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第一批经典名方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奕博 黄平情 +3 位作者 杜媛媛 尹兴斌 董晓旭 倪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91-2196,共6页
经典名方是我国医学先贤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悠久丰富的人用历史,在维护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激发了中药生产企业研究古... 经典名方是我国医学先贤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悠久丰富的人用历史,在维护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激发了中药生产企业研究古代经典方剂、开发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热情。该文基于公布的第一批经典名方,从剂型、经方来源、处方组成、煎煮程度、有毒药使用及炮制方法6个方面进行综述。发现该批经典名方大部分剂型为汤剂及煮散,散剂和膏剂仅4首,皆源自历代有代表性的典籍;汤剂的每服剂量和煎煮程度较煮散大,汉唐时期的用药量与煎煮程度和明清时期接近,高于宋金时期,汉代方剂平均使用药味数最少;有毒中药的使用以汉代最为频繁,出现最多的有毒中药是半夏;炮制方法丰富多样,包括净制、切制、炒制、炙法和烘焙等。该文同时对传统膏剂所属剂型类别、古代煎药的时间概念、传统炙法、有毒药物炮制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为经典名方的深入开发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剂型 处方组成 煎煮时间 炮制方法
原文传递
毒性中药马钱子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菲 李阿荣 郭洁文 《今日药学》 CAS 2017年第5期355-357,共3页
毒性中药马钱子的使用历史悠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痈疽、神经系统及类风湿性疾病等多种难治性杂症,生品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极为接近。研究马钱子炮制工艺与方法,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毒性中药意义重大。笔者总结马钱子... 毒性中药马钱子的使用历史悠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痈疽、神经系统及类风湿性疾病等多种难治性杂症,生品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极为接近。研究马钱子炮制工艺与方法,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毒性中药意义重大。笔者总结马钱子炮制方法的相关研究文献,总结既往炮制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便于粉碎、去除绒毛,近年对其传统炮制方法进行改良,发展出更安全有效、简便操作的工艺,并提出研究改良后炮制工艺对毒性中药发挥减毒增效的分子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发马钱子制剂提供理论与临床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 马钱子碱 毒性中药 剂量 炮制
原文传递
对比剂注射流率对双源CT上腹部虚拟平扫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彭晋 张龙江 +5 位作者 周长圣 赵艳娥 蔡军 马延 朱正庭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比较对比剂注射流率对双源CT上腹部虚拟平扫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2009年2~5月60例临床疑似上腹部病变患者行双源CT上腹部常规平扫(CNCT)及动脉期双能量扫描(80kVp/400mA和140kVp/95mA)。随机每组20例分成3组。对比剂注射流率分别... 目的:比较对比剂注射流率对双源CT上腹部虚拟平扫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2009年2~5月60例临床疑似上腹部病变患者行双源CT上腹部常规平扫(CNCT)及动脉期双能量扫描(80kVp/400mA和140kVp/95mA)。随机每组20例分成3组。对比剂注射流率分别为3.0ml/s、4.0ml/s及5.0ml/s。利用LiverVNC软件处理得到动脉期虚拟平扫数据,比较3组动脉期VNC在图像质量、平均CT值、信噪比、辐射剂量及病灶检出上差异是否有显著性意义。结果:三组虚拟平扫所测肝脏、腹主动脉平均CT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0ml/s、4.0ml/s组所测脾脏平均C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0ml/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虚拟平扫之间信噪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较常规平扫有下降,但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三组虚拟平扫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7);三组虚拟平扫和常规扫描病灶检出性能相似。结论:尽管注射流率对动脉期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3ml/s组图像质量有更好的趋势,推荐在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中药毒性再思考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梅青 郭进建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15期71-74,共4页
