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篇回指的认知语言学探索 被引量:120
1
作者 许余龙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7,共10页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Ariel的“语言学的、认知的”可及性理论和van Hoek以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为框架的回指规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可及性和主题性为基本概念的“神经认知语言学”回指确认机制,旨在阐释人们是如何在一组可能的理解...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Ariel的“语言学的、认知的”可及性理论和van Hoek以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为框架的回指规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可及性和主题性为基本概念的“神经认知语言学”回指确认机制,旨在阐释人们是如何在一组可能的理解中选择所期望的理解的。可及性是由回指语表达的关于指称对象可及程度的信息,而主题性是由先行语表达的反映潜在先行语显著性的信息。作者认为,这两个名词性词语表达的篇章语义信息提供了回指确认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信息,是理解语篇回指现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回指 认知语言学 回指确认 主题性 名词短语回指
原文传递
话语标记“你知道” 被引量:86
2
作者 刘丽艳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3-432,共10页
本文根据话语标记"你知道"与所指信息单位间的位置关系,总结出该标记的三种使用模式,即"…,你知道吗—,X,…"(模式1);"…,X—你知道吗/吧,…"(模式2)和"…,你知道,—X,…"(模式3)。通过对"... 本文根据话语标记"你知道"与所指信息单位间的位置关系,总结出该标记的三种使用模式,即"…,你知道吗—,X,…"(模式1);"…,X—你知道吗/吧,…"(模式2)和"…,你知道,—X,…"(模式3)。通过对"你知道"三种使用模式及功能的考察,我们认为该格式在口语交际中的功能典型地体现了话语标记元语用功能的互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你知道 可及性 互动 语境假设
原文传递
语篇回指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验证 被引量:37
3
作者 许余龙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4,共8页
本文以汉语篇章中零形代词的回指确认为例,采用篇章分析的方法,检验自然语篇中表达的实际回指关系是否符合我们提出的回指确认模式所作出的判断。结果显示,辅以语义和语用相容性原则,我们的篇章回指理解原则可以解释几乎所有出现在民间... 本文以汉语篇章中零形代词的回指确认为例,采用篇章分析的方法,检验自然语篇中表达的实际回指关系是否符合我们提出的回指确认模式所作出的判断。结果显示,辅以语义和语用相容性原则,我们的篇章回指理解原则可以解释几乎所有出现在民间故事语料中的零形代词的回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回指 认知语言学 回指确认 可及性 主题性 篇章分析 零形代词 运作过程 民间故事 回指语 先行语
原文传递
从可及性到主观性:语篇指称模式比较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义娜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共4页
本文评述了语篇指称研究的4大理论观点:篇章制约观、语用制约观、功能认知观和概念参照观。在此基础上指出该领域的研究取向已从指称信息的已知性研究、可及性研究发展到指称实体的主观可及性研究,即可及性与主观性的结合研究,指称... 本文评述了语篇指称研究的4大理论观点:篇章制约观、语用制约观、功能认知观和概念参照观。在此基础上指出该领域的研究取向已从指称信息的已知性研究、可及性研究发展到指称实体的主观可及性研究,即可及性与主观性的结合研究,指称词语的表情意义也因而得到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指称 研究模式 主观性 可及性 视角
下载PDF
英汉指称词语的语篇回指功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许余龙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34,共9页
本文自建小型英汉可比语料库,采用统一的标准对英汉语篇中的指称词语及其回指实体的可及性进行了界定、分类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用作语篇回指的英汉指称词语在语篇中的整体分布,符合Ariel的可及性理论预测。与Ariel采用的语篇位置距... 本文自建小型英汉可比语料库,采用统一的标准对英汉语篇中的指称词语及其回指实体的可及性进行了界定、分类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用作语篇回指的英汉指称词语在语篇中的整体分布,符合Ariel的可及性理论预测。与Ariel采用的语篇位置距离分析法相比,本文以回指间隔距离为标准所作的数据统计结果,不仅可以更为直观清楚地显示可及性的高低,而且可以更加彰显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主要差异,即汉语指称词语的平均回指间隔距离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词语:语篇回指:可及性: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句法可及和语篇可及——汉语关系从句中指数量标记分布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秋杭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71,共10页
本文根据汉语关系从句中指数量标记的隐现与语序,把汉语关系从句分成无标记形式MN、标记前置IMN和标记后置OMN三种类型。本文基于真实语料,从句法可及、语篇可及来探讨汉语关系从句指数量标记的分布,不仅关注单一因素的分析,而且综合各... 本文根据汉语关系从句中指数量标记的隐现与语序,把汉语关系从句分成无标记形式MN、标记前置IMN和标记后置OMN三种类型。本文基于真实语料,从句法可及、语篇可及来探讨汉语关系从句指数量标记的分布,不仅关注单一因素的分析,而且综合各因素来揭示三种类型核心名词的可及性程度。研究发现:1)句法可及方面,MN、IMN均与主语关系从句相联系,OMN未表现出任何倾向,三种类型均倾向内置于主句宾语位置;2)语篇可及方面,MN、IMN的核心名词均表达新信息,MN核心名词距离被关系化的名词短语最近,IMN距离最远,三者在核心名词的长度和修饰语的数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语篇可及较之句法可及能更充分地说明指数量标记在汉语关系从句中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及性 句法可及 语篇可及 汉语关系从句 指数量标记
