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震源的槽波勘探现场实验及前景讨论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勃 刘盛东 +4 位作者 孙华超 邢世雨 章俊 丁昕 龚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06-914,共9页
震源是地震记录的源头,是地震勘探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地震信号质量,常规炸药震源在高瓦斯矿井受到了十分严格的管制,因此,亟需研究适合于矿井地震勘探的新型震源。基于此,在突出矿井中厚煤层工作面开展了新型CO_(2)震源的槽波勘探实验... 震源是地震记录的源头,是地震勘探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地震信号质量,常规炸药震源在高瓦斯矿井受到了十分严格的管制,因此,亟需研究适合于矿井地震勘探的新型震源。基于此,在突出矿井中厚煤层工作面开展了新型CO_(2)震源的槽波勘探实验,基于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等方法,进行了新型CO_(2)震源激发地震信号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异巷激发-接收透射勘探及同巷激发-接收透射勘探地震剖面上均出现典型的纵波、横波及槽波,其中槽波主频最高,振幅能量最强;异巷激发-接收的透射槽波频宽为200~350 Hz,槽波埃里震相约为260 Hz,同巷激发-接收的透射槽波振幅能量集中在250~450 Hz,槽波埃里震相约为280 Hz;2 kg液态CO_(2)震源理论能量超过140 g的TNT当量;因此,CO_(2)震源激发下地震信号的频率及振幅满足矿井地震勘探需求。相对于巷帮激发的炸药震源而言,CO_(2)震源集中力源的激发方式有利于槽波发育,以及CO_(2)震源具有深孔激发的优势,避开了巷道及围岩松动圈的影响,定向聚能作用于煤。同时,CO_(2)震源激发具有方向性,利用CO_(2)震源聚能方向性优势进行构造精细勘探是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CO_(2)相变致裂技术常被用于煤层卸压增透,借用CO_(2)震源有望实现对掘进工作面前方的瓦斯富集异常、应力变化异常的随掘随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震源 槽波勘探 深孔激发 定向聚能 方向激发
下载PDF
考虑贡献度的聚合商需求响应精准评估与动态激励决策 被引量:3
2
作者 黄莉 周赣 +2 位作者 张娅楠 邵雪松 崔高颖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29,共9页
在双碳战略和缺煤背景下,针对现有需求响应评估激励机制相对粗放,存在邀约冗余度过大、优质用户难以挖掘等问题,文中提出考虑贡献度的聚合商需求响应精准评估与动态激励决策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考虑静、动态过程的需求响应精准评估体系... 在双碳战略和缺煤背景下,针对现有需求响应评估激励机制相对粗放,存在邀约冗余度过大、优质用户难以挖掘等问题,文中提出考虑贡献度的聚合商需求响应精准评估与动态激励决策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考虑静、动态过程的需求响应精准评估体系,其中静态评估延续现有需求响应评估方案,动态评估关注每时段实际负荷与目标负荷的吻合度;进一步地,从经济和负荷维度提出用户贡献度指标,设计结合静、动态评估的需求响应两部制激励结算方案,并据此建立考虑贡献度的聚合商需求响应动态激励决策模型。通过算例验证所提模型可在不影响现有需求响应体系前提下,实现优质用户的定向激励,提升需求响应品质和降低邀约冗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响应 贡献度 动态激励 精准评估 定向激励 有效响应
下载PDF
基于纳米天线的多通道高强度定向表面等离子体波激发 被引量:2
3
作者 熊志成 朱丽霖 +2 位作者 刘诚 高淑梅 朱健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04-310,共7页
设计了一种带有纳米天线的金属微腔结构,以实现高强度表面等离子的定向激发.在利用双狭缝结构实现表面等离子体波定向激发的基础上,分别结合共振增强和干涉相长原理,在传统结构的入射端面上添加纳米天线结构,并增加狭缝通道数,实现了定... 设计了一种带有纳米天线的金属微腔结构,以实现高强度表面等离子的定向激发.在利用双狭缝结构实现表面等离子体波定向激发的基础上,分别结合共振增强和干涉相长原理,在传统结构的入射端面上添加纳米天线结构,并增加狭缝通道数,实现了定向激发的表面等离子体波的能量增强.基于纳米天线的多通道高强度定向表面等离子体波激发装置结构简单,系统紧凑,并能够有效提高定向传播的表面等离子体波的能量密度和传播距离,其对微纳光学传输和高密度光学集成领域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 定向激发 纳米天线
下载PDF
基于非对称单缝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定向激发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玄 刘会刚 刘波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3-269,共7页
