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雨-土壤-径流系统中氮磷的迁移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育红 阎百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0,58,共5页
农田地表径流形成的面源污染是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主要污染源。降雨输入、土壤溶质迁移和地表径流输出三者相互作用,决定着农田面源污染负荷的产生。通过设置移动小区,收集和监测次降雨事件中的地表径流、土壤溶质迁移,研究面源... 农田地表径流形成的面源污染是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主要污染源。降雨输入、土壤溶质迁移和地表径流输出三者相互作用,决定着农田面源污染负荷的产生。通过设置移动小区,收集和监测次降雨事件中的地表径流、土壤溶质迁移,研究面源污染负荷中降雨氮磷和土壤溶质输入负荷和比例。结果显示,随雨水输入径流的DTN、DTP负荷占径流DTN、DTP负荷的58%和67%;由降雨带到陆地生态系统的N、P主要通过径流输入到其它系统中,但径流NO3--N负荷主要来自土壤溶解态NO3--N向径流的溶出迁移;计算降雨-地表径流-土壤溶质的相互作用深度,简化了小流域面源污染负荷量化过程,为制定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治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氮磷 相互作用深度 面源污染 小流域
下载PDF
沂蒙山区不同覆被棕壤理化特征对径流溶解态氮磷输出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骞 于兴修 +2 位作者 刘前进 吕国安 张含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26-1536,共11页
以沂蒙山区的棕壤为例,利用野外原位模拟降雨试验,在分析荒草地、侧柏林、金银花、山楂园和花生地等5种典型覆被下棕壤坡地径流溶解态氮(DN)、磷(DP)输出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棕壤主要理化性质差异对径流DN、DP输出的... 以沂蒙山区的棕壤为例,利用野外原位模拟降雨试验,在分析荒草地、侧柏林、金银花、山楂园和花生地等5种典型覆被下棕壤坡地径流溶解态氮(DN)、磷(DP)输出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棕壤主要理化性质差异对径流DN、DP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70mm·h-1)、地形和植被覆盖度等条件较为一致的情况下,5种覆被下棕壤坡地径流DN、DP的平均浓度分别在0.595~1.523mg·L-1和0.071~0.269mg·L-1之间;而径流DN、DP的平均输出率分别在3.92~35.79mg·m-·2h-1和0.65~5.89mg·m-·2h-1之间.表土有机质、有效态氮磷钾养分含量等棕壤化学性质,以及容重和初始含水量等棕壤物理性质是影响径流DN、DP浓度的主要土壤因子,棕壤化学性质对径流DN、DP浓度的影响程度要远大于棕壤物理性质,其中,有机质含量对径流DN、DP浓度的贡献率最大,均达到44%以上;砾石盖度与砂粒含量等棕壤物理属性是影响径流DN、DP输出率的主要土壤因子.侧柏林和山楂园表土养分含量较高,导致其径流DN、DP的平均浓度也显著高于金银花、荒草地和花生地.花生地和侧柏林土壤砂粒含量高,砾石盖度大,土质较粗,这是其径流DN、DP的平均输出率较大的主要原因.金银花具有改良土壤结构的功效,可有效地控制径流中溶解态N、P污染物浓度并减少其输出量,合理调整其空间布局,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山区 降雨试验 棕壤理化性质 溶解态氮磷 输出特征
原文传递
基于地统计学分析的太湖颗粒态和溶解态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吕伟伟 姚昕 +2 位作者 张保华 高光 邵克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0-602,共13页
研究水体氮、磷营养盐的空间变异性及时空动态变化,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和了解氮、磷营养盐的变化对藻类生长繁殖的影响,对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暴发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统计学分析方法,以太湖2014年8月~2015年5月夏、秋、... 研究水体氮、磷营养盐的空间变异性及时空动态变化,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和了解氮、磷营养盐的变化对藻类生长繁殖的影响,对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暴发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统计学分析方法,以太湖2014年8月~2015年5月夏、秋、冬、春四季为研究时段,分析了草、藻型等不同生态类型湖区颗粒态和溶解态氮、磷营养盐的来源以及赋存形态,营养盐限制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寻其时空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时空分布上,水体中氮、磷含量整体表现为冬季高于其他季节,呈现由西北湖区向东南湖区递减的特征;颗粒态氮、磷与叶绿素a含量则表现为夏季高于其他季节,冬季高值区均位于南部湖区,其余季节高值区集中在西北湖区.(2)随季节变化,太湖草、藻型湖区氮磷营养盐形态组成发生了大的变化;藻型湖区由冬季以硝酸盐氮和有机磷为主,转变为其余季节以颗粒态氮磷为主,而草型湖区由冬季以颗粒态氮磷为主,转变为其余季节以氨氮和有机氮磷为主.(3)营养结构上,藻型湖区总氮/总磷比值由秋冬季节大于16,降低为夏春季节的小于16;而草型湖区却由秋冬季节小于16,升高为夏春季节大于16.溶解态氮磷比在藻型湖区的空间变化规律与总氮/总磷比值一致,而在草型湖区溶解态氮磷比由秋季小于16,升高为夏、冬、春季节大于16.颗粒态氮磷比时空变化均不显著(P> 0. 05),各季节藻型湖区颗粒态氮磷比值均小于16,草型湖区均大于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态氮磷 溶解态氮磷 时空分布 形态组成 地统计学
