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灵鸡汤”与灾难叙事的情感规驯——传媒的社交网络实践批判 被引量:41
1
作者 黄月琴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118,共5页
在灾难事件中,"心灵鸡汤"在媒体的社交网络实践中被密集生产,感动模式成为灾难报道的主流范式。媒体一方面运用"心灵鸡汤"掩盖新闻生产能力不足的窘境,另一方面通过征用国家修辞,进行灾难美学对应和情感动员,并试... 在灾难事件中,"心灵鸡汤"在媒体的社交网络实践中被密集生产,感动模式成为灾难报道的主流范式。媒体一方面运用"心灵鸡汤"掩盖新闻生产能力不足的窘境,另一方面通过征用国家修辞,进行灾难美学对应和情感动员,并试图进行网络空间规驯。"鸡汤化"的灾难叙事给媒体带来专业价值消解的困境,同时面临着公众"反鸡汤"行动的批评与文化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鸡汤 灾难叙事 情感规驯 社交网络
下载PDF
创伤与成长:《铃芽之旅》的隐喻意象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紫涵 许爱珠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
“世界系”是近年来在日本小说和影视作品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作品类型。《铃芽之旅》是新海诚基于宏大叙事消解的后现代背景对现实灾难进行省思的“世界系”作品。作品沿袭了“新海诚式”的漫画·动画性的现实主义,将拟宏大叙事和日... “世界系”是近年来在日本小说和影视作品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作品类型。《铃芽之旅》是新海诚基于宏大叙事消解的后现代背景对现实灾难进行省思的“世界系”作品。作品沿袭了“新海诚式”的漫画·动画性的现实主义,将拟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通过虚构世界联系起来,使集体创伤性记忆与文化联结。故事运用“隐喻”意象如门、蚓厄、三角椅等,折射出具有区域性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普遍性的现实问题,反思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后现代人群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新海诚作为创作者的意识转型和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铃芽之旅》 世界系 灾难叙事 隐喻意象
下载PDF
灾害民俗学视野下苗族民间叙事的三重灾害母题 被引量:2
3
作者 何佩雯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4-145,共12页
苗族民间叙事中最常见的三类灾害是水灾、旱灾、火灾,由此形成其民间叙事中的三大灾害母题及相关母题链。灾害母题蕴含着民众重要的文化信息,其所具有的传续功能,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灾害记忆传承的重要驱动,并通过口头、仪式和物象三重... 苗族民间叙事中最常见的三类灾害是水灾、旱灾、火灾,由此形成其民间叙事中的三大灾害母题及相关母题链。灾害母题蕴含着民众重要的文化信息,其所具有的传续功能,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灾害记忆传承的重要驱动,并通过口头、仪式和物象三重叙事得以活态传承,这三重叙事相互依存共同构建出灾害母题的外部记忆之场。同时,苗族民间叙事中灾害母题所体现的灾害民俗知识,对苗族民众乃至人类的生产生活、防灾减灾、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民间叙事 灾害母题 灾害叙事 灾害记忆 灾害民俗知识
下载PDF
论科幻电影中“科学共同体”的形象建构及其在科学传播中的意义——以电影《流浪地球2》为例
4
作者 安帅 栗静舒 《科普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108,共8页
“科学共同体”是灾难叙事体裁的科幻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被塑造成多种形象。作为科学传播的重要元素之一,“科学共同体”的电影形象影响着科学家、社会公众、大众传媒对于其丰富内涵的准确理解。本文从比较叙事学的视阈探讨“科学共... “科学共同体”是灾难叙事体裁的科幻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被塑造成多种形象。作为科学传播的重要元素之一,“科学共同体”的电影形象影响着科学家、社会公众、大众传媒对于其丰富内涵的准确理解。本文从比较叙事学的视阈探讨“科学共同体”形象在科幻电影中的建构,以西方电影史为鉴,聚焦于其从“徒有虚名的松散组织”“阻碍科技进步的守旧者”到“救世主”等多重身份的转变,以当代中国科幻电影代表作《流浪地球2》为落脚点,揭示其东方文化印记和民族特色,进而指出,科幻电影中的“科学共同体”形象有助于加强科学精神与科技伦理的传播,有利于坚定人类对于自身在历史进程中的主导地位的信心,更是未来反思与重构这一群体的重要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共同体 科幻电影 灾难叙事 科学传播
