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莎士比亚对古希腊悲剧创作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小溪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69-74,共6页
莎士比亚对古希腊悲剧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创作理念与创作模式两个方面。从创作理念来看,文艺复兴背景下,西欧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全面的继承与发展是莎士比亚继承古希腊悲剧的先决条件;古希腊悲剧后期发展的方向催生了莎士... 莎士比亚对古希腊悲剧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创作理念与创作模式两个方面。从创作理念来看,文艺复兴背景下,西欧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全面的继承与发展是莎士比亚继承古希腊悲剧的先决条件;古希腊悲剧后期发展的方向催生了莎士比亚式的悲剧创作新趋势,莎士比亚对古希腊悲剧的发展是悲剧艺术向前发展的必然。从创作模式来看,《哈姆雷特》的创作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与《安提戈涅》中的"牺牲"与"复仇"的模式;《麦克白》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预言"的模式。莎士比亚对古希腊悲剧传统创作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是以创作主题为核心,从人物设置的内在出发,深层次而又全方位的一次悲剧创新。莎士比亚在西欧戏剧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的悲剧 神性与人性 文艺复兴 “牺牲”模式 “复仇”模式 “预言”模式
原文传递
建筑人类学对原风水发生学的解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春 李晓明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9-94,共6页
运用建筑人类学方法对风水发生、形成、发展及其演变过程进行重新解读,即可称之为"原风水"。建筑人类学试图从人类心灵深处抹去"风水"概念中的劣迹,展示不同族群所处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生活习俗以及原始信仰,... 运用建筑人类学方法对风水发生、形成、发展及其演变过程进行重新解读,即可称之为"原风水"。建筑人类学试图从人类心灵深处抹去"风水"概念中的劣迹,展示不同族群所处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生活习俗以及原始信仰,并揭示出一个群族的生存方式和生态建筑宇宙观。百越民族对早期巢居农耕生产方式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演变为对"宇宙山"、"宇宙风"、"宇宙水"、"宇宙树"、"宇宙鸟"的崇拜心理,并形成对自然巢居形式的独特认识。虽然这种巢居方式可能与他们的生活习俗和原始信仰有关,但这种"类生命意识的觉醒"是人类本能意识和动物本能意识的根本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人类学 原风水发生学 神人合一 生态宇宙观
下载PDF
启蒙的自我澄清:在神人、古今与中西之间 被引量:8
3
作者 任剑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16,245-249,共17页
启蒙具有相当复杂的内涵。启蒙与启蒙运动不能混为一谈。启蒙不是先知先觉者对后知后觉者的开启鸿蒙,而是人们对运用理性的共同提示。启蒙在神人、古今与中西之间划分出了界限,但并不是将相关的两者切割开来而已。启蒙筹划的是在"... 启蒙具有相当复杂的内涵。启蒙与启蒙运动不能混为一谈。启蒙不是先知先觉者对后知后觉者的开启鸿蒙,而是人们对运用理性的共同提示。启蒙在神人、古今与中西之间划分出了界限,但并不是将相关的两者切割开来而已。启蒙筹划的是在"人为自己立法"的总体处境下,人类如何面对启蒙的生存状态,谋划确切了解世界、有效改造社会的事业。就此而言,启蒙具有恒久的价值。对中国而言,启蒙是转型中国必予重视的基本精神,它既有利于推动中国人面对现实,也有助于中国人应接现代转型的任务,促使中国走出发展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神人 古今 中西
下载PDF
从“神性”到“人性”——明清两代以前的中华阅读史研究纲要 被引量:4
4
作者 鲍盛华 《图书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共4页
从汉字阅读的特点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从甲骨金文时期到明清两代的阅读史,区分了神谕时代、圣人时代、史官时代、诗人时代和小说家时代的各自特点,从而总结出明清以前从"神性"阅读主题到"人性"阅读主题的变迁。这在... 从汉字阅读的特点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从甲骨金文时期到明清两代的阅读史,区分了神谕时代、圣人时代、史官时代、诗人时代和小说家时代的各自特点,从而总结出明清以前从"神性"阅读主题到"人性"阅读主题的变迁。这在阅读史研究上是一种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史 阅读主题 神性 人性
原文传递
技术时代的哲学使命
5
作者 陈嘉明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0,共6页
技术时代对哲学的影响,主要是产生了一些消极的乃至过激的看法。哲学主要成为一种批判的工具。然而在技术的时代,哲学应当起的作用除了批判之外,还有教化。在哲学的"教化"作用这一认识上,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有共同之处,... 技术时代对哲学的影响,主要是产生了一些消极的乃至过激的看法。哲学主要成为一种批判的工具。然而在技术的时代,哲学应当起的作用除了批判之外,还有教化。在哲学的"教化"作用这一认识上,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有共同之处,但对教化目标的认识则不同。对于前者而言,教化是要使人修"君子之道",而对后者来说,则是要使人提升为一种普遍的理性存在。教化观上的上述差别,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西哲学关注点上的不同,并且带来一系列相关的差别。自20世纪后期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在如何看待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通过从传统哲学资源中挖掘天人合一思想所蕴含的现代意义,中国哲学发挥着它的教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 教化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志怪小说“树神”意象之审美解读
6
作者 李天道 魏春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1-7,46,共8页
志怪小说中的“树神”意象是“神性”与“人性”的一体化,既具有一种“神奇”与“玄怪”之生态审美特性,又极具生活审美义蕴。“树神”具有神奇的功能,是沟通天、人、地的中介,同时又是生活化、人性化的,富含人情味,通过“树神”可以增... 志怪小说中的“树神”意象是“神性”与“人性”的一体化,既具有一种“神奇”与“玄怪”之生态审美特性,又极具生活审美义蕴。“树神”具有神奇的功能,是沟通天、人、地的中介,同时又是生活化、人性化的,富含人情味,通过“树神”可以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经由“树神”意象,展示出一种魏晋时期特有的“神玄”审美风味。树、神、人三者是同源、同在、同质,其间为同构互利关系。“树神”具有降雨的功能,对“人”的生存具有保障意义,尊敬“树神”则能增进三者间的和谐共处,促成“人”达到内心的平和。“树神”亦通过生活化、世俗化、玄奇化的浓郁深邃色彩呈现出“神奇”与“玄怪”之生态审美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神” 生活化意象 “神性”与“人性”一体
下载PDF
The Last Temptation
7
作者 王彤 郭欣宇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7年第2期192-193,共2页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is a controversial great work,and few contemporary vraters can use such a broad mind to examine the temptation and suffering of reality.Based on the director' s point of view,this pap...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is a controversial great work,and few contemporary vraters can use such a broad mind to examine the temptation and suffering of reality.Based on the director' s point of view,this paper not only analyzes the side of Jesus' human nature,but also analyzes his divine side.Finally,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we can use love and hope to face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SUS divinity human being Hope and Lov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