原文传递
龙滩水库枯水期N、P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曹玉平 袁热林 +2 位作者 焦树林 张倩 邓飞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65,共7页
为研究龙滩水库枯水期溶解态氮、磷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龙滩水库枯水期(2017年1月份)进行分层采样,现场测定水体理化性质及实验室分析水中营养盐浓度。结果表明:龙滩水库水温出现明显垂直分层:0~10m为温跃层;10~60m为混合层;60m... 为研究龙滩水库枯水期溶解态氮、磷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龙滩水库枯水期(2017年1月份)进行分层采样,现场测定水体理化性质及实验室分析水中营养盐浓度。结果表明:龙滩水库水温出现明显垂直分层:0~10m为温跃层;10~60m为混合层;60m以下为底温层;pH值为7.63~7.92,水体呈弱碱性。溶解无机氮(DIN)平均浓度为4.75mg/L。水体溶解性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平均值为0.07mg/L、2.62mg/L、2.05mg/L,分别占DIN的1.6%、55.2%、43.2%,硝态氮、亚硝态氮是组成龙滩水库溶解无机氮的主要成分。磷酸盐平均浓度为0.04mg/L。参照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标准,N/P(质量比)比值为73.84,说明龙滩水库枯水期属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营养状态空间分布特征:坝前水体>双江口>红水河镇>小马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氮与磷 热分层 空间分布 富营养化 龙滩水库
下载PDF
不同厚度降解地膜对坡耕地溶解态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凯丽 张含玉 +2 位作者 方怒放 刘前进 李靖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6-413,共8页
[目的]为探究降解地膜覆盖对径流及溶解态氮磷流失的影响。[方法]利用野外原位径流小区,以覆膜垄作花生种植为研究对象,设置0.003 mm厚聚乙烯普通地膜覆盖处理(PF)和厚度为0.006 mm(BF1),0.008 mm(BF2),0.010 mm(BF3),0.012 mm(BF4)的... [目的]为探究降解地膜覆盖对径流及溶解态氮磷流失的影响。[方法]利用野外原位径流小区,以覆膜垄作花生种植为研究对象,设置0.003 mm厚聚乙烯普通地膜覆盖处理(PF)和厚度为0.006 mm(BF1),0.008 mm(BF2),0.010 mm(BF3),0.012 mm(BF4)的降解地膜覆盖处理及未覆膜处理(CK),测定不同处理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量及径流中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速效磷(PO_(4)^(3-)-P)浓度,分析不同厚度降解地膜覆盖条件下径流及养分流失特征。[结果](1)降解地膜降解所需时间随地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加。(2)各处理的累积径流量由小到大为BF1<BF2<BF3<PF<CK<BF4,BF1与BF4之间差异显著(p<0.05)。(3)与CK相比,各覆膜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减少氮磷累积流失量。其中,BF1处理对NH_(4)^(+)-N和NO_(3)^(-)-N流失量的削减效果较好,而BF2处理对PO_(4)^(3-)-P流失量的削减效果较好。(4)在5个覆膜处理中,BF4处理的NO_(3)^(-)-N和PO_(4)^(3-)-P流失量最高,而BF3处理的NH_(4)^(+)-N流失量最高。[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防治覆膜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对绿色农业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地膜厚度 自然降雨 径流 溶解态氮磷流失
下载PDF
秋季赤道西太平洋上层水体营养盐的垂直分布
6
作者 白雪燕 杨福霞 +2 位作者 董明帆 吴英璀 陈洪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71,共8页
利用2017年秋季在西太平洋进行现场调查数据,探讨了秋季赤道西太平洋表层到300m水层溶解无机营养盐及溶解有机氮(DON)、溶解有机磷(DOP)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NO3-N、PO4-P、SiO3-Si的垂直分布趋势大体相似:垂直分层明显,其含量随... 利用2017年秋季在西太平洋进行现场调查数据,探讨了秋季赤道西太平洋表层到300m水层溶解无机营养盐及溶解有机氮(DON)、溶解有机磷(DOP)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NO3-N、PO4-P、SiO3-Si的垂直分布趋势大体相似:垂直分层明显,其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符合大洋营养盐的一般规律。亚硝酸盐在75m以浅和150m以深水层浓度较低,在100m水层附近出现最大值,主要与氨氧化细菌作用下的氨氧化过程或浮游植物的排泄释放有关。DIN、TDN和DIP、TDP的平均含量均随水深逐渐增大;DON和DOP在TDP和TDN中的占比均随水深逐渐降低,高值出现在表层,低值在300m层,反映了有机质的矿化作用对营养盐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营养盐 垂直分布 溶解有机氮、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