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9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二至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76
1
作者 徐森楠 庄莉 +7 位作者 翟园园 姚卫峰 徐佳 刘其南 包贝华 曹雨诞 张丽 丁安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913-1920,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二至丸防治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 4. 0将二至丸所含成分分子与36个OP相关靶蛋白进行对接,通过Cytoscape3. 6. 0构建二至丸抗OP"成分-靶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二至丸防治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 4. 0将二至丸所含成分分子与36个OP相关靶蛋白进行对接,通过Cytoscape3. 6. 0构建二至丸抗OP"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二至丸中21个成分与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cytochrome P450 oxidoreductase,POR)、细胞色素P450 17α-1 (cytochrome P450 family 17 subfamily A member 1,CYP17 A1)、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等35个靶蛋白对接结果较好,靶蛋白集中分布于HIF-1信号通路、类风湿关节炎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15条通路。结论二至丸可能通过调控代谢相关通路、干预相关疾病途径、调节雌激素水平等方式防治OP,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中医经典方剂二至丸作用机制的阐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二至丸 骨质疏松 物质基础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机制 被引量:49
2
作者 孔艺 吴红卫 +3 位作者 陈永 赖莎 杨泽民 陈吉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85-1794,共10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痰热清注射液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痰热清注射液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以“coronavirus”为关键词搜索冠状病毒相关靶点,与痰热清注射液靶点映射筛选出共同靶点作为研究靶点,采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结合上述2个网络图筛选出痰热清注射液的核心靶点。通过Cytoscape 3.2.1的插件“ClueGO 2.5.5”进行GO生物学过程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痰热清注射液54个类药性良好的活性成分,对应靶点287个。其中共同靶点54个,关键靶点34个。GO富集分析得出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作用有关的生物过程29个。KEGG富集分析得到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作用相关的信号通路70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柰酚、槲皮素、黄芩素、木犀草素和汉黄芩素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痰热清注射液的核心化合物可通过与SARS-CoV-23CL水解酶结合发挥抗病毒作用,其分子机制揭示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点,为进一步阐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山柰酚 槲皮素 黄芩素 木犀草素 汉黄芩素 SARS-CoV-23CL水解酶 抗病毒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分子对接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子作用机制 被引量:34
3
作者 张青 徐月 +5 位作者 彭伟 刘佳 李若兰 邓婷 高永翔 蒲旭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4673-4684,共12页
目的利用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在TCMSP、TCM-Datebase@Taiwan、PubChen Compound数据库收集桂... 目的利用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在TCMSP、TCM-Datebase@Taiwan、PubChen Compound数据库收集桂枝芍药知母汤中9味中药(桂枝、芍药、知母、甘草、麻黄、生姜、白术、防风、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DrugBank、TTD数据库查找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相关的蛋白靶点,并上传到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关系。在PDB数据库下载合适的蛋白靶点晶体结构,采用Discovery studio 4.5.0软件进行化合物与靶点的分子对接,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可视化网络,阐释桂枝芍药知母汤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桂枝芍药知母汤中存在316个潜在的抗关节炎活性成分,作用于26个靶点,其中MAPK1、ZADH2、P38、AKR1C2、DHODH、CA2、MMP3、MMP9、RANKL等蛋白是主要作用靶点。生物功能和通路分析提示,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骨吸收(28%)、组蛋白激酶活性(20%)、肽基酪氨酸磷酸化(20%)、前列腺素代谢过程(12%)等生物过程。作用通路主要是破骨细胞的分化(94.12%)。结论采用分子对接结合网络药理学的方法,从多靶点多途径的角度研究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为更好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芍药知母汤 类风湿关节炎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作用靶点 桂枝 芍药 知母 甘草 麻黄 生姜 白术 防风 附子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升菊 刘倩倩 +5 位作者 江华娟 成颜芬 晏宇杭 何瑶 章津铭 裴瑾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5373-5382,共10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桃红四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首先利用TCMSP平台检索桃红四物汤中6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并通过DrugBank,OMIM,TTD和CTD等数据库筛选出治疗PD的靶标,借助Uniprot数据库对... 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桃红四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首先利用TCMSP平台检索桃红四物汤中6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并通过DrugBank,OMIM,TTD和CTD等数据库筛选出治疗PD的靶标,借助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注释,取药物-疾病交集基因通过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再基于STRING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根据拓扑学参数筛选桃红四物汤治疗PD的核心靶点,通过DAVID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KOBAS 3.0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将网络中度值较高的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显示网络中包含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杨梅酮、阿魏酸等36个化合物和PTGS2,PTGS1,PGR,PPARG等99个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102个GO条目(P<0.01),KEGG通路富集得到228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涉及炎症因子、免疫调节、激素水平调节、中枢镇痛以及平滑肌痉挛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靶点均能自发结合。该研究初步揭示了桃红四物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为桃红四物汤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四物汤类方 原发性痛经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高通量分子对接研究金花清感颗粒中结合SARS-CoV-2特定靶蛋白的活性化合物干预COVID-19的潜在分子机制 被引量:30
