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色土泥沙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振华 朱波 +2 位作者 何敏 周明华 王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4-160,共7页
在紫色土集中分布的四川盆地丘陵区,选择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地、水田、旱坡地、村镇)产生的沟渠泥沙为实验材料,采用平衡法研究了紫色土泥沙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泥沙对磷的吸附和解吸过程按速率均分为快、慢、... 在紫色土集中分布的四川盆地丘陵区,选择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地、水田、旱坡地、村镇)产生的沟渠泥沙为实验材料,采用平衡法研究了紫色土泥沙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泥沙对磷的吸附和解吸过程按速率均分为快、慢、动态平衡3个阶段,0~0.75h内泥沙对磷的吸附速率与活性铁铝氧化物含量和粘粒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较高的OlsenP水平和砂粒含量是泥沙磷解吸速率高的重要因素。泥沙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均呈幂函数关系(Qt=k·ta,0<a<1)。磷吸附量与泥沙中活性铁铝氧化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磷解吸量与泥沙中砂粒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细颗粒物质(粘粒和粉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村镇沟渠泥沙磷的解吸量显著高于其他沟渠泥沙,其释放风险值得重视。本研究结果为川中丘陵区紫色土泥沙磷的释放风险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渠泥沙 吸附-解吸 动力学 紫色土
下载PDF
沟渠沉积物的氮素迁移转化在干涸期和输水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建 杨培岭 +1 位作者 任树梅 苏艳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88-1891,共4页
沟渠沉积物对水中N的迁移转化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有无植物生长的两种沟渠沉积物在干涸期和输水期对N的吸附、硝化和反硝化效应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植物(芦苇)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由于沉积物O2含量、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变化,吸... 沟渠沉积物对水中N的迁移转化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有无植物生长的两种沟渠沉积物在干涸期和输水期对N的吸附、硝化和反硝化效应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植物(芦苇)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由于沉积物O2含量、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变化,吸附、硝化/反硝化强度在干涸期及输水期均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沟渠的干湿变化不利于沉积物对N的去除,在沟渠输水时,芦苇的生长对沉积物N的迁移转化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渠沉积物 干涸/输水 吸附 硝化 反硝化
下载PDF
沟渠沉积物对农田排水中氨氮的截留效应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徐红灯 席北斗 翟丽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24-1928,共5页
采用沟渠沉积物吸附效应实验和沟渠沉积物硝化效应实验方法,研究了沟渠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和硝化能力并对比了两者的截留效应,探讨了pH值、温度、进水氨氮浓度和DO对沟渠沉积物截留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渠沉积物对氨氮具有很强的吸... 采用沟渠沉积物吸附效应实验和沟渠沉积物硝化效应实验方法,研究了沟渠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和硝化能力并对比了两者的截留效应,探讨了pH值、温度、进水氨氮浓度和DO对沟渠沉积物截留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渠沉积物对氨氮具有很强的吸附和硝化能力,最大饱和吸附量和硝化量分别约为1.3和0.15mg·g-1;对比沟渠沉积物吸附量和硝化量,沟渠沉积物吸附作用在沟渠沉积物截留效应中占主导作用。沟渠沉积物吸附最佳pH为7.0~9.0;在20℃到40℃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吸附容量逐渐增大;DO通过影响微生物种群来间接影响沟渠沉积物截留氨氮的截留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渠沉积物 氨氮 吸附 硝化 截留
下载PDF
生态沟渠对水稻不同生长期降雨径流氮磷的拦截效应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晓玲 乔斌 +2 位作者 李松敏 李建生 任炳昱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06-1413,共8页
