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的应用 被引量:54
1
作者 展望 宁金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6-177,共2页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的方法。方法:在应用解剖学基础上,根据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特点,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将小隐静脉包含在筋膜蒂内,用于修复足跟部...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的方法。方法:在应用解剖学基础上,根据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特点,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将小隐静脉包含在筋膜蒂内,用于修复足跟部缺损。结果:临床应用4例,皮瓣最大为8cm×12cm,全部成活。结论:该皮瓣血供丰富,厚薄适宜,蒂长达7~12cm,是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腓肠神经 逆行皮瓣 足跟 营养血管
下载PDF
外踝后穿支皮瓣 被引量:44
2
作者 张世民 徐达传 +3 位作者 张发惠 袁锋 李海丰 俞光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5-348,356,共5页
目的:介绍外踝后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基础与初步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解剖观察外踝后间隙内腓动脉终末支发出的筋膜皮肤穿支情况。临床切取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创伤缺损3例。结果:外踝后间隙长约4cm,前界为外踝及腓骨长短肌腱,后方为跟... 目的:介绍外踝后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基础与初步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解剖观察外踝后间隙内腓动脉终末支发出的筋膜皮肤穿支情况。临床切取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创伤缺损3例。结果:外踝后间隙长约4cm,前界为外踝及腓骨长短肌腱,后方为跟腱,表面为深筋膜覆盖,间隙内充满疏松脂肪组织。在外踝后间隙内走行的腓动脉终末支及其延续的跟外侧动脉,共发出2~3条皮肤穿支血管,口径0.1~0.8mm。一般0.5mm以上的穿支血管总能找到1条。外踝后间隙内的穿支血管与上方的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血管间,遵循“压力平衡规律”,穿支血管的“口径和间距”互补代偿,以保证该区域血供的稳定。临床上设计切取以外踝后穿支血管为蒂的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旋转轴点在外踝尖上1~2cm,面积10~14cm×4~6cm,修复3例足踝创面,皮瓣完全成活。结论:外踝后穿支皮瓣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旋转轴点下移,更适合修复足踝远侧的创面,且减少对小腿供区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 外踝后穿支 穿支皮瓣 远端蒂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下载PDF
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的临床演变与应用 被引量:39
3
作者 张世民 俞光荣 +2 位作者 袁锋 周家钤 张峰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 总结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 1/ 3和足踝创面的经验 ,探讨提高其成活质量的方法。方法 自 1994 - 2 0 0 4年共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2 3例 ,蒂部均包含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和深浅筋膜 ,宽度 3~ 5cm。旋转轴... 目的 总结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 1/ 3和足踝创面的经验 ,探讨提高其成活质量的方法。方法 自 1994 - 2 0 0 4年共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2 3例 ,蒂部均包含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和深浅筋膜 ,宽度 3~ 5cm。旋转轴点为腓动脉外踝后上方 (5cm)的最远侧肌间隔穿支。皮瓣面积 17cm× 6cm~ 30cm× 10cm。皮瓣类型 :腓肠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 3例 ,水滴样岛状皮瓣 3例 ,带皮桥的岛状皮瓣 6例 ,筋膜皮下组织瓣翻转移位2例 ,穿支血管蒂岛状皮瓣 7例 ,穿支血管蒂岛状皮瓣携带长段腓肠神经 (2 7cm)修复胫神经缺损 1例 ,岛状皮瓣携带扩大的筋膜皮下瓣 1例 ,岛状皮瓣携带腓肠肌肉 1例。 13例将皮瓣中腓肠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在小隐静脉有充盈怒张的 15例皮瓣 ,于蒂部远端将小隐静脉结扎。结果 皮瓣转移后血液循环良好 ,但在创口渗血停止后 (术后 4 8小时 ) ,皮瓣多有肿胀 ,8例未在蒂部远端结扎小隐静脉者均出现张力水泡。结扎的 15例 ,皮瓣肿胀减轻 ,3例发生张力水泡。本组 2 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供受区无重要并发症 ,5例有轻微并发症 (2 1.7% ) ,包括皮瓣伤口部分裂开 (2例 )、皮瓣表皮坏死脱落 (2例 )、供区植皮愈合不良 (1例 )等。 17例随访 6月~ 5年 ,供区无痛性神经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远端蒂皮瓣 筋膜皮瓣 腓肠神经筋膜皮瓣 足踝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下载PDF
浅静脉干对四肢远端蒂皮瓣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张世民 候春林 徐瑞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5-176,共2页
