%~30.1%。【结论】南方双季稻区冬闲期种植绿肥对田间养分固持减排效果显著,其中紫云英和黑麦草混播(紫云英∶黑麦草=4∶6)处理对降低水体总磷钾流失量、提高植株体中总碳磷钾固持量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区 冬闲期 绿肥混播 田间养分 固持减排
下载PDF
基于归一化法的双季稻叶面积指数动态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艳大 舒时富 +3 位作者 陈立才 叶春 王康军 黄俊宝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9期77-84,共8页
研究旨在阐明双季稻叶面积指数与辐热积的关系及施氮量对其的影响。选择11个早晚稻品种进行4个施氮水平的小区试验,于关键生育期取样测定叶面积指数(LAI),并对LAI及全生育期的累积辐热积(TEP)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Curve Expert分析软件... 研究旨在阐明双季稻叶面积指数与辐热积的关系及施氮量对其的影响。选择11个早晚稻品种进行4个施氮水平的小区试验,于关键生育期取样测定叶面积指数(LAI),并对LAI及全生育期的累积辐热积(TEP)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Curve Expert分析软件对相对LAI(RLAI)与相对TEP(RTEP)进行模拟分析,获得6个拟合效果较佳的模拟模型,其中有理方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双季稻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模式,相关系数为0.9677**,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利用独立的田间试验资料,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了初步检验。结果表明:早晚稻不同相对TEP所对应的LAI观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根均方差(RMSE)为0.50 m2/m2,表明基于RTEP的RLAI动态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双季稻LAI的动态变化。早晚稻群体最大LAI(LAImax)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增大趋势,相对LAI变化速率随相对辐热积的增加呈"N"形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早晚稻高产栽培和叶面积指数的精确调控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叶面积指数 有理方程 辐热积 施氮量
下载PDF
基于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双季稻叶面积指数监测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艳大 孙滨峰 +4 位作者 曹中盛 叶春 舒时富 黄俊宝 何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149,共9页
为探索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Crop Growth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 Apparatus,CGMD)在不同株型双季稻长势指标监测应用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该研究开展了不同株型品种和施氮量的田间试验,采用CGMD获取冠层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tial Vegeta... 为探索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Crop Growth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 Apparatus,CGMD)在不同株型双季稻长势指标监测应用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该研究开展了不同株型品种和施氮量的田间试验,采用CGMD获取冠层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DVI)、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并同步采用高光谱仪(Analytical Spectral Devices,ASD)获取冠层光谱反射率,构建DVI、NDVI和RVI;通过比较2种光谱仪获取的植被指数变化特征及相互定量关系,评价CGMD的监测精度,建立基于CGMD的不同株型双季稻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监测模型,并用独立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株型品种的LAI、DVI、NDVI和RVI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随生育进程推进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基于CGMD与ASD的DVI、NDVI和RVI间的决定系数(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分别为0.959~0.968、0.961~0.966和0.957~0.959,表明CGMD具有较高监测精度,可替代价格昂贵的ASD获取DVI、NDVI和RVI。基于CGMD植被指数的单生育期LAI监测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全生育期,基于CGMD植被指数的松散型品种LAI监测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紧凑型品种;基于DVICGMD的线性方程可较好地预测LAI,模型R2为0.857~0.903,模型检验的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r)、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elativ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RMSE)分别为0.950~0.984、0.18~0.43和3.95%~9.40%;基于NDVICGMD的指数方程可较好地预测LAI,模型R2为0.831~0.884,模型检验的r、RMSE和RRMSE分别为0.906~0.967、0.24~0.38和5.73%~9.16%;基于RVICGMD的幂函数方程可较好地预测LAI,模型R2为0.830~0.881,模型检验的r、RMSE和RRMSE分别为0.905~0.954、0.25~0.56和7.37%~9.99%。与传统人工取样测定LAI法相比,利用CGMD可实时无损监测双季稻LAI动态变化,可替代SunScan植物冠层分析仪获取双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模型 双季稻 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 植被指数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湘南双季稻区早熟油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14
