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距离判别分析法的突水水源识别方法 被引量:55
1
作者 宫凤强 鲁金涛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6-242,共7页
矿井突水是采矿生产过程中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快速有效地判别矿井突水水源是采矿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选取7种水化学成分指标作为突水水源识别的样本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距离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突水水源判别模型。... 矿井突水是采矿生产过程中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快速有效地判别矿井突水水源是采矿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选取7种水化学成分指标作为突水水源识别的样本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距离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突水水源判别模型。以淮南老矿区谢一煤矿不同水层的水化学特征资料中的33个为学习样本,11个为预测样本,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和应用,并与现有的灰色关联度判别模型、Bayes判别模型的判别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距离判别方法的突水水源判别模型其回判准确率为95%,预测正确率为91%,为矿山突水水源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判别 矿井突水 距离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线性判别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及其相关研究评述 被引量:40
2
作者 王晓慧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7年第4期50-61,共12页
线性判别分析(LDA)和主成分分析(PCA)都在各个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各自抓住样本在特征空间的不同特征,一般情况下更趋向于使用LDA,因为LDA直接处理类间的分析问题,而PCA则没有突出类的结构。然而实验证明PCA在某些问题上又明显优于... 线性判别分析(LDA)和主成分分析(PCA)都在各个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各自抓住样本在特征空间的不同特征,一般情况下更趋向于使用LDA,因为LDA直接处理类间的分析问题,而PCA则没有突出类的结构。然而实验证明PCA在某些问题上又明显优于LDA。于是,改进或结合使用LDA与PCA成了非常必要的课题。现阶段在这个领域上已经有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其中几种效果较好的相关分析方法,其中又以混合判别分析(HDA)最优。HDA不仅同时抓住了样本的判别信息和描述信息,使PCA与LDA在各种情况下达到平衡,而且在二维参数空间中提供了一系列的分析方法,更有利于解决小样本问题和高维问题。Boosted HDA的提出通过用迭代的方法改进弱分类器,避免了HDA复杂的参数搜索,并得到一种统一计算HDA的方法。文章将在第三部分引用一些已有的实验结果来验证HDA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小样本问题 高维问题 混合判别分析 混合判别分析改进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番茄叶部病害识别 被引量:38
3
作者 柴阿丽 李宝聚 +3 位作者 石延霞 岑喆鑫 黄海洋 刘君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23-1430,共8页
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手段,结合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研究了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和棒孢叶斑病等4种叶部病害的自动识别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室内操作的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可进行病害样本图像的采集、预处理和病斑区域的分割。... 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手段,结合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研究了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和棒孢叶斑病等4种叶部病害的自动识别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室内操作的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可进行病害样本图像的采集、预处理和病斑区域的分割。提取了每个病斑区域的9个颜色参数、5个纹理参数和4个形状参数,同时采用逐步判别与贝叶斯判别相结合和主成分分析与费歇尔判别相结合的两种方法实现特征参数的提取和判别模型的构建。逐步判别从提取的18个特征参数中选择了12个参数用于构建贝叶斯判别模型,结果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100%和94.71%。主成分分析则将18个特征参数综合成2个新变量,构建的费歇尔判别函数对样本的总体识别准确率为98.32%。两种方法均获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说明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实现对番茄叶部病害的快速、准确识别,为实现番茄病害的田间实时在线检测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番茄病害 特征提取 逐步判别 主成分分析 判别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电子舌技术的豨莶草炮制前后滋味比较 被引量:32
4
作者 付智慧 李淑军 +2 位作者 胡慧华 刘鹏 孙美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3-680,共8页
