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相碎屑岩油藏白云化隔夹层识别、形成机理及展布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秦国省 王友净 +1 位作者 吕洲 兰宇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海相碎屑岩油藏内部常发育不同程度的白云化隔夹层,影响油气水系统的识别及开发策略的制定,同时也严重影响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综合识别白云化隔夹层的特征,阐明不同程度白云化砂岩机理,刻画白云化砂岩展布特征,对海相碎屑岩油藏的... 海相碎屑岩油藏内部常发育不同程度的白云化隔夹层,影响油气水系统的识别及开发策略的制定,同时也严重影响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综合识别白云化隔夹层的特征,阐明不同程度白云化砂岩机理,刻画白云化砂岩展布特征,对海相碎屑岩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丰富白云化成因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选取中东地区典型海相碎屑岩油藏UK,综合应用测井、岩心分析及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开展不同程度白云化隔夹层岩石分类、识别、形成机理及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海相碎屑岩油藏岩性除纯砂岩和泥岩外,不同程度白云化隔夹层岩性主要为含云质砂岩、白云质砂岩、砂质白云岩和含砂白云岩,其中白云质砂岩和含砂白云岩是常见的两种类型;②建立了不同程度白云化隔夹层岩性的定性及测井定量识别模板,随着白云化程度的不断增强,岩心在常光下表现为逐渐变亮,同时自然伽马、密度及电阻率呈逐渐增大的特征;③原始地下富镁卤水及泥岩压实水为主要的离子来源,物性较好的砂体及不整合面为主要的流体运移通道,储层物性差异导致孔隙流体与颗粒接触(水岩接触反应)时间的差异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白云化作用;④刻画了不同级次白云化隔夹层的展布,宏观层次白云化隔夹层易于发生在海平面上升半旋回及下降半旋回的中期,中观层次易于发生在河道顶部、侧翼及河口坝底部物性较差的部位,微观层次易于发生在孔喉连通不畅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碎屑岩油藏 白云化机理 识别标准 展布特征 UpperKirkuk组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帐断褶带二叠系云质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2
作者 黄芸 梁舒艺 +1 位作者 李艳平 赵进雍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24-229,共6页
云质岩储集层在准噶尔盆地为一套成因特殊、富含油气的储集层,属致密油勘探。以准噶尔盆地卡拉麦里山前凹陷沙帐断褶带二叠系平地泉组一段云质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石学、成岩作用、储集空间类型、粘土矿物二次鉴定及成因机理分析... 云质岩储集层在准噶尔盆地为一套成因特殊、富含油气的储集层,属致密油勘探。以准噶尔盆地卡拉麦里山前凹陷沙帐断褶带二叠系平地泉组一段云质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石学、成岩作用、储集空间类型、粘土矿物二次鉴定及成因机理分析指出:沙帐断褶带云质岩按产状分为纹层状、均匀分布状、不规则层状、团块状和裂缝充填5种类型;白云岩化岩流体中镁离子主要来自火山玻璃脱玻化;大规模白云岩化母岩为凝灰岩、沉凝灰岩;邻区火山活动及后期火山凝灰质蚀变和成岩交代为云质岩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HB2井在二叠系平地泉组一段云质岩中经酸化压裂获得工业油流,改写了长期以来"平一段只有烃源岩发育层段"的认识,证实沙帐断褶带发育有云质岩储层源储一体的致密油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平地泉组 云质岩 凝灰岩 储层特征 成因机理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云质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史基安 邹妞妞 +2 位作者 鲁新川 张顺存 张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8-906,共9页
通过岩石学、碳氧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云质碎屑岩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白云岩化机理并建立了白云岩化作用成因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类型为白云质泥岩、白云质粉砂岩、白云化凝灰质粉砂岩和白云... 通过岩石学、碳氧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云质碎屑岩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白云岩化机理并建立了白云岩化作用成因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类型为白云质泥岩、白云质粉砂岩、白云化凝灰质粉砂岩和白云化凝灰质泥岩等,白云石化以交代湖相灰泥质和硅质(凝灰质)组分形成的自形或半自形的粉晶—细晶白云石为主,常见残余方解石和晚期方解石胶结物充填。岩石中 V/ Ni比(1.2~4.8)、Sr含量(95.5~782.2 μg/g)、Mg/Ca比(0.5~3.0)、有序度(0.36~0.98)、δ18OPDB(-14.8‰~3.2‰)和δ13CPDB(-1‰~5.2‰)的变化范围都较大。研究区云质岩类形成于水动力条件较弱、水体较深、相对安静的半闭塞陆相微咸—咸水湖湾环境,具多期次成因;二叠系时期构造运动复杂,断裂发育,火山活动频繁,不仅提供了白云石化过程中Mg2+的来源,且为富镁流体的快速流动和渗透提供了通道。综合研究认为本区的云质岩有准同生白云岩化、埋藏白云岩化和热液白云岩化三种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二叠系 云质碎屑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机理
