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小切口两针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谆 周章华 +3 位作者 于海涛 徐娜 霍丽 刘芳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922-923,i0005,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微创小切口两针缝合重睑成形的新方法。方法:在上睑重睑线中部设计5mm切口,经此小切口,切除少许眼轮匝肌及部分多余的眶隔脂肪,消除上睑臃肿,显露睑板上缘提上睑肌,以6-0无损伤缝线,从皮肤切口一端下缘进针,穿过睑板上缘... 目的:探讨一种微创小切口两针缝合重睑成形的新方法。方法:在上睑重睑线中部设计5mm切口,经此小切口,切除少许眼轮匝肌及部分多余的眶隔脂肪,消除上睑臃肿,显露睑板上缘提上睑肌,以6-0无损伤缝线,从皮肤切口一端下缘进针,穿过睑板上缘提上睑肌腱膜,从皮肤切口上缘出针,依此法共缝合两针,之后打结。结果:共施术59例,除1例1侧重睑线术后不明显外,其余患者效果均满意。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损伤轻微,术后恢复快,瘢痕轻,效果持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两针法 重睑术
下载PDF
Z成形术与改良Z成形术的内眦赘皮矫正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2
作者 龙婕 姜南 徐扬阳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545-547,553,共4页
目的比较Z成形术与改良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的效果。方法将152例行内眦赘皮矫正术同期行切开重睑成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Z成形术,B组行改良Z成形术。术前根据患者内眦睑裂角度,A、B两组中内眦角较为尖锐(内眦睑裂角度<4... 目的比较Z成形术与改良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的效果。方法将152例行内眦赘皮矫正术同期行切开重睑成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Z成形术,B组行改良Z成形术。术前根据患者内眦睑裂角度,A、B两组中内眦角较为尖锐(内眦睑裂角度<45°)者分别记为A1、B1组,内眦角较为圆钝(内眦睑裂角度>55°)者分别记为A2、B2组。根据患者睑裂长度和内眦间距比值(HLFL/ICD)、瘢痕增生、内眦赘皮回缩情况,及内眦睑裂角度(美学标准值为45°~55°),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并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两组患者的HLFL/ICD及术后6个月内眦赘皮回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瘢痕增生情况整体较B组严重,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1、B2组患者术后内眦睑裂角度更接近于标准值。结论两种内眦赘皮矫正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内眦角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术式。Z成形术适合于内眦睑裂角度<45°者,改良Z成形术适合于内眦睑裂角度>55°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成形术 改良Z成形术 内眦睑裂角度 重睑成形术 切开法
原文传递
“三点式”睑板前眼轮匝肌间断切除重睑及老化松弛性眼睑整形术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桂珍 柳春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421-424,共4页
目的 探讨睑板前眼轮匝肌间断切除在重睑及老化松弛性眼睑整形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对于年轻、无须皮肤切除者,在重睑线的内、中、外处各做3mm的小切口,切除各切口下方、睑板前眼轮匝肌,上睑臃肿者自该小切口处切除部分脂肪,对位... 目的 探讨睑板前眼轮匝肌间断切除在重睑及老化松弛性眼睑整形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对于年轻、无须皮肤切除者,在重睑线的内、中、外处各做3mm的小切口,切除各切口下方、睑板前眼轮匝肌,上睑臃肿者自该小切口处切除部分脂肪,对位间断缝合。对于老年眼睑松弛者,按设计切除重睑线上方多余皮肤,无须皮下分离,直接对位缝合皮肤切缘,如前述在内、中、外三点间断切除切口下方睑板前部分眼轮匝肌,补充缝合该三点皮肤切口。于术后2周、3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复诊、随访,观察眼睑水肿消退、恢复情况,评价美容效果。满意程度由患者和两位医师评估。结果 192例重睑和上睑松弛的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术后眼睑恢复快,重睑线自然,无明显并发症。患者评价非常满意者为74.5%,满意者为20.3%,较满意者为5.2%;医师评价非常满意者为78.1%,满意者为18.2%,较满意者为3.7%。结论 “三点式”睑板前眼轮匝肌间断切除术,术后水肿轻、恢复快,容易获得流畅的重睑线和自然的重睑形态,重睑固定牢靠持久,瘢痕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 睑成形术 眼睑松弛 眼轮匝肌 微创
原文传递
三点式小切口重睑成形术229例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煜楠 薛春雨 +1 位作者 李军辉 杨盼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讨三点式小切口重睑成形术治疗单睑及上睑臃肿的疗效。方法在重睑线的内、中、外处分别作3mm的小切口,切除切口下方睑板前眼轮匝肌,上睑臃肿者切除部分脂肪,对位间断缝合。结果本组229例患者均于半个月内消肿,经6~12个月随... 目的探讨三点式小切口重睑成形术治疗单睑及上睑臃肿的疗效。方法在重睑线的内、中、外处分别作3mm的小切口,切除切口下方睑板前眼轮匝肌,上睑臃肿者切除部分脂肪,对位间断缝合。结果本组229例患者均于半个月内消肿,经6~12个月随访,外形自然,无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三点式小切口重睑成形术,操作简单,瘢痕轻微,术后肿胀期短,效果稳定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 睑成形术 三点式 微创
原文传递
A型肉毒毒素对重睑成形术后早期不对称的修复效果评价
5