原文传递
句首词“这”的指别和称代用法及其回指可及性对比——一项基于新闻评论语料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乐明 赵乐 +1 位作者 那日松 张翼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84,共11页
研究汉语常用词"这"篇章回指的成果很多,却忽略了在其指别和称代这两种主要用法之间的量化对比。本文利用400篇新闻评论语料,对577个句首词"这"的回指语和先行语进行了结构类型、句法功能、语义指向和篇章连贯的标... 研究汉语常用词"这"篇章回指的成果很多,却忽略了在其指别和称代这两种主要用法之间的量化对比。本文利用400篇新闻评论语料,对577个句首词"这"的回指语和先行语进行了结构类型、句法功能、语义指向和篇章连贯的标注。统计检验发现,两种主要用法之间确实存在显著差异,依据可及性理论展开的主题性、竞争力等指标无法说明差异的原因所在,确定性和回指距离(间隔句数、间隔段落数)等指标则可以反映这种差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说明可及性是个复杂的概念,不同的指标对不同的回指形式有不同的反应灵敏度;同时也说明需要对大量以句子性结构为先行语的事件回指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指 可及性理论 “这” 基于语料库
原文传递
语篇回指中的期待性与可及性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倩 梁君英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3-765,共13页
本文研究语篇回指中实体成分的可及性是否受到期待性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汉语报刊语料库的统计和分析后发现,无定名词短语相比有定名词短语,以及存现结构中的无定名词短语相比非存现结构中的无定名词短语,其指称的宾语位置上的实体成分... 本文研究语篇回指中实体成分的可及性是否受到期待性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汉语报刊语料库的统计和分析后发现,无定名词短语相比有定名词短语,以及存现结构中的无定名词短语相比非存现结构中的无定名词短语,其指称的宾语位置上的实体成分同时具有:1)作为下一小句主题的较高倾向性;2)在作为下一小句主题时被高可及性标示语回指的较高倾向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实体成分在下文中被提及的倾向性较高时,其对应的可及性也较高,从而证明了语篇回指中实体成分的期待性对可及性的影响;汉语中的无定名词短语和存现结构是将宾语位置上的实体成分标示为下一小句的期待主题的两个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回指 期待性 可及性 指称形式
原文传递
话题引入与篇章回指——以英语新闻语篇为基础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雷芙蓉 史顺良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10,15,共4页
本论文旨在对英语新闻语篇中具体实体话题引入时所采用的语言手段与篇章回指的关系做一较为全面的描述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新闻语篇中,充当句子主语的专有名词词组引入的话题在下文被回指的次数最多。因此,充当句子主语的专有... 本论文旨在对英语新闻语篇中具体实体话题引入时所采用的语言手段与篇章回指的关系做一较为全面的描述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新闻语篇中,充当句子主语的专有名词词组引入的话题在下文被回指的次数最多。因此,充当句子主语的专有名词词组引入的话题是英语新闻语篇中相关回指语最为可及的回指对象。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语言提示与语篇回指关系的理论研究,有助于语言研究者和英语教师了解英语新闻语篇中语言提示对篇章回指理解的影响,对英语新闻语篇中回指的理解及其语篇本身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标示 篇章回指 被回指次数 可及性
下载PDF
“这”“那”在汉语关系从句中不对称分布的篇章功能解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秋杭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40,共5页
关于“这”“那”的不对称现象,多数研究认为“这”的使用频率高于“那”。基于书面叙事语体对汉语关系从句中“这”“那”的考察发现,“那”及其组合形式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这”及其组合形式。本文拟从篇章功能的视角来解释“这”“... 关于“这”“那”的不对称现象,多数研究认为“这”的使用频率高于“那”。基于书面叙事语体对汉语关系从句中“这”“那”的考察发现,“那”及其组合形式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这”及其组合形式。本文拟从篇章功能的视角来解释“这”“那”及其组合形式在汉语关系从句中不对称分布现象。首先,考察指示成分与关系化对象、主句位置、核心名词的信息地位、生命性以及关系小句的语篇功能等五个语篇制约因素之间的关联;其次,考察指示词的篇章功能,发现认同用频率最高,认同用往往倾向于选择“那”及其组合。“这”“那”在汉语关系从句中的不对称分布符合可及性理论的相关预测,具有跨语言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 篇章功能 可及性理论
原文传递
汉日指称词语的语篇回指功能对比研究
11
作者 郭蓉菲 《语言学研究》 2021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本文通过量化分析,对汉日语篇中的指称词语及回指实体的可及性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汉语中除了人称代词,其他指称词语的整体分布均基本符合Ariel可及性理论的预测;在日语中,虽然专有名词、有定描述语和指示词语符合Ariel的可及性理论,... 本文通过量化分析,对汉日语篇中的指称词语及回指实体的可及性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汉语中除了人称代词,其他指称词语的整体分布均基本符合Ariel可及性理论的预测;在日语中,虽然专有名词、有定描述语和指示词语符合Ariel的可及性理论,但零形代词、反身代词和人称代词均与之有偏差。另外,对汉语和日语这两种语言来说,专有名词、有定描述语、指示词语以及数量名结构在语篇中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零形代词、反身代词和人称代词则呈现出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词语 语篇回指 可及性 语篇距离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左移位结构中指称词语的分布及其可及性分析