表面等离子体的定向激发在光通信、生物传感、集成电路、纳米刻蚀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提出了一种L型非对称单缝的表面等离子体定向激发结构。无须改变缝隙的结构参数,通过调节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即可实现表面等离子体的单向和双向激发,... 表面等离子体的定向激发在光通信、生物传感、集成电路、纳米刻蚀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提出了一种L型非对称单缝的表面等离子体定向激发结构。无须改变缝隙的结构参数,通过调节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即可实现表面等离子体的单向和双向激发,起到全光开关调制的作用。详细阐述了L型缝隙的加工制作流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缝隙结构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非对称单缝结构可实现消光比在-16dB^15dB范围内连续可调的表面等离子体定向激发。该结构体积小,便于操控,易于加工,对微纳等离子体光学器件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光学 表面等离子体 定向激发 角度调制 有限元分析法
原文传递
方向调制信号干扰激励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彬 杨育红 朱义君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3-628,共6页
为了提高方向调制物理层通信安全信号的安全性能,本文基于方向调制天线静态和动态干扰激励的优化问题,分别以一定区域内窃听者误码率和信号幅度衰减系数作为安全性衡量指标,建立了发射机效率约束条件下的安全最优化模型,然后结合增广拉... 为了提高方向调制物理层通信安全信号的安全性能,本文基于方向调制天线静态和动态干扰激励的优化问题,分别以一定区域内窃听者误码率和信号幅度衰减系数作为安全性衡量指标,建立了发射机效率约束条件下的安全最优化模型,然后结合增广拉格朗日遗传算法,优化设计了方向调制信号。仿真验证表明,与一般方向调制信号相比,在同等发射机效率条件下所优化设计的方向调制信号能进一步提高窃听者误码率,表现出更好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层安全 方向调制 阵列天线 激励优化
下载PDF
基于同轴转臂的角分辨光谱测量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吕瑞琦 王磊 +1 位作者 刘博文 张良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5-271,共7页
设计实现了基于同轴转臂的角分辨光谱测量系统,适用于对表面等离激元结构进行角分辨镜面反射光谱表征。以激发转臂与收集转臂绕样品台表面回转实现定向入射与收集;利用标准圆棒约束两转臂回转轴承同心,并允许转臂与电动转盘径向相对移... 设计实现了基于同轴转臂的角分辨光谱测量系统,适用于对表面等离激元结构进行角分辨镜面反射光谱表征。以激发转臂与收集转臂绕样品台表面回转实现定向入射与收集;利用标准圆棒约束两转臂回转轴承同心,并允许转臂与电动转盘径向相对移动以保证两转臂沿同轴转动,进而确保角分辨光谱的角度信息准确;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对光栅分光光谱仪进行标定,确保光谱信息准确。系统可分辨高度角范围为7.9°~89°,最小角度分辨率为0.1°。通过该系统对金表面一维周期光栅、金表面二维周期纳米结构等样品在不同介质环境、不同高度角与不同方位角下进行镜面反射谱采集实验,完成了对上述表面等离激元结构可靠的角分辨光谱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光学 表面等离激元 角分辨光谱 定向激发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表面等离激元结构
原文传递
凹槽结构导致的表面等离激元与波导模式转换特性研究
7
作者 陈俊学 张斗国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5-23,共9页
理论研究了在电介质覆盖金属波导体系中,表面缺陷结构导致的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与波导模式间的相互耦合机制。在电介质层表面引入一维凹槽结构,利用凹槽结构对入射光波的散射,可以实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与波导模式间的相互转换。模式转换... 理论研究了在电介质覆盖金属波导体系中,表面缺陷结构导致的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与波导模式间的相互耦合机制。在电介质层表面引入一维凹槽结构,利用凹槽结构对入射光波的散射,可以实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与波导模式间的相互转换。模式转换效应会导致在结构透射谱上出现新的能带。通过广义Fresnel公式解释了该附加能带的形成机制。利用该模式转换特性,可以实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和波导模式的方向性激发。这些结果在二维光子学器件,如布拉格反射镜、分束器和光互连中有着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 波导模式 模式转换 方向性激发
下载PDF
Behavior of composite rigid frame bridge under bi-directional seismic excitations 被引量:22
8