作者 张海清 胡莹 蔡佳沁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8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究A型肉毒毒素对重睑成形术后早期不对称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整形外科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且完成随访的80例重睑成形术后早期不对称患者开展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患者(n=40)采取... 目的探究A型肉毒毒素对重睑成形术后早期不对称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整形外科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且完成随访的80例重睑成形术后早期不对称患者开展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患者(n=40)采取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n=40)在常规对症处理基础上予以A型肉毒毒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眼睑修复效果、瘢痕形成情况、外观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修复优良率95.0%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良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5.21±1.09)分,低于对照组(3.75±0.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观满意度评分(93.27±5.15)分高于对照组(84.41±4.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的修复效果较理想,可有效预防重睑成形术后早期不对称患者瘢痕形成,改善眼睑外观,提高患者满意度,优化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成形术 早期不对称 A型肉毒毒素
下载PDF
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成形治疗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美学效果观察
6
作者 王晓敏 杨猛 +1 位作者 刘波 陈淼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成形治疗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62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n=32)和眉下切口组(n=30),联合治疗... 目的:观察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成形治疗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62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n=32)和眉下切口组(n=30),联合治疗组行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术,眉下切口组行眉下缘切口提升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矫治效果,上睑缘至眉距离(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upper eyelid margin and the eyebrow,DEE)、睑裂宽度(The height of the palpebral fissure,HPF)、瞳孔中点睑缘与重睑距离(Middle pupil margin-fold distance,MPMFD)、角膜内侧睑缘与重睑距离(Medial corneal margin-fold distance,MCMFD)以及外眦处睑缘与重睑距离(Lateral canthus margin-fold distance,LCMFD)、上睑皱纹改善效果(Lemperle评分)、术后外观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DEE、HPF、MPMFD、MCMFD、LCMFD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emperle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联合治疗组低于眉下切口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术后外观满意度96.88%高于眉下切口组76.67%(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眉下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成形治疗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能够有效改善上睑松弛情况,减少上睑皱纹,且患者外观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皮肤松弛 眉下缘切口提升术 重睑成形术 美学效果 满意度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in the Outcome of Primary Asian Blepharoplasty with and without Fat Removal
7
作者 Surendra Jung Basnet Krishna Kumar Nagarkoti +2 位作者 Khushboo Gurung Sudeep Amatya Srijana KC 《Modern Plastic Surgery》 2023年第2期53-62,共10页
Background: Asian Blepharoplasty (AB)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performed aesthetic procedures today. Despite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AB and advancements in surgical techniques, creating an optimal upper eyelid cr... Background: Asian Blepharoplasty (AB)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performed aesthetic procedures today. Despite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AB and advancements in surgical techniques, creating an optimal upper eyelid crease remains difficult.