12
作者 施安全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6-50,共5页
首先分析了左移位结构的句法特征,然后以可及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这种结构中指称词语使用情况的分析,发现说话人常选择可及性相对较低的有定描述语、专有名称和重读代词作移位成分,并用可及性较高的人称代词填补其空位,共同指称语篇中... 首先分析了左移位结构的句法特征,然后以可及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这种结构中指称词语使用情况的分析,发现说话人常选择可及性相对较低的有定描述语、专有名称和重读代词作移位成分,并用可及性较高的人称代词填补其空位,共同指称语篇中的某一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移位结构 语篇功能 指称词语 可及性
下载PDF
语篇指称可及性的主观识解
13
作者 徐立红 黄宁夏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9-93,共5页
指称手段的选择与语篇的主观性密切相关。主观性在语篇指称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语篇主观性同指称可及性结合起来进行指称选择的制约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探索语篇指称的表情意义提供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 语篇指称 可及性 主观性 意向性 关联性
下载PDF
英语写作中篇章回指的使用探析
14
作者 郝景东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76-79,共4页
篇章回指作为一种衔接手段对语篇连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小样本的数据分析,从二语习得角度探讨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书面产出语料中篇章回指的分布规律及其制约因素。数据表明,中国学习者英语作文中篇章回指的分布规律基本支持可... 篇章回指作为一种衔接手段对语篇连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小样本的数据分析,从二语习得角度探讨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书面产出语料中篇章回指的分布规律及其制约因素。数据表明,中国学习者英语作文中篇章回指的分布规律基本支持可及性假设:人称代词的先行词处于近距离语篇中;指示代词的先行词处于中距离语篇中;有定名词短语的先行词处于远距离语篇中。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三类篇章回指的使用情况与英语本族语的使用情况仍有一些差异,特别是人称代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篇章回指 分布规律 可及性 二语习得
下载PDF
功能语言学语篇理论模型对回指研究的影响
15
作者 李榕 《榆林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98-104,共7页
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两类影响很大的功能语言学语篇理论模型:语篇语言理论模型和语篇认知理论模型。第一类以Halliday和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修辞结构理论和Fox的语篇结构理论为代表,第二类以可及性理论和定中心理论为代表。这两类理论模... 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两类影响很大的功能语言学语篇理论模型:语篇语言理论模型和语篇认知理论模型。第一类以Halliday和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修辞结构理论和Fox的语篇结构理论为代表,第二类以可及性理论和定中心理论为代表。这两类理论模型对国内外的回指研究都有深远的影响,前者旨在解决语篇内部的语言问题,对回指进行分类,研究语篇内因素(如语篇结构)等,后者旨在探究语言使用者如何理解回指及使用多种回指形式的心理机制等问题,如可及性理论提出了回指形式可及性序列的假设,但仍需更多的心理语言学实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语言学 语篇理论模型 回指 可及性理论 定中心理论
下载PDF
英汉语篇回指的认知对比——从van Hoek的回指规约机制谈起
16
作者 孟娜佳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58-62,共5页
语篇回指是英汉语言共有的语言现象,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从认知角度看,这两者必定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认知语言学家van Hoek基于Langacker的概念参照点理论与Ariel的可及性指称理论,从认知角度进行指称研究,提出了... 语篇回指是英汉语言共有的语言现象,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从认知角度看,这两者必定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认知语言学家van Hoek基于Langacker的概念参照点理论与Ariel的可及性指称理论,从认知角度进行指称研究,提出了回指规约机制,对句内回指研究提出了有效的指导。本文旨在通过van Hoek的回指规约机制,说明英汉语篇回指认知角度的异同,并提出相应英汉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回指 认知语法 可及性 回指规约机制
下载PDF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预指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瑟 刘伟 郭海云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6-70,共5页
语篇表述理论(DRT)是一种动态语义理论,该理论的语篇表述结构规则和可及性规则可用于分析汉语第三人称代词预指现象,从而从理论上证明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具有预指功能。
关键词 语篇表述理论 语篇表述结构 可及性 第三人称代词 预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