5
作者 沈浮 付中应 +4 位作者 吴泳蓉 李玲 赵昱东 夏雨 邝高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2-631,共10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高通量分子对接技术,筛选金花清感颗粒中与人类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及ACE2受体蛋白结合活性较好的有效化合物,并对其干预COVID-19的机制进行预测。方法本研究利用TCMSP数据库及高通量分子对接技术筛选金花清感颗...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高通量分子对接技术,筛选金花清感颗粒中与人类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及ACE2受体蛋白结合活性较好的有效化合物,并对其干预COVID-19的机制进行预测。方法本研究利用TCMSP数据库及高通量分子对接技术筛选金花清感颗粒中与人类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及ACE2受体对接活性较高的的活性化合物,并获取其对应靶标,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靶标的蛋白网络互作,运用数据包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金花清感颗粒共筛选有效活性化合物276种,涉及靶标基因325个。"药物-活性化合物-靶标"网络图中筛选出关键化合物11个,高通量分子对接筛选得到与人类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及ACE2受体结合活性较好的8个化合物,其靶基因的PPI网络主要涉及AKTI、HSP90AA1、RELA等核心靶蛋白。KEGG富集分析获得94条相关通路,主要包括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丙型肝炎、麻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等病毒相关通路以及IL-17通路、TNF通路、AGE-RAGE等途径。结论金花清感颗粒中3-甲氧基光甘草定、粗毛甘草素C、甘草查尔酮B等活性成分与人类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及ACE2受体酶结合活性较强,并且通过多种生物学途径及通路发挥干预COVID-19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清感颗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人类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 ACE2受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机制
下载PDF
分子对接在中药药效物质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文军 丁一 +4 位作者 窦芳 许航 简宇凡 封小娜 文爱东 《中国药师》 CAS 2018年第6期1020-1023,共4页
分子对接技术属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CADD)的一种主要方法,近年来,在筛选中药药效物质、寻找药物作用于疾病的靶点以及探索中药的作用机制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介绍了分子对接的... 分子对接技术属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CADD)的一种主要方法,近年来,在筛选中药药效物质、寻找药物作用于疾病的靶点以及探索中药的作用机制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介绍了分子对接的原理、分子对接机制以及部分常用的软件,并着重总结了分子对接技术在中药药效物质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此外对分子对接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展望,以期为中药临床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对接 药效物质 筛选 作用机制 靶蛋白
下载PDF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被引量:26
7
作者 郑永煌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1-314,F0002,共5页
空间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工程非常重要的基本技术。在介绍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发展历史和中国首次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阐述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难点、控制方式和交会对接过程,并着重介绍了四种交会对接机构的特点... 空间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工程非常重要的基本技术。在介绍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发展历史和中国首次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阐述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难点、控制方式和交会对接过程,并着重介绍了四种交会对接机构的特点。最后介绍了中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规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的特点以及两次空间交会对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会对接 对接机构 天宫一号 神舟八号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胜京 高庆和 +6 位作者 王福 张继伟 晏斌 杜冠潮 赵丰 郭俊 郭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05-810,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查询TCMSP、BATMAN-TCM、Swiss数据库获取前列舒通胶囊的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取治疗CP的作用靶点,利用R...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查询TCMSP、BATMAN-TCM、Swiss数据库获取前列舒通胶囊的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取治疗CP的作用靶点,利用R软件获取药物和疾病共有靶点基因,利用String平台对共有基因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R软件对共有基因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利用PyMoL及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根据预测结果绘制前列舒通胶囊治疗CP的作用机制图。结果筛选后得到前列舒通胶囊有效成分186个,垂钓靶点277个,作用于CP的有效成分133个,靶点108个。与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凋亡信号通路、脂多糖、活性氧代谢、细菌原始分子等相关,涉及NF-κB、IL-17、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靶标蛋白与药物主要活性成分结合性较好。结论NF-κB、IL-17、PI3K-Akt及MAPK信号通路可能是前列舒通胶囊治疗CP的主要作用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舒通胶囊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通路分析