作者 Xiaogang Liu Jiansheng Fan +1 位作者 Jianguo Nie Guo Li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14年第1期62-71,共10页
Pushover analysis and time history analysis a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bi-directional seismic behavior of composite steel-concrete rigid frame bridge, which is composed of RC piers an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girde... Pushover analysis and time history analysis a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bi-directional seismic behavior of composite steel-concrete rigid frame bridge, which is composed of RC piers an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girders. Both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directions excitations are investigated using OpenSees. Firstly, the applicability of pushover analysis based on the funda- mental mode is discussed. Secondly, an improved pushover analysis method considering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er modes is proposed, and the applicability on composite rigid frame bridges under bi-directional earthquake is verified. Based on this method, an approach to predict the displacement responses of composite rigid frame bridge under random hi-directional seismic excitations by revising the elasto-plastic demand curve is also proposed.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developed method yield a good estimate on the responses of composite rigid frame bridges under bi-directional seismic exci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rigid frame bridge bi-directional Seismic excitation pushover analysis time history analysi
原文传递
地下水位上升对上海软土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高广运 陈青生 +1 位作者 何俊锋 张先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89-995,共7页
根据工程地质勘探和室内外试验建立上海软土场地计算模型,采用Biot动力固结理论,结合弹塑性边界面模型,研究三向地震作用下地下水位上升对场地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利用具有水平和垂直三向完整加速度记录的Taft波构造基岩输入地震动时... 根据工程地质勘探和室内外试验建立上海软土场地计算模型,采用Biot动力固结理论,结合弹塑性边界面模型,研究三向地震作用下地下水位上升对场地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利用具有水平和垂直三向完整加速度记录的Taft波构造基岩输入地震动时程曲线,分析三向地震作用下地下水位上升对土层竖向和水平加速度放大效应、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峰值比、地表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以及沿土层深度最大孔隙水压力和孔压比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地下水位上升对水平向和竖向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影响差异显著,同时对地表加速度及其反应谱特征具有重要影响。地下水位的上升,地表水平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增大,竖向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减小;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减小;土层高频滤波作用增强,长周期成分放大效应增大;近地表液化土层范围增大,加剧砂土液化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t动力固结理论 地震反应分析 弹塑性边界面模型 地下水位上升 三向地震输入