目的 :研究浅静脉干在远端蒂皮瓣中的作用。方法 :在 5只犬的两侧前肢设计 10个包含头静脉的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 (8cm× 2cm) ,随机分成蒂部浅静脉干结扎组 (实验 )和不结扎组 (对照 ) ,进行浅静脉干测压和皮瓣成活面积测定。结果 ... 目的 :研究浅静脉干在远端蒂皮瓣中的作用。方法 :在 5只犬的两侧前肢设计 10个包含头静脉的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 (8cm× 2cm) ,随机分成蒂部浅静脉干结扎组 (实验 )和不结扎组 (对照 ) ,进行浅静脉干测压和皮瓣成活面积测定。结果 :远端蒂皮瓣掀起后 ,浅静脉干压力在 4.6 7~ 5 .6kPa(35~ 42cmH2 O) ,超过毛细血管动脉灌注压 4.0kPa(30cmH2 O)。蒂部浅静脉干结扎后 ,远端蒂皮瓣的成活面积(15 .6± 0 .5 5 )cm2 ,占皮瓣面积的 97.5 % ,其成活质量显著优于不结扎组 (11.6± 2 .0 7)cm2 ,占皮瓣面积的72 .5 %。结论 :浅静脉干对远端蒂皮瓣的成活有害无益 ,临床上应在远端蒂部将其分出结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远端蒂皮瓣 浅静脉 静脉回流
下载PDF
内踝区动脉网的显微解剖与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设计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2 位作者 宋一平 田万成 岳素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8-572,共5页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解剖观测内踝区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内踝区动脉有9个来源,构成3条纵向的血管网:(1)内踝前动脉和踝上支的前纵向血管网;(2...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解剖观测内踝区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内踝区动脉有9个来源,构成3条纵向的血管网:(1)内踝前动脉和踝上支的前纵向血管网;(2)骨皮穿支的中纵向血管网;(3)胫后动脉肌问隙支和踝管动脉穿支的后纵向血管网。形成3个层面的血管网:(1)骨膜血管网;(2)深筋膜血管网;(3)皮神经浅静脉血管网。内踝区骨膜、筋膜、大隐静脉、隐神经和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结论:内踝区血供来源为多源性,有明显的方向性,吻合十分丰富,可以设计3种包含浅深筋膜、皮神经、浅静脉及其营养血管的小腿内侧远端蒂皮瓣:(1)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为蒂,旋转轴点在内踝最凸出点上3cm;(2)以内踝前动脉筋膜穿支为蒂;(3)以踝管区动脉穿支为蒂,旋转轴点在内踝最凸出点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神经 大隐静脉 营养血管 远端蒂 动脉网 内踝区
下载PDF
Distally based perforator sural flaps for foot and ankle reconstruction 被引量:16
6
作者 Shi-Min Chang Xiao-Hua Li Yu-Dong Gu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3期322-330,共9页
Distally based perforator sural flaps from the posterolateral or posteromedial lower leg aspect are initially a neurofasciocutaneous flap that can be transferred reversely to the foot and ankle region with no need to ... Distally based perforator sural flaps from the posterolateral or posteromedial lower leg aspect are initially a neurofasciocutaneous flap that can be transferred reversely to the foot and ankle region with no need to harvest and sacrifice the deep major artery. These flaps are supplied by a perforating artery issued from the deep peroneal artery or the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and the chainlinked adipofascial neurovascular axis around the sural/saphenous nerve. It is a versatile and reliable technique for soft-tissue reconstruction of the heel and ankle region with 180-degrees rot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its developing history, vascular basis, surgical techniques including flap design and elevation, flap variations in pedicle and component, surgical indications, and illustrative case reports with different perforating vessels as pivot points for foot and ankle cove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ciocutaneous flap distally based flap Foot and ANKLE PERFORATOR flap Neurocutaneous flap SURAL flap PROPELLER flap
下载PDF
浅静脉干对前臂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绥江 罗少军 +3 位作者 汤少明 梁杰 吕端远 金玉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对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观察。另于家兔 (n =5 )双侧前肢制作带头静脉的远端蒂皮瓣 ( 5× 1.5cm ) ,比较蒂部结扎...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对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观察。另于家兔 (n =5 )双侧前肢制作带头静脉的远端蒂皮瓣 ( 5× 1.5cm ) ,比较蒂部结扎头静脉组 (实验组 )与不结扎组 (对照组 )的成活面积。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 ,其中 1例术后早期皮瓣远端肿胀。家兔 10个皮瓣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皮瓣成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皮瓣蒂部保留浅静脉干对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的成活无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蒂皮瓣 筋膜皮瓣 皮神经 浅静脉
