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 被引量:7
1
作者 扶城宾 何瑞霞 +3 位作者 张素素 谢砺颖 郭桂花 林森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探讨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在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7-06在我院行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病例22例28眼,男10... 目的:探讨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在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7-06在我院行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病例22例28眼,男10例,女12例,年龄3~28(平均12.32±6.81)岁,从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DVD疗效、下斜肌功能亢进疗效、眼位及代偿头位、并发症等方面观察,术后随访6~18(平均10.05±3.87)mo。结果: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无双眼视功能者11例(50%);恢复Ⅰ级视功能者6例(27%);恢复Ⅱ级视功能者3例(14%);恢复Ⅲ级视功能者2例(9%)。DVD疗效:满意17例(77%),好转5例(23%),无效0例。下斜肌功能亢进疗效:治愈13例(59%),好转9例(41%),无效0例。术后眼位及代偿头位:(1)水平眼位:外斜矫正术后水平眼位欠矫1例,内斜矫正术后水平眼位欠矫1例,过矫0例,正位20例;(2)垂直眼位:垂直斜视度≤5 △者13例,5 △<垂直斜视度<10 △者9例,平均5.55 △±2.35 △,垂直眼位无过矫;(3)代偿头位:术后6例代偿头位消失,1例代偿头位明显改善。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轻微抗上转综合征,1例患者发生轻微睑裂缩窄,睑裂缩窄量<1mm。结论: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疗效满意,规范的术前检查、个性化手术设计以及手术技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 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 分离性垂直斜视
下载PDF
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杨隆艳 孙伟 徐春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2-773,776,共3页
目的分析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下斜肌转位术的24例(30眼)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的完整资料,并根据术前原在位垂直斜度将患者分为小度... 目的分析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下斜肌转位术的24例(30眼)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的完整资料,并根据术前原在位垂直斜度将患者分为小度数、中等度数和大度数组,比较下斜肌转位术对各组近距离(33cm)和远距离(5m)原在位垂直斜度矫正效果。所有患者下斜肌固定于下直肌颞侧缘外的浅层巩膜,与下直肌附着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期手术矫正。结果近距离小度数DVD组、中等度数DVD组、大度数DVD组治愈率分别为100%、0、0;3组有效率分别为92.3%、7.7%、0;3组无效率分别为41.7%、25.0%、33.3%;远距离时各组治愈率分别为100%、0、0;3组有效率分别为92.9%、7.1%、0;3组无效率分别为25.0%、50.0%、25.0%;无论是近距离还是远距离,下斜肌转位术对小度数和中等度数DVD组的原在位垂直斜度矫正效果明显优于大度数DV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小度数和中等度数DV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转位术对小度数DVD组(≤10△)和中等度数DVD组(11△~19△)近距离和远距离原在位垂直斜度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大度数DVD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垂直偏斜 下斜肌亢进 下斜肌转位术
下载PDF
Helveston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成虎 徐新萌 蒋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392-1393,共2页
目的:探讨Helveston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5例30眼Helveston综合征病例,根据患者上斜肌亢进及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患... 目的:探讨Helveston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5例30眼Helveston综合征病例,根据患者上斜肌亢进及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患者8例16眼行双眼上斜肌鞘内断腱术,术后随访1-3a,A征均消失,其中3例6眼DVD消失,5例10眼DVD减轻,均未再次行DVD矫正手术;患者4例8眼行双眼上直肌后徙联合双眼外直肌后徙并垂直移位术,术后随访1-3a,眼位正位,A征消失,1例2眼DVD消失,3例6眼DVD减轻,未再行二次手术;患者3例6眼行双眼水平直肌后徙联合垂直移位术,术后随访6mo,眼位正位,A征消失,DVD减轻,未再次行二次手术。结论:Helveston综合征可根据患者上斜肌亢进及DVD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VESTON综合征 上斜肌 手术 DVD
下载PDF
垂直分离性斜视中的上直肌变性现象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素红 甘晓玲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31-733,共3页
目的探讨垂直分离性斜视与上直肌变性的关系。方法观察垂直分离性斜视行上直肌后徙术患者共44例58眼,术中分别记录上直肌及周围组织是否有变性、上直肌的止点与角膜缘的距离及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疗效。将结果按上直肌是否有变性分... 目的探讨垂直分离性斜视与上直肌变性的关系。方法观察垂直分离性斜视行上直肌后徙术患者共44例58眼,术中分别记录上直肌及周围组织是否有变性、上直肌的止点与角膜缘的距离及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疗效。将结果按上直肌是否有变性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58眼中44眼无上直肌变性,占75.86%,14眼有上直肌变性,占24.14%。上直肌的止点与角膜缘的距离:无上直肌变性组平均为7.15mm,有上直肌变性组平均为7.23mm。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上直肌变性组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满意率分别是78.57%、85.71%,无上直肌变性组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满意率分别是79.55%、84.1%。两组间的疗效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垂直分离性斜视中的上直肌变性现象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离性斜视 上直肌 变性
原文传递