下载PDF
Genetic Mechanism of the Dolomite in Dolomitic Glutenite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A Case Study of QHD 29-2 Oilfield in Bohai Bay Basin, China
4
作者 Liya Da Deying Wang +1 位作者 Haibo Yu Jianmin Zhu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9年第8期461-473,共13页
The dolomite in dolomitic glutenite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eastern steep slope of the Shijiutuo bulge in Bohai is a high-quality reservoir, and the content of dolomit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eservoir... The dolomite in dolomitic glutenite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eastern steep slope of the Shijiutuo bulge in Bohai is a high-quality reservoir, and the content of dolomit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in section, core, wall core, geochemical data and analyzing petrology and mineralogy characteristic, w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pal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genetic mechanism of this kind of dolomite and established the genetic models. The dolomite in the glutenite body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which is formed by three kinds of genesis: quasi-synergy dolomitization, buried dolomitization and hydrothermal dolomitization. The dolomite in glutenite is produced in the form of matrix, grain (sandstone, oolith), biological skeleton (conch, ostracod), clastic shell and dolomite cement. The minor elements,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trace minerals and paleontological combinations reveal that the pal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was closed continental salt-brackish water bay, the climate was arid and hot, and the evaporation was strong. It provides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dolomite in dolomitic glutenite. There are three genetic models of dolomite. The first model is penecontemporaneous dolomitization. The climate was arid and hot, the aragonite and high-magnesium calcite deposited with sand and gravel. Due to the effect of evaporation, dolomitization occurred. The second model is buried dolomitization. The water from dehydration of clay minerals causes the Mg2+ in the high-magnesium formation migrating into the rock, lea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dolomitization. The third model is hydrothermal dolomitization. Deep faults can bring geothermal fluids into the overlying reservoir and form the hydrothermal dolom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tic mechanism of the dolomitE dolomitic GLUTENITE Shahejie Formation Eastern STEEP Slope of Shijiutuo BULGE Bohai BAY Basin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形成机理 被引量:81
5
作者 何莹 鲍志东 +2 位作者 沈安江 申银民 李明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6-818,共13页