作者 雷利琴 黄益国 +3 位作者 胡鑫 唐利平 李小芳 李倩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12期162-163,166,共3页
在湘南双季稻区种植早熟油菜可以解决油菜与水稻接茬的难题。文章从播种准备、机械播种、保湿出苗、田间管理、施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机械收获等生产环节,总结了早熟油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当地油菜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早熟油菜 绿色高效 栽培 湘南 双季稻区
下载PDF
长期施肥条件下稻田肥料的表观经济效益研究
15
作者 赵洁丽 柳开楼 金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4期237-238,共2页
[目的]研究水稻种植经济效益最高的施肥方式。[方法]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Saleque等介绍的方法对各种施肥制度的表观经济收益以及收益率进行评价。[结果]2NPK、NPK以及NP处理所获得的收益明显高于其他处理(P<0.05);从... [目的]研究水稻种植经济效益最高的施肥方式。[方法]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Saleque等介绍的方法对各种施肥制度的表观经济收益以及收益率进行评价。[结果]2NPK、NPK以及NP处理所获得的收益明显高于其他处理(P<0.05);从投资收益率来说,NP处理由肥料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率最高,其次为NPK处理,2NPK处理投资收益率较低,仅为NPK处理50%左右。因此,从经济角度讲,现行的推荐施肥方式具有最好的经济回报。[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上水稻施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施肥 经济分析 双季稻 红壤区
下载PDF
近年来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复种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被引量:149
16
作者 辛良杰 李秀彬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5,共8页
利用农业统计资料和全国农产品成本调查数据,分析了1998~2006年间我国双季稻区水稻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产量损失和驱动因子。揭示出:①1998~2006年间,我国双季稻区至少有174.4×104hm2的双季稻改为单季稻;②由此造成的我国水稻... 利用农业统计资料和全国农产品成本调查数据,分析了1998~2006年间我国双季稻区水稻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产量损失和驱动因子。揭示出:①1998~2006年间,我国双季稻区至少有174.4×104hm2的双季稻改为单季稻;②由此造成的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减少13%,水稻总产量减少5.4%,粮食总产量减少2%。经济发达省份"双改单"现象和产量损失尤为严重;③我国双季稻区水稻"双改单"现象主要可归因于近期农民工工资上涨导致的农村劳动力短缺和双季稻收益较低两方面因素。因此,政府的粮补应细化和具体化,适当提高早稻和双季晚稻的收购价格,并积极做好科技推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双季稻区 双改单 粮食损失 政策启示
原文传递
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不同种植模式碳足迹和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浩 伍龙梅 +5 位作者 黄庆 邹积祥 何瑞毓 黄海鹏 王天平 林鸿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8-17,共10页
【目的】以南方双季稻区不同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模式碳足迹研究基础上,结合经济效益对各种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制定农业生产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农业固碳减排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方法】利用水稻、油料作物、蔬菜作物的... 【目的】以南方双季稻区不同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模式碳足迹研究基础上,结合经济效益对各种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制定农业生产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农业固碳减排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方法】利用水稻、油料作物、蔬菜作物的产值、生产成本投入等统计数据,对间接碳排放(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部分计算不同种植模式的碳足迹,分析各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一熟模式中中稻碳足迹最高[947.8 kg/hm^(2)(CO_(2)-eq)]、早稻最低[927.4 kg/hm^(2)(CO_(2)-eq)],各地区中稻碳足迹以浙江最高[1057.3kg/hm^(2)(CO_(2)-eq)]、海南最低[747.8 kg/hm^(2)(CO_(2)-eq)];一熟、二熟、三熟种植模式平均碳足迹分别为939.0、2910.1和3961.8 kg/hm^(2)(CO_(2)-eq),农资投入中以肥料碳足迹所占比例最大、平均为60.2%;不同种植模式中,三熟模式产值最高、为13.0万元/hm^(2),早稻的成本利润率最低、为-11.2%;各模式碳足迹和生产成本构成相似,但是各因子占比差异较大,差异最大的是肥料和劳动力。【结论】三熟模式产值最高,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有较好作用,但其碳足迹也比一熟、二熟模式高。碳足迹和产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三熟模式平均单位净利润碳足迹最低。减少化肥使用量是降低南方双季稻区碳足迹的关键途径,而降低人工成本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气候变化 生命周期法 种植模式 南方双季稻区
下载PDF
浅谈光泽县再生稻高产种植技术
18
作者 邓玲 《福建稻麦科技》 2012年第4期30-31,共2页