下载PDF
前臂桡侧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手部缺损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世民 侯春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93-696,共4页
目的 :研究前臂链式血供远端蒂筋膜组织瓣的解剖特点及其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通过 14具新鲜前臂标本的血管灌注与显微解剖 ,观察了前臂筋膜皮肤的血供特点 ,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和筋膜皮下组织瓣 ,修复手部创伤... 目的 :研究前臂链式血供远端蒂筋膜组织瓣的解剖特点及其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通过 14具新鲜前臂标本的血管灌注与显微解剖 ,观察了前臂筋膜皮肤的血供特点 ,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和筋膜皮下组织瓣 ,修复手部创伤缺损 2 4例。结果 :前臂桡侧筋膜皮肤的血供来自桡动脉发出的数目众多的细小肌间隙穿动脉 ,这些穿动脉在深筋膜表面和浅筋膜的皮神经、皮静脉周围 ,形成环环相扣的纵向链式吻合血管丛。临床以桡骨茎突上 1.5~ 2 .0 cm为旋转轴点 ,设计不带桡动脉的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 ( 15例 )和筋膜皮下组织瓣 ( 9例 )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或进行软组织重建 ,组织瓣面积( 9 cm× 4cm)~ ( 18cm× 5 cm) ,长宽比例 ( 2 .7~ 5 .1)∶ 1,均完全成活。 结论 :链式血供远端蒂筋膜组织瓣修复手部创伤缺损 ,方法简单 ,效果可靠。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替带知名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缺损 前臂桡侧远端蒂皮瓣 岛状筋膜皮瓣
下载PDF
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1 位作者 宋一平 田万成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222-224,F003,共4页
目的为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下1/3段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尺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下1/3段前臂内侧皮神... 目的为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下1/3段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尺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下1/3段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来自:尺动脉皮支5~9支,外径(0.7±0.3)mm,尺动脉腕上皮支外径(0.7±0.2)mm。在尺骨茎突上(6.0~16.0)cm,骨间前动脉骨皮穿支2~3支,外径(0.7±0.2)mm;骨间后动脉骨皮穿支1~3支,外径(0.6±0.2)mm。二者分布尺骨中下段骨膜及相应区域的皮肤。上述穿支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和贵要静脉旁营养血管链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与骨、皮营养血管同源,其远端蒂复合瓣的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转位修复手部远处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内侧皮神经 营养血管 贵要静脉 应用解剖 复合皮瓣 远端 尺动脉腕上皮支 解剖学基础 骨间前动脉 骨间后动脉 上肢标本 动脉灌注 解剖观测 骨膜血管 骨中下段 组织缺损 转位修复 复合瓣 皮穿支 血管链 外径 骨膜支 浅静脉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发惠 宋一平 +1 位作者 林松庆 郑和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4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21例,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砸伤9例,机器伤3例...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4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21例,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砸伤9例,机器伤3例,爆炸伤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0cm×5.0cm-22.0cm×11.0cm。旋转点位于外踝上1~3cm。皮瓣切取范围8.0cm×6.0cm~25.0cm×12.0cm。部分病例将腓肠神经与受区可供吻合的神经行端端或端侧吻合,以重建皮瓣感觉。结果所有皮瓣成活。术后皮瓣虽出现不同程度皮瓣肿胀,但在旋转点远侧结扎浅静脉干者肿胀程度明显轻于未结扎者。术后3—4d出现皮瓣边缘坏死2例,经换药后皮瓣成活,创口Ⅱ期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口I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7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足的行走负重功能均恢复,供区外观及运动正常。本组5例行皮神经端侧吻合的患者,患处触痛觉功能多在术后1年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两点辨别觉在8~10m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旋转点低,可以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成活率高。