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removing the preaponeurotic fat pad (PAF) had any effect on the revision surgery rates following primary Asian blepharoplast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rimary AB between January 2016 and December 202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PAF removed and PAF not removed groups. The outcomes in the groups were compared by the frequency of revision surgery following primary AB using the chi-square test (p Results: The study included 480 patients, 442 (92%) female and 38 (8%) male, and the final outcome was evaluated after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412 (86%) patients were observed to have PAF pads intraoperatively, while 68 (14%) had minimal/no PAF pads. In total, 115 (24%) patients underwent revision surgery, of whom 31 (27%) had PAF removed, 66 (57%) had PAF not removed, and 18 (16%) had minimal/no PAF noted. When compared to the PAF not removed group, the PAF removed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frequency of revision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 = 0.0001). Conclusion: In the final outcome, not removing the PAF in primary AB indicated a strong association with an increase in revision surgery. The removal of PAF in primary AB showed a better overall outcom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n blepharoplasty double Eyelid Preaponeurotic Fat Supra Tarsal Crease
下载PDF
三种重睑成形术对不对称重睑的矫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廖敏 吴小利 李彪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三种重睑成形术对不对称重睑患者整形效果、手术情况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3例不对称重睑患者,采取传统切开法的45例患者纳入切开组,采取传统埋线法的42例患者纳入埋线组,采取小切口微创去... 目的:探讨三种重睑成形术对不对称重睑患者整形效果、手术情况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3例不对称重睑患者,采取传统切开法的45例患者纳入切开组,采取传统埋线法的42例患者纳入埋线组,采取小切口微创去脂联合连续埋线法的36例患者纳入微创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情况、整形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微创组、埋线组与切开组比较,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较短,手术出血量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年三组间患者整形总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埋线组3个月整形效果明显高于切开组,微创组1年后整形效果明显高于埋线组、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切开法及埋线法,小切口微创去脂联合连续埋线法整形修复术应用于不对称重睑患者具有良好的整形效果,减少手术出血,促进创口恢复,安全性高,具有长期保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成形术 不对称重睑 整形效果 手术 安全性
下载PDF
眶隔后壁-提上睑肌复合体与真皮眼轮匝肌复合瓣内固定在重睑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田甜 刘茜楠 杨芷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分析眶隔后壁-提上睑肌复合体与真皮眼轮匝肌复合瓣内固定在重睑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4月~2021年10月我院行重睑手术的病人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由同一手术医生采取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重睑手术,实验组采... 目的分析眶隔后壁-提上睑肌复合体与真皮眼轮匝肌复合瓣内固定在重睑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4月~2021年10月我院行重睑手术的病人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由同一手术医生采取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重睑手术,实验组采取眶隔后壁-提上睑肌复合体与真皮眼轮匝肌复合瓣内固定行重睑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皮肤-睑板-皮肤重睑术式。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肿胀淤青程度、瘢痕情况、重睑形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天实验组肿胀评分为5.42±0.76,对照组为6.10±0.93。术后1周实验组肿胀评分为3.40±0.75,对照组为4.00±0.99。术后1个月时实验组肿胀评分为1.72±0.64,对照组为2.08±0.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实验组瘢痕评分为2.58±0.70,对照组为3.20±0.67。术后6个月实验组瘢痕评分为1.14±0.40,对照组为1.50±0.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重睑形态评分及自身满意度评分为4.00±0.45,4.00±0.49,对照组评分结果为3.84±0.42,3.72±0.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肉条感、台阶感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术前存在轻度上睑下垂的2例病人,术后下垂情况改善,效果稳定。结论眶隔后壁-上睑提肌复合体与真皮眼轮匝肌复合瓣内固定重睑手术方式结合多种重睑手术的优点进行改良,适应范围广,解剖精简,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重睑形态灵动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隔后壁-上睑提肌复合体 重睑成形术 上睑形态 并发症
下载PDF
