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MBA-015井高孔高渗活跃油水层尾管固井 被引量:3
1
作者 田国强 唐凯 兰小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5,共7页
针对厄瓜多尔PAM国家石油公司43区块TMBA油田NAPO组M1油层高孔、高渗、低压、边底水和窄间隙、井径数据准确度差、所需水泥浆量难以设计、井壁稳定性差等难题,考虑了储层保护,研究了微膨胀强触变胶乳水泥浆固井体系、高效悬浮型酸性前... 针对厄瓜多尔PAM国家石油公司43区块TMBA油田NAPO组M1油层高孔、高渗、低压、边底水和窄间隙、井径数据准确度差、所需水泥浆量难以设计、井壁稳定性差等难题,考虑了储层保护,研究了微膨胀强触变胶乳水泥浆固井体系、高效悬浮型酸性前置液体系以及尾管固井施工参数,取得了一套针对NAPO组M1油层固井防油水侵固井配套技术。新研制的微膨胀强触变胶乳水泥浆固井体系的静胶凝过渡时间为6 min,膨胀率达到0.011%,前置液体系泥饼溶蚀率达到92.57%,冲洗效率达到100%,套管居中度达到85%以上,平均体积顶替效率为93.75%。TMBA-015井现场固井施工表明,声波幅度测井曲线振幅为2~6 mV,固井质量优质,能有效控制油水侵,该固井技术能为该区块的高效投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瓜多尔 活跃油水层 防油水侵 高效悬浮型酸性前置液体 顶替效率 溶蚀率
下载PDF
错位子阵波束形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功清 徐振海 董玮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共3页
研究了大间距、可平移、随机错位子阵优化设计问题。首先,利用天线方向图乘积定理阐释了错位子阵波束形成原理;然后,对错位子阵优化问题进行建模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优化变量为子阵几何中心,代价函数由子阵栅瓣处超阵阵因子和阵列... 研究了大间距、可平移、随机错位子阵优化设计问题。首先,利用天线方向图乘积定理阐释了错位子阵波束形成原理;然后,对错位子阵优化问题进行建模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优化变量为子阵几何中心,代价函数由子阵栅瓣处超阵阵因子和阵列孔径效率综合得到,约束条件为所有子阵互不交叠;最后,对给定的正八边形阵列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最优"随机错位后,阵列方向图栅瓣降低14 dB以上,可以满足工程应用,进而验证了随机错位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位子阵 波束形成 栅瓣 孔径效率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延长油田坪北区长8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水驱油微观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俊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75,共8页
储层孔隙结构对水驱油特征有重大影响。以延长油田坪北区长8储层为例,综合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实验等资料对储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探讨了不同孔隙结构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长8储层主... 储层孔隙结构对水驱油特征有重大影响。以延长油田坪北区长8储层为例,综合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实验等资料对储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探讨了不同孔隙结构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长8储层主要岩性为细粒长石砂岩和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隙(原生孔隙)、溶蚀粒间和粒内孔隙(次生孔隙);储层类型可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Ⅰ、Ⅱ类为主要储层;水驱油驱替类型以均匀驱替、网状均匀驱替、指状网状驱替以及指状驱替为主,储层物性、孔喉特征对驱油效率有重要影响,Ⅰ、Ⅱ类储层驱油效率高达50%。明确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关系可更好地指导油气合理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驱油效率 储层物性 孔喉 坪北区 长8
下载PDF
二元复合驱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对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肖传敏 张艳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1,共4页
