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婚姻匹配、生活满意度和初婚离婚风险——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郭婷 秦雪征 《劳动经济研究》 2016年第6期42-68,共27页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数据,分析了1949-2010年初婚婚姻匹配模式的变迁,研究了初婚婚姻匹配对生活满意度及离婚风险的影响,从年龄、教育和家庭背景三个维度估计了"婚姻梯度"匹配对生活满意度的不同作用。此外...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数据,分析了1949-2010年初婚婚姻匹配模式的变迁,研究了初婚婚姻匹配对生活满意度及离婚风险的影响,从年龄、教育和家庭背景三个维度估计了"婚姻梯度"匹配对生活满意度的不同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了几个婚育变量对婚姻的不同影响:初婚年龄与生活满意度负相关,与婚姻稳定性呈现"U型"关系;婚前同居对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男性离婚概率;尽管儿子数量与生活满意度负相关,但大幅增强了婚姻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匹配 生活满意度 离婚风险
原文传递
婚姻匹配模式与婚姻稳定性——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9
2
作者 郑晓冬 方向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31,共16页
利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描述了中国婚姻匹配模式与婚姻稳定性的概况与变迁,并采用生存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婚姻匹配模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夫妻及其家庭背景特征相称的婚姻匹配模式处于主... 利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描述了中国婚姻匹配模式与婚姻稳定性的概况与变迁,并采用生存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婚姻匹配模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夫妻及其家庭背景特征相称的婚姻匹配模式处于主导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婚配模式更加多样,异质性婚配逐渐增多,同时婚姻稳定性也有所下降。实证结果表明,夫妻在教育、年龄、户籍与所在区域等个人特征上的不同将提高离婚风险,特别是夫妻特征差异较大的情况,而夫妻家庭背景特征相称的婚配模式,即"门当户对"并不明显影响婚姻稳定性。进一步探讨影响机制发现,在相称匹配的婚姻中,夫妻价值观念更加一致是其表现出较低离婚风险的重要原因。因此,弱化城乡居民身份、合理分配城乡与区域间的公共资源、缩小个体间的社会经济不平等以及加强家风建设是保证当前与未来全社会较高程度婚姻稳定性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匹配模式 婚姻稳定性 离婚风险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受教育水平对离婚风险的影响及其时代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云蔚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109,共14页
中国离婚率的不断走高持续吸引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离婚的研究却仍然存在可继续探讨的空间。结合受教育水平与亲密关系变迁的相关理论,分析受教育水平与离婚风险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发生转变。研究发... 中国离婚率的不断走高持续吸引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离婚的研究却仍然存在可继续探讨的空间。结合受教育水平与亲密关系变迁的相关理论,分析受教育水平与离婚风险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发生转变。研究发现,对于1960年以前的出生队列而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增加会显著提升离婚风险,而男性受教育水平的增加不会提升离婚风险。教育水平对离婚风险影响的分性别作用机制在1980年及以后的出生队列中发生了改变,在1980年及以后的出生队列中,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并不会显著提升其离婚风险,而男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则会降低其离婚风险。这一结果体现了受教育水平对离婚等亲密关系所产生的影响会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风险 受教育水平 社会变迁 亲密关系 性别机制
原文传递
流动人口的离婚风险:代际差异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8
4
作者 彭大松 刘越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42,共13页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已成为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人口流动造成的亲子分离、夫妻分居不利于婚姻稳定和家庭发展。文章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江苏省数据,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流动人口离婚风险的代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已成为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人口流动造成的亲子分离、夫妻分居不利于婚姻稳定和家庭发展。文章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江苏省数据,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流动人口离婚风险的代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流动人口的离婚风险呈现双峰结构特征,离婚风险有代际递增趋势。