根据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显微镜观察、碳、氧稳定同位素测定、微量元素分析及包裹体测温等手段,对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下奥陶统深埋热液白云岩类型及成因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研究区深埋藏白云岩主要由细晶或中... 根据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显微镜观察、碳、氧稳定同位素测定、微量元素分析及包裹体测温等手段,对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下奥陶统深埋热液白云岩类型及成因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研究区深埋藏白云岩主要由细晶或中晶白云石组成,白云石呈自形或半自形晶。δ13CPDB值为-1.63‰~2.31‰,平均为0.25‰,δ18OPDB值为-11.49‰^-6.02‰,平均为-8.72‰;锶含量较低,在77×10-6~107×10-6之间,二价铁、锰含量较高,具有高的有序度和低的CaCO3摩尔含量的特点。各种资料表明,该类白云岩是在深埋藏环境中较高温度条件下形成的,白云岩的形成与海西期岩浆喷发活动有关,变质岩体的分布控制了白云岩的分布。白云化流体来自岩浆热液、变质热液、有机酸及区域地下热卤水的混合,白云化所需的Mg2+来自岩浆岩中铁镁矿物的分解、埋藏压实过程中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等。因此其白云化机制可称之为“深埋热液白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下奥陶统深埋热液白云岩 白云化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机理
下载PDF
海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与分布预测 被引量:70
6
作者 何治亮 魏修成 +5 位作者 钱一雄 鲍征宇 范明 焦存礼 彭守涛 陈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9-498,共10页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易溶蚀、易充填和成因、演化复杂的特点,以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川东北二叠系-三叠系为主要对象,开展了环境描述、形成机理、发育模式和分布预测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认识。①不同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能...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易溶蚀、易充填和成因、演化复杂的特点,以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川东北二叠系-三叠系为主要对象,开展了环境描述、形成机理、发育模式和分布预测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认识。①不同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能力对比实验表明,不同岩性、岩石结构、流体介质、添加物加入在开放与封闭状态下,碳酸盐岩溶蚀行为差异很大,但基本上遵循碳酸盐岩溶解—沉淀的"溶蚀窗"规律。②碳酸盐岩储层总体上受控于环境与地质作用过程两大条件。通过对不同类型储集体"五因素"(构造、地层、岩相、流体、时间)的剖析,表明不同地区和层系的储层分别具有各自特有的成因特点、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③海相碳酸盐岩储层预测面临复杂地表—构造、埋深大、形态复杂、非均质性强等不利条件,通过"以岩石物理分析为基础,提高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水平,利用井—震结合,厘清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建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模式,分析其非线性特征,揭示储层内部的不连续性、不规则性,定量计算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技术路线的实施,可以有效预测优质碳酸盐岩储层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白云岩储层 礁滩储层 成因机理 碳酸盐岩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微生物白云岩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7
作者 由雪莲 孙枢 +2 位作者 朱井泉 刘玲 何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64,共13页
白云石(岩)问题一直是沉积学领域长期关注的研究主题之一。近年来,在研究含有白云石的现代自然环境和促进原生白云石的沉淀实验中,都加入了微生物因素,并取得了令世人关注的效果,这无疑为白云石(岩)的成因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新途径。在... 白云石(岩)问题一直是沉积学领域长期关注的研究主题之一。近年来,在研究含有白云石的现代自然环境和促进原生白云石的沉淀实验中,都加入了微生物因素,并取得了令世人关注的效果,这无疑为白云石(岩)的成因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新途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现有的观察资料和实验结果,将微生物促进白云石沉淀的机理模式归纳为厌氧模式和需氧模式2种,并分别介绍这两种模式中硫酸盐还原细菌、产甲烷菌和嗜盐好氧细菌促进白云石沉淀的机理;与微生物相关的矿物形态学特征中,球形和哑铃形白云石及白云石最初的成核阶段所形成的纳米球粒状结构具有一定代表意义,尤其是纳米球粒状结构可以作为生物矿物学上微生物白云石的标志性结构。通过这些特殊的形态特征来寻找微生物作用的证据,或可为古代相似成因白云石(岩)的成因研究提供一种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白云石 成因模式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咸化湖盆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孔隙形成机理--以柴西地区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为例 被引量:53
