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外来方物到皇权象征——在技术传播视野下探析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琉璃建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光尧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6,124,共14页
“琉璃”是一个外来词,表明其本身和与之相关的知识都是从域外传入中国的。琉璃作为外来宝物,其传入中国并发展成代表中国特色的建材,最终为皇家垄断成为皇权的象征。它的发展过程,一方面体现着中华文明的开放和包容性,另一方面也说明,... “琉璃”是一个外来词,表明其本身和与之相关的知识都是从域外传入中国的。琉璃作为外来宝物,其传入中国并发展成代表中国特色的建材,最终为皇家垄断成为皇权的象征。它的发展过程,一方面体现着中华文明的开放和包容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皇权至上的古代中国,一切外来文化要在中国生存、发展,都必须适应中国文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璃 (彩)釉陶建材 技术传播 神权 皇权
原文传递
印度轴心时代早期的王权与神权——《歌者奥义书》中的话语博弈
2
作者 巢巍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3年第6期135-151,158,共18页
以章为单位,可以将《歌者奥义书》划分成层累而来的六种话语,这些话语的生产者分属王权与神权两方。双方以文本为场域就知识的生产权展开了话语博弈。每一种话语都由相关文本中故事的情节设置、角色定位呈现出明确的价值取向、竞争动机... 以章为单位,可以将《歌者奥义书》划分成层累而来的六种话语,这些话语的生产者分属王权与神权两方。双方以文本为场域就知识的生产权展开了话语博弈。每一种话语都由相关文本中故事的情节设置、角色定位呈现出明确的价值取向、竞争动机和阐释策略,并由此暗示了生产者的身份。前四种话语中反复出现的两个角色——国王波罗瓦诃那·遮婆利和婆罗门阿鲁尼是回溯这些内容的重要线索。遮婆利的两处情节均出现在代表王权话语的篇章中。在情节的切换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国王由身份模糊的仲裁者向身份明确的讲授者的角色转变。阿鲁尼的情节共有三处,其中同样体现了人物角色的转变。从最开始只能扮演王权话语的被动倾听者和烘托者,到第二次出场时地位有所上升,成为五位求教的大学者与国王讲授者的联系中介,再到第三次出场时成为纯粹的讲授者,阿鲁尼完成了身份的彻底跃升,其标志是获得了单独建构一种思辨话语的实力和权力。这些情节以及相关分析不但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前述观点,还展现出一幅细节丰富的印度轴心时代早期的历史图景。该图景中至少包括王权的不断膨胀、某些新晋婆罗门家族的地位上升、主流文化由神性话语体系向思辨话语体系的转型、王权与神权的相互利用和竞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轴心时代 《歌者奥义书》 王权 神权 话语博弈
下载PDF
赛马与秩序:基于史诗中“赛马称王”的人类学分析
3
作者 卓玛青措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8-134,158,共8页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赛马称王”是格萨尔从少年觉如走向岭国王位的重要篇章,是史诗中深受群众热爱与展演的内容之一,赛马这项竞技运动也在历史的发展中成为藏族人民节庆、山神祭祀仪式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在现代化的过程...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赛马称王”是格萨尔从少年觉如走向岭国王位的重要篇章,是史诗中深受群众热爱与展演的内容之一,赛马这项竞技运动也在历史的发展中成为藏族人民节庆、山神祭祀仪式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成为一种传统民间体育运动得到体育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试图通过对“赛马称王”这一史诗片段的人类学分析,指出赛马这种方式是岭·格萨尔王展现巫术力量构建新秩序的必经过程,回应藏学家石泰安对格萨尔王与赛马做出的分析判断,进一步强调这一研究对我们认识与祭祀相结合的赛马,以及广泛开展的以格萨尔王为主题的赛马会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马称王 格萨尔王 神子 神圣王权 新秩序 巫术力量
下载PDF
从王权到神权——古埃及王权与神话体系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双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年第12期22-25,共4页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埃及神话体系正是其中的一朵奇芭。文章阐述了古埃及神话体系的变迁,并进一步分析论证了古埃及的神权变迁和王权更迭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神权 王权 神祉 古埃及 神话
下载PDF
“光”的凝视:绘画的审美秩序和权力召唤机制
5
作者 李文珊 黄继刚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137-139,155,共4页