目的研究豨莶草炮制前后滋味的变化,建立生、制品豨莶草滋味判别模型。方法通过电子舌测量12批生品豨莶草与12批炮制品豨莶草的酸、苦、涩、咸、甜味值,利用配对t检验、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因子分析(LDA)等方法研究豨莶草炮制前... 目的研究豨莶草炮制前后滋味的变化,建立生、制品豨莶草滋味判别模型。方法通过电子舌测量12批生品豨莶草与12批炮制品豨莶草的酸、苦、涩、咸、甜味值,利用配对t检验、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因子分析(LDA)等方法研究豨莶草炮制前后各味道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配对t检验发现豨莶草炮制后,苦、咸味下降,酸、涩、甜没有明显变化;通过PCA可以区分生品与制品豨莶草;通过LDA可以建立生品、制品味道判别模型,并进行交叉验证,正确率达到100%;通过雷达图建立了豨莶草生品与制品的滋味指纹图谱。结论电子舌能够对中药豨莶草的酸、苦、涩、咸、甜味值进行准确的辨识,结合统计方法,可以从数值上体现豨莶草炮制前后滋味的改变,并以此推测豨莶草炮制前后滋味的改变与功效的改变之间的关系。另外,建立的生、制品判别函数模型及雷达图指纹图谱可以用于生、制品豨莶草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舌 豨莶草 滋味 炮制 判别模型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因子分析 雷达图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美国4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种群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孙成波 陈国良 +4 位作者 童汉荣 叶宁 邓超 李婷 王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2,共6页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来源于美国的4个凡纳滨对虾种群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Kona Bay种群与Molokai种群形态差异很小,而SIS种群、OI种群趋异程度逐渐增加。判别分析结果显示,4种群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有...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来源于美国的4个凡纳滨对虾种群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Kona Bay种群与Molokai种群形态差异很小,而SIS种群、OI种群趋异程度逐渐增加。判别分析结果显示,4种群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有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4个种群雌虾的判别准确率P1为61.76%—97.14%,判别准确率P2为62.03%—96.43%,综合判别率为80.25%;4个种群雄虾的判别准确率P1为75.76%—97.06%,判别准确率P2分别为67.57%—97.06%,综合判别率为80.71%,各种群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均较高;主成分分析,构建的雌体的5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23.594%,主成分2:19.534%,主成分3:15.748%,主成分4:13.653%,主成分5:8.653%。累积贡献率为81.182%。而在构建的雄体的5个主成分中,方差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22.095%,主成分2:19.270%,主成分3:15.430%,主成分4:15.245%,主成分5:7.885%。累积贡献率为79.925%。综上所述,Kona Bay种群与Molokai种群应是同一种群,与SIS种群亲缘关系较为接近,SIS种群和OI种群为独立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南堡5号构造火山岩岩性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范宜仁 朱学娟 +1 位作者 邓少贵 司兆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40-1647,共8页
南堡5号构造具有火山多期喷发、岩相岩性复杂的地质特征,岩性识别困难.本文在取心分析、薄片鉴定、电镜扫描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综合应用常规测井、ECS测井和成像测井资料,采用"结构"-"成分"-... 南堡5号构造具有火山多期喷发、岩相岩性复杂的地质特征,岩性识别困难.本文在取心分析、薄片鉴定、电镜扫描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综合应用常规测井、ECS测井和成像测井资料,采用"结构"-"成分"-"粒级"的三级分类方法,利用交会图技术进行岩性识别.同时为能利用多条测井曲线识别岩性,并能避免分析问题的难度和复杂性,采用自动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岩性自动识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岩性识别 自动判别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仿生技术的制川乌炮制过程变化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毕胜 谢若男 +3 位作者 金传山 马凯 张永强 李田士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5956-5962,共7页
目的研究制川乌炮制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气、味变化特征,表征制川乌炮制过程的气、味变化与内在有效成分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制作3批不同炮制时间的制川乌样品,使用电子鼻、电子舌对制川乌炮制过程中"气""味"变化进... 目的研究制川乌炮制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气、味变化特征,表征制川乌炮制过程的气、味变化与内在有效成分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制作3批不同炮制时间的制川乌样品,使用电子鼻、电子舌对制川乌炮制过程中"气""味"变化进行检测,通过雷达图、线性判别分析法(LDA)、主成分分析(PCA)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与制川乌炮制过程中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电子鼻、电子舌可以区分出制川乌不同炮制程度的样品。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电子鼻FAC1与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均呈显著相关性(P<0.01),电子舌FAC2与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均呈显著相关(P<0.01),与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呈相关性(P<0.05)。结论电子鼻、电子舌仿生技术可运用于制川乌炮制过程质量研究,为中药炮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乌 电子鼻 电子舌 炮制 质量研究 雷达图 线性判别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 乌头碱 新乌头碱 苯甲酰乌头原碱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 单酯型生物碱
原文传递
基于遗传算法与线性鉴别的近红外光谱玉米品种鉴别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徽蓉 李卫军 +2 位作者 刘扬阳 陈新亮 来疆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9-672,共4页