8
作者 袁剑英 黄成刚 +4 位作者 夏青松 曹正林 赵凡 万传治 潘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26,共16页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始新统致密油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主要岩石类型为混积的湖相碳酸盐岩,其中白云石化岩类为最优质的储集岩。通过系统的岩石学、结构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白云岩以泥晶结构为主,发育少量藻云岩,具有&qu...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始新统致密油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主要岩石类型为混积的湖相碳酸盐岩,其中白云石化岩类为最优质的储集岩。通过系统的岩石学、结构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白云岩以泥晶结构为主,发育少量藻云岩,具有"中孔—特低渗"型的物性特征,孔隙类型以晶间孔为主,含少量溶蚀孔。电子探针能谱面扫描分析结果显示,藻云岩中Mg元素富集区与藻纹层分布高度吻合显示其为微生物成因的原生白云岩,因微生物活动能够克服动力学障碍,为白云石形成营造出有利的微环境;偏光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泥晶白云岩中均含碎屑颗粒和泥质组分,因周缘辫状三角洲沉积带来的碎屑物质混积而成,电子探针岩石组分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高铝硅低铁锰"特征,Fe O的平均含量为0.942%,Mn O的平均含量为0.052%,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热液成因的白云岩中的铁锰含量,为准同生交代成因的典型特征。白云石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弥散性收缩晶间孔,孔隙半径小而数量众多是其孔隙度较高而渗透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对于柴达木盆地始新统的致密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成化湖盆 碳酸盐岩储层 准同生交代 白云岩 石膏 晶间孔 成因机理
下载PDF
三峡“盖帽”白云岩的碳、硫稳定同位素研究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50
9
作者 王家生 甘华阳 +2 位作者 魏清 胡高伟 葛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20,共7页
新元古代南沱组冰碛层之上的“盖帽”白云岩在全球分布广泛, 碳稳定同位素表现出强烈的负偏移, 其成因被认为与甲烷的碳源有关。通过对湖北三峡庙河地区出露的“盖帽”白云岩的野外地质构造、碳 -氧稳定同位素和重晶石夹层的硫稳定同位... 新元古代南沱组冰碛层之上的“盖帽”白云岩在全球分布广泛, 碳稳定同位素表现出强烈的负偏移, 其成因被认为与甲烷的碳源有关。通过对湖北三峡庙河地区出露的“盖帽”白云岩的野外地质构造、碳 -氧稳定同位素和重晶石夹层的硫稳定同位素特征的研究, 发现除了明显的碳稳定同位素的负偏移之外, 重晶石的硫同位素值表现出明显的正偏移, 其数值可与现代海底甲烷喷气孔附近的自生重晶石矿物的同位素组成相对比, 进而认为“盖帽”白云岩的成因是末元古代“雪球”事件之后天然气水合物的释放与全球环境突变背景下的沉积产物。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对地史时期类似地质背景下古天然气水合物背景的识别和环境效应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帽白云岩 碳、硫稳定同位素 成因探讨 三峡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滩相白云岩多重成因机理及叠加效应 被引量:49
10
作者 田景春 林小兵 +4 位作者 张翔 彭顺风 杨辰雨 罗寿兵 徐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9-686,共8页
本文以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滩相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野外剖面资料、钻井资料、测试分析资料,对栖霞组滩相白云岩成因机理及其叠加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栖霞组白云岩的规模变化较大,从不到1米至几十米不等,区域... 本文以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滩相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野外剖面资料、钻井资料、测试分析资料,对栖霞组滩相白云岩成因机理及其叠加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栖霞组白云岩的规模变化较大,从不到1米至几十米不等,区域上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盆内其它地区零星发育。白云岩的发育与沉积背景关系密切,其中分布于盆地西部的白云岩为台地边缘滩相沉积背景,而盆地内零星分布主要为台内滩沉积背景。栖霞组白云岩成因包括三种类型:(1)高能滩混合水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2)埋藏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3)热液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其中,高能滩混合水白云岩化形和热液白云岩化为主要的白云岩化作用。现今无论是在野外剖面还是钻井岩心中所看到的白云岩为多种白云岩化作用的叠加结果,叠加效应体现在白云石晶体形态上、碳氧同位素和包裹体温度上。在白云岩形成过程中,滩相沉积是白云岩化的基础;不同类型的白云岩化作用是关键;裂缝的发育为白云岩化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栖霞组 白云岩 成因机理 叠加效应