原文传递
川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孟天伟 姜楠 +5 位作者 杨欣欣 李呈佳 周亚滨 刘影哲 王贺 常虹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761-769,共9页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川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TCMSP)数据库筛选川芎的活性成分及质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药物靶点。在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出动脉粥样硬化的...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川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TCMSP)数据库筛选川芎的活性成分及质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药物靶点。在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出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靶点。通过STRING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运用Cytoscape绘制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使用Omicshare对相关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与KEGG富集分析。运用DockThor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川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167个相关治疗靶点,通过网络拓扑分析发现钙敏感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等46个靶点为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发现川芎在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成多方面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川芎可能通过调节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等多条代谢通路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结论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证实了川芎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特点。预测了川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为其后续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川芎 动脉粥样硬化 作用机制 靶点 通路 富集分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远志-石菖蒲药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1
10
作者 苏世杰 陈依 +5 位作者 杨虹颖 刘惠娜 韩露 王宏 李伟荣 王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48-3360,共13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探讨远志-石菖蒲药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该研究通过GeneCards等数据库收集AD疾病相关靶点,从TCMSP等数据库获得远志-石菖蒲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探讨远志-石菖蒲药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该研究通过GeneCards等数据库收集AD疾病相关靶点,从TCMSP等数据库获得远志-石菖蒲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绘制“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及采用STRING数据库建立其共有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随后分别利用DAVID及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对远志-石菖蒲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潜在作用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采用体内实验验证远志-石菖蒲对东莨菪碱(scopolamine,SCOP)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筛选出远志-石菖蒲具有以山柰酚(kaempferol)、氧杂蒽酮(onji-xanthone I)、异紫花前胡内酯(marmesin)为主的7个活性成分,涉及56个潜在治疗靶点,其中以AKT1、PTGS2、TNF等为核心靶点,与NF-κB炎症通路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网络药理学所预测核心靶点能与远志-石菖蒲主要活性成分稳定结合。新物体识别实验结果提示远志-石菖蒲可改善SCOP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病理切片及相关试剂盒检测提示远志-石菖蒲能减轻其中枢胆碱能神经元损伤,同时改善SCOP模型小鼠的抗氧化能力。Western blot表明远志-石菖蒲可下调SCOP模型TLR4、NF-κB及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蛋白表达水平。该研究表明远志-石菖蒲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面凸显出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性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 石菖蒲 东莨菪碱 阿尔茨海默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鸡血藤治疗肺癌的分子作用机制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康 金晨 +3 位作者 程玉瑶 张庆熙 李洵珣 张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7-844,共8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鸡血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以中药鸡血藤Spatholobi Caulis为对象,通过在中药药理学系统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获得鸡血藤中活性成分和相应潜在的药物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癌...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鸡血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以中药鸡血藤Spatholobi Caulis为对象,通过在中药药理学系统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获得鸡血藤中活性成分和相应潜在的药物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癌症相关基因,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鸡血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路相互关系网络。