中药中毒事件的相继报道,使得中药安全性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关注。正确认识中药毒性,了解其毒性的相对性,对其毒性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如选用药物品种不正确、炮制不当、药物不对症、配伍不合理、使用剂量和疗程过大过长、忽略个体... 中药中毒事件的相继报道,使得中药安全性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关注。正确认识中药毒性,了解其毒性的相对性,对其毒性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如选用药物品种不正确、炮制不当、药物不对症、配伍不合理、使用剂量和疗程过大过长、忽略个体差异等,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在选用正确品种药物并进行规范炮制的基础上,对不同体质、不同疾病表现的患者进行辨证施治,予以适当剂量的药物,进行合理配伍,并严格遵守药物特殊煎煮方法,中病即止,勿过量服用等。从上述这些方面着手,从而掌握药物的毒性,使其更好地运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毒性 剂量 炮制 医疗安全
下载PDF
东汉至民国时期文献的经典名方吴茱萸汤考证 被引量:14
5
作者 莫夏敏 陈仁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3-42,共10页
吴茱萸汤现代临床应用较广,功效卓著,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收录的第5首方剂,全文基于东汉至民国时期的有关医籍文献,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考证与研究吴茱萸汤处方源流、药物组成、方义演变、功能主治、处方剂量、诸药... 吴茱萸汤现代临床应用较广,功效卓著,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收录的第5首方剂,全文基于东汉至民国时期的有关医籍文献,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考证与研究吴茱萸汤处方源流、药物组成、方义演变、功能主治、处方剂量、诸药炮制、煎制法和服法的有关内容。结果发现,吴茱萸汤为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首创,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4味药组成,历史上有茱萸汤、噫醋及醋心方、茱萸人参汤、吴萸汤、三味参萸汤和参萸汤、四神煎等异名。历代基本上对于其药物组成、基本方义、功用主治无太大争议并有所发展,可用于内科、妇科、儿科,及五官科等其他杂病,辨证属厥阴肝经浊阴上逆,侵犯他经,以寒性呕吐(干呕或吐涎)、腹痛、头痛、眩晕、手足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剂量方面,君药吴茱萸的历代常用剂量在3.7~18.6 g,临床中如发病时以呕吐清涎等临床表现为主,可使用3 g左右,剧烈头痛、腹痛为主,可使用10 g左右,成方研发可遵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规定的最高剂量5 g,人参和生姜剂量可按一两折合3 g计算,酌加大枣1~5枚。吴茱萸和人参应遵循202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炮制,且人参须去芦,生姜炮制法应为洗净后去皮、切片,大枣应晒干后切开、去核再入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吴茱萸汤 文献考证 剂量 炮制
原文传递
多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对鼻窦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丽丽 牛延涛 +2 位作者 鲜军舫 张永县 吴建兴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鼻窦CT扫描中,前置和后置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V)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并寻找最佳的迭代组合。方法以1具离体头颅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鼻窦CT常规扫描条件[噪声指数(NI)=8],以及前置ASiR-V的不同等级(0~100%... 目的探讨鼻窦CT扫描中,前置和后置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V)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并寻找最佳的迭代组合。方法以1具离体头颅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鼻窦CT常规扫描条件[噪声指数(NI)=8],以及前置ASiR-V的不同等级(0~100%,间隔为10%)进行螺旋扫描,所得原始数据使用后置ASiR-V的不同等级(0~100%,间隔为10%)进行骨算法和标准算法重建,共获得242个鼻窦薄层图像序列。选择特定的感兴趣区(ROI)测量CT值,并计算图像对比噪声比(CNR)和品质因子(FOM)。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智能毫安(Smart mA)值。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对ASiR-V各等级与对应的CTDIvol、Smart mA、CNR、FOM进行比较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相同后置不同前置ASiR-V骨算法和标准算法图像的CNR进行分析比较。主观评价采用双盲法由3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师以4分法(4分为最佳)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随着前置ASiR-V等级(0~100%)的增加,Smart mA、CTDIvol均减低,呈线性负相关(r分别为-0.981、-0.976,P均<0.001);Smart mA降幅为72.05%,CTDIvol降幅为71.22%。