将腓肠神经近端与足背皮神经吻合,可改善皮瓣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前部 远端蒂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带血管蒂胫骨远端骨膜瓣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发惠 陈振光 郑和平 《解剖与临床》 2004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 :为设计带血管蒂胫骨远端骨膜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0侧经动脉灌注红乳胶成年下肢标本 ,观测胫骨远端内侧面、前外侧面骨膜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与邻近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 :胫骨远端内侧面骨膜血管来自内踝前动脉的... 目的 :为设计带血管蒂胫骨远端骨膜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0侧经动脉灌注红乳胶成年下肢标本 ,观测胫骨远端内侧面、前外侧面骨膜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与邻近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 :胫骨远端内侧面骨膜血管来自内踝前动脉的骨膜支 3~ 6支 ,外径 0 .3~ 1.0mm。胫骨远端前外侧面骨膜血管来自外踝前动脉的骨膜支 1~ 3支 ,外径 0 .4~ 0 .8mm ;腓动脉穿支降支的骨膜支 2~ 4支 ,外径 0 .5~ 1.0mm。内踝前动脉在楔骨内缘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跗内侧动脉吻合 ;腓动脉穿支降支循外踝前外侧下行与外踝前动脉吻合 ,并沿腓骨短肌腱的前缘前行 ,终支与跗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相吻合。结论 :以内踝前血管为蒂的胫骨远端内侧骨膜瓣和以外踝前血管为蒂的胫骨远端前外侧骨膜瓣 ,可移位修复距骨颈骨折不连和距骨体缺血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蒂 胫骨 骨膜瓣 临床解剖学 内踝前血管 距骨颈骨折 距骨体缺血性坏死
下载PDF
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陈玉兵 薛兆学 +4 位作者 褚夫兵 常斌 宋伟 吴敬涛 徐永清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7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1月,笔者应用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前足或达前足处的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26例,对手术治疗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 目的探讨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1月,笔者应用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前足或达前足处的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26例,对手术治疗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4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例皮瓣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水疱,经抬高患肢及拆除皮瓣远端过紧缝线等处理后,皮瓣远端逐渐出现浅表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厚薄、颜色、质地接近受区,按照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感觉功能分级标准:皮瓣感觉恢复至S5级14例,皮瓣感觉恢复至S4级12例。骨折均于术后8~12周愈合。患足负重行走正常,皮瓣及植皮区皮肤无破溃。结论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旋转点 隐神经营养血管 远端蒂皮瓣
下载PDF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发惠 张春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尺、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来自:桡侧副动脉皮支2~6... 目的: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尺、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来自:桡侧副动脉皮支2~6支,外径(0.6±0.3)mm;骨间后动脉皮支6~9支,外径(0.7±0.3)mm;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支3~5支,外径(0.8±0.2)mm;尺、桡动脉腕背支皮支2~6支,外径(0.6±0.1)mm.尺骨中上段骨膜血管来自骨间后动脉的肌骨膜支6~8支,外径0.3~1.0mm;骨间后动脉桡侧骨皮支与桡骨中段裸区骨膜血管吻合.上述支发出皮支、筋膜支、骨膜支和神经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其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适宜手背远处的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后皮神经 营养血管 远端蒂 复合瓣
下载PDF
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蒂的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蒋丽雅 刘元波 +3 位作者 臧梦青 朱珊 陈博 李杉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9-563,共5页
