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既雕既琢 复归于朴——当代纪实文学概观 |
孙春旻
|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2
|
在生死面前沉思——读孙惠芬《生死十日谈》 |
石杰
|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
2013 |
1
|
|
3
|
从《梦归家园》看苗族纪实小说的美学观 |
许岚
|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2021 |
1
|
|
4
|
乡村挽歌与身份迷失——解读梁鸿的非虚构文学《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 |
禹权恒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5
|
文艺文献文学:俄罗斯纪实文学的继承与发展——以《切尔诺贝利的祈祷:未来纪事》为例 |
杜晓梅
王亚民
|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6
|
论新写实小说的反崇高倾向 |
程红英
|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
2008 |
0 |
|
7
|
论王安忆《纪实与虚构》中的空间书写 |
徐梅
张露露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8
|
纪实与虚构:当下新乡土叙事小说论 |
王爱军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9
|
当个人被历史放逐——解读房伟的《中国野人》 |
安婷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0
|
中俄当代女性家族小说寻根建构之比较--以《纪实与虚构》与《雅科夫的梯子》为例 |
张蕾
|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
2022 |
0 |
|
11
|
论《远东来信》的艺术特点 |
张卫中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2
|
从可能世界理论看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对中国当代生态小说困境的突破 |
石访访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