下载PDF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有利储集层的形成与分布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杨晓萍 赵文智 +3 位作者 曹宏 杨雨 张宝民 陶士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是近年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目前在中国石油探区内已发现罗家寨、渡口河、铁山坡等大中型气藏。对鲕滩气藏白云岩储集层进行岩心观察、显微薄片分析,并进行微量元素、流体包...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是近年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目前在中国石油探区内已发现罗家寨、渡口河、铁山坡等大中型气藏。对鲕滩气藏白云岩储集层进行岩心观察、显微薄片分析,并进行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X衍射、阴极发光及电子探针等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岩化和多期溶蚀是形成优质白云岩储集层的关键因素,混合云化与埋藏云化的叠加作用是形成孔隙性白云岩储集层的基本条件。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储集层经历了4期溶蚀作用,即同生期溶蚀作用、浅埋期溶蚀作用、深埋期溶蚀作用和抬升期溶蚀作用,形成优质白云岩储集层的主要溶蚀作用是浅埋期和深埋期的溶蚀作用。优质白云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台缘鲕粒滩相带,纵向与亮晶鲕粒灰岩呈韵律性互层,横向主要分布在鲕粒滩坝靠近潟湖—潮坪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滩气藏 白云岩储集层 分布特征 形成机理 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岩中的白云石胶结物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吴素娟 黄思静 +2 位作者 孙治雷 胡作维 裴昌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9-575,共7页
白云石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岩中最为重要的自生矿物之一,多数已属于铁白云石的范畴。白云石的分布方式,以及相应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尤其是碳、氧同位素特征,表明这些白云石是在较早成岩阶段形成的,印支期不整合... 白云石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岩中最为重要的自生矿物之一,多数已属于铁白云石的范畴。白云石的分布方式,以及相应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尤其是碳、氧同位素特征,表明这些白云石是在较早成岩阶段形成的,印支期不整合面及暴露时间间隔中大气淡水作用对白云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白云石的物质来源与同期或非同期海相碳酸盐物质的溶解有关。白云石形成机制的研究为对砂岩储集的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延长组 砂岩 白云石胶结物 形成机制 大气淡水
下载PDF
西沙群岛西琛1井碳酸盐岩白云石化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魏喜 贾承造 孟卫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7-224,共8页
西沙群岛西琛1井碳酸盐岩地层可分为3个白云岩层和4个石灰岩层。白云岩层白云石矿物体积分数为91.1%-100%,其他矿物小于8.9%,以泥晶为主,分布在岩石的骨架颗粒和孔隙充填物等各种结构组分中。白云岩δ^13C为0.80‰-3.16‰,平均为2.24‰;... 西沙群岛西琛1井碳酸盐岩地层可分为3个白云岩层和4个石灰岩层。白云岩层白云石矿物体积分数为91.1%-100%,其他矿物小于8.9%,以泥晶为主,分布在岩石的骨架颗粒和孔隙充填物等各种结构组分中。白云岩δ^13C为0.80‰-3.16‰,平均为2.24‰;δ^18O为0.56‰-5.23‰,平均为2.56‰。这些特征反映了白云石化作用发生在准同生超浓缩卤水条件下,古盐度为36.88%,古温度为1.07℃。石灰岩层白云石矿物体积分数多在25%以下,以亮晶为主,在孔隙或裂缝发育部位富集,而坚硬的骨架部位几乎没有白云石。白云石流体包体的均一温度为102.5296℃,平均为156.3℃;盐度为0.55%-6.25%,平均为3.75%;密度为0.950.99 g/cm^3,平均为0.97 g/cm^3;压力为20.6542.65 MPa,平均为33.65 MPa。这些特征反映了白云石化作用可能与成岩期后热水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白云石化 成因机制 西沙群岛西琛1井
下载PDF
黔中九架炉组富锂黏土岩系的风化成因及锂的富集规律 被引量:19
14
作者 崔燚 罗重光 +6 位作者 徐林 张海 邓明国 顾汉念 孟勇 秦朝建 温汉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6-704,共9页