无碱二元复合驱是今后化学驱发展的主要方向。为认清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通过室内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二元复合驱过程中非均质油藏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的变化特征,并量化其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有隔层的条... 无碱二元复合驱是今后化学驱发展的主要方向。为认清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通过室内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二元复合驱过程中非均质油藏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的变化特征,并量化其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有隔层的条件下,中渗透层提高采收率幅度最高,低渗透层次之,高渗透层最低;二元驱高渗透层以提高驱油效率为主,低渗透层以提高波及系数为主,中渗透层同等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初步得出驱油效率对最终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率为40%,扩大波及系数的贡献率为60%,可有效指导二元驱配方组合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波及系数 驱油效率 物理模拟 贡献率
下载PDF
聚合物驱主流线与分流线油藏剩余油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白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8-114,共7页
采集油田开发取心检查井聚驱主流线和分流线油藏的油砂样品,检测得到黏度、流度、含油饱和度、驱油效率等油藏实验参数,对剩余油的特征、流动性、开采潜力及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油的黏度、流度、含油饱和度、驱油效率... 采集油田开发取心检查井聚驱主流线和分流线油藏的油砂样品,检测得到黏度、流度、含油饱和度、驱油效率等油藏实验参数,对剩余油的特征、流动性、开采潜力及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油的黏度、流度、含油饱和度、驱油效率等都呈现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特征,聚驱主流线较分流线油藏剩余油黏度、流度高,含油饱和度低,驱油效率高;油藏参数对驱油效率影响趋势和程度不同,主流线与分流线油藏剩余油的黏度、流度、孔隙度、渗透率与驱油效率的相关性差别较大;聚驱主流线油藏驱油效率受孔隙度和流度控制,聚驱分流线油藏驱油效率明显受孔隙度、流度和黏度控制;聚驱主流线油藏剩余油开采潜力高于分流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主流线 分流线 剩余油黏度 流度 含油饱和度 驱油效率
下载PDF
柳北砂砾岩油藏CO_2驱提高采收率可行性 被引量:7
6
作者 孙雷 纪明强 +2 位作者 郑家朋 张瀚奭 刘怀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3-127,共5页
柳北中低渗油藏岩性以砂砾岩为主,非均质性强、水敏性强、水驱含水上升快、水驱效果差。为了进一步认识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可行性,基于地质及储层流体特征,运用可视化注气增溶膨胀相态配伍性实验、长细管驱替实验、多功能长岩心驱替... 柳北中低渗油藏岩性以砂砾岩为主,非均质性强、水敏性强、水驱含水上升快、水驱效果差。为了进一步认识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可行性,基于地质及储层流体特征,运用可视化注气增溶膨胀相态配伍性实验、长细管驱替实验、多功能长岩心驱替实验和高压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等多种方法,分析了注CO_2增溶膨胀和溶解抽提的相态配伍性和近混相驱程度;对比分析了注水、注CO_2等不同驱替方式的驱油效率以及微观驱油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注CO_2有利于增溶膨胀和萃取抽提驱油;相态配伍性分析显示在原始地层压力条件下主要形成近混相驱;微观可视化实验显示,砂砾岩CO_2近混相驱过程具有较好的微观驱油效果,油流主要沿连通性较好的大孔道被驱替,也能驱替中小孔道的原油,驱替具有不连续性,呈现为一波一波的流动状态,可进一步通过提高驱替压差来增强驱替效率,使部分封闭的微观剩余油恢复流动;长岩心驱替表明原始压力下CO_2驱和衰竭至目前地层压力下CO_2驱的驱油效率均大于同等条件下水驱驱油效率,砂砾岩储层注入增黏水增加水的黏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但仍低于CO_2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中低渗透油藏 二氧化碳驱 最小混相压力 驱油效率 实验 机理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储层物性变化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卢亚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为了搞清强碱三元体系在油层中的运移特点及分布规律,开展了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储层物性变化特性研究。在三元试验区注采井间选择中间井补开目的层进行油层密闭取样,通过对试验区内注入井—中间井—采油井化学剂分析,总结强碱三元体系各... 为了搞清强碱三元体系在油层中的运移特点及分布规律,开展了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储层物性变化特性研究。在三元试验区注采井间选择中间井补开目的层进行油层密闭取样,通过对试验区内注入井—中间井—采油井化学剂分析,总结强碱三元体系各化学剂运移分布规律;在试验区原取心井同井组内钻取心井,分析三元复合驱后储层物性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驱油效率达到60.0%,纵向上驱油效率更加均衡,油层强水洗比例达76.6%;三元复合驱后油层孔隙半径增大,泥质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驱油效率 储层物性 孔隙半径 黏土含量