目的探讨以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斜支为蒂的逆行股前外侧皮瓣(distally based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dALT)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技术要点。方法 2010年7月—2016年7月实施的18例dALT皮瓣手术中,应用以来自旋股外侧动... 目的探讨以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斜支为蒂的逆行股前外侧皮瓣(distally based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dALT)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技术要点。方法 2010年7月—2016年7月实施的18例dALT皮瓣手术中,应用以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斜支为蒂的dALT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男4例,女3例;年龄3~58岁,平均26.7岁。膝关节附近血管纤维脂肪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软组织肉瘤各1例,病程分别为13年、1年、8个月;烧伤后膝关节周围瘢痕挛缩4例,病程6个月~35年。术中切除病变组织后遗留缺损范围为8 cm×6 cm^24 cm×8 cm,皮瓣切取范围为9 cm×7 cm^24 cm×8 cm;血管蒂长度为12~22 cm,平均16.6 cm;皮瓣旋转点至髌骨外上缘距离为9.5~14.0 cm,平均11.8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6例,植皮修复1例。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受区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54个月,平均30.7个月。皮瓣颜色、质地与受区周围皮肤相似。随访期间肿瘤患者无肿瘤复发,关节周围瘢痕挛缩患者伸屈功能及外观明显改善。结论如斜支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具有足够长度共干血管,同时斜支发出皮肤穿支血管至股前外侧区,则可以选择以斜支为蒂的dALT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股前外侧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 斜支 降支 下肢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改良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14
15
作者 田万成 张发惠 +3 位作者 朱大成 国建文 潘风雨 宋海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总结改进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2005年4月,对15例足跟、踝关节和足前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为皮瓣提供血供,设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蒂部最远可... 目的总结改进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2005年4月,对15例足跟、踝关节和足前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为皮瓣提供血供,设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蒂部最远可达外踝平面。其中切取单纯皮瓣12例,复合皮瓣3例,皮瓣范围7cm×6cm^11cm×8cm。供区伤口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皮瓣肿胀或血运障碍,供、受区创面均期愈合。术后获随访3~6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近似,无局限性臃肿,能穿鞋正常行走,皮瓣受力处无破溃,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不需吻合血管,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 皮肤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 岛状皮瓣
下载PDF
小腿逆行筋膜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展望 宁金龙 +1 位作者 朱飞 刘韵 《解剖与临床》 2006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报道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应用小腿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缺损62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34例,腓动脉穿支小腿外侧逆行筋膜皮瓣20例(21块皮瓣),胫后动脉穿支小腿内侧筋膜皮瓣8例。结果... 目的:报道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应用小腿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缺损62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34例,腓动脉穿支小腿外侧逆行筋膜皮瓣20例(21块皮瓣),胫后动脉穿支小腿内侧筋膜皮瓣8例。结果:58块皮瓣完全成活,4块部分坏死、1块完全坏死者经补充植皮治愈。随访1~6a,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组筋膜皮瓣血供良好、操作简单,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尤其适合修复足跟及踝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 组织缺损 逆行筋膜皮瓣 修复
下载PDF
探讨VSD负压封闭引流后延期皮瓣移植术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红卫 刘新辉 +3 位作者 黄步峰 赵敏 唐波 肖文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58-61,66,共5页
目的探讨清创后VSD负压封闭引流后延期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远端蒂筋膜皮瓣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1年10月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远端蒂筋膜皮瓣移植术病例37例,采用急诊清创后即行皮瓣移植18例为... 目的探讨清创后VSD负压封闭引流后延期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远端蒂筋膜皮瓣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1年10月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远端蒂筋膜皮瓣移植术病例37例,采用急诊清创后即行皮瓣移植18例为对照组;采用急诊清创、VSD负压封闭引流后延期行皮瓣移植19例为观察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并发感染情况,皮瓣成活情况以及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程度。结果两组抗感染能力、皮瓣成活率、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SD技术加延期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远端蒂筋膜皮瓣移植术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以大大降低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感染的发生率,并提高了皮瓣的成活率,改善了患者的患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软组织缺损 负压封闭引流 远端蒂皮瓣移植