为厘清黔中地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铝质黏土岩系中锂的超常富集机制(Li2O平均含量0.21%,最高达0.74%),为寻找锂资源提供新的途径,对黔中地区4个典型剖面进行了富锂黏土岩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下石... 为厘清黔中地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铝质黏土岩系中锂的超常富集机制(Li2O平均含量0.21%,最高达0.74%),为寻找锂资源提供新的途径,对黔中地区4个典型剖面进行了富锂黏土岩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与下伏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的不活动元素比值相同,且其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相似,都以轻稀土富集的平缓右倾型为特征,暗示九架炉组的形成可能与下伏娄山关群白云岩的风化和酸不溶物的积累有关。元素相关性分析和风化作用强度指标研究发现,锂含量与CIA和Si/Al值皆呈负相关的关系。初步推测,泥质白云岩的风化分解,主量元素的大幅度流失,是造成锂超常富集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 黏土岩 白云岩 风化作用 富集机理
下载PDF
太行山脉武安白云石热分解机理 被引量:14
15
作者 翟学良 张越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0-164,共5页
对太行山白云石热分解机理进行研究 ,发现其分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两步反应。第一步反应开始是界面收缩控速机理 ,后变为扩散控速机理 ,CO2 -3 的扩散为控速步骤。第一步分解产物MgO是直接生成的 ,CaCO3 也是直接生成的 ,而不是CaO再... 对太行山白云石热分解机理进行研究 ,发现其分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两步反应。第一步反应开始是界面收缩控速机理 ,后变为扩散控速机理 ,CO2 -3 的扩散为控速步骤。第一步分解产物MgO是直接生成的 ,CaCO3 也是直接生成的 ,而不是CaO再碳化的产物。第二步反应是被MgO包围着的CaCO3 的分解反应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 热分解 机理 太行山
下载PDF
盐酸及乙酸介质中的碳酸盐岩溶蚀表面特征及机理--以南堡凹陷为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朱文慧 曲希玉 +3 位作者 邱隆伟 陈勇 龚发雄 吴思萱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9-625,共7页
为了研究酸性条件下碳酸盐岩的溶蚀表面特征及机理,以南堡凹陷及周边凸起区10个典型碳酸盐岩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乙酸和盐酸溶液的溶解实验,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样品的溶蚀特征。结果显示,岩石结构和矿物成分的选择性溶蚀,是碳酸盐岩溶... 为了研究酸性条件下碳酸盐岩的溶蚀表面特征及机理,以南堡凹陷及周边凸起区10个典型碳酸盐岩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乙酸和盐酸溶液的溶解实验,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样品的溶蚀特征。结果显示,岩石结构和矿物成分的选择性溶蚀,是碳酸盐岩溶蚀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形式;方解石和白云石均存在特有的溶蚀现象,即"溶蚀晶锥"方解石和"蜂窝状"白云石,为晶体选择性溶蚀的产物;表生条件下,灰岩中少量白云石的加入能够增加方解石的溶解度,白云石的含量上限为13%,超过该界限,随白云石含量的增加,溶蚀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选择性溶蚀 “溶蚀晶锥”方解石 “蜂窝状”白云石 溶蚀机理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盆地海相白云岩主要形成机制与模式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静 张宝民 单秀琴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4-675,共12页
塔里木、四川及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中西部海相白云岩的主要发育地区。三大盆地重点层系海相白云岩新近的成因研究表明,大规模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成因白云岩的发育均与蒸发台地密切相关。蒸发台地中由海水浓缩形成的富Mg^(2+)卤水一方面... 塔里木、四川及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中西部海相白云岩的主要发育地区。三大盆地重点层系海相白云岩新近的成因研究表明,大规模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成因白云岩的发育均与蒸发台地密切相关。蒸发台地中由海水浓缩形成的富Mg^(2+)卤水一方面在准同生期,通过蒸发泵和下渗机制交代碳酸钙沉积物而形成与蒸发岩共生的准同生白云岩,另一方面作为富含Mg^(2+)的地层孔隙水,在准同生-浅埋藏期乃至中、深埋藏期,通过侧向渗透、侧向与垂向压实排挤和垂向热对流机制与粗结构的碳酸钙沉积物发生交代反应,在蒸发岩系周边和上下形成广泛分布的埋藏成因白云岩。与热流体作用有关的白云石化主要依靠构造断裂、裂缝、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孔洞层等输导体系发生,分布较局限。热流体云化常表现为对先期白云岩进行叠加改造而形成热水改造白云岩。热流体性质不一,可以是深埋藏混合热水、深部循环水、地幔深部的岩浆热液等。白云石(岩)的生物成因不仅表现为微生物作用导致白云石直接沉淀,还表现为生物的存在与活动为白云石化作用提供Mg^(2+)和云化流体通道。由微生物和宏观藻释放出Mg^(2+),在埋藏期对方解石进行交代是各种富含藻类的灰岩中部分白云石的重要形成机制。生物扰动可明显改善岩石的孔渗性,从而显著促进白云石化作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白云岩 白云石化 云化机制 云化模式