原文传递
风雪中的苦难与崇高--论迟子建长篇小说《白雪乌鸦》的静穆之美
5
作者 邵子溦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3-76,共4页
在《白雪乌鸦》中,作家迟子建通过史实的穿插勾画东北鼠疫中的离合悲欢,死亡叙事使得小人物的生命被无限放大,又使历史的沉重在日常书写中被消解。在生与死的对立、压抑与释放的情感冲突中,作家温情地倾注伦理审判的光辉。凡此种种,共... 在《白雪乌鸦》中,作家迟子建通过史实的穿插勾画东北鼠疫中的离合悲欢,死亡叙事使得小人物的生命被无限放大,又使历史的沉重在日常书写中被消解。在生与死的对立、压抑与释放的情感冲突中,作家温情地倾注伦理审判的光辉。凡此种种,共同给予小说灾难书写独特的静穆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白雪乌鸦》 灾难叙事 崇高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的灾害叙事
6
作者 孙琳 王萃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4期48-52,共5页
《聊斋志异》的灾害叙事大多涉及志怪内容,寓有褒贬之意,与传奇表达思想主旨的手法十分相近。蒲松龄在作品中对气候灾异、瘟疫、蝗灾等天灾的探询,对战乱之惨、杀人之惨等人祸的讽喻,大多蕴含着对官吏的批判、对谀神者的微词等思想倾向... 《聊斋志异》的灾害叙事大多涉及志怪内容,寓有褒贬之意,与传奇表达思想主旨的手法十分相近。蒲松龄在作品中对气候灾异、瘟疫、蝗灾等天灾的探询,对战乱之惨、杀人之惨等人祸的讽喻,大多蕴含着对官吏的批判、对谀神者的微词等思想倾向。蒲松龄的“孤愤”之思,《聊斋志异》叙事的传奇性,于灾害叙事中可窥得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小说 《聊斋志异》 灾害叙事 褒贬
下载PDF
从灾难叙事看创伤性记忆的唤起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明 蔡明珠 《三明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57-62,共6页
哈布瓦赫等学者对于社会记忆的研究,使记忆的社会属性被挖掘,以民族为单位的共同体通过灾难叙事主动建构群体成员的创伤性记忆,有助于共享情感,凝聚意识,动员群众,进行秩序维系和社会整合。媒体报道通过创建象征性符号来传播灾难现场,... 哈布瓦赫等学者对于社会记忆的研究,使记忆的社会属性被挖掘,以民族为单位的共同体通过灾难叙事主动建构群体成员的创伤性记忆,有助于共享情感,凝聚意识,动员群众,进行秩序维系和社会整合。媒体报道通过创建象征性符号来传播灾难现场,实现对于灾难叙事语境的仪式化建构。在中介化的视角下,创新中介渠道是实现创伤性记忆有效唤醒的重要路径,有助于民众界定群体边界,形塑群体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叙事 创伤性记忆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新陕西月刊》的电影图景:灾难叙事、进化叙事、教化盛况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迎君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5-141,共7页
在民国"黄金十年",共产党人主办的陕西省政府刊物《新陕西月刊》,通过"灾难叙事"建构"灾区"电影观念,通过"进化叙事"建构新陕西电影"异托邦"图景,最终建构电影检查管制下的陕西电影... 在民国"黄金十年",共产党人主办的陕西省政府刊物《新陕西月刊》,通过"灾难叙事"建构"灾区"电影观念,通过"进化叙事"建构新陕西电影"异托邦"图景,最终建构电影检查管制下的陕西电影教化"盛况"。这一"新陕西"电影图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国统区建构的一种"红白杂糅"意识形态电影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新陕西月刊》 灾难叙事 进化叙事 电影检查
原文传递
刘慈欣科幻灾难叙述的中国特质
9