光既是单纯的物理性光线,同时也被指认成神性之表征。神圣之光的美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形塑和陶染着观者的认知,导致观者在知觉绘画氛围时,不自觉地把光纳入神性的审美框架,由此生发上帝降临的幻相。嗣后,光被发展成诱导性的表征符号。由... 光既是单纯的物理性光线,同时也被指认成神性之表征。神圣之光的美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形塑和陶染着观者的认知,导致观者在知觉绘画氛围时,不自觉地把光纳入神性的审美框架,由此生发上帝降临的幻相。嗣后,光被发展成诱导性的表征符号。由此可见,光神圣性美学思想的置入实际上记载着中世纪以来的审美秩序,同时,也隐含宗教的权力召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之光 权力召唤 光氛围 身体美学
下载PDF
思想史视野中的先秦青铜器美学研究
6
作者 黄厚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29,共11页
先秦青铜器进入美学视野,是先秦美学从文本解读到器物研究的逻辑演进。作为审美活动的物化形式,先秦青铜器的制作与使用在人神同构的意义系统中呈现出“交于神明”与“大象其生”两种逻辑形态。它们彼此分界又相互联结,定义并不断形塑... 先秦青铜器进入美学视野,是先秦美学从文本解读到器物研究的逻辑演进。作为审美活动的物化形式,先秦青铜器的制作与使用在人神同构的意义系统中呈现出“交于神明”与“大象其生”两种逻辑形态。它们彼此分界又相互联结,定义并不断形塑审美主体的精神内涵与美学品质。周革殷命,神力与王权在“天命”的框架下得以重构,原先作为隐性力量的王权逐渐取代神力成为形塑青铜器审美向度的显性力量。人神关系的变动以及由此生成的天命“在德不在鼎”的话语建构,不仅意味着青铜器自身历史使命的终结,同时也构成了先秦诸子美学对天人关系重新思考和追问的思想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青铜器 神力 王权 民欲 先秦美学
下载PDF
“克里特岛”上的两个撒旦——论“赫尔墨斯插曲”在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卢炜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2,共8页
西方学界习惯上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叙事诗《拉米娅》的开篇部分称为"赫尔墨斯插曲",并且认为受到弥尔顿的影响,《拉米娅》中的美女蛇"拉米娅"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变身成蛇诱惑夏娃的撒旦的化身。而本文则首先试... 西方学界习惯上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叙事诗《拉米娅》的开篇部分称为"赫尔墨斯插曲",并且认为受到弥尔顿的影响,《拉米娅》中的美女蛇"拉米娅"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变身成蛇诱惑夏娃的撒旦的化身。而本文则首先试图通过揭示"插曲"中的赫尔墨斯与《失乐园》中的撒旦的相似性,发现学界长久以来忽略的、潜藏在《拉米娅》文本中的第二条蛇:赫尔墨斯;进而,通过比较这两条"蛇"的异同,展示济慈创作"赫尔墨斯插曲"的目的:代表男权和神权之蛇的赫尔墨斯如何在爱情考验中胜过了代表女性和人性之蛇的拉米娅。通过对比分析和多重解读,最终使得《拉米娅》这一英国版的"白蛇传"能够在更为广泛的层面上揭示人类的命运和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慈 《拉米娅》撒旦 赫尔墨斯 拉米娅 男权 神权
原文传递
卢梭“公民宗教”思想探析
8
作者 田薇 曲伟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48,共6页
卢梭通过对整个西方基督教传统的检讨,提出了"公民宗教"的思想,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宗教对一个政治体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其二,基督教本身并不适合作为"公民宗教"。只有当一种宗教信仰本身不但能够重新树立起&... 卢梭通过对整个西方基督教传统的检讨,提出了"公民宗教"的思想,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宗教对一个政治体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其二,基督教本身并不适合作为"公民宗教"。只有当一种宗教信仰本身不但能够重新树立起"仁慈的、全能的上帝"的至高权威,而且能够激发起人们对社会道德与自身职责的遵从和热爱的时候,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宗教"而确立起来。虽然公民宗教起着整合社会大众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作用,但其绝不游离于世俗社会之外,更不会与世俗的政治权力相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公民宗教 世俗权力 神权 基督教
下载PDF
Faith Meets Feminism:An Analysis of the Christian Belief in a Male God
9
作者 Lubunga Kakoz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2年第11期631-639,共9页