前置ASiR-V相同,随后置ASiR-V等级增加,骨算法和标准算法图像对应的CNR呈上升趋势,呈正相关(骨算法图像:R2分别为0.976、0.992、0.982、0.982、0.975、0.975、0.979、0.996、0.952、0.978、0.965;标准算法图像:R2分别为0.944、0.990、0.988、0.993、0.996、0.987、0.984、0.996、0.996、0.990、0.965);后置ASiR-V相同,随前置ASiR-V等级增加,骨算法和标准算法图像对应的FOM呈波动变化(骨算法图像:R2分别为0.335、0.341、0.344、0.364、0.385、0.405、0.418、0.429、0.455、0.474、0.516;标准算法图像:R2分别为0.223、0.278、0.327、0.285、0.309、0.329、0.325、0.346、0.360、0.390、0.380)。以上各种前置和后置迭代等级组合所得图像主观评价均可满足诊断要求(评分≥3)。结论当NI=8时,骨算法最佳前置和后置迭代等级组合为80%和100%;标准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iDose^4双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对CT图像质量及扫描剂量影响的模体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金霞 王文生 +2 位作者 任华 张毅 张海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评价双模型迭代重建算法(iDose4)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应用iDose4降低扫描剂量的潜力。方法:应用256层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 iCT),在120 kV管电压条件下分别采用200/180/160/140/120/100/80/60/40/20... 目的:评价双模型迭代重建算法(iDose4)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应用iDose4降低扫描剂量的潜力。方法:应用256层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 iCT),在120 kV管电压条件下分别采用200/180/160/140/120/100/80/60/40/20 mAs条件下扫描Catphan模体,采用FBP和iDose4 1~6重建横断图像,以200 mAs FBP重建图像作为参照,分析扫描条件、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以及低对比度分辨力),并分析图像质量与扫描剂量的关系。结果:iDose4与FBP重建图像CT值有高度的一致性(P>0.05);iDose4级别1~6重建可以不同程度的降低图像噪声(9.46%~43.30%);在管电流降低至初始值40%~50%时(80~100 mAs),iDose4级别6重建图像与200 mAs FBP重建图像其图像噪声无统计学差异(P>0.05);管电流降低至初始值50%~60%情况下(100~120 mAs),其低对比度分辨力基本维持不变。结论:iDose4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信噪比,改善图像质量。相对于FBP重建图像,利用iDose4高级迭代重建技术可以在扫描剂量隆低至40%~50%情况下,维持图像质量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图像重建 计算机辅助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从古今麻黄汤中麻黄剂量及炮制方法探讨其安全使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奕博 刘冬涵 +2 位作者 黄特辉 李飞 倪健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174-177,共4页
近年来对于经方失其效用,很多人提出其原因在于古今用量差异巨大。以麻黄汤为例,古人所用麻黄每日可达45 g,虽然药效得到保障,但剂量远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其安全性受人怀疑。该文一方面对历代本草中使用麻黄汤注意事项进行整... 近年来对于经方失其效用,很多人提出其原因在于古今用量差异巨大。以麻黄汤为例,古人所用麻黄每日可达45 g,虽然药效得到保障,但剂量远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其安全性受人怀疑。该文一方面对历代本草中使用麻黄汤注意事项进行整理,总结出古人如何同时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对麻黄的炮制方法,尤其是在麻黄汤中出现过的炮制品进行分析整理并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寻找造成麻黄不良反应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现在对麻黄研究的一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麻黄汤 剂量 炮制方法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超低剂量下不同迭代重建技术在肺动脉成像中的优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素雅 万娅敏 +2 位作者 刘杰 高剑波 魏一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迭代重建技术在超低剂量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肺动脉成像,扫描采用80kV管电压并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iDOSE^4、迭代模型重建(IMR)重建图像。采用5... 