下载PDF
基于油水相渗数据的驱油效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顺康 徐建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2,共3页
为了评价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根据Welge方程以及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测试数据,建立了快速绘制含水率、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关系曲线的方法。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为评价油藏开发潜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同时可有效弥补室内实验测试... 为了评价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根据Welge方程以及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测试数据,建立了快速绘制含水率、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关系曲线的方法。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为评价油藏开发潜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同时可有效弥补室内实验测试过程中带来的误差,对于油藏动态分析、产量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 含水率 驱油效率 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下载PDF
水驱和聚合物驱油藏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居和 冯子辉 +1 位作者 方伟 张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56,共7页
油藏地球化学研究是水驱综合挖潜、聚驱精细调整开采剩余油的基础,采集萨尔图油田北一断西区聚合物驱前后2口小井距对比检查井的葡一组油砂样品51件,通过岩心分析获得油藏剩余油黏度、流度、含油饱和度、驱油效率等实验数据。实验研... 油藏地球化学研究是水驱综合挖潜、聚驱精细调整开采剩余油的基础,采集萨尔图油田北一断西区聚合物驱前后2口小井距对比检查井的葡一组油砂样品51件,通过岩心分析获得油藏剩余油黏度、流度、含油饱和度、驱油效率等实验数据。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和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黏度、流度、含油饱和度、驱油效率分布都呈现一定的非均质性特征,聚合物驱后较水驱后油藏剩余油变稠,剩余油开采潜力明显降低,驱油效率显著提高,驱油效率和含油饱和度的非均质性减弱;聚合物驱技术能够提高各种物性油藏的驱油效率,水驱技术能够提高高中低渗透油层的驱油效率,但在特高渗透油层则“无效循环”且随渗透率增大呈下降趋势;提高水驱油藏驱油效率的方法是降低剩余油黏度或提高水驱溶液的黏度即加入黏稠化学剂;提高聚合物驱油藏驱油效率的方法是降低剩余油黏度、提高聚合物驱溶液黏度或改善油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图油田 水驱 聚驱 剩余油黏度 油藏流度 含油饱和度 驱油效率
下载PDF
超低流度油藏水驱和聚合物驱特征实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博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4-119,共6页
为研究流度低于1.0μm^2/(Pa·s)超低流度油藏的驱油特征,采集杏树岗油田研究区水驱和聚合物驱检查井油砂样品44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水驱中黏油、低黏油、高黏油、普通稠油体积分数分别为55.0%,31.8%,9.1%,9.1%,聚合物驱巾黏油、... 为研究流度低于1.0μm^2/(Pa·s)超低流度油藏的驱油特征,采集杏树岗油田研究区水驱和聚合物驱检查井油砂样品44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水驱中黏油、低黏油、高黏油、普通稠油体积分数分别为55.0%,31.8%,9.1%,9.1%,聚合物驱巾黏油、低黏油体积分数分别为59.1%,40.9%;水驱见效井段的流度大于0.078μm^2/(Pa·s),不见效的小于0.054μm^2/(Pa·s),不一定见效的为0.054~0.078μm^2/(Pa·s);聚合物驱见效井段的流度大于0.011μm^2/(Pa·s),不见效的小于0.003μm^2/(Pa·s),不一定见效的为0.003~0.011μm^2/(Pa·s);水驱和聚合物驱驱油效率与流度、渗透率都呈对数显著正相关,水驱驱油效率与剩余油黏度呈对数显著负相关,聚合物驱驱油效率与剩余油黏度呈曲线显著相关。研究成果为杏树岗油田及同类油藏剩余油有效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流度油藏 杏树岗油田 水驱 聚合物驱 驱油效率 剩余油黏度 含油饱和度
