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青年出版社与《红岩》的生产
被引量:6
- 1
-
-
作者
钱振文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1-107,共7页
-
文摘
本文运用文化研究和文化社会学的方法,以中国当代著名小说《红岩》作为案例,对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生产机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社会位置及工作程序进行了分析,说明出版机构在文学生产中的多重决定作用。
-
关键词
场所
位置
话语网络
教育意义
重点稿
-
Keywords
location
site
discursive network
education meaning
emphases draft
-
分类号
I247.5
[文学—中国文学]
G23
[文化科学]
-
-
题名归纳式回音的话语策略及其意义建构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秦乐琦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8,共14页
-
文摘
归纳式回音包含哪些话语策略?它们对课堂教学来说意味着什么?本文首先展示归纳式回音的话语策略,随后在具体的对话情境中分析归纳式回音的功能和意义。归纳式回音包含重复、改述和描述这三大话语策略。研究发现,长期被低估的教师重复是教师倾听的证据,它标志着教师向学生立场的靠近;教师改述能够帮助学生习得专业的数学话语,对教师改述的技巧性使用有可能促使学生进一步解释自己的观点,或扩大课堂互动的范围;教师描述传递了教师对学生所持观点的理解,特定情境中的教师描述可能成为教师“自证”的工具。
-
关键词
回音
归纳式回音
话语策略
意义建构
-
Keywords
revoicing
inductive revoicing
discursive strategies
meaning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征询式课堂回音意义建构的机制与过程
- 3
-
-
作者
秦乐琦
程超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处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6,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新师范背景下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及组织研究”(项目编号:BAA190238)。
-
文摘
教师通过征询式课堂回音可以建构理想的学习共同体,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递进式探索,并有可能引发课堂争论。这些意义的达成与教师在回音当下建构的多重身份,以及教师在再次提及学生回应内容基础上提供的新信息有关。教师可以通过征询式课堂回音加强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联系,从而建构理想的学习共同体。同时,教师应意识到话语策略的工具属性,加强对课堂话语的反思和探究,动态优化教学实践。
-
关键词
课堂回音
征询式回音
话语策略
意义建构
机制与过程
-
Keywords
revoicing in classrooms
inquiring revoicing
discursive strategies
meaning construction
mechanism and process
-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迦因小传》中西洋器物的话语意义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潘红
-
机构
福州大学跨文化话语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87-94,160,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哈葛德小说在晚清:话语意义和西方认知”(2013BWW010)
-
文摘
器物是人为之作,在其物质功用之外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器物是一个时代文明程度的标志物,体现生产力程度、言说一代人的审美特征、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因而也是一种修辞符号,指向其背后的价值体系和制度文化。在杨紫麟和包天笑1901年合译的英国通俗小说《迦因小传》中西洋器物形成了一个醒目的系列文学形象,连贯成一个独特的修辞话语场,参与了译本话语意义的建构。以批评话语研究视角分析《迦因小传》对西洋器物的译介特点,阐述其亦新亦旧的思想意识,揭示晚清文学翻译对社会意识重构的潜在作用。
-
关键词
器物文化
西洋器物
《迦因小传》
话语意义
社会建构
-
Keywords
artifact culture
western artifacts
Joan Haste
discursive meaning
social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在文本前理解自己--保罗·利科的文本意义观念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吴飞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6-183,共8页
-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保罗·利科解释学中的阅读主体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0XNH11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利科批评结构主义把语言看作封闭的符号系统,他则从语义学的角度认为语言内在地拥有一种动态的意指结构。这种意指结构在语言层面意味着话语作为事件被实现并作为意义被理解。但意义不是纯主观的,它在意向外化的过程中被固定为语言文字,使人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客观可理解的。这种外化在文学作品中达到了极致,随着对真实语境的取消,文本得以指称关于生存的世界命题并扩大我们的存在视域。这样,意义最终被导向对主体自身的客观理解。
-
关键词
保罗·利科
话语事件
文本意义
指称
客观理解
主体
-
Keywords
Paul Ricoeur
discursive event
textual meaning
reference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subject
-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谁是赋意者?——对吉首美术馆的思考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陈姣兰
-
机构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
出处
《建筑师》
2022年第1期53-58,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178035)。
-
文摘
建筑是什么?建筑属于谁?建筑的意义在哪里?这些都是追问建筑的本质时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以吉首美术馆为对象,将围绕它而产生的建筑师、建筑评论家和建筑在地的使用者的言说进行参照,呈现"专业话语"与"日常生活话语"之间的差异。将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评述,视为一种意义竞争中的话语实践,可为反思建筑实践提供启发。
-
关键词
吉首美术馆
专业论述
日常生活
身体经验
话语实践
建筑实践
建筑意义
-
Keywords
Jishou Art Museum
Professional Discourse
Daily Life
Body Experience
discursive Practice
Architectural Discourse
meaning of Architecture
-
分类号
TU242.5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