目的探讨不同迭代重建技术在超低剂量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肺动脉成像,扫描采用80kV管电压并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iDOSE^4、迭代模型重建(IMR)重建图像。采用5分制评价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图像质量,测量计算图像噪声值、SNR、CNR,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比较不同重建技术图像噪声、SNR、CNR及主观图像质量。结果 30例患者的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5.12±2.48)kg/m^2;平均CTDIvol为(0.78±0.28)mGy;平均DLP为(30.46±11.34)mGy·cm,平均ED为(0.43±0.16)mSv。IMR、iDOSE^4、FBP图像噪声依次增高(P<0.05),SNR、CNR依次降低(P<0.05),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iDOSE^4图像的主观评分显著高于FBP(P<0.05);IMR、iDOSE4图像可诊断率高于FBP(P<0.05),IMR图像优良率高于iDOSE4(P<0.05)。结论采用80kV联合IMR可保证肺动脉成像较高的图像质量,同时大大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栀子肝毒性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新荣 窦霞 +5 位作者 李国峰 宋沁洁 李咸慰 吴红伟 李东辉 李越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4170-4176,共7页
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药用历史悠久、使用广、用量大,具有抗炎、抗病毒、保护神经、降糖、调血脂、保肝利胆等药理活性,是药食同源中药。但关于其肝毒性的报道却限制了栀子的进一步应用。通过查阅有关栀子肝毒性的文献,从使用剂量、... 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药用历史悠久、使用广、用量大,具有抗炎、抗病毒、保护神经、降糖、调血脂、保肝利胆等药理活性,是药食同源中药。但关于其肝毒性的报道却限制了栀子的进一步应用。通过查阅有关栀子肝毒性的文献,从使用剂量、剂型及给药途径、配伍、炮制和受试对象等方面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栀子肝毒性的防治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栀子苷 京尼平 使用剂量 剂型 给药途径 配伍 炮制 受试对象 肝毒性
原文传递
低管电压迭代重建冠状动脉CT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承琳 王照谦 +6 位作者 贾崇富 杨志强 孙喜霞 卢晓娟 刘兴众 郑飞 申敬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评价低管电压迭代重建(IR)冠状动脉CT成像(CCTA)的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择接受低管电压CCTA检查患者50例,其中体质量指数<25kg/m2 25例(A组)和体质量指数≥25kg/m2 25例(C组),分别采用80kV和100kV管电压进行IR。另选与A组和C... 目的评价低管电压迭代重建(IR)冠状动脉CT成像(CCTA)的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择接受低管电压CCTA检查患者50例,其中体质量指数<25kg/m2 25例(A组)和体质量指数≥25kg/m2 25例(C组),分别采用80kV和100kV管电压进行IR。另选与A组和C组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B组25例和D组25例患者接受标准管电压CCTA检查,分别采用100kV和120kV管电压,进行IR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分别比较A组IR与C组FBP重建以及B组IR与D组FBP重建的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率(SNR)、对比-噪声比率(CNR)、图像质量评分以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与B组FBP重建比较,A组IR的CT值、图像噪声明显升高(P<0.05,P<0.01),有效辐射剂量明显降低(P<0.01),2组SNR、CNR及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FBP重建比较,C组IR的CT值、图像噪声、SNR及CNR明显升高(P<0.05,P<0.01),有效辐射剂量明显降低(P<0.01),2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管电压FBP重建CCTA比较,低管电压IR CCTA不仅能提供质量相接近的CCTA,而且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浅析《伤寒杂病论》中麻黄的用量、主治病症及配伍规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祎梦 刘纳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5-150,共6页
从用量与炮制、主治病症及药物配伍3个方面,探析《伤寒杂病论》中应用麻黄的34方及46条相关条文,提出:麻黄的常用量为5.2~32.0 g之间,主治病症中以“热”的频率最高,其次为“疼痛”、“咳喘”,麻黄性温,不能直接用于热证,然张仲景巧妙... 从用量与炮制、主治病症及药物配伍3个方面,探析《伤寒杂病论》中应用麻黄的34方及46条相关条文,提出:麻黄的常用量为5.2~32.0 g之间,主治病症中以“热”的频率最高,其次为“疼痛”、“咳喘”,麻黄性温,不能直接用于热证,然张仲景巧妙将其与大剂量的石膏配伍,保留麻黄宣通透邪之性,达到辛凉透热。小便关系体内津液的多少,并与水饮致病互为因果,故配伍上以甘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为主,以辛甘化阳助气化、酸甘化阴滋其源、固护中州发水气。纵观张仲景对麻黄的运用,麻黄的主治病症涉及面广,是一味有着较高应用价值的中药,需要临床研究的重视与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麻黄 用量炮制 主治病症 张仲景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平扫对胰腺的显示:与真实平扫对比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慧慧 刘建新 +3 位作者 李子元 杨俊哲 陶鑫 王霄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13-1816,共4页