应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并对KEGG信号通路进行可视化处理,将筛选出的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通过木犀草素、甘草查尔酮A处理人肺癌细胞A549进行核心靶点和通路的初步验证,运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增殖,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从中药鸡血藤中筛选出23个活性成分,潜在药物靶点170个,共涉及127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甘草查尔酮A、(Z)-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2-(4-羟基苯基)乙基]丙烯酰胺、consume close grain与关键靶点EGFR成功对接,3个化合物的结合能小于-5 kcal·mol^(-1)。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木犀草素、甘草查尔酮A、鸡血藤提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有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木犀草素、甘草查尔酮A、鸡血藤提取物能通过提高促凋亡因子caspase-3和Bax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来研究鸡血藤抗肺癌作用,为后续鸡血藤治疗肺癌分子机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肺癌 鸡血藤 分子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柴银颗粒抗冠状病毒感染潜在分子机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孙元芳 李冰冰 +4 位作者 关永霞 叶士莉 严诗楷 支运霞 张贵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999-5009,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柴银颗粒抗冠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获取柴银颗粒成分,其潜在靶点以及冠状病毒作用靶点分别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通过绘制韦恩图发现柴银颗粒...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柴银颗粒抗冠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获取柴银颗粒成分,其潜在靶点以及冠状病毒作用靶点分别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通过绘制韦恩图发现柴银颗粒抗冠状病毒感染的潜在药效成分和作用靶点。潜在药效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潜在作用靶点的互作网络可视化由Cytoscape 3.7.0软件完成。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在String数据库中进行。潜在药效成分和关键靶点的分子对接由autodock vina 1.1.2实现。结果发现了柴银颗粒抗冠状病毒感染的51个潜在药效成分和14个潜在作用靶点。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I3K-Akt、IL-17等信号通路与柴银颗粒抗冠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柴银颗粒中的黄芩苷等成分与NTRK2等靶点的亲和力强。结论柴银颗粒中的黄芩苷、荜澄茄素、黄连碱等作用于NTRK2、PRKCα、TNF等,调节PI3K-Akt/m TOR、Erb B/Ras和IL-17等信号通路抑制冠状病毒的侵袭和复制,增强宿主免疫能力,实现抗冠状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银颗粒 冠状病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机制 黄芩苷 荜澄茄素 黄连碱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黄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郝民琦 王佳慧 +2 位作者 李晓玲 李海龙 吴玉泓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15-1223,共9页
目的:预测黄芪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作用靶点与机制,为临床应用黄芪治疗UC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经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和UniProt KB数据库检索黄芪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基因,经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UC疾病... 目的:预测黄芪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作用靶点与机制,为临床应用黄芪治疗UC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经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和UniProt KB数据库检索黄芪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基因,经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UC疾病相关靶点基因,借助Venny 2.1.0在线作图工具获取黄芪与UC的交集靶点基因,并应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交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取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PPI)网络,并应用Cytoscape 3.7.0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拓扑学分析以获取核心靶点基因。借助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富集,并应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靶点-通路”富集网络。通过AutoDock vina 1.1.2软件将度值排名前5位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基因编码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应用Discovery Studio 3.5软件绘制结合模式图。结果:黄芪中共有化合物143个,共筛选出了活性成分20个,对应的靶点基因189个;UC疾病相关靶点基因共4356个。黄芪(涉及14种活性成分)与UC的交集靶点基因有126个。PPI网络中的核心靶点基因为AKT1、MAPK1、RB1、JUN等。GO功能注释共得到GO条目2294个(q值<0.05),包括生物过程条目2093个(如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等)、细胞组成条目49个(如膜筏、膜微区等)、分子功能条目152个(如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的转录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条目160个(q值<0.05),如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度值排名前5位的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黄素、异鼠李素、7-O-methylisomucronulatol)与核心靶点编码蛋白的结合能均小于-5.0 kcal/mol。结论:黄芪中的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黄素异等活性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活性成分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黄连-半夏”药对治疗胃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和实验验证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恩宇 王景辉 +6 位作者 丁芮 李中秋 翟梦婷 葛瑞瑞 周鹏 王靓 黄金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79-1788,共10页