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百祥 韩敏杰 冯江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研究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3/2016-03收治的60例60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确定所有患儿家属如实掌握此次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3/2016-03收治的60例60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确定所有患儿家属如实掌握此次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上直肌后徙术治疗)和观察组(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各30例30眼,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并发症发生率10%;同期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并发症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表症状、角膜表面不对称系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前转位术 分离性垂直斜视 眼表症状 角膜表面不对称系数
下载PDF
Modified inferior oblique anterior transposition for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 combined with superior oblique palsy:A case report
6
作者 Yao Zong Ze Wang +1 位作者 Wen-Lan Jiang Xian Y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2期2796-2802,共7页
BACKGROUND Inferior oblique anterior transposition(IOAT)has emerged as an effective surgery in the management of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combined with superior oblique palsy(SOP).Traditional IOAT usually pr... BACKGROUND Inferior oblique anterior transposition(IOAT)has emerged as an effective surgery in the management of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combined with superior oblique palsy(SOP).Traditional IOAT usually provides satisfactory primary position alignment and simultaneously restricts the superior floating phenomenon.However,it also increases the risk of the anti-elevation syndrome and narrowing of the palpebral fissure in straight-ahead gaze,especially after the unilateral operation.CASE SUMMARY We report the outcomes of the modified unilateral IOAT in two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DVD combined with SOP.The anterior-nasal fibers of the inferior oblique muscle were attached at 9 mm posterior to the corneal limbus along the temporal board of the inferior rectus muscle,the other fibers were attached a further 5 mm temporal to the anterior-nasal fibers.Postoperatively,both hypertropia and floating were improved,and no obv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CONCLUSION In these cases,the modified unilateral IOAT was an effective and safe surgical method for treating DVD with S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transposition Inferior oblique muscles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 Superior oblique palsy Anti-elevation syndrome Case report
下载PDF
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赵琪 邵彦 王慧珠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6期536-537,共2页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38只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行上直肌大量后徙(7~10mm),合并下斜肌亢进者同时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效果。结果远期效果满意率为80%,术后效果良好。结...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38只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行上直肌大量后徙(7~10mm),合并下斜肌亢进者同时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效果。结果远期效果满意率为80%,术后效果良好。结论上直肌大量后徙术及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垂直偏斜 外科手术 眼外肌
下载PDF
分离性垂直斜视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韩二营 于世辉 李月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726-727,共2页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61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行上直肌大量后徙,合并下斜肌亢进者同时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满意46眼,满意率75%,术后改善14眼,改善率23%,...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61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行上直肌大量后徙,合并下斜肌亢进者同时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满意46眼,满意率75%,术后改善14眼,改善率23%,无效1眼。结论:上直肌大量后徙术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有效方法。合并有下斜肌亢进者,首选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无下斜肌亢进者,首选上直肌后徙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垂直斜视 手术 眼外肌
下载PDF
