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分析丹参黄芪配伍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亚辉 杨欣 +3 位作者 冯俐 钱海兵 陈向云 李尧锋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259-2265,共7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丹参黄芪配伍抗冠心病和心绞痛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获取丹参和黄芪活性成分,基于CTD(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丹参黄芪配伍抗冠心病和心绞痛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获取丹参和黄芪活性成分,基于CTD(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筛选冠心病和心绞痛的关键靶标。借助STRING软件对心绞痛和冠心病的靶标基因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基于分子对接(Sybyl2.1)对筛选所得的丹参、黄芪的活性成分与心绞痛及冠心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借助Cytoscape3.5.1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模型。结果:丹参黄芪共筛选出61个活性成分,其中丹参44个,黄芪17个。筛选出冠心病靶标25个,心绞痛靶标7个,通过靶蛋白PPI网络分析,肿瘤坏死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Toll样受体4、载脂蛋白E、脂肪酸转运蛋白、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基质金属蛋白酶-3、尿激酶为冠心病和心绞痛疾病的关键靶标蛋白。分子对接发现黄芪单味药、丹参单味药、黄芪丹参配伍用药可能通过调节尿激酶(PLAU)、载脂蛋白E(APOE)、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发挥抗冠心病及心绞痛的作用。结论:从分子层面筛选丹参黄芪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的关键活性成分及靶点,为其配伍后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黄芪 配伍 冠心病 心绞痛 计算机模拟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高铁隧道仰拱隆起病害模拟试验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林毅 阳军生 +3 位作者 王立川 高超 蒋买勇 王子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69-1384,共16页
高铁隧道仰拱隆起病害频发,严重影响线路正常运营。提出一种用于高铁隧道变形致灾病害试验模拟的新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高铁隧道结构及附属设施精细模型,全方位考虑高铁隧道附属设施的工作状态,并系统介绍3D打印隧道模型的构件类型... 高铁隧道仰拱隆起病害频发,严重影响线路正常运营。提出一种用于高铁隧道变形致灾病害试验模拟的新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高铁隧道结构及附属设施精细模型,全方位考虑高铁隧道附属设施的工作状态,并系统介绍3D打印隧道模型的构件类型、打印材料及优选方法、打印流程等多方面内容;依托典型病害案例进行相似模型模拟试验,重现现场病害特征,探讨隧道排水量、结构外水压力和结构位移量的规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地下水位的上升,隧道排水量与地下水位呈对数型增长关系;地下水位20 m后隧道排水量增量明显减缓、结构外水压力显著增加(尤其是隧底与拱顶)、底部结构隆起持续增长,且存在"隧底>内轨>外轨"的隆起量值特征;至地下水位50m时试验结果与现场病害特征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隧道病害及类似隧道模型试验的精细化模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3D打印技术 高铁隧道 仰拱隆起 病害模拟 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几种道岔病害对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任尊松 翟婉明 王其昌 《铁道工程学报》 EI 2000年第4期38-41,共4页
道岔区内病害形式多种多样。利用车辆 -道岔系统空间耦合振动模型 [1 ] ,以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固定式辙叉不同磨耗以及间隔铁失效为例 ,本文模拟计算了它们对轮轨系统相互作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 ,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将使得尖轨横... 道岔区内病害形式多种多样。利用车辆 -道岔系统空间耦合振动模型 [1 ] ,以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固定式辙叉不同磨耗以及间隔铁失效为例 ,本文模拟计算了它们对轮轨系统相互作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 ,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将使得尖轨横向和垂向振动加剧 ,而固定式辙叉达到严重磨耗以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病害 轨尖不密贴 模拟计算 轮轨系统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京珠高速公路洋碰隧道水害原因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浩 祝志恒 李林毅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7-754,共8页