结合遗传算法与线性鉴别分析(LDA)提出了一种玉米品种的快速鉴别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新方法,通过采集玉米种子(实验共37个种类)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使用遗传算法进行特征光谱波段的选择,使用线性鉴别分析的方法提取光谱特... 结合遗传算法与线性鉴别分析(LDA)提出了一种玉米品种的快速鉴别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新方法,通过采集玉米种子(实验共37个种类)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使用遗传算法进行特征光谱波段的选择,使用线性鉴别分析的方法提取光谱特征并分类。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能有效地剔除光谱噪声波段,并提高LDA的泛化能力。同时,为简化运算,剔除了大量冗余数据,结合遗传算法选择的特征谱区,使参与鉴别的数据维数从2 075降到了233。对测试集1的300个样本的平均正确识别率与平均正确拒识率均达到99.30%,其中73.33%的玉米品种的正确识别率达到了100%;对测试集2(均为未参加训练品种的样本)的175个样本的平均正确拒识率达到99.65%。与常用的PCA等方法相比,运算时间更短,正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遗传算法 线性鉴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湖南乌龙茶加工技术研究——Ⅲ.乌龙茶品质化学因子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何文斌 杨伟丽 +1 位作者 张杰 朱先明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57-161,共5页
为了探明乌龙茶品质构成特点,揭示其化学因子与品质的关系,采用四套乌龙茶标准样,测定了各套各级茶的化学成分,借助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筛选出了对乌龙茶品质起显著作用的主要化学因子,并且比较了... 为了探明乌龙茶品质构成特点,揭示其化学因子与品质的关系,采用四套乌龙茶标准样,测定了各套各级茶的化学成分,借助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筛选出了对乌龙茶品质起显著作用的主要化学因子,并且比较了主要化学因子对品质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的大小,建立了判定乌龙茶品质级别的判别函数,提出了乌龙茶3个化学因子主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化学成分 分析 加工
下载PDF
一种基于Fisher鉴别极小准则的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郑宇杰 杨静宇 +1 位作者 徐勇 於东军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01-1206,共6页
特征提取是模式识别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为了更好地解决人脸识别中的特征提取问题,定义了一种新的基于Fisher鉴别极小准则的特征提取方法,并且提出了类间散布矩阵零空间的概念,解决了先前Fisher线性变换方法中的最终特征维数受类别数的... 特征提取是模式识别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为了更好地解决人脸识别中的特征提取问题,定义了一种新的基于Fisher鉴别极小准则的特征提取方法,并且提出了类间散布矩阵零空间的概念,解决了先前Fisher线性变换方法中的最终特征维数受类别数的限制.在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提取 人脸识别 零空间 FISHER鉴别准则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角质颚长度的头足类种类判别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必林 陈新军 +1 位作者 方舟 金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65-1372,共8页
本文根据2013年8月于舟山市沈家门东河菜场采集的5种近海常见经济头足类(剑尖枪乌贼、杜氏枪乌贼、金乌贼、曼氏无针乌贼和短蛸),利用逐步判别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上、下角质颚的各5种长度指标(喙长、头盖长、脊突长、侧壁长、翼长)进行... 本文根据2013年8月于舟山市沈家门东河菜场采集的5种近海常见经济头足类(剑尖枪乌贼、杜氏枪乌贼、金乌贼、曼氏无针乌贼和短蛸),利用逐步判别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上、下角质颚的各5种长度指标(喙长、头盖长、脊突长、侧壁长、翼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5种头足类角质颚长度差异显著(ANOVA:P<0.001),其中以金乌贼的角质颚尺寸最大,短蛸的角质颚尺寸最小。判别分析显示,角质颚长度适合用来划分头足类的种类,综合判别成功率为96.2%,其中以上颚侧壁长、上颚头盖长和下颚脊突长对判定的贡献率最高。然而,与之相比,标准化后的角质颚长度则更适合用来划分头足类的种类,综合判别成功率达到100%,其中以标准化下颚喙长和标准化下颚翼长对判定的贡献率最高。主成分分析显示,角质颚长度及标准化后角质颚长度对枪乌贼类和乌贼类的判定成功率均达到100%。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角质颚长度判别分析法的头足类种类判定的新方法,丰富了头足类种类鉴定的技术手段,为我国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颚 头足类 逐步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种类判别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基于LDA的人脸识别方法(英文)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燕昆 刘重庆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7-330,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 (DCT)与LDA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 ,首先利用DCT将图像进行降维 ,然后在低维空间中利用LDA进行特征提取 .利用ORL人脸数据库和我们上海交通大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的人脸数据库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分别得... 提出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 (DCT)与LDA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 ,首先利用DCT将图像进行降维 ,然后在低维空间中利用LDA进行特征提取 .利用ORL人脸数据库和我们上海交通大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的人脸数据库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分别得到了 97.5 %和 92 .6 %的正确识别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离散余弦变换 线性判别分析 主元分析 图像处理 模式识别 LDA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MS评价不同品种葡萄采后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6
13
作者 颜廷才 邵丹 +2 位作者 李江阔 张鹏 陈绍慧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90-297,270,共9页