作者 毛康丽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6-30,共5页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涉及多种灾难,如科技灾难、自然灾难、战争灾难。这些灾难在刘慈欣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刘慈欣的科幻灾难书写沿袭了中国文学书写灾难的情感倾向,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科幻灾难书写。刘慈欣执着于...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涉及多种灾难,如科技灾难、自然灾难、战争灾难。这些灾难在刘慈欣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刘慈欣的科幻灾难书写沿袭了中国文学书写灾难的情感倾向,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科幻灾难书写。刘慈欣执着于灾难书写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河南地域文化中灾难历史的影响,二是中国文学传统的传承,三是刘慈欣的个人灾难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科幻小说 灾难叙述 中国特质 形成原因
下载PDF
百度贴吧中“克拉玛依大火”记忆的情感表达(2006-2018)
10
作者 闫岩 张皖疆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116,121,共18页
本文通过爬虫技术挖掘百度贴吧2006—2018年间关于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的全部吧友讨论文本,通过情绪分析法和结构主题建模法,考察网友对克拉玛依大火在线书写中的情感表达。研究显示,克拉玛依大火的民间记忆呈现出温和的负面性和微弱的... 本文通过爬虫技术挖掘百度贴吧2006—2018年间关于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的全部吧友讨论文本,通过情绪分析法和结构主题建模法,考察网友对克拉玛依大火在线书写中的情感表达。研究显示,克拉玛依大火的民间记忆呈现出温和的负面性和微弱的行动性两重特点。大火记忆以“恶”“衰”“好”等社会情感为主导情绪,“惊”“惧”“乐”“怒”等生理情感为辅助情绪,构成了一种稳定而温和的负面性表达。这种表达所形成的松散的情感共同体并不旨在通过情感动员产生公共行动,而是通过选择性地针对权力的外围和边缘地带进行情感宣泄,实现虚拟的身份认同和想象中的公共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大火 火灾叙事 情感社会学 结构主题模型
原文传递
悲剧意识的重构与中国当代灾难文艺思潮——“后悲剧时代的灾难叙事与人文关怀”专栏导语
11
作者 向宝云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1-2,共2页
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中国灾难文艺不仅成为了文学艺术界的创作热潮,而且也引起了批评界和思想界的热切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消费社会的来临和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中国当代文化已经开始或正在由"悲剧"向"后悲剧"... 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中国灾难文艺不仅成为了文学艺术界的创作热潮,而且也引起了批评界和思想界的热切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消费社会的来临和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中国当代文化已经开始或正在由"悲剧"向"后悲剧"转向。这样,审视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的变迁或重构就成为批评家们理解、评价与阐释中国当代灾难文艺的一个重要思想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意识 后悲剧 灾难叙事 中国当代灾难文艺
下载PDF
《流感》:戏剧化灾难叙事中的人性救赎
12
作者 宫爱玲 《文化研究》 2020年第3期165-172,共8页
瘟疫题材电影《流感》讲述了韩国盆塘地区暴发猪流感引发恐慌和灾难的故事。影片采用高度戏剧化的艺术手法讲述这一灾难故事,最典型体现便是贯穿始终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具体表现为姜智久对美日的营救、金仁海对美日的营救、孟瑟对美... 瘟疫题材电影《流感》讲述了韩国盆塘地区暴发猪流感引发恐慌和灾难的故事。影片采用高度戏剧化的艺术手法讲述这一灾难故事,最典型体现便是贯穿始终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具体表现为姜智久对美日的营救、金仁海对美日的营救、孟瑟对美日的营救和总统对民众的营救,密集而丰富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令影片自始至终都扣人心弦。《流感》通过戏剧化的灾难叙事,讴歌了人性善和人间爱,正是这人性至善和人间大爱拯救了深陷瘟疫灾难中的盆塘居民,帮助他们战胜猪流感瘟疫,重新迎来幸福美好的生活。在诸多瘟疫题材影片中,《流感》以其戏剧化的灾难叙事和环环相扣的情节设置而成为代表性佳作,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叙事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戏剧化 灾难叙事 人性救赎