下载PDF
热力耦合条件下超临界CO2驱替煤层CH4实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迪 刘雪莹 +2 位作者 孙可明 辛利伟 苗丰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5-90,共6页
为提高煤层CH4抽采效率,利用自主研发的实验系统,模拟超临界CO2在深部煤层中驱替CH4的过程,开展了不同温度和注入压力条件下原煤试样中超临界CO2渗流、吸附及驱替CH4实验。结果表明:在恒定温度条件下,随着超临界CO2注入压力逐渐增大,煤... 为提高煤层CH4抽采效率,利用自主研发的实验系统,模拟超临界CO2在深部煤层中驱替CH4的过程,开展了不同温度和注入压力条件下原煤试样中超临界CO2渗流、吸附及驱替CH4实验。结果表明:在恒定温度条件下,随着超临界CO2注入压力逐渐增大,煤体渗透率提高,CO2吸附量增加。超临界CO2注入压力和温度对驱替效果影响显著。不同温度条件下,当超临界CO2注入压力从8 MPa增至12 MPa,CH4驱替量平均增长了0.076 cm^3/g,CH4驱替效率增加了17%~23%,超临界CO2置换体积比呈线性递减趋势;相同注入压力条件下,温度每升高10℃,驱替效率平均增加8%,置换体积比平均下降0.5。研究结果为高效抽采煤层CH4和实现CO2封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驱替CH4 温度 注入压力 驱替效率 置换体积比
下载PDF
提高小井眼水泥浆顶替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79
12
作者 刘崇建 刘孝良 +1 位作者 刘乃震 王廷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49,共4页
提高小井眼水泥浆的顶替效率 ,是保证小间隙水泥环密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根据液体在小井眼、小间隙中的流动特点 ,采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提高小间隙水泥浆顶替效率的几项基本因素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突破了紊流和... 提高小井眼水泥浆的顶替效率 ,是保证小间隙水泥环密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根据液体在小井眼、小间隙中的流动特点 ,采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提高小间隙水泥浆顶替效率的几项基本因素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突破了紊流和塞流的顶替概念 ,提出了如何控制水泥浆和钻井液的压力梯度及动切力的比值a和b ,来提高小间隙顶替效率的具体方法。文中还对提高小间隙水泥浆顶替效率的套管偏心度、紊流接触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井眼 水泥浆 油气井 顶替效率 研究 压力梯度比 动切力比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注入段塞组合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建路 何先华 +2 位作者 高峰 鹿守亮 曹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6-128,共3页
选取分子量为1200万、2000万的聚合物,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三元复合驱注入段塞组合、浓度、大小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化学剂用量相近时,高浓度小段塞的采收率比低浓度大段塞高,高分子量聚合物的驱油效果比低分子量... 选取分子量为1200万、2000万的聚合物,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三元复合驱注入段塞组合、浓度、大小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化学剂用量相近时,高浓度小段塞的采收率比低浓度大段塞高,高分子量聚合物的驱油效果比低分子量聚合物更明显。不同前置和后续段塞优化驱油实验的结果表明,把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拆分成双段塞(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分注比整个三元体系作主段塞单段塞合注采收率高;在碱、表面活性剂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注入的聚合物前置段塞(0.1~0.3 PV)增大对改善驱油效果有利,前置段塞聚合物浓度应不低于1.2g/L;后续段塞大小一般选择0.2PV,在聚合物浓度不变时,后续段塞大小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对驱油效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实验 三元复合驱 段塞 段塞组合 段塞聚合物浓度 驱油效率
下载PDF
元坝地区φ146.1mm尾管固井技术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21
14
作者 周仕明 李根生 方春飞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4,共4页