为明确不同品种葡萄果实采后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本文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4个不同品种葡萄新鲜果实挥发性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并以电子鼻辅助验证,对其品质特性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4个... 为明确不同品种葡萄果实采后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本文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4个不同品种葡萄新鲜果实挥发性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并以电子鼻辅助验证,对其品质特性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4个品种葡萄成熟果实的品质指标品种间差异较大。无核寒香蜜品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较高,香悦维生素C含量高,硬度大。4个品种葡萄成熟果实中共检测到8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醇类、酯类和醛类。不同品种间主要挥发性物质存在差异。香悦、玫瑰香、金手指和无核寒香蜜葡萄品种果实中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物质分别为乙酸乙酯、沉香醇、青叶醛和乙酸乙酯,呈现出的风味分别为草莓香味、浓郁玫瑰香味、新鲜绿叶香味和草莓香味。利用电子鼻对不同品种葡萄果实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可以将4个品种葡萄完全区分开。因此,本试验明确了不同品种葡萄果实采后品质的差异,电子鼻结合GC-MS方法可以有效评价其挥发性物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品质 挥发性物质 电子鼻
原文传递
基于仿生技术对薏苡仁麸炒过程中色泽气味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鹏 肖晓燕 +5 位作者 梅茜 李林 毛春芹 刘明贵 陆兔林 徐葱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4285-4297,共13页
目的 对薏苡仁麸炒过程中的色泽与气味进行客观量化并对色泽与气味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CM-5型分光测色计(电子眼)及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并通过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 目的 对薏苡仁麸炒过程中的色泽与气味进行客观量化并对色泽与气味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CM-5型分光测色计(电子眼)及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并通过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风味热图等方法对获取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薏苡仁外观色泽整体上呈现变暗(L^(*)值不断降低)、变红(a^(*)值不断增加)、变黄(b^(*)值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基于粉末色度值L^(*)、a^(*)、b^(*)所构建的判别函数实现了生薏苡仁及不同炮制程度麸炒薏苡仁饮片的区分。薏苡仁固有及在麸炒过程中共检测出34种挥发性气味物质,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挥发性气味物质的丰富度不断提高。热图分析结果表明1-丁烯、2-丁烯、丙烯醛、乙硫醇、2-丁醇、乙偶姻、1,4-二氧六环、丙二醇、1-甲基-1H-吡咯、甲基环己烯、丁酸乙酯、丁基二甲硫醚、糠醇、辛内酯14种成分在薏苡仁麸炒过程中变化最为明显。PCA与DFA均可实现生薏苡仁及不同炮制程度麸炒薏苡仁饮片的区分。结论 通过电子眼、电子鼻仿生技术对薏苡仁麸炒过程中色泽与气味变化进行研究,为基于性状进行中药炮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炒薏苡仁 电子眼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 色泽 气味 炮制 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判别因子分析 丁烯 丙烯醛 乙硫醇 乙偶姻
原文传递
判别分析用于烃类化合物分类及汽油样品的族组成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朱秀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5,共8页
研究了判别分析用于烃类化合物分类的可行性。以198个烃类化合物在BD-1和BD-5固定相上同一柱温下的保留指数差及其在各柱上的温度系数为判别变量,成功地建立了烷烃、环烷烃、芳烃和烯烃的判别函数,以此对裂化汽油、重整生... 研究了判别分析用于烃类化合物分类的可行性。以198个烃类化合物在BD-1和BD-5固定相上同一柱温下的保留指数差及其在各柱上的温度系数为判别变量,成功地建立了烷烃、环烷烃、芳烃和烯烃的判别函数,以此对裂化汽油、重整生成汽油、石脑油和蒸馏常顶汽油进行了族组成分析,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为汽油产品的族组成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化合物 分类 判别分析 汽油 族组成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 气相色谱 质谱
下载PDF
图像特征抽取的奇异值分解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文胜 杨静宇 陈伏兵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2-33,36,共3页
传统的PCA方法和LDA方法在处理图像识别问题时,一般先将图像矩阵转化为图像向量,然后以该图像向量作为原始特征进行特征抽取。近来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利用图像矩阵直接构造散布矩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特征抽取的方法。该文在该思想的基础... 传统的PCA方法和LDA方法在处理图像识别问题时,一般先将图像矩阵转化为图像向量,然后以该图像向量作为原始特征进行特征抽取。近来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利用图像矩阵直接构造散布矩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特征抽取的方法。该文在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IMSVD方法。该方法没有采用PCA或LDA方法,而是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进行特征抽取。对ORL人脸图像的识别试验结果表明I,MSVD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征抽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特征抽取 线性鉴别分析 主分量分析 奇异值分解 人脸识别