基于系统药理学采用数据挖掘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黄连-半夏药对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化学专业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获得黄连-半夏药对的化学组分;然后通过ADME筛选得... 基于系统药理学采用数据挖掘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黄连-半夏药对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化学专业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获得黄连-半夏药对的化学组分;然后通过ADME筛选得到其有效成分;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有效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并使用分子对接和结合自由能分析对靶点进行验证和筛选,从而获得黄连-半夏药对治疗胃癌的作用靶点;进一步分析靶点对应的生物功能、疾病及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而阐述黄连-半夏药对治疗胃癌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最终通过MTT试验、划痕试验、Transwell小室试验和Western blot试验验证黄连-半夏对人胃癌细胞MKN-45的抑制作用。研究共筛选出黄连-半夏药对的有效成分46个,对应靶点77个,与胃癌及其并发症相关靶点共38个,相关信号通路前8条,GO分析相关度前20个靶点分子功能。细胞实验证实了黄连-半夏水提物能有效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并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黄连-半夏药对具有多种有效成分,能够调控神经和精神系统、细胞周期、细胞分化和转移,增强抗炎和免疫功能,在胃癌及其相关并发症发挥着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抗癌作用,为后续临床治疗胃癌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药理学 分子对接 黄连 半夏 胃癌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索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机制 被引量:20
15
作者 何天目 段灿灿 +1 位作者 李晓飞 张建永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8-405,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冠状病毒肺炎潜在靶点及分子机制,为揭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网络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获取血必净注射液主要活性成分,通过ETCM、T...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冠状病毒肺炎潜在靶点及分子机制,为揭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网络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获取血必净注射液主要活性成分,通过ETCM、TCMSP及Targetnet在线数据库预测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CTD及OMIM数据库获取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靶点;整合分析获取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冠状病毒肺炎的靶点;采用STRING分析靶点蛋白的互作关系;通过Enrichr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及作用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可视化;最后采用iGEMDOCK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血必净注射液中活性成分30个,可作用于222个靶点,进一步分析其治疗冠状病毒肺炎的17个核心成分与18个核心靶点,主要作用于甲型流感,NF-κB、HIF-1及VEGF等信号通路。发现与关键靶点对接较好的成分有羟基红花黄色素A、绿原酸及丹酚酸B等。结论本研究揭示了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冠状病毒肺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为其治疗COVID-19潜在网络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信息技术的荆防颗粒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疾病机制探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文璐 张怡萍 +4 位作者 牟艳芳 李莎莎 叶士莉 支运霞 张贵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937-3951,共15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等生物信息技术研究荆防颗粒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机制。方法在TCMIP、TCMSP数据库中查询荆防颗粒药材的性味归经及成分,并通过Pub 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得到成分对应的靶点信息;在Gene...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等生物信息技术研究荆防颗粒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机制。方法在TCMIP、TCMSP数据库中查询荆防颗粒药材的性味归经及成分,并通过Pub 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得到成分对应的靶点信息;在Gene Cards数据库中收集冠状病毒相关靶点。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后使用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药材-成分-共有靶点"网络图,筛选荆防颗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荆防颗粒活性成分139个,与冠状病毒共同的靶点27个,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发现,荆防颗粒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涉及癌症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成功构建了"药材-成分-共有靶点"网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该网络中的关键成分如β-谷甾醇、啤酒甾醇、异鼠李素、橙皮素、木犀草素等与关键靶点VEGFA、IL6、TNF、PPARγ、APP、ACE2及SARS-Co V-23CL水解酶的亲和力较好。结论荆防颗粒通过多味中药配伍发挥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作用,其抗冠状病毒感染机制可能是通过β-谷甾醇、啤酒甾醇、异鼠李素、橙皮素、木犀草素等成分作用于VEGFA、IL6、TNF、PPARγ、APP等靶点,调控癌症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颗粒 冠状病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空间对接机构动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于伟 杨雷 曲广吉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04年第2期38-42,共5页
以俄罗斯“异体同构”周边内翻式对接机构(APAS89)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建立对接机构的差动式机电缓冲阻尼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差动式机构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得到系统的等效刚度和阻尼特性,对差动式机电缓冲阻尼系统及其主要部件的动... 以俄罗斯“异体同构”周边内翻式对接机构(APAS89)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建立对接机构的差动式机电缓冲阻尼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差动式机构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得到系统的等效刚度和阻尼特性,对差动式机电缓冲阻尼系统及其主要部件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研究,可以为对接机构设计提供仿真工具和设计依据,其仿真结果对空间对接机构的设计研究以及空间对接过程动力学建模具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空间对接机构 动力学 仿真分析