下载PDF
“途逢冥使瘟神”母题的渊源与冥间正义崇拜
13
作者 王立 韩雅慧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7-74,共8页
《聊斋》"途中逢冥使"母题可分为路遇瘟神(疫鬼、灾害神等)型和路遇冥吏(勾魂使)型。作为一种惯常的表现模式,"巧遇冥使瘟神-施惠结谊―冥使徇私酬报―当事人少受或免受损失",体现出特定情境中人与鬼神意外结交,当... 《聊斋》"途中逢冥使"母题可分为路遇瘟神(疫鬼、灾害神等)型和路遇冥吏(勾魂使)型。作为一种惯常的表现模式,"巧遇冥使瘟神-施惠结谊―冥使徇私酬报―当事人少受或免受损失",体现出特定情境中人与鬼神意外结交,当事者善心善行成为一种个别交往恩谊、面子,在冥间控制之事中得蒙神佑,善有善报,遂成为故事的深层结构和价值趋向。这一故事较早收入佛教类书《法苑珠林》,有重要的启发、导向意义。被俗世之人偷窥,冥使暴露身份;违反约定的揭秘者,获结交冥使机会。唐代故事也写冥使"寄载"后要缺席一段时间,也给喜欢"偷窥"者以刺探冥间秘密的机会。其一,母题多发性很可能与乡土社会对待外乡人的习俗有关。其二,母题体现了古代饮食文化及饱食少致病的病理观念。其三,母题的动态性发展,昭示出人世生活的日趋复杂多样性及其扩大化,冥使冥差一般也很难做到"严以律己",他们抵挡不住普通人弱点所难于应付的"诱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冥使 灾害叙事 神秘崇拜 佛经故事
下载PDF
明清雹灾与雹神崇拜的民俗叙事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立 刘卫英 《晋阳学刊》 CSSCI 2011年第5期116-122,共7页
雹灾具有瞬时突发、灾害立现的特点,史书把雹灾对应到政治悖谬导致的天气阴阳相激,认为冰雹是天界神人操纵工具播洒而成,雹子是虾蟆、蜥蜴、龙等两栖爬行类动物所吐,两龙相斗也会有冰雹,雹灾传闻体现了清代观察者、传播者的龙崇拜"... 雹灾具有瞬时突发、灾害立现的特点,史书把雹灾对应到政治悖谬导致的天气阴阳相激,认为冰雹是天界神人操纵工具播洒而成,雹子是虾蟆、蜥蜴、龙等两栖爬行类动物所吐,两龙相斗也会有冰雹,雹灾传闻体现了清代观察者、传播者的龙崇拜"先结构"存在。人们了解到雹灾是洪水前兆,及时避灾;并用火器驱赶雹灾,进而想象出某种宝贝作为御灾工具,可以抵御、驱逐来袭的雹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雹灾叙事 清代民俗 灾害崇拜 御灾思想
下载PDF
灾害叙事与社会感情的关系研究——以鄱阳湖血吸虫灾害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谭富强 黄清喜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80-86,共7页
灾害记忆研究,一直被学界所关注。以鄱阳湖吸血虫灾害后的遗留歌谣谚语以及血吸虫灾害中的民众情绪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法与深度访谈法相结合,重点分析处于血吸虫灾害中民众情绪及其集体态度里所蕴含的社会价值,探讨在受灾民众社会感情支... 灾害记忆研究,一直被学界所关注。以鄱阳湖吸血虫灾害后的遗留歌谣谚语以及血吸虫灾害中的民众情绪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法与深度访谈法相结合,重点分析处于血吸虫灾害中民众情绪及其集体态度里所蕴含的社会价值,探讨在受灾民众社会感情支配下灾害记忆的产生规律,研究社会感情在这一事件中对民众建构灾害记忆的作用与意义。研究发现,民众以社会感情为基础,利用当地风物传说、民俗行为、集体心理等资源,以情感整合的方式,将灾害记忆契合于民众的精神诉求与生活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叙事 社会情感 民众记忆 血吸虫 鄱阳湖
下载PDF
幼儿园灾害叙事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磊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0-15,共6页
灾害教育的学前化有利于提高人类在灾害中的抗风险能力。灾害叙事作为语言静态下的灾害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灾害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在提出灾害叙事内涵和类型的基础上,探讨幼儿园灾害叙事设计的原则与策略,构建幼儿园灾害叙事模式:确... 灾害教育的学前化有利于提高人类在灾害中的抗风险能力。灾害叙事作为语言静态下的灾害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灾害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在提出灾害叙事内涵和类型的基础上,探讨幼儿园灾害叙事设计的原则与策略,构建幼儿园灾害叙事模式:确立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采取活动方式及制定评价和调整活动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灾害叙事 设计组织