Despite the numerous existing accounts on the equality of sexes,feminists have openly expressed their dissatisfaction on the Christian doctrine of the image of God:To them,the reality is that,the world has always belo... Despite the numerous existing accounts on the equality of sexes,feminists have openly expressed their dissatisfaction on the Christian doctrine of the image of God:To them,the reality is that,the world has always belonged to men.While trying to seek support from Holy Scripture,feminists decry prejudices in the Christian model which has so far,failed to provide a feminine imagery of God;this has caused an open clash between feminists’and Christians’views on the role of a male God in promoting equality of sexes.This paper presents biblical evidence of the image of God as an attempt to clarif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hristian belief in a male God.While this study adopted a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the author used qualitative approach in the analysis of feminists’arguments against the patriarchal chauvinism observed in the Bible.The paper concludes that,Christian conception of a male omniscient and omnipotent Creator is not just a mere theorisation for it to be amended or reconceptualised,but a complete explanation of the believer’s humility and submission to divine power and/or autho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INISM image of God patriarchal chauvinism divine power divine authority
下载PDF
论《左传》星占的思维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全志 《唐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73-77,共5页
《左传》载录了众多的星占事例,考察人事预言的星占,可以发现古人构建天象与人事关联时所用的五种粘连方式。此外,在充满浓厚巫术思维和神性权力的星占中,理性因素仍有所闪现。《左传》在记述这些星占事例时,其初衷并不是如后人所言的&q... 《左传》载录了众多的星占事例,考察人事预言的星占,可以发现古人构建天象与人事关联时所用的五种粘连方式。此外,在充满浓厚巫术思维和神性权力的星占中,理性因素仍有所闪现。《左传》在记述这些星占事例时,其初衷并不是如后人所言的"其失也诬"或"左氏好预言",而是有着深层次的历史语境和心理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星象 巫术思维 神性权力 理性闪光 记述意义
下载PDF
族群与政治:唐代对外交往中的文化互动举隅
11
作者 韩婷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19-126,共8页
唐代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及其边疆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时期,唐王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同时与周边国家保持着密切的外交往来,文化交往成为这一时期的闪光点。在对外交往中,唐王朝除重视儒家文化的辐射作用来实现陶以声教、混一戎... 唐代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及其边疆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时期,唐王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同时与周边国家保持着密切的外交往来,文化交往成为这一时期的闪光点。在对外交往中,唐王朝除重视儒家文化的辐射作用来实现陶以声教、混一戎华的作用外,重视边缘文化在对外交往中的交流互动,通过尊重族群政治文化习俗与惯例,构建诚信认同心理;对于各类宗教兼容并蓄,无论是族群原始宗教信仰,还是道教、摩尼教、佛教,在交往中注重借助诸神之力实现和服务于其现实目的;此外,能适时采取以文艺兴趣爱好打开良好交往局面的措施。通过文化参与互动,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增光添彩,为中国睦邻友好和谐外交的优良传承添砖加瓦,丰富多彩的文化往来特色恰也显示了文化在对外交往中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族群文化 诚信 神力 儒教