下载PDF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储层成因机理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让彬 段金宝 +1 位作者 潘磊 李红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47-1357,共11页
利用露头和岩心资料,通过大量的薄片、扫描电镜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锶同位素等分析化验资料,深入分析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储层成因机理,取得3个方面的新认识:①根据晶粒结构及其产状将白云岩进一步细分为三大类,... 利用露头和岩心资料,通过大量的薄片、扫描电镜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锶同位素等分析化验资料,深入分析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储层成因机理,取得3个方面的新认识:①根据晶粒结构及其产状将白云岩进一步细分为三大类,基质镶嵌状白云岩,距构造热液脉相对较远;基质"雾心亮边"白云岩,多与构造热液脉体伴生;构造裂缝白云岩,主要分布在热液破裂形成的张性构造裂缝和孔洞中,半充填;②白云岩主要经历2期白云化改造,均为热液成因,其中基质镶嵌状白云岩形成于同沉积及浅埋条件下,而基质"雾心亮边"白云岩是在早期白云化作用的基础上,后期受到了强烈的热液改造作用形成,构造裂缝白云岩则是由热液流体沉淀形成;③浅滩是白云岩发育的基础,基底断裂为同沉积断裂,且为富镁热液的运移通道,是白云岩"似层状"展布的关键,明确了15#基地断裂南侧为白云岩勘探首选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成因机理 茅口组 川东地区
原文传递
川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周吉羚 李国蓉 +2 位作者 高鱼伟 雷和金 符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75,5,共9页
川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储层油气资源前景广阔,但勘探程度低.为认识研究区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利用薄片观察、露头剖面,岩心样品的阴极发光,X线衍射有序度,以及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将灯影组白云石分为微晶白云石... 川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储层油气资源前景广阔,但勘探程度低.为认识研究区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利用薄片观察、露头剖面,岩心样品的阴极发光,X线衍射有序度,以及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将灯影组白云石分为微晶白云石、粉—细晶它形脏白云石、细晶白云石、中—粗晶白云石、鞍状白云石5种类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白云石δ13C值相近,δ18 O值依次减小,X线衍射有序度依次增大,前3类白云石阴极射线下几乎不发光,后2类白云石阴极射线下呈近红色光;白云石的形成机制分别为同生期蒸发泵白云石化、同生期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浅埋藏白云石化、深埋藏白云石化及热液白云石化.该研究结论为研究区白云岩储层的空间分布和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地球化学特征 形成机制 灯影组 川南地区
下载PDF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下古生界潜山储层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秦永霞 黄思静 +1 位作者 武文慧 袁海峰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1-146,93-94,共6页
通过对桩海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锰、锶、镁等微量元素及氧、碳、锶等同位素的测试与分析研究认为,白云石化作用和岩溶作用是济阳坳陷桩海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储层最为重要的成因机制。该区有价值的冶里~亮甲山组储集层与埋藏... 通过对桩海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锰、锶、镁等微量元素及氧、碳、锶等同位素的测试与分析研究认为,白云石化作用和岩溶作用是济阳坳陷桩海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储层最为重要的成因机制。该区有价值的冶里~亮甲山组储集层与埋藏成岩过程的白云石化作用,尤其与粒屑的优先白云石化造成的体积收缩作用有关,主要分布于成岩白云岩成因类型中。在不整合面附近的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受到印支、燕山再曝露期古喀斯特作用强烈的大气淡水的改造而形成良好的岩溶储层,这种改造作用的记录表现在各种洞或脉中的碳酸盐矿物的87Sr/86Sr比值显著高于基质碳酸盐,而大多数样品的δ13C和δ18O值则显著低于基质。单井地球化学剖面说明,大气淡水作用深度主要集中在不整合面之下150m的深度范围,并对先前形成的白云岩储层进行岩溶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 成因机制 碳酸盐岩 桩海地区 济阳坳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