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5例临床回顾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金颖康 吴上志 +3 位作者 辜淑君 张亚文 张抗抗 陈德晖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07-711,共5页
目的总结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儿童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um marneffei,PSM)特点,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05年1月至2016年6月诊断的15例非HIV感染相关播散性PSM患儿的临... 目的总结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儿童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um marneffei,PSM)特点,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05年1月至2016年6月诊断的15例非HIV感染相关播散性PSM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 15例患儿中,男∶女=9∶6,中位年龄23个月(3个月至4岁10个月)。入院时均有发热、肝大,多伴有咳嗽气喘、脾大、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升高93.3%(14/15),真菌G试验阳性80.0%(8/10),真菌GM试验阳性87.5%(7/8)。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15例肺部均有累及,表现形态多样。骨髓培养和淋巴结组织活检马尔尼菲菌阳性率最高(>90%)。预后与病程长短及抗真菌治疗疗程相关,死亡的7例患儿病程明显长于治愈的8例(P<0.05),抗真菌治疗时间均<2周,主要死亡原因是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衰竭。治愈患儿采取两性霉素B或伏立康唑静滴2~4周后改为伊曲康唑口服维持,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结论儿童非HIV感染相关播散性PSM好发于婴幼儿,临床及实验室诊断缺乏特异性。同时进行多部位体液培养或组织活检(尤其是骨髓培养和淋巴结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病程偏长、未进行及时抗真菌治疗的患儿容易合并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播散性
原文传递
低分子量肝素对儿童急性白血病DIC早期干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葛云鹏 孙立荣 +1 位作者 赵艳霞 仲任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66-668,共3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儿化疗早期干预治疗疗效。方法将初次接受化疗的60例AL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30例:在诱导缓解治疗的同时加用LMWH;对照组30例;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前不应用LMWH,其他治疗同...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儿化疗早期干预治疗疗效。方法将初次接受化疗的60例AL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30例:在诱导缓解治疗的同时加用LMWH;对照组30例;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前不应用LMWH,其他治疗同干预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血小板(PLT)和临床出血倾向等变化。结果干预组在应用LMWH治疗后3d,AT-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4.6360,P<0.05),D-D下降显著(t=9.3091,P<0.05),出血倾向于治疗后5d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DIC;对照组与干预组同期相比APTT明显延长(t=4.2574,P<0.01),D-D水平升高明显(t=11.0665,P<0.01),出血倾向明显且恢复慢。结论LMWH在初治AL化疗导致血凝障碍的早期干预疗效明显,出血倾向明显减轻;LMWH具有半衰期长,抗Xa因子作用强,使用方便等优点,值得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急性白血病 化疗 血凝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