农田养分的大量流失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生态沟渠对稻田降雨径流氮磷拦截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稻不同生长期内的降雨以及降雨的不同时段下生态沟渠对稻田径流氮磷的动态拦截效应研究缺乏的现状,本文选取太湖西岸... 农田养分的大量流失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生态沟渠对稻田降雨径流氮磷拦截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稻不同生长期内的降雨以及降雨的不同时段下生态沟渠对稻田径流氮磷的动态拦截效应研究缺乏的现状,本文选取太湖西岸何家浜流域典型农田作为研究对象,将该流域的自然排水沟渠改造为生态沟渠。研究了生态沟渠对水稻不同生长期内的3场降雨径流的氮磷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3场不同强度的降雨过程中,生态沟渠对TN(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为31.4%,TP(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40.8%;(2)生态沟渠对降雨径流不同形态氮磷的去除率大小为NH4+-N(氨氮)>PN(颗粒态氮)>NO3--N(硝态氮),PP(颗粒态磷)>DP(溶解态磷),且PN和PP的去除率随沟渠径流量的增大而呈现下降趋势;(3)生态沟渠底泥总氮、总磷浓度在水稻的生长周期内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说明生态沟渠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对氮磷的拦截去除具有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降雨径流 生态沟渠 氮磷 拦截效应 沟渠底泥
原文传递
杭嘉湖流域某源头沟渠沉积物氮及磷的吸附 被引量:9
5
作者 翟丽华 刘鸿亮 +1 位作者 席北斗 徐红灯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3-376,共4页
为揭示氮、磷在农业沟渠中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沟渠沉积物的吸附特性。通过吸附实验,研究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是一个复合动力学过程,主要吸附过程发生在0~5h之内,氨... 为揭示氮、磷在农业沟渠中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沟渠沉积物的吸附特性。通过吸附实验,研究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是一个复合动力学过程,主要吸附过程发生在0~5h之内,氨氮、磷酸盐最大吸附速率分别为160mg·kg^-1·h^-1和300mg·kg^-1·h^-1,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等温线均呈良好线性变化;与同流域内湖泊河流相比,氮、磷在农田沟渠中并末大量累积;当pH在5~9之间变化时,pH值升高有利于沟渠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而磷酸盐的吸附能力随pH值的降低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渠沉积物 氨氮 磷酸盐 吸附 PH
原文传递
pH值对高原山地分散养殖型农村沟渠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龚云辉 刘云根 +3 位作者 杨思林 王妍 杜鹏睿 张晋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5-964,共10页
以典型高原山地分散养殖型农村沟渠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灭菌和未灭菌处理条件下pH为5.5、7.5、9.5、11.5的环境条件,估算底泥-水界面总磷(TP)和正磷酸盐(PO4^3--P)释放通量变化,研究pH对底泥磷释放及各形态磷含量变化的影响。... 以典型高原山地分散养殖型农村沟渠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灭菌和未灭菌处理条件下pH为5.5、7.5、9.5、11.5的环境条件,估算底泥-水界面总磷(TP)和正磷酸盐(PO4^3--P)释放通量变化,研究pH对底泥磷释放及各形态磷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渠底泥中铁铝结合态磷(NaOH-P)占TP比例最高,钙结合态磷(HCl-P)次之,有机磷(OP)则相对较少;NaOH-P和OP占TP的比例随pH的升高而降低,HCl-P则相反。随时间推移,NaOH-P和HCl-P占TP比例在15 d时出现拐点,均呈现先增后减趋势;OP则先降后增;碱性条件(pH>9.5)更有利于底泥磷释放,且底泥中各形态磷在pH影响下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pH=5.5)pH与HCl-P含量为正相关关系,中性条件下(pH=7.5)pH与NaOH-P、HCl-P含量为负相关关系,碱性条件下(pH≥9.5)pH与NaOH-P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未灭菌处理组的释放通量和上覆水中TP、PO4^3--P质量浓度始终高于灭菌处理组,强碱性条件下(pH=11.5)TP和PO4^3--P的释放通量分别是酸性条件下(pH=5.5)的13和24倍,微生物对于底泥中各形态磷转化为PO4^3--P进入上覆水体的影响较小。说明沟渠底泥在碱性条件下磷释放潜力较大,微生物能够促进底泥中磷释放,增加底泥磷向上覆水释放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山地 分散养殖 沟渠底泥 pH 磷形态 释放通量 微生物
下载PDF
江汉平原典型小区域沟渠底泥氮磷含量及其空间变异 被引量:3
7
作者 聂玉莲 熊桂云 +5 位作者 刘冬碧 黄敏 范先鹏 吴茂前 夏颖 刘毅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4期75-81,共7页
在湖北省江汉平原选择了一个由排灌渠自然围成的典型小区域,对其中农田排灌沟、斗渠和支渠0~10 cm底泥中不同形态氮、磷的含量以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36个沟渠底泥样中,全氮含量为0.7~2.9 g/kg,平均值为1.79 g/kg;可... 在湖北省江汉平原选择了一个由排灌渠自然围成的典型小区域,对其中农田排灌沟、斗渠和支渠0~10 cm底泥中不同形态氮、磷的含量以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36个沟渠底泥样中,全氮含量为0.7~2.9 g/kg,平均值为1.79 g/kg;可溶性总氮含量为17~166 mg/kg,无机态氮占比为88.1%~94.5%,无机氮又以铵态氮为主,其占比为无机氮的84.7%~90.4%。底泥全磷含量为0.4~1.3 g/kg,平均值为0.60 g/kg,其中,Olsen-磷含量为10.2~131.7 mg/kg,占全磷的2.6%~10.1%;水溶性磷含量占Olsen-磷的0.5%~3.7%。底泥中全氮、可溶性总氮和铵态氮,以及全磷、Olsen-磷和水溶性磷两两间在α=0.01水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底泥中各形态氮素的平均含量在靠近鱼塘的斗渠中呈现最高值,而磷素则在靠近居民生活区的支渠中呈现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渠底泥 小区域 江汉平原
下载PDF
不同植物对沟渠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及功能基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莲 汪涛 +2 位作者 任晓 邵志江 郑斌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08-1815,共8页