“V”形缝合在三点埋线重睑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祁艳芳 赵李平 王明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对埋线重睑术进行技术改良,减少术后线结外露、重睑线变浅甚至消失等并发症。方法:采用"V"形缝合,经结膜入路贯穿上睑全层,将皮下与睑板缝合,缝合确切、增加粘连的范围,使重睑线对称、不易脱落;打结后,双线穿针,原针眼进... 目的:对埋线重睑术进行技术改良,减少术后线结外露、重睑线变浅甚至消失等并发症。方法:采用"V"形缝合,经结膜入路贯穿上睑全层,将皮下与睑板缝合,缝合确切、增加粘连的范围,使重睑线对称、不易脱落;打结后,双线穿针,原针眼进针,在眼轮匝肌中穿行3~5mm,出针并剪线。结果:用该术式对52例就医者行重睑术,其中50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2个月,48例对手术结果表示满意,满意率96.00%,2例不满意。1例术后3个月上睑肿胀,1例术后6个月右眼外侧的1个线结发红,对症处理后改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V"形缝合三点埋线重睑术相较传统的三点埋线重睑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缝合确切、重睑线不易脱落等优点,降低了线结外露及结节形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形缝合 双线 线结外露 埋线法 重睑术 三点式 改良术式
下载PDF
三点式小切口对重睑成形术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金晓莉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23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三点式小切口重睑成形术治疗单睑及上睑臃肿的疗效。方法在重睑线的内、中、外处分别作3mm的小切口,切除切口下方睑板前眼轮匝肌,上睑臃肿者切除部分脂肪,对位间断缝合。结果本组150例患者均于半个月内消肿,经6~12个月随... 目的探讨三点式小切口重睑成形术治疗单睑及上睑臃肿的疗效。方法在重睑线的内、中、外处分别作3mm的小切口,切除切口下方睑板前眼轮匝肌,上睑臃肿者切除部分脂肪,对位间断缝合。结果本组150例患者均于半个月内消肿,经6~12个月随访,外形自然,无严重并发症,115例非常满意,35例满意,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三点式小切口重睑成形术创伤小、恢复快,所形成的重睑形态自然、美观,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 睑成形术 三点式 微创
原文传递
P2Y2受体激动剂联合人工泪液对于重睑切开成形术后并发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晓红 徐凯 +2 位作者 彭琦 谢荆琳 程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P2Y2受体激动剂-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聚乙烯醇滴眼液对切开法重睑术后发生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8月于笔者医院行重睑切开成形术后发生的干眼患者纳入研究,共60眼。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 目的:分析P2Y2受体激动剂-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聚乙烯醇滴眼液对切开法重睑术后发生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8月于笔者医院行重睑切开成形术后发生的干眼患者纳入研究,共60眼。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人工泪液组、联合组,每组各20眼。其中对照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人工泪液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聚乙烯醇滴眼液;联合组在人工泪液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地夸磷索钠滴眼液,三组总疗程均为1个月。经过治疗1个月后,观察干眼患者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指标,分析各组临床疗效。结果:除对照组治疗前后BU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其余各组治疗1个月后BUT及SIt值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人工泪液组、联合组BUT及SIt值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且联合组较人工泪液组提高更明显(P<0.05)呈阶梯递增。三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切开重睑术后干眼症患者,P2Y2受体激动剂-地夸磷索钠联合人工泪液是一项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 干眼症 切开法 P2Y2受体激动剂 人工泪液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洁 蒋瑜 +1 位作者 李媛 田春雨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睑成形就医者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于笔者医院行重睑成形术的就医者84例。将就医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给...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睑成形就医者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于笔者医院行重睑成形术的就医者84例。将就医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给予护理。比较两组就医者的手术效果和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心理状态评分。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满意度(83.33%)与对照组(80.9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86%)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重睑成形术就医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成形术 护理路径 手术效果 并发症 心理状态
下载PDF
真皮眼轮匝肌瓣内固定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分析真皮眼轮匝肌瓣内固定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重睑成形术患者,入院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应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皮肤-上睑提肌腱膜固定技术治疗,观察组为患者开展... 目的分析真皮眼轮匝肌瓣内固定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重睑成形术患者,入院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应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皮肤-上睑提肌腱膜固定技术治疗,观察组为患者开展真皮眼轮匝肌瓣内固定法重睑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双侧脸裂高度、睫毛暴露长度及睫毛上翘度、优良率、手术时间、术后康复时间、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真皮眼轮匝肌瓣内固定法重睑成形术可以模拟生理重睑的原理,有利于良好、持久和光滑平整重睑外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眼轮匝肌瓣内固定法 重睑成形术 满意度 皮肤-上睑提肌腱膜固定技术 双侧脸裂高度 生理重睑 康复时间