在闽北单双混作区,利用光热条件种双季稻不足一季有余的耕地发展再生稻生产,是大幅度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措施。头季稻与再生稻密切相关,是再生稻的基础,要取得再生稻高产,必须走好三步:一是种好头季稻,取得头季稻高产,二是获得... 在闽北单双混作区,利用光热条件种双季稻不足一季有余的耕地发展再生稻生产,是大幅度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措施。头季稻与再生稻密切相关,是再生稻的基础,要取得再生稻高产,必须走好三步:一是种好头季稻,取得头季稻高产,二是获得高质量的稻桩,三是管好再生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双混作区 再生稻 高产 种植技术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1
19
作者 张军 张洪程 +13 位作者 霍中洋 李国业 董啸波 花劲 郭保卫 周培建 程飞虎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30-2141,共12页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适宜栽培方式及相匹配粳稻品种类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晚粳和迟熟晚粳4种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为...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适宜栽培方式及相匹配粳稻品种类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晚粳和迟熟晚粳4种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手栽、抛秧、机插3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品种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类型品种晚粳稻产量均表现手栽>抛秧>机插的趋势,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手栽比较,两年抛秧方式减产率为6.05%—25.70%,机插方式减产率为9.94%—39.04%;手栽方式产量最高的原因是其总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抛秧和机插的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全生育期亦缩短,其中抛秧方式全生育期平均缩短4.9 d,机插平均缩短10.3 d;不同类型品种间,晚粳稻全生育期缩短幅度较中粳稻大;同一熟期类型品种,杂交稻全生育期较常规稻缩短天数多。各类型品种全生育期及其不同生育阶段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均表现出手栽>抛秧>机插的趋势,其中机插方式全生育期温光利用率较少,分别为85.66%和80.75%。【结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不同栽培方式适宜性及配套适宜品种类型进行了初步归划,认为手栽、抛秧、机插均适宜在该区采用,不同栽培方式应配套适宜粳稻品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区 晚粳稻 栽培方式 产量 生育期 温光利用
下载PDF
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筛选 被引量:36
20
作者 花劲 周年兵 +13 位作者 张军 张洪程 霍中洋 周培建 程飞虎 李国业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郭保卫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4582-4594,共13页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为双季稻区适宜品种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0—2013年,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以杂交粳稻(包括籼粳交偏粳型...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为双季稻区适宜品种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0—2013年,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以杂交粳稻(包括籼粳交偏粳型杂交稻、籼粳交偏籼型杂交稻和粳型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湿润育秧大苗移栽方式,系统比较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表现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杂交籼稻相比,4年杂交粳稻的实产增产率为19.20%—28.95%,常规粳稻实产增产率为9.21%—12.17%;通过足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形成足够的总颖花量,并有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粳稻综合改良产量结构获得高产的基本途径。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生育期亦延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17.1 d,常规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9.5 d。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不同生育阶段温光利用率均表现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最多,分别为3 713.3℃、931.9 h、90.9%、93.5%。【结论】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差异大,适宜的粳稻品种可充分利用生育期长优势,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最终提高产量。据此按照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双季稻接茬特点与热量条件以及栽培轻简化机械化的需求,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种植的晚粳稻高产品种,供大面积生产选用,即甬优538、甬优8号、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长江19、长江21、小叶迟熟、镇稻5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区 品种类型 晚稻 产量 生育期 温光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