元坝地区已完成11口井的φ146.1 mm尾管固井施工,其中有5口井固井质量不合格,合格率只有54.6%,这严重影响了地层评价及油气勘探开发进程。计算分析认为,不能压稳易导致气窜、窄间隙偏心、环空顶替效率低、井下高温及存在腐蚀性气体是该... 元坝地区已完成11口井的φ146.1 mm尾管固井施工,其中有5口井固井质量不合格,合格率只有54.6%,这严重影响了地层评价及油气勘探开发进程。计算分析认为,不能压稳易导致气窜、窄间隙偏心、环空顶替效率低、井下高温及存在腐蚀性气体是该地区产层固井质量低的主要原因。室内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水泥浆顶替效率随着偏心度的增大近似呈指数降低,而通过改善隔离液的稠度系数与流性指数可有效提高顶替效率,从而提出了合理设计环空液柱结构并采取环空加压措施以确保压稳、改善隔离液的流变性能、应用高温胶乳水泥浆体系等提高固井质量的技术措施,并在元坝11井φ146.1 mm尾管固井中进行了应用,固井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8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管固井 固井质量 顶替效率 数值模拟 防窜 防腐 元坝地区 元坝11井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天然岩心与人造岩心的差异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建路 曹铁 +2 位作者 鹿守亮 李洋 高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4-66,共3页
在三元复合驱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中,选取两种相对分子质量(1 200×104和2 000×104)的聚合物以及两种岩心(人造岩心和天然岩心).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注入段塞大小和注入前置及后续段塞大小等不同注入方式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实验结... 在三元复合驱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中,选取两种相对分子质量(1 200×104和2 000×104)的聚合物以及两种岩心(人造岩心和天然岩心).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注入段塞大小和注入前置及后续段塞大小等不同注入方式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配制的三元体系,其高浓度小段塞比低浓度大段塞的驱油效率高,而且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比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效果的差别更明显;在注入方式相同的条件下,人造岩心的驱油效果优于天然岩心;随着化学剂用量的降低,这种差异会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物理模拟实验 天然岩心 人造岩心 注入方式 驱油效率
下载PDF
三元体系中化学剂浓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翟瑞滨 曹铁 +2 位作者 鹿守亮 韩桂华 高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5-67,共3页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 ,研究了三元体系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并进行了降低化学剂用量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三元体系与原油粘度比控制在 2∶1~ 5∶1范围内 ,驱油效率才能达到 2 0 %以上 ,在适当的聚合物用量条...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 ,研究了三元体系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并进行了降低化学剂用量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三元体系与原油粘度比控制在 2∶1~ 5∶1范围内 ,驱油效率才能达到 2 0 %以上 ,在适当的聚合物用量条件下 ,可以降低三元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和碱的用量 ;三元体系配方中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用量有一定的依赖关系 ,在较高聚合物用量条件下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降低表面活性剂用量 ;反之 ,降低表面活性剂用量受到一定限制。应结合注入方式和经济效益做进一步优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体系 化学剂 驱油效果 物理模拟实验 浓度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驱油效率
下载PDF
玉门石油沟油田M油藏生物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德辰 周光华 +1 位作者 刘津桂 卢建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8-243,共6页