下载PDF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3个野生种群和1个养殖种群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义军 李婷 +3 位作者 王平 孙成志 蔡晶晶 孙成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0-504,共5页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3个野生种群和1个养殖种群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湛江和海南临高的种群形态最接近,福建厦门种群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6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第1主成分23.084%,...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3个野生种群和1个养殖种群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湛江和海南临高的种群形态最接近,福建厦门种群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6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第1主成分23.084%,第2主成分17.976%,第3主成分15.321%,第4主成分13.84%,第5主成分12.707%,第6主成分7.770%,累积贡献率为90.699%。逐步判别选入6个贡献率较大的性状进行判别分析,F检验结果显示,4个种群形态差异显著(P<0.01);同时建立了4个种群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P2均为100%。综合判别率为100%。3种多元分析结果均认为,4个种群日本囊对虾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且集中表现在体重、头胸甲的性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形态差异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黄酒对猪肉炖煮过程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瑞花 陈健初 +1 位作者 叶兴乾 刘东红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06-415,共10页
基于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研究黄酒对猪肉炖煮过程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对电子鼻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酒对炖煮猪肉的风味具有显著影响(P<0.05),且... 基于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研究黄酒对猪肉炖煮过程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对电子鼻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酒对炖煮猪肉的风味具有显著影响(P<0.05),且LDA比PCA的区分度更清晰。SPME-GC/MS共从炖煮猪肉中分离鉴定出7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醇类、脂肪烃类、酮类等。其中,醛类是主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尤以己醛含量最高。采用"相对香气活度值(ROAV)"评价各挥发性风味物质对炖煮猪肉总体风味的贡献,得到13种主体风味成分(ROAV≥1):(Z)-2庚烯醛、(D)-柠檬烯、庚醛、苯甲醛、癸醛、辛醛、(E)-2-壬烯醛、壬醛、1-辛烯-3-醇,(E,E)-2,4-癸二烯醛,己醛,这些物质主要以脂肪香气为主。聚类分析(CA)方法将主体风味物质分为3类,分类结果表明,(E,E)-2,4-癸二烯醛和己醛是区分不同样品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电子鼻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原文传递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和因子判别分析的玉米黄曲霉毒素检测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袁莹 王伟 +2 位作者 褚璇 P.Feldner G.Heitschmidt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7-110,118,共5页
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进行玉米籽粒表面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将黄曲霉毒素原液用甲醇分别稀释成浓度为10、20、100、500 μg/L的溶液,然后逐一滴在等量4组共120粒玉米籽粒的表面,取同品种30粒洁净玉米籽粒作为对照组.利用400~1 000 nm可见/... 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进行玉米籽粒表面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将黄曲霉毒素原液用甲醇分别稀释成浓度为10、20、100、500 μg/L的溶液,然后逐一滴在等量4组共120粒玉米籽粒的表面,取同品种30粒洁净玉米籽粒作为对照组.利用400~1 000 nm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进行样品图像光谱信息获取,采用标准正态变量校正进行数据预处理.首先经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高光谱数据降维,然后利用PCA从835个波长中提取的前14个主成分为输入,采用因子判别分析(Factorial DiscriminantAnalysis,FDA)对5类样品进行分类.FDA构建的模型对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判别准确率分别达95%和86%.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并结合PCA-FDA方法进行玉米籽粒表面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颗粒 黄曲霉毒素 因子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高光谱成像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结合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在食醋品牌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古丽君 林振华 +5 位作者 吴世玉 郑彦婕 周晓文 袁福定 江培淳 林长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43-247,共5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建立不同品牌食醋的快速鉴别方法。用近红外光谱仪对103组食醋样品进行扫描,采用二阶导数对图谱进行预处理、标准化处理、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运用留一法构建...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建立不同品牌食醋的快速鉴别方法。用近红外光谱仪对103组食醋样品进行扫描,采用二阶导数对图谱进行预处理、标准化处理、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运用留一法构建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模型。结果表明,原始近红外谱图经过处理后,显示出同种品牌食醋主成分的聚类趋势;交叉验证结果表明,PCA-LDA模型预测不同品牌食醋的正确率高达85.57%,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该研究结合近红外光谱与PCA-LDA模型,为不同品牌食醋提供一种快速鉴别方法,具有处理近红外光谱数据,研究物质主成分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醋品牌 近红外光谱 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