下载PDF
足底深支或(和)第一跖背动脉逆行足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章祥洲 袁振奋 杨蔚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索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佳方法。方法采用足底深支或(和)第1跖背动脉逆行足背岛状皮瓣对6例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结果6例患者均一次性修复,软组织缺损最大面积8cm×6cm,术后随访1~4年,足部功能与外... 目的探索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佳方法。方法采用足底深支或(和)第1跖背动脉逆行足背岛状皮瓣对6例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结果6例患者均一次性修复,软组织缺损最大面积8cm×6cm,术后随访1~4年,足部功能与外观均较满意。结论足底深支或(和)第1跖背动脉逆行足背岛状皮瓣血管解剖比较恒定,操作简单,是修复足远端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深支 第1跖背动脉 足背岛状皮瓣
原文传递
以内踝前血管为蒂胫骨远端内侧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发惠 陈振光 +2 位作者 郑和平 谢昀 陶圣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3-575,共3页
目的:为内踝前血管胫骨远端内侧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观测内踝前动脉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邻近吻合及胫骨远端内侧面的骨膜血管.结果:内踝前动脉起于胫前动脉或足背动脉,紧邻胫骨前... 目的:为内踝前血管胫骨远端内侧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观测内踝前动脉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邻近吻合及胫骨远端内侧面的骨膜血管.结果:内踝前动脉起于胫前动脉或足背动脉,紧邻胫骨前肌腱内侧行向前内,在楔骨内缘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或跗内侧动脉后行支形成吻合.动脉沿途发出3~6支外径为0.3~1.0 mm的内踝骨膜支,分布内踝区骨膜,并与其它来源的胫骨远端内侧面骨膜动脉相吻合.结论:以内踝前血管为蒂的胫骨远端内侧骨膜瓣,顺行移位可修复胫骨远端骨不连,顺行或逆行移位可用于修复距骨颈骨折和距骨体缺血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内踝前动脉 跗内侧动脉 胫骨远端 骨膜辩
下载PDF
远端蒂腓肠皮瓣治疗踝周皮肤缺损骨髓炎的影响因素
20
作者 刘玺 董忠根 +5 位作者 魏建伟 彭潇 刘立宏 罗顺红 陶世斌 王建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皮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及足部创伤性骨髓炎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并分析骨髓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1月—2021年2月应用远端蒂腓肠皮瓣对174例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中下段及足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皮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及足部创伤性骨髓炎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并分析骨髓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1月—2021年2月应用远端蒂腓肠皮瓣对174例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中下段及足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改良ASAMI评分系统进行患肢功能评定。采用单项因素比较与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骨髓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74例皮瓣中,部分坏死12例(6.9%),完全成活162例(93.1%)。骨髓炎复发22例(12.6%),治愈组152例(87.4%)。末次随访时依据改良ASAMI评分,优74例(42.5%),良83例(47.7%),可14例(8.0%)和差3例(1.7%),总体优良率为90.2%。单项因素比较表明,复发组与治愈组在性别构成、病灶部位、骨髓炎解剖分型、皮瓣面积和骨折处理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复发组患者年龄、病程均显著大于治愈组(P<0.05)。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大(OR=1.024,P=0.046)、病程长(OR=4.664,P=0.004)和骨髓炎Cierny-Mader IV分型重(OR=4.086,P=0.041)是骨髓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远端蒂腓肠皮瓣结合恰当的骨髓炎处理,是治疗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中下段及足部创伤性骨髓炎的一种有效和较好的方法;该疗法骨髓炎复发率与骨髓炎Cierny-Mader分型、病程及患者年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中下段及足部 软组织缺损 骨髓炎 复发 腓肠皮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