目的比较第二代双源双能量CT胰腺虚拟平扫(VNC)和真实平扫(TNC)的图像质量。方法采用Siemens第二代双源双能量CT对21例怀疑胰腺病变的患者行腹部增强扫描,包括单能量TNC图像、胰腺实质期及门静脉期图像,后处理得到胰腺实质期及门脉期的... 目的比较第二代双源双能量CT胰腺虚拟平扫(VNC)和真实平扫(TNC)的图像质量。方法采用Siemens第二代双源双能量CT对21例怀疑胰腺病变的患者行腹部增强扫描,包括单能量TNC图像、胰腺实质期及门静脉期图像,后处理得到胰腺实质期及门脉期的虚拟平扫(VNCp、VNCv)图像。比较TNC、VNCp、VNCv图像的胰腺病灶、胰腺实质、肝脏、竖脊肌、腹主动脉及门静脉的CT值、噪声、CNR、主观评分。结果 TNC、VNCp、VNCv图像主观评分均满足诊断要求(P=0.150)。与TNC图像比较,VNC图像噪声明显减低(P<0.001)。胰腺实质的CT值在VNCv与TNC图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胰腺囊性与实性病灶的CT值在VNCp、VNCv、TNC图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77、0.799)。囊性病灶的CNR在VNCp最高。结论第二代双源双能量CT对胰腺扫描的VNC图像质量接近TNC,并且可减少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东汉至今大黄临床用法用量文献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梓林 陈丹 +3 位作者 陈佳慧 李婷 程发峰 王雪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目的总结东汉至今大黄及不同炮制品的临床用量规律,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东汉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92部,采用Excel 2016软件录入数据,包括含有大黄的方剂、炮制方法、药量,建立历代大黄剂量数据库。将大黄根据不同的... 目的总结东汉至今大黄及不同炮制品的临床用量规律,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东汉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92部,采用Excel 2016软件录入数据,包括含有大黄的方剂、炮制方法、药量,建立历代大黄剂量数据库。将大黄根据不同的炮制方式分为净制、酒制、醋制、炒炭、生炭混用及无明确归类6类,统计历代大黄及不同炮制方式的使用频次,临床用量的最小值、最大值、常用剂量及常用范围。结果东汉、唐代、宋代大黄常用剂量分别为55.2 g、41.40 g、41.30 g,常用范围为13.8~82.6 g;金元时期大黄常用剂量为38.10 g,常用范围为3.81~38.10 g;明代、清代大黄常用剂量分别为7.46 g、3.73 g;民国和现代大黄常用剂量为9.39 g、6.00 g。净制大黄使用总频次高达971次,且用量范围在0.38~206.60 g;酒制大黄在明清时期盛行,频次为73次;现代达到高峰,频次为115次;醋制及炒炭大黄记录少,醋制大黄共2次,炒炭大黄共50次,常用量均在15 g之内。结论大黄在历代临床用量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是汉唐宋时期大黄常用剂量大、范围广,而在金元时期常用剂量小、范围较窄,且自明清开始,大黄的常用范围与现代接近;历代净制大黄频率高、用量大,酒制大黄的使用在明清兴盛,现代达到高峰,醋制及炒炭大黄使用少、用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临床用量 中药炮制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图像引导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受照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明 修霞 +7 位作者 王婵 侯秀玉 高鸿 徐勇刚 钟秋子 赵婷 林海磊 李高峰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分析摆位误差对肿瘤计划靶体积(PTV)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影响,探讨前列腺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在线校正的必要性。方法16例前列腺癌患者调强放疗中行治疗机下的锥形束CT(CBCT)扫描共214次,其图像与计划CT图像融合配准获得x、... 目的分析摆位误差对肿瘤计划靶体积(PTV)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影响,探讨前列腺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在线校正的必要性。方法16例前列腺癌患者调强放疗中行治疗机下的锥形束CT(CBCT)扫描共214次,其图像与计划CT图像融合配准获得x、Y、z轴方向平移摆位误差。将上述误差引入治疗计划系统中重新计算得到PTV、膀胱、直肠等的剂量和体积参数并与原计划行配对t检验。结果214次摆位误差再计划的PTV95%体积剂量D95(7613.73cGy比7764.25cGy,t=2.494,P=0.025)和最小剂量Dmin(80.20±9.83比86.80±5.05,t=5.536,P〈0.001)小于原计划,但未超过可接受偏差范围。膀胱接受50Gy剂量体积(V50)和30%膀胱体积剂量(D30)以及直肠接受50Gy剂量体积(V50)和25%直肠体积剂量(D25)与原计划差异不明显。