下载PDF
现当代文学灾害叙事的伦理维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惠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93-100,共8页
灾害叙事中的伦理显现,源于文学的人学指向和灾害的社会公共属性。灾害的激变性与非常态,正是对伦理秩序和个体道德的深度考量。作为现实事件和文化符号的灾害与不同话语资源的结合,诠释着伦理样态的丰富多元。革命伦理对社会不公和正... 灾害叙事中的伦理显现,源于文学的人学指向和灾害的社会公共属性。灾害的激变性与非常态,正是对伦理秩序和个体道德的深度考量。作为现实事件和文化符号的灾害与不同话语资源的结合,诠释着伦理样态的丰富多元。革命伦理对社会不公和正义缺失的揭露,表现为灾害书写中压迫与反抗背后的道义先在;灾害中的责任担当、道德利他与自私冷漠、道德失度,显示出社会伦理生态的多样与互联;作家对生态失衡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描述,契合追求环境正义、整体主义和生物公平的生态伦理观。灾害写作的深化当是伦理人性与时代主题、哲学审思与艺术思维的多元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 灾害叙事 伦理维度 多元融合
下载PDF
2020:疫情引发的社会演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新建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11,共11页
2020年的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2019\|新冠病毒病”(COVID\|19)突发而来,席卷全球,引发了世界性的公共卫生应对及一场深入持久的人文反思,使现实世界及其相关语境发生重大改变。“如何才是人类共同体”需要世人再度追问。面对“病毒... 2020年的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2019\|新冠病毒病”(COVID\|19)突发而来,席卷全球,引发了世界性的公共卫生应对及一场深入持久的人文反思,使现实世界及其相关语境发生重大改变。“如何才是人类共同体”需要世人再度追问。面对“病毒界”与“人类界”再度交锋,现有文化观念和知识体系需要新的转型,聚焦人类学的多维面向,整体关注生物的人、文化的人与哲学的人。文章用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方式,从第三方立场出发,对疫情影响下的社会演变进行专项记录,力图为日后深度研究提供可资参考的现实档案和相关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灾难叙事 人文关怀 人类学 人类共同体
下载PDF
《唐山大地震》与国产灾难电影美学的转型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铁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06,共2页
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作为1976年唐山地震的34周年纪念之作,颠覆了以往重大历史事件题材电影的宏大模式,在国产灾难电影美学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它的成功将给国产灾难电影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 《唐山大地震》灾难电影 叙事 受难 生命
下载PDF
关注灾害学与文学、民俗关系研究——《明清灾害叙事、御灾策略及民间信仰》感言
20
作者 万建中 《蒲松龄研究》 2023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古代中国有着在世界上罕有可比的“荒政”制度、文献与赈灾实践经验,特别是明清荒政文献、民俗资源,为如何认识、应对和总结御灾策略,提供了宝贵资料。如何将灾害、御灾民俗资源最大限度地搜罗、审视,充分体现出民俗学的包容力。《明清... 古代中国有着在世界上罕有可比的“荒政”制度、文献与赈灾实践经验,特别是明清荒政文献、民俗资源,为如何认识、应对和总结御灾策略,提供了宝贵资料。如何将灾害、御灾民俗资源最大限度地搜罗、审视,充分体现出民俗学的包容力。《明清灾害叙事、御灾策略及其民间信仰》体现了明清民俗信仰研究,与明清小说、野史笔记文献等多学科较大幅度的结合,具有超现象性意义、跨学科性探索、整体性审视、实践应用性强四个特点。该著还体现出将民俗记忆、小说野史与晚清报纸副刊告灾募捐图画同赈灾、民间自救互助书写结合,同时,把揭露赈灾不法现象及唤起中外人士多方赈灾的小说描写,综合总结,增大了应灾工程及相关民俗现象的理解深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灾害叙事 民间信仰 民间故事 明清小说 跨学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