下载PDF
精神的接力与自我蜕变——评萧建国的小说《男性王》
12
作者 卢志雄 《长沙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67-70,共4页
本文就萧建国的小说《男性王》从文化心理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神权、族权等封建思想在新时期农村的精神接力和精神蜕变,从而阐述了其作品所包含的重大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 文化 神权 图腾崇拜 蜕变
下载PDF
双生子与陌生人:论国王的婚姻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亚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85,共11页
萨林斯晚年在德·赫士的非洲经验启发下,结合波利尼西亚和印欧经验持续推进陌生人-王理论的研究,并将其看作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陌生人-王机制得以成立的根本原则之一在于外来国王与本地高等级女性之间的婚姻是一种有效的社会与... 萨林斯晚年在德·赫士的非洲经验启发下,结合波利尼西亚和印欧经验持续推进陌生人-王理论的研究,并将其看作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陌生人-王机制得以成立的根本原则之一在于外来国王与本地高等级女性之间的婚姻是一种有效的社会与政治整合方式,萨林斯通过外婚制与和平的关系论述了王的婚姻对于王权范畴的根本意义。本文通过广泛的比较研究指出,萨林斯在诸多材料的比较和分类中出现了明显的逻辑混乱,尤其是对印欧民族材料的处理多有相互矛盾之处。陌生人-王理论的本质在于双生子分化后被驱逐的英雄与本地生产者集团的联盟。国王通过婚姻成为形而上学体系的控制者与陌生人-王通过和本地女性的婚姻而成为文明的担纲者在陌生人-王的理论中是紧密相关的。对国王婚姻形态的跨文明比较研究将进一步推动我们对一系列社会科学根本问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人-王 神圣王权 英雄 婚姻 等级
原文传递
古代以色列民族律法观念下的王权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立新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58,100,共12页
古代以色列民族君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限君权"。这一特征与以色列民族古老的律法观念传统有着密切关系。在以色列民族的传统中,律法来自耶和华的启示,具有神圣性。国王则与百姓一样,是律法的遵行者,本身并不具有神圣性... 古代以色列民族君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限君权"。这一特征与以色列民族古老的律法观念传统有着密切关系。在以色列民族的传统中,律法来自耶和华的启示,具有神圣性。国王则与百姓一样,是律法的遵行者,本身并不具有神圣性。"君权神授",而且其权力被认为是耶和华出于百姓现实需要的一种宽容,而不是一种必然。这一传统认识的长期存在,是以色列民族立国后长期存在的以氏族部落制度为基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所决定的。正是这一根本原因,使得以色列民族君主制度的历史上,不可能出现拥有绝对权力的国王,也为"申命派"史家和先知们对民族诸王的评判奠定了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法观念 君权神授 有限君权 土地所有制
下载PDF
伦理信任何以可能的本体性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代兴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7-34,共8页
伦理信任的实践形态,表征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信任和美德信任;伦理信任的社会功能,抽象为统摄制度规训与人文精神、历史情感与生存想望、个性自由与生存担责的社会精神秩序内稳器。伦理信任解构的深层机制是人成为人的神性消解、人性扭曲... 伦理信任的实践形态,表征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信任和美德信任;伦理信任的社会功能,抽象为统摄制度规训与人文精神、历史情感与生存想望、个性自由与生存担责的社会精神秩序内稳器。伦理信任解构的深层机制是人成为人的神性消解、人性扭曲,其社会运作机制是"财富—权力"社会结构对"平等—公正"分配机制的解除。伦理信任的社会化建构之成为可能,需要人性觉醒与神性守望的有机统一、信仰与哲学的共生性融通、"权利—权力"相博弈的社会结构与"平等—公正"分配的社会机制互为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信任 人性觉醒 神性守望 权利-权力博弈 平等-公正分配
原文传递
伦理等级中的身份想象力——兼论中华神圣原型及其变异等级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向平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15,F0002,共16页