其中1960年前出生队列的流动人口离婚风险相对较低,未出现明显的"倒U型"特征。1961年至1980年出生队列的流动人口离婚风险存在时间滞后性是造成流动人口离婚风险双峰特征的主要原因。1980年以后出生的流动人口离婚模式表现出"闪婚闪离"的特征。在影响流动人口离婚风险的因素方面,婚后夫妻双方共同流动显著地降低了离婚风险。流动距离对流动人口离婚风险有强化作用,证实了家庭对婚姻的约束作用随流动距离增加而降低。子女因素和核心型流动家庭结构对流动人口离婚风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代际兴替而增强。为了维持婚姻稳定,年轻一代流动人口更加重视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实践和婚姻在维持家庭功能完整性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离婚风险 代际差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配偶年龄差距对婚姻质量和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基于CHARLS 2013年全国数据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嫣然 秦雪征 《劳动经济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53-79,共27页
婚姻匹配不仅对个人的生活轨迹有重要影响,还影响着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而配偶之间的年龄差距,往往是婚姻匹配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同时也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气和婚恋市场的基本情况。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 婚姻匹配不仅对个人的生活轨迹有重要影响,还影响着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而配偶之间的年龄差距,往往是婚姻匹配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同时也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气和婚恋市场的基本情况。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发现,对于中国大多数中老年人而言,当丈夫比妻子年长时,可以提高夫妻的生活满意度,减少抑郁情绪,并且该效应随夫妻双方年龄差距的增加而增大;而从婚姻稳定性的角度看,丈夫比妻子年长将增加离婚风险,且夫妻年龄差距与离婚风险呈U形关系(丈夫比妻子年长1~3岁时的离婚风险最低)。分样本分析结果显示,丈夫比妻子年长时,对男性和女性的婚姻质量都有提高,同时会降低男性的离婚风险;对农村和城市居民的婚姻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并主要降低城市居民的离婚风险;会同时增加初婚和非初婚群体的婚姻质量,并会降低初婚群体的离婚风险。从影响机制上看,夫妻年龄差距可以通过双方认知能力、家庭背景差异和婚后生育子女三种渠道影响婚姻的满意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差距 婚姻匹配 婚姻质量 生活满意度 离婚风险
原文传递
相识方式与婚姻稳定性——基于CFPS数据的事件史研究
6
作者 钱佳 崔晓楠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6,共10页
中国离婚率的走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夫妻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究。在当前自由恋爱式为主流的婚配背景下,学习和工作场域成为适婚个体在婚姻市场认识潜在对象最重要的两个场域,因此在学校或工作场所相识成为... 中国离婚率的走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夫妻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究。在当前自由恋爱式为主流的婚配背景下,学习和工作场域成为适婚个体在婚姻市场认识潜在对象最重要的两个场域,因此在学校或工作场所相识成为夫妻相识的主要方式。文章基于2010~2018年五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研究“学校相识”和“工作场所相识”两类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学校相识”比“工作场所相识”的婚姻稳定性显著更高,前者的离婚风险约为后者的39.043%;(2)“工作场所相识”的离婚风险峰值出现更早,约在婚后7年,而“学校相识”的峰值出现在13年左右;(3)分教育程度看,高教育程度群体在“学校相识”比“工作场所相识”的婚姻稳定性更高,其中前者的离婚风险约为后者的45.611%,而低教育程度群体内不存在该差异;(4)分出生队列看,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效用在不同出生队列组中均显著且比较稳健。在理论和实证分析基础上,文章呈现了夫妻不同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讨论集中于婚姻稳定性维度。然而,稳定的婚姻不一定是令人满意的、幸福的婚姻。因此,研究结论并不能代表“学校相识”或“工作场所相识”的婚姻幸福度,不应被视为鼓励寻求特定类别对象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识方式 婚姻稳定性 离婚风险 事件史分析
下载PDF
社会性别观念对育龄群体离婚风险的影响
7
作者 杨雪 陶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2,共11页
在中国,婚姻是生育的前提,在目前国内人口负增长趋势明显的严峻形势下,婚姻稳定性一直受到学界关注。本研究使用2012年至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构建社会性别观念指数,探究了社会性别观念对于育龄群体离婚风险... 在中国,婚姻是生育的前提,在目前国内人口负增长趋势明显的严峻形势下,婚姻稳定性一直受到学界关注。本研究使用2012年至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构建社会性别观念指数,探究了社会性别观念对于育龄群体离婚风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性别、已育和未育群体间影响的差异,且进一步分析了生活幸福感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会降低离婚风险,这一影响在女性和已育群体中更为凸显;另外,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除了直接降低离婚风险外,还会降低育龄群体的生活幸福感,从而增加他们做出离婚选择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观念 离婚风险 生活幸福感 中介效应检验