针对降雨引发的岩溶地区隧道水害影响隧道运营安全问题,以京珠高速公路洋碰隧道为例,通过地质勘探与水连通试验,探明隧址区不良地质情况与水连通特性,采用数值仿真方法探究雨后高水压下隧道结构应力场、渗流场的特征规律,并结合病害情... 针对降雨引发的岩溶地区隧道水害影响隧道运营安全问题,以京珠高速公路洋碰隧道为例,通过地质勘探与水连通试验,探明隧址区不良地质情况与水连通特性,采用数值仿真方法探究雨后高水压下隧道结构应力场、渗流场的特征规律,并结合病害情况提出整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强降雨、地层岩溶发育、灌入式雨水下渗通道是此次水害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原因综合导致的隧道外水压力过高是病害发生的直接原因;2)由于排水能力相对不足,地层高水头下隧道结构(尤其是隧底和拱顶)仍承受较高水压力,大幅削弱了衬砌结构安全性,易引发边墙、隧底的裂损问题;3)采取"增设泄水廊道+地表封堵及引流+增设边墙泄水孔"的整治措施后,整治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隧道 水害 岩溶 高密度电法 水连通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疫情数据分析的传染病模拟仿真平台构建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立贵 孔雨薇 +1 位作者 宋宏彬 王海英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3-226,共4页
近年来,新发突发传染病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而在传染病疫情现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措施是防止传染病进一步扩散流行的关键,目前我国传染病疫情现场还缺乏相关的系统与装备,因此,本研究建立集传染病数据统计分析、传染病流行预... 近年来,新发突发传染病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而在传染病疫情现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措施是防止传染病进一步扩散流行的关键,目前我国传染病疫情现场还缺乏相关的系统与装备,因此,本研究建立集传染病数据统计分析、传染病流行预测、防控措施评价、传染病传播过程模拟仿真为一体的传染病疫情现场分析与模拟仿真平台,提升我国传染病疫情的分析与综合防控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分析 模拟仿真
原文传递
隧道衬砌开裂机理及加固措施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韦猛 袁晨瀚 +1 位作者 蒋勇 袁晨鑫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57,共6页
黏性土具有可塑、膨胀和收缩等显著特点,易诱发衬砌开裂破坏。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隧道仰拱破检段进行含水率试验和钎探试验以及钻探验证,得到了黏性土层承载力强度、含水率大小及分布情况,初步总结了衬砌裂缝特征规律。根据监测数据和... 黏性土具有可塑、膨胀和收缩等显著特点,易诱发衬砌开裂破坏。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隧道仰拱破检段进行含水率试验和钎探试验以及钻探验证,得到了黏性土层承载力强度、含水率大小及分布情况,初步总结了衬砌裂缝特征规律。根据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综合分析结果,分析了裂缝的形成机理并验证了裂缝特征规律。结果表明:仰拱底部软弱层与隧道沉降和仰拱开裂的相关性非常显著;仰拱底部软弱层易导致隧道发生不均匀沉降;横向的不均匀沉降易导致仰拱填充层出现斜向、纵向裂缝;纵向的不均匀沉降易导致二衬出现环向裂缝。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固方案,并设计了注浆孔注浆类型、方式和钢化管的尺寸、间距和排列方式。现场结果反馈表明,加固措施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砌病害 监测 数值模拟 软弱层 注浆
下载PDF
混凝土板梁桥典型病害损伤机理及养护措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顾万 肖鹏 +2 位作者 范钊 陆垚峰 茅荃 《施工技术》 CAS 2018年第A04期628-633,共6页
混凝土板梁桥因具有受力明确、结构简单、自重不大和安装施工方便而被广泛使用。以混凝土板梁桥典型病害为研究基础,综述病害损伤特征及其成因;从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角度,分析梁板与铰缝的损伤机理;在梁板与铰缝健康状态判定及检测方法... 混凝土板梁桥因具有受力明确、结构简单、自重不大和安装施工方便而被广泛使用。以混凝土板梁桥典型病害为研究基础,综述病害损伤特征及其成因;从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角度,分析梁板与铰缝的损伤机理;在梁板与铰缝健康状态判定及检测方法综述的基础上,总结桥梁构件劣化规律和养护措施,可为混凝土板梁桥日常管理和养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板梁桥 病害成因 数值模拟 桥梁检测 养护策略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分支形态的影像学及流态功能改变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丽华 张文普 +1 位作者 姜卫香 钱玉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4-601,633,共9页
目的:利用MDCT的CTPA图像和超声肺动脉测压数据,模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状态下的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内流动状态;了解肺动脉分支直径随压力变化的情况和敏感度。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COPD患者,进行胸部... 目的:利用MDCT的CTPA图像和超声肺动脉测压数据,模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状态下的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内流动状态;了解肺动脉分支直径随压力变化的情况和敏感度。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COPD患者,进行胸部心电门控CTPA检查,同时收集超声心动图测量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近端双期血流参数。对CTPA原始图像分别进行心脏收缩期及舒张期薄层MPR重建,测量肺动脉分支的直径和长度;利用坐标网格,生成二维网格,导入Fluent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和二维流态模拟。结果:共进行13例COPD患者研究,CTPA显示,主肺动脉分叉前和左、右肺动脉近端直径在收缩期均较舒张期小。