结论平移摆位误差导致PTVD95下降但可接受,膀胱、直肠总体受量变化不明显,前列腺癌放疗过程中在线误差纠正能提高治疗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放射疗法 辐射剂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双源CT大螺距心脑一体化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禹烜 王臣 +2 位作者 杜祥颖 齐志刚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心脑一体化血管成像中使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优化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1月首都医学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及头颈动脉一体化CT扫描的老年患者100例,...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心脑一体化血管成像中使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优化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1月首都医学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及头颈动脉一体化CT扫描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自动管电压组50例,固定管电压组50例。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自动管电压组实际管电流明显高于固定管电压组(P<0.01)。自动管电压组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较固定管电压组明显减低[(121.84±37.17)mGy·cm vs(175.93±18.26)mGy·cm,P<0.01;(1.29±0.85)mSv vs(1.89±0.58)mSv,P<0.01]。2组冠状动脉主观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动管电压组头颈动脉主观评分明显高于固定管电压组[(3.45±0.66)分vs(3.05±0.72)分,P<0.05]。2组各部位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管电压组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主干、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椎动脉CT值明显高于固定管电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心脑一体化血管成像中使用自动管电压技术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并能提供良好的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辐射剂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动脉粥样硬化 噪声
下载PDF
经方中半夏运用探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邓亮 严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86-88,共3页
该文从经方中半夏的用量和经方中半夏的炮制两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了一下经方中半夏的运用,说明了仲景使用半夏的合理性,为临床上更合理有效地使用半夏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经方 半夏 用量 炮制
下载PDF
中药散剂在口腔黏膜部位临床使用与制备的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梓琛 郭宁 +4 位作者 吴飞 郎卿 徐剑 林晓 赵立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2,共9页
中药散剂使用历史悠久,以其剂型特色、制法简单、疗效确切成为中药的代表性剂型之一。中药外用散剂在口腔黏膜部位的临床应用历来较为广泛。由于剂型的特殊,临床用量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共识,而外用散剂处方中多含矿物类生药,因此会带来... 中药散剂使用历史悠久,以其剂型特色、制法简单、疗效确切成为中药的代表性剂型之一。中药外用散剂在口腔黏膜部位的临床应用历来较为广泛。由于剂型的特殊,临床用量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共识,而外用散剂处方中多含矿物类生药,因此会带来一定的安全性隐患;随着制剂工艺的不断发展更新,一些新的粉碎工艺也不断应用于散剂制剂工艺中,但同时带来的相关问题也值得讨论。对上述中药外用散剂的剂量、安全性、工艺合理性等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为其规范临床应用、确保用药安全、进一步新药开发等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散剂 口腔黏膜 剂量 安全性 超微粉碎 混合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中KV值与体质量的关系研究
19