下载PDF
女性初婚年龄与离婚风险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冲 李想 《西北人口》 CSSCI 2020年第1期63-71,共9页
初婚年龄对离婚风险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2013、2015三年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和多层次Logit模型研究女性初婚年龄对离婚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初婚年龄对离婚风险的影响并未出现理论假设中... 初婚年龄对离婚风险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2013、2015三年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和多层次Logit模型研究女性初婚年龄对离婚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初婚年龄对离婚风险的影响并未出现理论假设中的U型关系。与20~24岁正常婚龄内初婚的女性相比较,15~19岁早婚和25~27岁晚婚的女性离婚风险没有明显上升,但是28~40岁晚婚的女性离婚风险约为前者的1.4倍。研究结果支持了“差匹配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晚婚会导致离婚风险的升高。为了促进婚姻稳定,建议采取相关措施鼓励女性在正常婚龄内结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婚年龄 离婚风险 成熟效应 差匹配效应
下载PDF
代际支持、居住模式与离婚风险——基于CFPS2010-2020年数据的微观证据
9
作者 张波 丁金宏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7-147,共11页
基于家庭生命历程理论视角,运用CFPS2010-2020数据分析了代际支持、居住模式对子代离婚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代际关系随世代变化逐渐趋强,代际反馈模式表现出文化韧性;父代对子代的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子代对父代的... 基于家庭生命历程理论视角,运用CFPS2010-2020数据分析了代际支持、居住模式对子代离婚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代际关系随世代变化逐渐趋强,代际反馈模式表现出文化韧性;父代对子代的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子代对父代的日常照料都会显著提升子代离婚风险,但子代对父代的经济支持不会影响子代离婚风险,且都表现出明显的世代、城乡和性别差异性;代际同居会显著增加子代离婚风险,降低子代婚姻稳定性,且在不同世代、性别和城乡之间表现出相似性;代际关系对子代离婚风险的影响同时表现出传承性与现代性、工具性而非情感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风险 代际支持 代际同居 代际关系 婚姻稳定性
下载PDF
家庭代际关系类型及其对子代离婚风险的影响
10
作者 张波 《社会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45,共21页
本研究基于家庭生态系统理论和代际团结理论,运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代际关系类型及其对子代离婚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家庭代际关系以团结型关系模式为主,主要有互惠型、奉养型、支持型和互动型四种;不同... 本研究基于家庭生态系统理论和代际团结理论,运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代际关系类型及其对子代离婚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家庭代际关系以团结型关系模式为主,主要有互惠型、奉养型、支持型和互动型四种;不同类型代际关系家庭中,子代离婚风险呈现出序列化特征:互惠型>支持型>奉养型>互动型。孝道观念对互惠型家庭中子代离婚风险具有强化效应,对奉养型与支持型家庭中子代离婚风险具有弱化效应;老一代与中生代互动型家庭子代婚姻稳定性最好,新生代奉养型家庭子代婚姻稳定性最好;男性支持型家庭、女性奉养型家庭子代离婚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关系 离婚风险 代际团结 婚姻稳定性
原文传递
我国城市女性离婚意向的实证分析——基于婚姻投资模型的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会平 《社会建设》 CSSCI 2019年第2期70-77,共8页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粗离婚率呈稳定上升趋势,婚姻质量成为我国现代城市居民更为关切的婚姻目标。尽管学界曾经探讨过离婚的风险因素,但是与近年来我国城市的离婚数量迅速增长的严峻社会现实相比,相关的学...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粗离婚率呈稳定上升趋势,婚姻质量成为我国现代城市居民更为关切的婚姻目标。尽管学界曾经探讨过离婚的风险因素,但是与近年来我国城市的离婚数量迅速增长的严峻社会现实相比,相关的学术研究还远远不够。本研究旨在检验婚姻投资模型在我国城市女性离婚意向中的适用性。研究中的测量工具包括:婚姻满意感量表、婚姻承诺量表、女性的家庭经济贡献和离婚意向量表。通过目的抽样法,本研究中被试为763位来自北京市区的已婚女性。研究结果显示,婚姻满意感越高,离婚意向越低;婚姻承诺越高,离婚意向越低;结婚时间越长,离婚意向越低。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婚姻满意感和结婚时间对离婚意向的预测作用较为显著。因而,婚姻投资模型在解释我国现代城市女性离婚意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女性 投资模型 离婚意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