植物是影响沉积物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探讨了植物对河口或湖泊沉积物反硝化速率的影响,但关于植物类型对自然沟渠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及其相应功能基因的影响研究不多.因此,本文以7种常见沟渠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 植物是影响沉积物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探讨了植物对河口或湖泊沉积物反硝化速率的影响,但关于植物类型对自然沟渠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及其相应功能基因的影响研究不多.因此,本文以7种常见沟渠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利用改进的乙炔抑制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不同植物对自然沟渠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和相应功能基因(nirS和nirK)拷贝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至第180 d时,不同植物生长条件下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在2.85~13.20μg·m^-2·h^-1之间,不同植物间反硝化速率差异显著,且大型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小型挺水植物.不同植物之间沉积物中nirS基因拷贝数在2.70×10^8~5.02×10^8 copies·g^-1之间,nirK基因拷贝数在3.97×10^5~6.91×10^5 copies·g^-1之间,与培养初期相比,培养180 d后沉积物中nirK、nirS基因拷贝数明显增多.7种植物中,美人蕉沉积物中的反硝化功能基因拷贝数较高,狐尾藻较低,整体来看,基因拷贝数大小顺序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nirS基因拷贝数与NO-3-N含量、TN含量及反硝化速率之间均呈显著性的正相关关系(p<0.05),但nirK基因拷贝数与沉积物碳氮含量及反硝化速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类型 沟渠沉积物 反硝化速率 NIRK nirS
原文传递
沟系地球化学测量在安源分散流异常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刚 《湖南地质》 1994年第3期163-168,共6页
沟系地球化学测量是一种新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湖南安源分散流异常检查中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新发现以Ag为主的综合异常,经详查含银最高达40g/t,具有较好的找银前景.
关键词 地球化学测量 找矿效果 分散流
下载PDF
废纸回用过程中的废水处理
10
作者 袁俊嵩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16,47,共2页
介绍了武汉市黄陂区一家纸业公司的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该厂废水经处理后,既能满足造纸工艺的需要,又能达标排放,还能回收尾浆降低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对处理废纸再生造纸废水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混凝 气浮 氧化沟 沉淀 造纸废水
下载PDF
常温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彦春 冯明谦 +3 位作者 李振雷 孙慧修 邵巍 高渝苏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7-20,共4页
对上流式厌氧复合床单元及厌氧复合床和一体化氧化沟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进行了生产性试验 ,并对其效果及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厌氧复合床对BOD5的去除率为 4 1%~ 51.5% ,对SS的去除率为 33.7%~ 4 8.9% ,对污泥的截留率为 ... 对上流式厌氧复合床单元及厌氧复合床和一体化氧化沟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进行了生产性试验 ,并对其效果及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厌氧复合床对BOD5的去除率为 4 1%~ 51.5% ,对SS的去除率为 33.7%~ 4 8.9% ,对污泥的截留率为 4 2 %~ 6 9% ;常温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效果良好 ,在厌氧HRT≥ 3h、好氧HRT≥ 8h的条件下 ,出水CODCr、BOD5、SS均满足《GB 8978— 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 ,其投资、运行费用和能耗均比常规好氧处理工艺少 2 0 %~ 3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复合床 一体化氧化沟 城市污水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氧化沟及沉淀池缓黏结预应力施工技术浅谈
12
作者 湛影超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A01期65-67,共3页
介绍了阳原县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及沉淀池的工程概况,并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氧化沟及沉淀池的缓黏结预应力的工作原理、理论伸长值和实际伸长值的计算方法、施工工艺流程、缓黏结预应力钢筋的安装方法、预应力张拉设备和张拉工艺以及施工... 介绍了阳原县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及沉淀池的工程概况,并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氧化沟及沉淀池的缓黏结预应力的工作原理、理论伸长值和实际伸长值的计算方法、施工工艺流程、缓黏结预应力钢筋的安装方法、预应力张拉设备和张拉工艺以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黏结预应力 氧化沟及沉淀池 双向控制 理论伸长值 实际伸长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