右上叶前段动脉舒张期直径较收缩期增大,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的长度在收缩期和舒张期都无显著性差异,而主肺动脉右肺动脉的弯曲度和跨度间距在舒张期均较收缩期增大。COPD比较正常对照组的右肺动脉近端、远端及左肺动脉近端,在收缩期和舒张期直径均增大,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舒张期仅主肺动脉分叉前出现直径增大;收缩期后基底段动脉,左后基底段动脉COPD组较正常变细;两组间长度未见显著性差异。流态分析显示,COPD舒张期高压场较正常组扩散的趋势更明显,影响范围更大。右下叶动脉出口压力收缩期最高,舒张期也较左下叶动脉高,是所有动脉出口中承受压力最高且波动最大者,出口流速变化差异最大。结论:利用CTPA重建MPR图像和相关模拟软件结合,是研究肺动脉分支内血流变化的可行方法。CTPA测量右肺动脉远端直径可能成为肺动脉高压诊断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放射摄影术 肺动脉/放射摄影术 高血压 肺性/病理生理学 肺动脉 血流模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道路路基脱空病害雷达波场数值模拟与瞬时属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隋昕展 杜衍庆 +3 位作者 师海 王新岐 孙子冰 刘晨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2-788,共7页
针对道路路基脱空病害的快速识别,采用时间域有限差分法进行病害的雷达波长数值模拟,模拟了脱空病害不同大小、长度、位置及填充的差异,并通过图像增益和复信号分析技术提取雷达波场的振幅、相位和频率等瞬时属性特征,分析了不同脱空地... 针对道路路基脱空病害的快速识别,采用时间域有限差分法进行病害的雷达波长数值模拟,模拟了脱空病害不同大小、长度、位置及填充的差异,并通过图像增益和复信号分析技术提取雷达波场的振幅、相位和频率等瞬时属性特征,分析了不同脱空地质的雷达波场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路基脱空病害的地质雷达瞬时振幅图像和单道波归一化幅值可推算出脱空病害上界面信息和脱空区域介质类型;根据充气脱空病害和充水脱空病害瞬时相位图像特征,可判断出路基结构层间信息和脱空病害区域和边界位置;根据充水脱空病害和充气脱空病害瞬时频率图像,可判断出高频和低频电磁波存在位置。此外,根据充水脱空病害单道波瞬时频率图,可得到正向电磁波存在位置,并作为脱空病害下界面位置判断依据。研究成果可为道路病害的智能识别和快速判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空病害 数值模拟 瞬时属性 时间域有限差分法 病害识别
下载PDF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帧钧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为了探究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早期分布特征、明确其形成机理、优化路面结构设计、提升路面使用寿命,以湖南省某市的市政道路为背景开展相关试验与数值仿真研究。【方法】实地调研分析市内道路不同路段车辙病害的分布规律,并基于... 【目的】为了探究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早期分布特征、明确其形成机理、优化路面结构设计、提升路面使用寿命,以湖南省某市的市政道路为背景开展相关试验与数值仿真研究。【方法】实地调研分析市内道路不同路段车辙病害的分布规律,并基于有限元软件构建了沥青路面数值仿真模型,研究刹车过程的沥青路面力学行为及主要控制参数对车辙病害的影响规律。【结果】城市道路的公交站、交叉口附近30 m范围内路段车辙病害明显,红灯时长与车辙深度呈正相关,等待时间越长车辙越深;不同车道车流连贯性的差异,公交站或交叉口车辆频繁减速、制动,导致车轮荷载在路面上的作用时长增加,成为该类路段车辙病害严重的主要原因。【结论】在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设计时,应对公交车站、交叉路口30~50 m范围内路段进行单独设计,提高结构层的强度、形变控制指标,以减少车辙病害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车辙病害 数值仿真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基于旧路病害的混凝土薄层加铺结构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士宾 刘月钊 +2 位作者 徐梓菲 王鹏 牛宗岳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1-589,共9页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旧水泥路面加铺混凝土薄层罩面路面结构设计,充分考虑加铺过程中旧路面病害状况,利用MATLAB进行旧路面病害的识别及坐标位置的提取,借助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程度病害(裂缝损害、坑槽、修补、基层脱空)状况下路面...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旧水泥路面加铺混凝土薄层罩面路面结构设计,充分考虑加铺过程中旧路面病害状况,利用MATLAB进行旧路面病害的识别及坐标位置的提取,借助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程度病害(裂缝损害、坑槽、修补、基层脱空)状况下路面加铺结构的应力状态,实现病害信息与有限元模型的联动,进一步探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薄层加铺时存在病害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加铺层层底以压应力为主,旧路面层层底以拉应力为主;对于同等程度的裂缝病害,直接加铺后各层层底最大荷载应力值相比修补加铺分别高出72.75%、43.53%;旧路面层层底应力值最小时的坑槽长宽比为2∶1,加铺薄层层底应力值则随着坑槽长宽比的增大逐渐降低;基层脱空会明显改变旧路面层层底的受力状态,正方形为脱空部分与旧路面层的最不利接触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水泥路面 薄层加铺 病害模拟 图像识别 力学分析
下载PDF
黄土隧道病害处治措施研究
12
作者 薛世豪 陈靖泽 《山西交通科技》 2024年第3期92-96,共5页