分离性垂直斜视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郎丽娟 杨国渊 刘陇黔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658-660,共3页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根据DVD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8例43眼中手术治疗34眼,治愈24眼(70.59%),好转6眼(17.65%),...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根据DVD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8例43眼中手术治疗34眼,治愈24眼(70.59%),好转6眼(17.65%),4眼无效(11.76%),另外9眼因为上斜度数≤10△或者在矫正水平斜视后上斜度数明显减小而未行DVD手术。术后经过双眼视功能训练,同视机检查有Ⅰ级视功能者6例,Ⅱ级视功能者4例,Ⅲ级视功能者3例,剩余15例仍无双眼单视功能,其年龄均>10岁。结论个体化的手术治疗能够使DVD患者得到满意的效果,视功能训练也是斜视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垂直斜视 临床表现 手术
下载PDF
不同量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双眼不对称DVD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丽英 王丽丽 +3 位作者 张雯 董玉红 杨格强 姚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1063-1064,共2页
目的:通过不同量的下斜肌转位术对双眼不对称的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的治疗,观察眼位矫正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双眼垂直斜度不相等的DVD患者15例,均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上斜度为15△~20△眼采取下斜肌部分转位术,上斜度>... 目的:通过不同量的下斜肌转位术对双眼不对称的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的治疗,观察眼位矫正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双眼垂直斜度不相等的DVD患者15例,均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上斜度为15△~20△眼采取下斜肌部分转位术,上斜度>20△眼采取下斜肌全部转位术。术后观察眼位矫正情况及睑裂变化、眼球运动情况。结果:术后双眼第一眼位上斜明显改善,下斜肌功能亢进均消失,双眼睑裂大小基本对称,向上注视时上转程度相等。结论:DVD患者双眼上斜程度往往不对称,可根据第一眼位垂直斜度大小分别采取下斜肌全部转位和部分转位,以减少术后双眼睑裂不等大或上转程度不相等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垂直斜视 双眼不对称 下斜肌转位术
下载PDF
下斜肌前置移位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昌亮 胡燕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552-553,共2页
目的:观察下斜肌前置移位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方法:下斜肌前置移位于下直肌附着点颞侧前2mm或下直肌附着点颞侧成一直线处,同时矫正水平斜视。结果:患者8例11眼中,术前6眼DVD程度... 目的:观察下斜肌前置移位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方法:下斜肌前置移位于下直肌附着点颞侧前2mm或下直肌附着点颞侧成一直线处,同时矫正水平斜视。结果:患者8例11眼中,术前6眼DVD程度是1+,术后DVD消失;术前3眼DVD程度是2+,术后2眼垂直斜视消失,1眼DVD程度为1+;术前2眼DVD程度是3+,术后1眼DVD程度为1+,1眼为2+。所有患者下斜肌均不亢进。结论:下斜肌前置移位是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的有效方式,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前置移位 下斜肌亢进 分离性垂直偏斜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n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 with horizontal and torsional strabismus 被引量:2
12
作者 Lu-Qin Wan Xiao-Mei Wan +1 位作者 Hua-Qing Gong Li-Xin Xi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0年第4期637-642,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imultaneou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operations on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 associated with other deviations.METHODS: Forty-five cases of DVD with horizontal a... AIM: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imultaneou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operations on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 associated with other deviations.METHODS: Forty-five cases of DVD with horizontal and torsional strabismus underwent combined operation were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 All clinical records were analyzed.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to 24 mo. Wilcoxon signed-ranks test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eviation. χ~2 tes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binocular visual function. RESULTS: Forty-five cases included 36 patients with intermittent exotropia and binocular 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IOOA), 5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esotropia and binocular IOOA, 4 patients with intermittent exotropia and monocular superior oblique palsy. The superior rectus recession(SRR) combined with horizontal rectus recession and the myectomy of inferior oblique or anterior transposition were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to correct all types of strabismus. There were 43 cases who achieved normal eye position in vertical direction, while 2 cases were with undercorrection of 5~Δ to 6~Δ. In patients with horizontal strabismus, 2 cases of exotropia were with overcorrection of 6~Δ to 8~Δ, 1 case of esotropia was with undercorrection of 6~Δ, and 1 case of monocular superior oblique palsy with compensatory head posture was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binocular visual function of most patients recovered after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binocular visual function and eye position were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operation(P<0.05).CONCLUSION: The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n DVD with horizontal and torsional strabismus is successf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 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 STRABISMUS operation