石油沟油田M层是裂缝、低渗透、高含盐油藏,选用增粘、耐盐、抗剪切性能均较聚丙烯酰胺好的生物聚合物(黄胞胶)为驱油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浓度递减的多个段塞注入,驱油效率较高;多管岩心驱替试验表明,0.125%黄胞胶... 石油沟油田M层是裂缝、低渗透、高含盐油藏,选用增粘、耐盐、抗剪切性能均较聚丙烯酰胺好的生物聚合物(黄胞胶)为驱油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浓度递减的多个段塞注入,驱油效率较高;多管岩心驱替试验表明,0.125%黄胞胶+0.15%甲醛从高Sor/Kw比岩心中驱油的效率最高。在单井注入的矿场先导试验中,每注入1吨黄胞胶增产原油248吨。在四井注入的矿场扩大试验中,根据1994年10月底前的统计数字,驱油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胞胶 生物聚合物 聚合物驱油 驱油效率 油田
下载PDF
川西水平井固井技术 被引量:13
18
作者 舒秋贵 姚勇 +1 位作者 张洪印 谭敏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4,113-114,共3页
水平井固井一直以来是固井领域的难题,国内外学者与工程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川西随着储层的动用水平程度的提高和钻井技术的进步,水平井数量逐渐增多,因此,提高水平井的固井技术水平将成为今后重点攻关方向。重... 水平井固井一直以来是固井领域的难题,国内外学者与工程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川西随着储层的动用水平程度的提高和钻井技术的进步,水平井数量逐渐增多,因此,提高水平井的固井技术水平将成为今后重点攻关方向。重点分析了川西水平井固井技术现状,难点及攻关思路,提出影响水平井固井质量的主要因素为重力因素与井眼几何形状。重力作用导致水平段套管向下侧弯曲,影响套管居中,从而影响水泥浆顶替,钻井液、前置液和水泥浆的重相颗粒发生沉降,从而影响井眼清洗和浆体性能,影响固井质量。井眼弯曲与井径不规则,严重影响套管下入与环空流体流动。合理的扶正器选用与间距设计,优化浆柱结构与顶替工艺,以及使用综合性能优良的水泥浆体系,是提高川西水平井固井质量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水平井 固井 水泥浆 顶替效率 前置液
下载PDF
顺北二叠系低压易漏井固井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俊 杨谋 +3 位作者 李双贵 刘泳敬 路飞飞 赫英状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6-490,共5页
顺北油田二叠系地层孔隙裂缝发育,漏失压力低,完钻井固井漏失率为82%,井口反挤补救固井54.5%,导致固井质量不理想;为此,以该区域已施工井为参考依据,分别以地层承压能力识别方法、套管居中度评价方法、冲洗液紊流冲洗效果评价及井筒浆... 顺北油田二叠系地层孔隙裂缝发育,漏失压力低,完钻井固井漏失率为82%,井口反挤补救固井54.5%,导致固井质量不理想;为此,以该区域已施工井为参考依据,分别以地层承压能力识别方法、套管居中度评价方法、冲洗液紊流冲洗效果评价及井筒浆体匹配性计算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区域固井质量的内因。研究成果表明,二叠系地层漏失压力为62~67MPa;在井径扩大率小于10%、井斜角低于0.3°时,扶正器间距可为55m,而井眼质量较差时建议间距为22m;前置液黏度偏高、隔离液与领浆性能参数不匹配导致前置液滞留井内,以及水泥浆提前返出井口,固井质量不理想。该研究成果为低压易漏地层漏失压降计算、扶正器安放间距设计及井筒浆体性能优化提供了系统研究的新思路,为解决该类固井难题提供了关键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易漏地层 固井 固井质量 漏失压力 套管居中 顶替效率
下载PDF
水平井偏心环空低速顶替运移机制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劲飞 李早元 +2 位作者 罗平亚 张刚刚 焦少卿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18,共8页
水平井固井顶替过程中,受限于现场设备,难以实现紊流顶替,而在层流流速区间内,两相流体在偏心环空中运移机制复杂。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几何模型和数值模型,采用流体体积法对两相流体顶替界面进行追踪,研究了不同顶替流速下水... 水平井固井顶替过程中,受限于现场设备,难以实现紊流顶替,而在层流流速区间内,两相流体在偏心环空中运移机制复杂。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几何模型和数值模型,采用流体体积法对两相流体顶替界面进行追踪,研究了不同顶替流速下水平井偏心环空流体运移机制。结果表明,(1)低偏心度下,1倍隔离液用量能够实现90%顶替效率,而当偏心度大于0.5时,顶替效率相对较低,即使增加隔离液用量,也未能提高顶替效率;(2)针对套管严重偏心情况,将流速由1.0m/s降低到0.2m/s,有助于界面平稳发展,并多置换出6.8%钻井液,解决窄边滞留,宽边指进问题;(3)水平井偏心环空固井注替过程存在偏心效应、重力效应、黏滞效应等多方面影响,这些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因此,针对现场实际井况,合理设计固井工艺参数,不仅能提高固井质量,还能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偏心度 顶替流速 顶替效率 流动界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