为提高黄土隧道结构病害处治效果,以山西某运营隧道为依托,采用数值计算软件midas对处治方案的受力特性进行模拟计算,经对比分析得出最为经济有效的处治措施。结果表明:对于衬砌开裂病害采用加强排水和局部换拱联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 为提高黄土隧道结构病害处治效果,以山西某运营隧道为依托,采用数值计算软件midas对处治方案的受力特性进行模拟计算,经对比分析得出最为经济有效的处治措施。结果表明:对于衬砌开裂病害采用加强排水和局部换拱联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针对路面开裂病害采用增设平拱+隧底增设微型钢管桩的综合处治措施,能进一步提高围岩和衬砌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病害特征 数值模拟 处治措施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基于群体稀疏分布的SIS疾病传播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海平 蔡绍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85-388,395,共5页
在经典SIS疾病传播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群体密度、传播效率及个体的游动等因素,考察这些因素对疾病传播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表明该疾病传播模型存在一个临界值(λd)c,只有当群体传播效率和群体密度的乘积λd大于(λd)c时疾病才能... 在经典SIS疾病传播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群体密度、传播效率及个体的游动等因素,考察这些因素对疾病传播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表明该疾病传播模型存在一个临界值(λd)c,只有当群体传播效率和群体密度的乘积λd大于(λd)c时疾病才能在群体中持续稳定地传播.另外,研究还发现当群体密度不太大的时候个体的游动更有利于疾病的传播,而个体的长程游动又比短程游动更有利于疾病的传播.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本文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疾病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S模型 疾病传播 仿真模拟
下载PDF
水泥路面脱空区域GPR信号的时频域分析
14
作者 余秋琴 罗婷倚 +3 位作者 朱欣 李有鑫 张军 刘斌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水泥路面脱空是导致路面板块断裂的主要因素,若能及早确定脱空区域的范围,则可为水泥路面结构安全性的力学分析提供依据。以水泥路面脱空病害为研究对象,采用正演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脱空形状以及不同填充物质对GPR(探地雷达)响应信号的... 水泥路面脱空是导致路面板块断裂的主要因素,若能及早确定脱空区域的范围,则可为水泥路面结构安全性的力学分析提供依据。以水泥路面脱空病害为研究对象,采用正演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脱空形状以及不同填充物质对GPR(探地雷达)响应信号的影响;采用编程软件设计了探地雷达(GPR)信号处理模块,使用连续小波变换(CWT)提取脱空区域的信号特征,对病害区域进行了3D重构;并将上述方法在构建的室内脱空模型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后处理软件可实现GPR信号的后处理功能,为正演和反演数据的信号分析提供有效工具;经过CWT处理后的脱空与正常路面的GPR信号在时频域差异明显,CWT图谱能量集中区域可表征脱空的深度和范围,CWT结果还可用于3D可视化分析,为解译脱空区域范围以及判断是否含水提供参考,这为GPR信号解译提供了新的处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路面 脱空病害 探地雷达 连续小波变换 正演模拟
下载PDF
疫苗环形接种阻断猴痘传播的可行性建模
15
作者 郭晓豪 杨诗婷 陈田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6-409,共14页
[目的]探讨在男-男性行为(men sex with men,MSM)人群中开展环形接种从而阻断猴痘传播的可行性.[方法]将人群接触区分为固定与非固定接触两部分,建立描述环形接种的常微分方程猴痘传播数学模型.进而基于该模型的数值模拟,评估并探讨环... [目的]探讨在男-男性行为(men sex with men,MSM)人群中开展环形接种从而阻断猴痘传播的可行性.[方法]将人群接触区分为固定与非固定接触两部分,建立描述环形接种的常微分方程猴痘传播数学模型.进而基于该模型的数值模拟,评估并探讨环形接种在群体层面的防传播效果,以及接种过程中涉及的若干环节实施力度的影响.[结果]模拟显示,在基线场景的200 d传播模拟中,仅追踪接种80%和90%密接的环形接种方案可以分别使人群中平均每7.00和9.18 d产生一个病例,二者均大于病例的实际传染期,意味着发生传播阻断.密接追踪比例α1≥0.5时,继续提高α1可以减少疫苗消耗,提高有限疫苗资源的利用率.额外针对次密接的追踪接种将消耗与大规模接种类似的大量疫苗资源,效益较低,仅适用于疫情传播早期病例数极少的情形.[结论]对于猴痘这种自限性疾病,仅针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接种可以很好地控制猴痘传播,同时对局部暴发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然而为进一步减少聚集性暴发带来的额外负担,仍应预先提高MSM人群的疫苗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环形接种 猴痘 疾病传播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常微分方程
下载PDF
体外预应力加固曲线PC连续刚构桥受力性能分析
16
作者 毛永康 宁晓骏 毛德均 《科技通报》 2024年第5期85-89,119,共6页
越来越多的桥梁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出现跨中下挠和裂缝等病害,其中,曲线PC连续刚构桥较为严重,需对其进行加固设计。为了准确反映病害桥梁的现状,本文提出基于Midas/Civil的4种损伤工况模型,根据挠度确定损伤工况并以此作为计算模型分... 越来越多的桥梁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出现跨中下挠和裂缝等病害,其中,曲线PC连续刚构桥较为严重,需对其进行加固设计。为了准确反映病害桥梁的现状,本文提出基于Midas/Civil的4种损伤工况模型,根据挠度确定损伤工况并以此作为计算模型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根据体外索下弯的次数提出3种加固方案并建立模型,依据加固思路对加固前后的抗弯承载力、截面上下缘应力以及挠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张拉后,桥梁极限承载力、结构刚度以及压应力储备都得到提升,且抑制了主梁下挠,改善结构线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PC连续刚构桥 体外预应力加固 桥梁病害 数值模拟 损伤模型