下载PDF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潇文 刘爱民 +3 位作者 赵晶晶 郭嘉 陈新一 曲潇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4-901,共8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eczema)的作用机制。首先利用TCMSP数据库挖掘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各个药物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借用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蛋白名称标准化。然后通过GeneCards,OMIM,P...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eczema)的作用机制。首先利用TCMSP数据库挖掘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各个药物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借用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蛋白名称标准化。然后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DrugBank等数据库获得湿疹的疾病靶点。取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共同作用的潜在靶点制作韦恩图,运用Cytoscape 3.6.1软件筛选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R语言对核心作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软件对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及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得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的活性成分74个及靶点103个,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山柰酚等,主要靶点为PTGS1,ESR1,PPARG,MAPK3等,PPI网络主要计算出MAPK8,MAPK3,JUN,MAPK14,TP53,MAPK1,ESR1,RELA等8个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共涉及到生物过程2 024个,细胞组分81个,分子功能140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158条与湿疹相关通路,主要作用于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病毒相关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主要活性化合物能够分别与代表性的靶点结合并展现出较好的亲和力。该研究表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及生物学过程,其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山柰酚与关键靶点MAPK8,MAPK3,JUN,MAPK14,TP53,MAPK1,ESR1,RELA结合可能是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湿疹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彭文潘 徐泳 +5 位作者 韩迪 冯凡超 顾诚 王志超 周贤梅 吕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92-2002,共11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金花清感颗粒(Jinhua Qinggan Granules)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靶点和机制。利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SEA和TCMID数据库筛选金花清感颗粒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通过OMIM和G...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金花清感颗粒(Jinhua Qinggan Granules)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靶点和机制。利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SEA和TCMID数据库筛选金花清感颗粒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通过OMIM和GeneCards Suite数据库平台筛选COVID-19相关靶点;使用STRING在线分析平台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最后使用DAVID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将度值排名前十的化合物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病毒关键S蛋白(Spike protein)、TMPRSS2蛋白、SARS-CoV-2-3CL水解酶(Mpro)、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共获得228个有效成分,以及对应的720个潜在作用靶点;获得疾病相关靶点253个,并将其映射到药物潜在靶点中,获得79个共有靶点;PPI图中,经过拓扑学分析筛选获得18个核心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中共获得35条存在显著差异的信号通路以及274个生物学条目;分子对接提示,金花清感方中化合物与病毒关键蛋白具有较高的结合能。该研究初步揭示了金花清感颗粒多途径,多靶点治疗新冠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该方剂的临床运用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金花清感颗粒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石菖蒲中抗抑郁活性成分的筛选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永杰 向慧龙 +1 位作者 陈浩 徐凌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12-2619,共8页
目的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石菖蒲中抗抑郁的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检索传统中药药理数据库(TCMSP)得到石菖蒲的所有化学成分,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筛选出65个候选化合物,以单胺氧化酶A、多巴胺转运体、5-羟色胺转运体和组胺H1受体为抗抑郁药... 目的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石菖蒲中抗抑郁的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检索传统中药药理数据库(TCMSP)得到石菖蒲的所有化学成分,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筛选出65个候选化合物,以单胺氧化酶A、多巴胺转运体、5-羟色胺转运体和组胺H1受体为抗抑郁药物作用靶点,采用AutoDock Vina分子对接软件,探索候选化合物与上述靶点的亲和力以及结合方式。结果石菖蒲中有18个化合物能与上述4个靶点结合,其中有4个化合物能与4个靶点发生结合,有3个化合物能与2个靶点发生结合,其余11种化合物能与1个靶点发生相互作用。结论分子对接技术可以为石菖蒲抗抑郁活性成分的确定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发现新型抗抑郁中药单体和先导化合物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抗抑郁 分子对接 活性成分 分子机制 先导化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