下载PDF
下斜肌前转位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华 张黎平 +1 位作者 师翠玲 刘啸昔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20期46-47,共2页
目的分析下斜肌前转位(anterior tran-sposition of inferior oblique muscle)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疗效。方法伴用下斜肌前转位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患者9例(12只眼)... 目的分析下斜肌前转位(anterior tran-sposition of inferior oblique muscle)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疗效。方法伴用下斜肌前转位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患者9例(12只眼)。术后随访0.5~6个月,评价斜视度数和眼肌功能。结果术前DVD平均19.7PD,术后平均3.6PD。术前下斜肌功能亢进3+和2+各6只眼,术后仍有2只眼(16.7%,2/12)下斜肌功能亢进,但为1+。无任何患者主诉原在位时有复视或垂直斜视,术后1只眼(8.3%,1/12)有轻度上转受限。结论下斜肌前转位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垂直分离性 下斜肌 外科手术 眼外肌
下载PDF
下斜肌转位术对伴下斜肌功能亢进DVD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霞琳 陈金卯 +1 位作者 陶崇飞 魏艳飞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4期378-383,共6页
目的评价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偏斜的疗效。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22例(26只眼)行下斜肌转位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VD)... 目的评价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偏斜的疗效。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22例(26只眼)行下斜肌转位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前后33cm及5m垂直斜视度变化、下斜肌功能减弱情况以及单双眼下斜肌转位术后发生抑制上转综合征(AES)的情况。结果(1)22例患者术前33em平均垂直斜视度(21.12±9.49)PD,术后(3.92±6.35)PD(t=9.026,P=0.000);术前5m平均垂直斜视度(21.00±8.83)PD,术后(4.12±7.25)PD(t=8.819,P=0.000)。(2)术前下斜肌亢进平均(3.04±0.79),术后平均(0.20±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32,P=0.000)。(3)双眼下斜肌转位4例中1例以及单眼下斜肌转位加对侧眼下斜肌切断7例中1例术后出现抑制上转综合征(AES),仅行单眼下斜肌转位11例中6例术后出现AES。结论下斜肌转位术是治疗合并下斜肌亢进的DVD的有效手术方式,双眼下斜肌亢进的DVD可采取双侧下斜肌转位或者单侧下斜肌转位联合对侧下斜肌切断,单眼下斜肌亢进的DVD不建议首选下斜肌转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转位术 下斜肌功能亢进 分离性垂直偏斜 抑制上转综合征
原文传递
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管学刚 徐洪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81-1184,共4页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因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斜视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观察患者性别、年龄、斜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效果,并随访3个月到2年。结果单纯DVD患者6例...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因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斜视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观察患者性别、年龄、斜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效果,并随访3个月到2年。结果单纯DVD患者6例,合并其他类型斜视患者9例;单眼受累5例,其中3例采用上直肌后徙,2例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加转位;双眼受累10例,6例采用不等量的上直肌后徙,后徙量为3.5—10mm,4例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前转位,根据垂直斜度及下斜肌亢进程度的不同,分别将下斜肌离断并切除一定量后转位于下直肌颞侧水平前1mm至下直肌颞侧水平后1mm不等。术后12例患者眼位正位,遮盖后无上斜视出现,外观满意,1例行单眼手术者对侧眼出现DVD,1只眼行下斜肌转位后患者出现上转受限。结论非对称性分离性垂直斜视选择非对称性手术效果较好,对于无下斜肌亢进的患者首选上直肌不等量后徙,对于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患者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前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垂直斜视 眼外科手术 动眼肌
原文传递
不同临床特点的分离性垂直偏斜手术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晓梅 王园 +1 位作者 单晓娜 宫华青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947-95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特点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青岛眼科医院2013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诊断为DVD上斜明显并行上直肌手术的患者共49例。根据双眼上斜程度不等对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特点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青岛眼科医院2013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诊断为DVD上斜明显并行上直肌手术的患者共49例。根据双眼上斜程度不等对患者进行分组,设计手术量,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A组:双眼上斜≥20^△,上斜程度差别<5^△,共18例;B组:双眼上斜≥20^△,双眼上斜程度差别≥5^△,共14例;C组:一眼上斜≥20^△,另一眼上斜<5^△,共17例。