下载PDF
西北地区黄土路基沉降变形分析及治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想明 《路基工程》 2023年第4期188-193,共6页
针对西北地区某客运专线铁路黄土路基CFG桩+水泥挤密桩长短桩组合复合地基地段出现的沉降病害问题,根据现场实测、勘探取样室内试验及沉降监测,分析病害出现的原因,提出桩板结构路基作为补强措施;采用ABAQUS软件,分析不同桩长、桩径及... 针对西北地区某客运专线铁路黄土路基CFG桩+水泥挤密桩长短桩组合复合地基地段出现的沉降病害问题,根据现场实测、勘探取样室内试验及沉降监测,分析病害出现的原因,提出桩板结构路基作为补强措施;采用ABAQUS软件,分析不同桩长、桩径及桩间距情况下的沉降变形。结果表明:桩长和桩径的增加、桩间距的缩小均能减小沉降量,但相比桩径与桩间距的变化,桩长的增加对沉降的控制效果比较明显,当桩端嵌入到砂岩硬层中时,桩板结构路基的沉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路基 沉降病害 地基补强 桩板结构路基 数值模拟 沉降变形 桩间距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矿化修复阿尔寨石窟红砂岩壁面酥碱病害试验研究
18
作者 张武 李驰 王晓荣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7,共10页
阿尔寨石窟寺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且保存最为完整的石窟寺建筑群,其蕴含了珍贵的关于历史、宗教、科学、文化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草原上的敦煌”。由于当地典型的沙旱寒区气候特征,酥碱成为石窟壁面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目前阿尔寨石窟... 阿尔寨石窟寺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且保存最为完整的石窟寺建筑群,其蕴含了珍贵的关于历史、宗教、科学、文化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草原上的敦煌”。由于当地典型的沙旱寒区气候特征,酥碱成为石窟壁面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目前阿尔寨石窟正处于保护阶段,因此通过室内对病害进行模拟和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对以红砂岩风化土为基质的壁面的酥碱病害进行修复,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了病害前后土颗粒粒径的变化,提出酥碱高度、酥粉体积、盐壳厚度的量化指标用以评价病害的发展程度。基于微生物矿化技术生成矿化覆膜对病害进行抑制,推荐使用微生物菌液浓度OD_(600)大于1.5的具有耐盐碱性能的矿化菌株,修复后酥碱高度下降幅度大于20%,酥粉体积下降幅度大于30%,盐壳厚度下降幅度大于25%。研究成果对生物矿化技术应用于红砂岩石窟壁面的酥碱病害的修复进行试验验证和可行性评估,为绿色生态环保的岩壁病害修复与加固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科学预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P技术 红砂岩风化土 酥碱 病害模拟
下载PDF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he Astragalus-Coptis drug pair o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19
作者 Mo-Yan Zhang Shu-Qin Zheng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2024年第7期1562-1588,共27页
BACKGROUND 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is the primary cause of end-stage renal disease.The Astragalus-Coptis drug pair is frequently employed in the management of DKD.However,the precise molecular mechanism underlying... BACKGROUND 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is the primary cause of end-stage renal disease.The Astragalus-Coptis drug pair is frequently employed in the management of DKD.However,the precise molecular mechanism underlying its therapeutic effect remains elusive.AIM To investigate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multiple active ingredients in the Astragalus-Coptis drug pair on DKD through multiple targets and pathways.METHODS The ingredients of the Astragalus-Coptis drug pair were collected and screened using the TCMSP database and the SwissADME platform.The targets were predicted using the SwissTargetPrediction database,while the DKD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was obtained from the 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DKD targets were acquired from the GeneCards,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database,and DisGeNET databases,with common targets identified through the Venny platform.