作者 邹才盛 梁萍 +6 位作者 陈更瑞 叶佳国 王贤坤 夏世豪 高官华 胡宗宇 陈小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93-95,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低管电压扫描在冠脉CTA成像技术中KV值与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疑似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根据KV值不同分为三组:A组120 KV(45例);B组100 KV(45例);C组80 KV(30例)。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低管电压扫描在冠脉CTA成像技术中KV值与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疑似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根据KV值不同分为三组:A组120 KV(45例);B组100 KV(45例);C组80 KV(30例)。并将各组患者按体质量不同分为分为<70 kg、70~85kg、>85kg三个级别,C组不设>85kg级别。所有患者使用的对比剂为碘普罗胺(370 mgI/m1)。比较各组各个体质量级别的图像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结果除80KV组70~85kg级别出现2分外,其余各组各级别患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3分,A、B组中>85kg级别和C组70~85kg级别评分较低,与其他组评分差别明显。同样是≤70 kg体质量患者在不同KV组其血管CT值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同样是70~85kg体质量级别患者在不同KV组其血管CT值差异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同样是>85kg体质量级别患者在不同KV组其血管CT值差异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组>85kg级别和C组70~85kg级别的SNR和CNR均较其他组降低,图像质量较差。同样<70 kg级别在100KV组比120KV组ED减少42.4%,80KV组比120KV组减少68.3%(P<0.001);同样是70~85kg级别在100KV组比在120KV组的ED减少40.4%,在80KV组比在120组ED减少68.3%(P<0.001);同样是>85kg级别在100KV组的ED比在120KV组减少40.8%(P<0.001)。结论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体质量≤70 kg的患者应用80 KV剂量、体质量70~85kg的患者应用100 KV剂量可获得与120 KV剂量相当的图像质量,而且可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冠状动脉CTA 人体质量指数 辐射剂量 图像处理 管电压
下载PDF
低管电压联合顺适性低剂量容积双空间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20
作者 丁晨寒 宋凤祥 杨泽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85,共7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顺适性低剂量容积双空间迭代重建技术(AIDR 3D)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穿支动脉显示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扫描方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月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顺适性低剂量容积双空间迭代重建技术(AIDR 3D)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穿支动脉显示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扫描方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月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行头颈部CTA检查的90例患者,根据不同扫描条件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扫描参数为120 kV和300 mA,B组扫描参数为100 kV,自动毫安,C组扫描参数为80 kV,自动毫安,3组均采用AIDR 3D算法进行数据重建,测量3组图像的肌肉和动脉CT强化值、噪声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辐射有效剂量(ED)。将获得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取多方位血管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观察甲状腺上动脉穿支血管显示情况。对比3组图像在图像质量(图像质量主观评分、SNR、CNR、SD)、辐射剂量(CTDIvol、DLP、ED)及穿支动脉显示方面的差异。结果3组在C4、C7椎体水平图像评分均≥3分,C7椎体水平图像主观评分为4分者B组最多(93.3%),A组次之(80.0%),C组最低(66.7%)(P<0.05);C4椎体水平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管节段,B组SNR[(33.46±3.46)Hu]及CNR[(29.18±3.14)Hu]均略低于C组[(38.58±3.65)Hu、(34.26±3.58)Hu],但高于A组[(27.47±3.23)Hu、(22.17±3.12)Hu,P<0.05]。B组CTDIvol[(4.16±1.14)mGy]、DLP[(167.75±46.82)mGy·cm]和ED[(0.43±0.15)mSv]均低于A组[(8.51±2.13)mGy、(280.16±26.34)mGy·cm和(1.00±0.08)mSv],且DLP及ED较A组降低明显,仅略高于C组[(3.47±0.62)mGy、(139.06±25.37)mGy·cm和(0.34±0.08)mSv]。在甲状腺上动脉穿支血管显示方面,B组的显示比例最高(20例,66.7%),明显高于A组(15例,50.0%)和C组(10例,33.3%)(P<0.05)。结论行头颈部CTA扫描,由AIDR 3D执行数据重建时,当扫描参数为100 kV、自动毫安,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辐射剂量,对穿支动脉显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信噪比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