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告子的“生之谓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丁为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4-121,共8页
在中国哲学中,告子一直以"生之谓性"著称于世。这一观点,一方面依赖其逆向溯源的探索路径,另一方面则是主客对待的认知方式作用的结果。在这一基础上,"生之谓性"与"食色,性也"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结论。... 在中国哲学中,告子一直以"生之谓性"著称于世。这一观点,一方面依赖其逆向溯源的探索路径,另一方面则是主客对待的认知方式作用的结果。在这一基础上,"生之谓性"与"食色,性也"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结论。孟子则始终坚持超越的维度,并以主体体认的方式把握人性——此分歧、争论之所以形成。在中国人性论的发展史中,虽然历代儒家都以继承孔孟自居,实际却主要继承了告子的观点;而由"生之谓性"所表现的真、善两属以及其无善无恶而又可善可恶的人性发展观所蕴含的善之根源究竟何在的问题,就是告子"生之谓性"给我们所提出的最深刻也最有意义的哲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子 生之谓性 孟子 性善论
下载PDF
孟子之罪——荀子“性恶”论的政治-哲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30,共8页
孟荀关于性之善恶的争论,其实质是古典政治哲学的问题。荀子对性善论的批评,深刻反映了哲学与政治、思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我们只有从古典政治哲学的角度才能认识到这一点。荀子深刻地认识到孟子性善论潜在的否定秩... 孟荀关于性之善恶的争论,其实质是古典政治哲学的问题。荀子对性善论的批评,深刻反映了哲学与政治、思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我们只有从古典政治哲学的角度才能认识到这一点。荀子深刻地认识到孟子性善论潜在的否定秩序、罔顾具体现实的品性,从而勇敢地将之改造为性恶论。荀子对孟子的批评所揭示的问题在今天仍然存在。现代学人之所以看不到荀子理论之价值,乃在于囿于启蒙之视野。启蒙与佛老思想一样遮蔽了荀子思想之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荀子 性善论 性恶论 古典政治哲学
原文传递
“性善论”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3
作者 顾娅娣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4-36,共3页
本文论述了“性善论”的思想实质、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性善论”对当前我国高校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启 示三大问题。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性善论” 高校 思想实质
下载PDF
荀子人性论与儒家人性论的历史向度 被引量:2
4
作者 江海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9,共5页
荀子人性论是儒家思想史的特例 ,儒家学统中存在着三种不同于荀子性恶论的观念。其中孟子重在以超越的价值感受性来规定人“性” ,区别于荀子的自然主义式的性恶观念 ;朱熹侧重分析心性的不同可能性 ,指出在人“心”中存在着对恶的自觉... 荀子人性论是儒家思想史的特例 ,儒家学统中存在着三种不同于荀子性恶论的观念。其中孟子重在以超越的价值感受性来规定人“性” ,区别于荀子的自然主义式的性恶观念 ;朱熹侧重分析心性的不同可能性 ,指出在人“心”中存在着对恶的自觉和向善的实践力量 ,以此纠正荀子对性恶的简单判定 ;而王阳明则以“性觉”论辨析人“心”的善与恶的来源 ,对荀子和程朱的理论皆有所辨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恶论 性善论 性觉说 荀子 人性论 儒家
下载PDF
气质为何不恶:颜元的身体经验与思想建构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东杰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97,共18页
和朱熹思想体系中对于"气质"的负面认知不同,清初北方思想家颜元坚持气质本善的观点。而这和他自身的身体观有关。身体被他视作一个儒者"作圣"的基础和工具,为此,他对于身体做出了种种积极正面的界定与评估。这既... 和朱熹思想体系中对于"气质"的负面认知不同,清初北方思想家颜元坚持气质本善的观点。而这和他自身的身体观有关。身体被他视作一个儒者"作圣"的基础和工具,为此,他对于身体做出了种种积极正面的界定与评估。这既出自他身为一个医生的认知惯习,也可以看作他对自己经历的各种身体不适的逆向反应。身体经验为他理解"气质"范畴提供了一个认知"原型",并以此来审视和构思有关"气质"的概念与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元 气本论 性善论 身体观
原文传递
中西政治制度设计中的“人性假定” 被引量:2
6
作者 邓研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7-22,共6页
任何一种制度的安排,都应该建立在特定的人性认识基础之上。中西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不同的治政方略和制度路径。西方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是建立在人性恶论基础之上的权力分立和制衡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制度高于人... 任何一种制度的安排,都应该建立在特定的人性认识基础之上。中西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不同的治政方略和制度路径。西方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是建立在人性恶论基础之上的权力分立和制衡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制度高于人性";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则是建立在人性善论基础之上的崇尚德治与集权专制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人性优于制度"。"性善"与"性恶"两种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中西"德治"与"法治"不同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设计。"德治"与"法治"分别构成了中西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儒家文化中的人性本善假定从民族文化精神和心理的角度看,固然提升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尊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凝聚力,但却对中国政治发展也产生过一些不良影响。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必须突破和超越人治的范畴,必须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相区分的前提下,参照西方的宪政理念与法治经验,方可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制度 人性假定 性善论 性恶论 德治
下载PDF
先秦儒家的“人性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7
作者 郑萌萌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3期5-10,共6页
人性论是先秦儒家十分关注的话题。儒家注重修养,而人性论又是修养的前提和基础。人性论最早由春秋末年的孔子提出,孔子对人性的简单表述在学术界引发了很大的分歧,也为后来儒家人性论的发展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先秦人性论的形成是... 人性论是先秦儒家十分关注的话题。儒家注重修养,而人性论又是修养的前提和基础。人性论最早由春秋末年的孔子提出,孔子对人性的简单表述在学术界引发了很大的分歧,也为后来儒家人性论的发展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先秦人性论的形成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学术背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先秦人性论产生的背景基础上,通过分析孔子、孟子和荀子提出的"性"的含义和道德本质,着力梳理出他们的"人性论"观点,并以此为线索剖析性善论和性恶论之间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人性论 性善论 性恶论 当代价值
下载PDF
“风起于青蘋之末”——孟子性善论探析
8
作者 张萍 《阅江学刊》 2012年第5期131-136,共6页
作为《孟子》一书的灵魂,性善论的影响至深至远。孟子的人性论建立在人的主体精神日益自觉、人们对人性的探讨日渐深入的基础之上,是对孔子的人性观念的发展。孟子认为,人的善性是一种先天的资质与倾向,通过心的感受与省思得以培养,通... 作为《孟子》一书的灵魂,性善论的影响至深至远。孟子的人性论建立在人的主体精神日益自觉、人们对人性的探讨日渐深入的基础之上,是对孔子的人性观念的发展。孟子认为,人的善性是一种先天的资质与倾向,通过心的感受与省思得以培养,通过本性来完成天的意志。性善论虽未能有效地行诸当世,却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政治,并为社会锻造出一个士人阶层,最终沉淀于儒家的基本品格之中。性善论还是士人阶层乌托邦精神的根底所在,作为士人价值观的核心,乌托邦精神体现为"道"对"势"的制衡,并在个体人格领域以审美自由的方式获得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论 人性论 社会境遇 乌托邦精神
下载PDF
孟子的王道思想
9
作者 蒋薇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14,共2页
王道思想最早由孟子系统性地提出,对于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本文概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并从"王霸之别"、"性善论"和"民心"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化理解。
关键词 王道 霸道 性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