下载PDF
重睑成形术联合眶上区脂肪填充改善睑球阴性矢量的效果
15
作者 李丹 吴正思 +5 位作者 黄剑媚 李秀娟 汪静 毛郑维 胡巧敏 林美杯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2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眶上区脂肪填充在睑球阴性矢量患者重睑成形术中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福州美莱华美美容医院行重睑成形术患者中选取睑球矢量阴性患者78例分为联合组和重睑成形术组。联合组(42例)行重睑成形术结合眶上区脂肪填充术... 目的探讨眶上区脂肪填充在睑球阴性矢量患者重睑成形术中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福州美莱华美美容医院行重睑成形术患者中选取睑球矢量阴性患者78例分为联合组和重睑成形术组。联合组(42例)行重睑成形术结合眶上区脂肪填充术,重睑成形术组(36例)仅行重睑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在改善睑球矢量方面,联合组高于重睑成形术组。术后联合组总满意度高于重睑成形术组,其中眼部外观、自信心、心理健康、手术结果、面部年轻化的满意度均高于重睑成形术组,对早期生活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睑成形术患者同期行眶上区脂肪填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一种安全的美容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成形术 移植 自体 眶上区域 脂肪填充术 睑球矢量 重睑成形术
原文传递
双重固定联合眼轮匝肌后脂肪部分切除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盼盼 马新爱 张艳红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第3期6-9,共4页
目的通过对眼睑臃肿的单眼睑受术者实施双重固定联合眼轮匝肌后脂肪部分切除术,记录受术者术后恢复情况,探究该方法预后效果。方法从来我院诊治的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上睑臃肿肥厚的单眼睑受术者中随机抽取50例,男性8例,女性42例,年... 目的通过对眼睑臃肿的单眼睑受术者实施双重固定联合眼轮匝肌后脂肪部分切除术,记录受术者术后恢复情况,探究该方法预后效果。方法从来我院诊治的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上睑臃肿肥厚的单眼睑受术者中随机抽取50例,男性8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18~55岁,平均年龄为(34.42±4.98)岁,对50例受术者实施双重固定联合眼轮匝肌后脂肪部分切除手术,观察其预后效果。结果 50例受术者上眼睑的臃肿情况均得到改善恢复良好,并没有出现术后重睑皱褶变浅症状;术后有2例出现了上睑局部小血肿,大约8天血肿缓解;有1例术后眉外侧上方出现轻微麻木,约2~3个月恢复。其他的受术者恢复情况良好,睁闭眼功能正常。结论双重固定联合眼轮匝肌后脂肪部分切除在重睑成形术中对于臃肿单睑受术者可有效缓解臃肿症状,手术预后效果良好,提高上睑术后固定效果,值得美容外科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固定 眼轮匝肌后脂肪部分切除术 重睑成形术
下载PDF
埋线法重睑成形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之璐 王永前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1年第4期368-372,共5页
重睑成形术是整形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方法多样。埋线法是一种非切开方法,其术式历经改良且各具特点。本文就重睑成形原理、埋线法的适应证、优缺点、术式改良及埋线法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埋线法 重睑 重睑成形术
下载PDF
内外双重连续缝合法双重睑成形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贺忠江 岳向东 +6 位作者 唐淑丽 陈陆霞 刘芃帆 王欢 段晓明 张旭乡 张燕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58-860,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双重睑成形术的新方法。方法用自行研制并已获国家专利的J形针尖有孔的双重睑缝合针和内外双重连续缝合法,对42例(84眼)符合入选条件的志愿者进行了上述手术,随访10年以上。结果每眼手术时间2~5min。全部获得了较满意持久... 目的探索一种双重睑成形术的新方法。方法用自行研制并已获国家专利的J形针尖有孔的双重睑缝合针和内外双重连续缝合法,对42例(84眼)符合入选条件的志愿者进行了上述手术,随访10年以上。结果每眼手术时间2~5min。全部获得了较满意持久的双重睑,无感染或其他明显的并发症。结论本缝合针和手术方法属于完全自主创新的产品和眼睑成形技术,安全、快速,成形效果美观而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睑 眼睑成形术 内外双重连续缝合 J形针尖有孔的缝合针
下载PDF
V成形与一字横切法进行内眦赘皮矫正术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暴志国 王耀聪 +1 位作者 金小焕 李珂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第3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V成形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成形术与一字横切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在眼部整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分析。方法:2019年5月~2020年5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整形美容科对126例求美者分作A组和B组:A组64例行V成形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 目的探讨V成形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成形术与一字横切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在眼部整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分析。方法:2019年5月~2020年5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整形美容科对126例求美者分作A组和B组:A组64例行V成形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成形术。B组62例行一字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成形术。