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and the“disease-active ingredient-target”network of the common targets were constructed utilizing the STRING database and Cytoscape software,followed by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s and further screening of key targets and core active ingredients.Gene Ontology(GO)function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pathway enrichments were performed using the DAVID database.The tissue and organ distributions of key targets were evaluated.PyMOL and AutoDock software validate the molecular docking between the core ingredients and key targets.Finally,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simulate the optimal complex formed by interactions between core ingredients and key target proteins.RESULTS A total of 27 active ingredients and 512 potential targets of the Astragalus-Coptis drug pair were identified.There were 273 common targets between DKD and the Astragalus-Coptis drug pair.Through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topology analysis,we identified 9 core active ingredients and 10 key targets.GO and KEGG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es revealed that Astrag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Network pharmacology Molecular dock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下载PDF
Atomistic characterization of binding modes and affinity of peptide inhibitors to amyloid-β protein 被引量:4
20
作者 Fufeng LIU Wenjie DU +2 位作者 Yan SUN Jie ZHENG Xiaoyan DONG 《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33-444,共12页
Abstract The aggregation of amyloid β-protein (Aβ) is tightly linked to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ree peptide inhibitors (i.e., KLVFF, VVIA, and LPFFD) can inhi... Abstract The aggregation of amyloid β-protein (Aβ) is tightly linked to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ree peptide inhibitors (i.e., KLVFF, VVIA, and LPFFD) can inhibit Aβ aggregation and alleviate Aβ-induced neurotoxicity. How- ever, atomic details of binding modes and binding affinities between these peptide inhibitors and Aβ have not been revealed. Here,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nd molecular mechanics Poisson Boltzmann surface area (MM/PBSA) analysis,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three peptide inhibitors (KLVFF, VVIA, and LPFFD) on their sequence-specific interactions with Aβ and the molecular basis of their inhibition. All inhibitors exhibit varied binding affinity to Aβ, in which KLVFF has the highest binding affinity, whereas LPFFD has the least. MM/PBSA analysis further revealed that different peptide inhibitors have different modes of interaction with Aβ, consequently hotspot binding residues, and underlying driving forces. Specific residue-based interactions between inhibitors and Aβ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for illustrating different binding and inhibition mechanisms. This work provides structure-based binding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modifica- 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se three peptide inhibitors to enhance their binding and inhibitory abilities against Aβ aggre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amyloid β-protein pep-tide inhibitors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moleculardynamics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