C组的上斜<5^△是指仅有微小上转动度或未引出上斜。C组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1组(双眼手术)和C2组(单眼手术)。手术指征:A组:上斜程度明显影响外观,双眼上斜程度基本相等,上斜度数≥20^△者,行双眼上直肌等量的大量后徙7~10 mm;B组:双眼上斜程度不等,上斜度数较大眼,行大量上直肌后徙7~10 mm,另一眼上直肌后徙为5~6 mm;C1组:一眼明显上斜者行其后徙7~10 mm,另一眼则后徙4 mm(10例),C2组:只一眼行矫正手术(7例)。2组独立样本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睑裂明显不等的变化。A组患者手术满意度为94%。B组患者手术满意度为93%。C1组行双眼手术者,手术满意度为100%。C2组行单眼手术者,手术满意度仅为29%。对C1和C2组进行比较,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6,P<0.001)。结论:DVD是双眼性疾病,根据分离以及上斜程度是否相同,可行双眼上直肌等量及不等量的后徙。即便一眼无明显上斜,仍须按不等量手术设计给予最小量的上直肌后徙,若仅行明显上斜眼手术则易引起对侧眼术后上斜视和反转性的代偿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垂直偏斜 手术 上直肌后徙
原文传递
分离性垂直偏斜合并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嘉星 任艳红 赵堪兴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541-543,共3页
目的:分析分离性垂直偏斜(DVD)合并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发病年龄及双眼视功能水平与DV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组1:DVD合并间歇性外斜视;组2:单纯间歇性外斜视;组3:单纯DV... 目的:分析分离性垂直偏斜(DVD)合并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发病年龄及双眼视功能水平与DV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组1:DVD合并间歇性外斜视;组2:单纯间歇性外斜视;组3:单纯DVD。比较并分析3组病人的发病时间、术前立体视功能及垂直分离偏斜程度。结果:DVD合并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发病月龄(45.0月)早于单纯间歇性外斜视(82.9月)(P<0.01)。其双眼视功能较单纯间歇性外斜视组差(P<0.01)。组1与组3的垂直分离斜度分别为14.5△±9.6△、23.7△±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D合并间歇性外斜视发病年龄较早,双眼视功能较差。视觉发育早期双眼视功能的破坏可能是影响DV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DVD合并间歇性外斜视中的水平方向眼位偏斜对垂直斜视度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分离性垂直偏斜 间歇性外斜视 立体视功能
下载PDF
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霞琳 陈金卯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0期1820-1822,共3页
下斜肌转位术是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的一种有效方法。改良的手术方式不一定优于传统下斜肌转位术。双眼非对称性DVD可采用不等量下斜肌转位,单眼下斜肌转位可治疗单眼DVD,但术后可能出现术眼上转受限,不伴下斜肌亢进的DVD也可采用... 下斜肌转位术是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的一种有效方法。改良的手术方式不一定优于传统下斜肌转位术。双眼非对称性DVD可采用不等量下斜肌转位,单眼下斜肌转位可治疗单眼DVD,但术后可能出现术眼上转受限,不伴下斜肌亢进的DVD也可采用下斜肌转位术。抑制上转综合征是下斜肌转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双眼手术以及下斜肌新的附着点不超过下直肌止点可能会减少该综合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垂直偏斜 下斜肌转位 抑制上转综合征
下载PDF
上直肌悬挂后徙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俊喜 王晓丽 彭坤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8年第8期708-709,共2页
目的探讨上直肌悬吊后徙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1例(40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手术中将上直肌后退5mm后进行悬吊。根据垂直斜视度大小进行不同量的上直肌后退,上斜视度〈20°上直肌悬吊后退7mm,20~25°... 目的探讨上直肌悬吊后徙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1例(40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手术中将上直肌后退5mm后进行悬吊。根据垂直斜视度大小进行不同量的上直肌后退,上斜视度〈20°上直肌悬吊后退7mm,20~25°上直肌悬吊后退8mm,〉25°上直肌悬吊后退9mm。结果40眼中有35眼满意,4眼好转,1眼无效。伴有12例外斜视的患者中满意10例,2例好转;伴有8例内斜视的患者中,满意6例,2例好转,1例患者术后出现复视,观察1个月后复视消失。结论应用上直肌悬吊后退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疗效好、方法简便、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垂直斜视 外科手术 上直肌
下载PDF
不同下斜肌前转位术式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辉 罗肇文 孙志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15期23-25,共3页
目的 评价标准下斜肌前转位术和下斜肌前转位联合部分切除术在分离性垂直偏斜(DVD)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DVD患者36例(59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标准下斜肌前转位术组(30眼)和下斜肌前转位联合部分切除术组(29眼),观察对比术... 目的 评价标准下斜肌前转位术和下斜肌前转位联合部分切除术在分离性垂直偏斜(DVD)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DVD患者36例(59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标准下斜肌前转位术组(30眼)和下斜肌前转位联合部分切除术组(29眼),观察对比术后3个月时的垂直斜视度变化和下斜肌功能状况.结果 标准下斜肌前转位术组30眼术后3个月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为0△~10△(3.5△±2.7△)(三棱镜度),下斜肌前转位联合部分切除术组29眼术后3个月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为0△~12△(3.3△±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标准下斜肌前转位术组下斜肌功能2眼为+2级,7眼为+1级,21眼为0级,下斜肌前转位联合部分切除术组下斜肌功能1眼为+2级,4眼为+1级,24眼为0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下斜视.结论 下斜肌前转位术可作为治疗DVD的首选术式,并可用于不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治疗.下斜肌前转位联合部分切除术并没有显著增加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科手术 分离性垂直偏斜 下斜肌亢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