随访观察6个月,通过内眦赘皮矫正术后回缩情况(无回缩 10 分, 轻度回缩5 分,明显回缩1 分)、瘢痕增生情况( 无增生10 分,轻度增生5 分,明显增生1 分) 及瘢痕隐蔽情况(隐藏较好10 分,隐藏不完全5 分)进行评价。结果 内眦赘皮矫正情况A 组(9.68±0.15)分,B 组(8.72±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瘢痕增生情况A 组(9.32±0.25)分,B 组(8.23±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瘢痕隐藏情况A 组(9.84±0.10 分,B 组(7.41±0.31)分,t 检验P <0.05,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 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效果优于一字横切内眦赘皮矫正术 。结论 V 成形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瘢痕隐蔽,创面皮肤张力小,瘢痕增生较轻,赘皮不易回缩,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 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 一字横切法 重睑术 内眦赘皮
下载PDF
A practical technique of revers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resection with preserved subcutaneous capillary network for double eyelid blepharoplasty
20
作者 Bin Yang Jinhua Xu +3 位作者 Enjing Wang Xinghai Gao Lun Liu Bin Xu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22年第3期115-118,共4页
Background: Traditional full-incision double eyelid blepharoplasty has several significant disadvantages, including slow recovery and bilateral asymmetry, which results in high rates of patient dissatisfaction. These ... Background: Traditional full-incision double eyelid blepharoplasty has several significant disadvantages, including slow recovery and bilateral asymmetry, which results in high rates of patient dissatisfaction. These problems can be minimized using improved surgical techniques aimed at reducing tissue damage and bleeding, decreasing operation time, and especially at protecting the subcutaneous capillary network during the operation. We therefore aimed to guard the capillary network and reduc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using the practical technique of revers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resection.Methods: Fifty cases of double eyelid blepharoplasty with traditional full-incision(group A) and 61 cases of reverse double eyelid blepharoplasty with a preserved capillary network(group B)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rom October 1 to December 31, 2021 and from March 1 to May 31, 2022, respectively. Th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was removed reversely from the front of the tarsal plate using double eyelid blepharoplasty, and the muscular membrane and subcutaneous capillary network were preserved. The operation time recorded in previous medical records was check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our novel technique. The recovery of double eyelid blepharoplasty was determined at 1, 4, and 12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also compared with that in previous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in group A.Results: The reverse double eyelid blepharoplasty procedure was less complicated and easier to control than the traditional full-incision double eyelid blepharoplasty methodology.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of the double eyelid blepharoplasty cases with traditional full-incision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ases of reverse double eyelid blepharoplasty with the capillary network preserved(45.68 ± 5.27 min and 31.11 ± 5.58 min,respectively;t=14.018 9, P=0.000 0).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42% and 78.69%, respectively, at 1 week postoperation(χ~2=15.724 8, P=0.000 1), 62% and 90.16% at 4 weeks post-opera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eyelid blepharoplasty Subcutaneous capillary network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Postoperative satisfa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