中华文明有一神圣原型,它由天地、祖先、君师三大本源及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等三大敬畏构成,并通过官僚体制转变为家国次序、社会行动价值取向及其心态的总体礼仪实践,支配、控制着其他非正统或淫祀的神圣关系。这种根源于神圣... 中华文明有一神圣原型,它由天地、祖先、君师三大本源及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等三大敬畏构成,并通过官僚体制转变为家国次序、社会行动价值取向及其心态的总体礼仪实践,支配、控制着其他非正统或淫祀的神圣关系。这种根源于神圣原型的"仪式等级"或"仪式政体",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学的等级性建构,其上层就会形成相应的官僚职位性、正统性神圣结构、而民间社会的不同崇拜者则只能是地域性、非正统性、家族性神圣结构,最后被"民间神圣者"与"国家神圣者"把自己与官僚分别开来。至于民间神圣原型同样也有天地、家祖、君师三大源头,只是等级式正统仪式促使民间神圣只能适应高等神圣,践行自我天地和家祖神圣,深藏一股反转张力而彼此对冲为一股身份想象力,如同钟摆,期待于天地君师神圣原型之际,有朝一日身获正统与神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原型 等级伦理 身份想象力 神圣强迫
下载PDF
帝、巫同在:商代的行巫与舞蹈——中国先秦时期的巫与舞之新考论(二)
17
作者 蓝凡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2年第4期25-38,共14页
巫在商代殷墟甲骨文中,以神鬼的面貌出现,而“■”和“■”为甲骨文中特有的合文。行巫——跳巫的甲骨字形的创造,既表达了殷商巫舞的形态意义,又表达了巫舞的社会意义。这表明了,殷人的巫、行巫和跳巫,是一种具有时代性、社会性的巫、... 巫在商代殷墟甲骨文中,以神鬼的面貌出现,而“■”和“■”为甲骨文中特有的合文。行巫——跳巫的甲骨字形的创造,既表达了殷商巫舞的形态意义,又表达了巫舞的社会意义。这表明了,殷人的巫、行巫和跳巫,是一种具有时代性、社会性的巫、行巫与跳巫。商代的跳巫——行巫时的舞蹈,是殷商王朝神权与王权统一的代表与标志。这种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巫在商代,既不可能在大规模的祭祀仪式中以群舞者的身份参与,只能以领舞者的身份存在;又不可能为祈雨被暴或被焚;更不可能成为“恒舞于宫”的商王朝的专职“娱人”舞人。在商代,跳巫的特殊性在于,其是神、人、鬼之间的三位一体,是天、人、地之间的三位一体,是帝、人、王之间的三位一体。作为特殊的女性,巫以中国早期奴隶制最后的女性特权,躲在奢华的面具背后,以身体的动作,进行着神界与人界的通道联系。这是身体权力在中国先秦时期的表达。可以这样说,跳巫是商代王权的权力之一,它是商代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身体权力表达;我们更可以这样说,跳巫是商代舞蹈中的一种具有权力生产的舞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跳巫 神权与王权 权力生产 身体权力表达
原文传递
东巴文加威灵仪式证书译释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章应 杨四梅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72,共11页
纳西族东巴加威灵仪式是东巴向神灵祈求神力的宗教仪式。过去有学者调查到东巴在白地阿明灵洞举行仪式后有留下证书的习惯,但过去的东巴文应用性文献研究未提及此类文献。本文翻译释读了两份加威灵仪式证书,并对其内容、特殊文字现象和... 纳西族东巴加威灵仪式是东巴向神灵祈求神力的宗教仪式。过去有学者调查到东巴在白地阿明灵洞举行仪式后有留下证书的习惯,但过去的东巴文应用性文献研究未提及此类文献。本文翻译释读了两份加威灵仪式证书,并对其内容、特殊文字现象和特殊字符做了研究,既可以补充对东巴文应用性文献类型的认识,也可补充对东巴文文字现象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威灵 东巴文 证书
原文传递
基于神彩论的书法品藻观念:从字势通感到文学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同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5,106,共9页
书法艺术的审美核心是神彩,与绘画品评中的"气韵"一样,都是源起于文学批评的观念。神彩,是在字势感通的基础上完成的植根于文学化的书法品藻体系。书法文学化,或谓之文人书法,其本质不在于书家的文化身份而在于文学的趣味和性... 书法艺术的审美核心是神彩,与绘画品评中的"气韵"一样,都是源起于文学批评的观念。神彩,是在字势感通的基础上完成的植根于文学化的书法品藻体系。书法文学化,或谓之文人书法,其本质不在于书家的文化身份而在于文学的趣味和性情,是在文学中表达的哲思、文思、情思。"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书法因文学化而形成了中国艺术之所以中国的特有观念。传统书法品藻,"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形质因素从来不是第一位的。中国书法的艺术高度在于文学化,这既是对于书法历史的回望和总结,又是对今日和将来的书法创作和创新探索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的一个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品评 书法品藻 神彩 审美核心 字势通感 文学化
下载PDF
透视腐败:权力、体制与人性论
20
作者 臧豪杰 《宁夏党校学报》 2013年第3期90-93,共4页
根除腐败,权力制约是前提,体制完善是关键,传统人性论的反思是基础。这三者最终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关键词 权力神圣论 腐败成本 人性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