下载PDF
大跨曲线与直线刚构桥水平双向多点地震反应分析对比 被引量:9
10
作者 全伟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0,共5页
利用多维多点激励的反应谱法对某大跨曲线刚构桥进行了水平双向多点地震反应分析,与相同结构尺寸的直线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点激励对于桥墩受力是有利的,减少了桥墩顺桥向响应,且对横桥向响应影响不大;直线桥和曲线桥在水平双... 利用多维多点激励的反应谱法对某大跨曲线刚构桥进行了水平双向多点地震反应分析,与相同结构尺寸的直线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点激励对于桥墩受力是有利的,减少了桥墩顺桥向响应,且对横桥向响应影响不大;直线桥和曲线桥在水平双向多点激励下桥墩受力相差不大。多点激励对主梁的地震响应是不利的,较大地放大了主梁的地震响应,尤其对主梁的扭矩放大作用很明显。另外,由于一致激励时,直线桥主梁受力幅值相对较小,相比曲线桥受多点地震激励的影响更加显著。该类桥型抗震设计时,由于主墩为抗震设计的薄弱部位,无论直线桥还是曲线桥,可不考虑多点激励对桥梁的影响。此外,对于常见的大跨曲线刚构桥(曲率半径大于300m),可按展开的直线桥进行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构桥 长跨桥 曲线桥 水平双向 多点激励 影响分析
下载PDF
基于并联CNN-SE-Bi-LSTM的轴承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正志 叶春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03-2107,共5页
滚动轴承作为一种机械标准件,广泛应用于各类旋转机械设备,其健康状况对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掌握其剩余使用寿命(RUL)可以更好地保证生产活动安全有效的进行。针对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RUL预测方法普遍存在:a)预测性能很大程... 滚动轴承作为一种机械标准件,广泛应用于各类旋转机械设备,其健康状况对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掌握其剩余使用寿命(RUL)可以更好地保证生产活动安全有效的进行。针对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RUL预测方法普遍存在:a)预测性能很大程度依赖手工特征设计;b)模型不能够充分提取数据中的有用特征;c)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考虑多传感器数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深度预测网络——并联多个带有压缩激励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集成网络(CNN-SE-Bi-LSTM),用于设备的RUL预测。在该预测网络中,不同传感器采集的监测数据直接作为预测网络的输入。然后,在改进的压缩激励卷积网络(CNN-SE-Net)提取空间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提取时序特征,建立起多个独立的可以自动从输入数据中学习高级表示的RUL预测模型分支。最后,将各独立分支学习到的特征通过全连接层并联获得最终的RUL预测模型。通过滚动轴承加速退化实验的数据,验证了所提网络的有效性并与现有的一些改进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面对原始多传感器数据,该算法能够自适应地提供准确的RUL预测结果,且预测表现优于现有一些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深度学习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SE-Net
下载PDF
锤击桩的定向稳定性问题 被引量:6
12
作者 沈锡英 《工程力学》 EI CSCD 1992年第2期136-142,共7页
为了讨论锤击桩在打入时的定向稳定性,本文发展了一种分析方法。由假定桩顶的作用力呈周期变化从而导得Mathieu方程。对于不同类型的土,桩的临界长度可以以Mathieu方程的稳定界限得到。恒定作用力的情况可以作为本文的一个特例。
关键词 定向稳定性 参数激振
下载PDF
考虑双向地震激励的标准化地震输入能量反应谱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丰 李宏男 伊廷华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100,共6页
以往地震输入能量谱的研究几乎都是以单自由度体系和单向地震输入为前提,没有考虑地震动的多维性和结构非线性反应的空间耦合性。于是,建立单质点双自由度体系,假设体系的弹塑性关系为满足二维屈服面函数的理想弹塑性形式,基于此模型提... 以往地震输入能量谱的研究几乎都是以单自由度体系和单向地震输入为前提,没有考虑地震动的多维性和结构非线性反应的空间耦合性。于是,建立单质点双自由度体系,假设体系的弹塑性关系为满足二维屈服面函数的理想弹塑性形式,基于此模型提出双向地震动作用下标准化的地震输入能量反应谱理论。以硬土、中硬(软)土和软土三类场的地震记录作为体系的双向激励,建立统计平均的等延性系数标准化地震输入能量谱。分析场地类别、延性系数、两水平主轴方向周期比对标准化地震输入能量谱的影响。分析表明:各类场地分别具有独自的谱形特征和规律性;延性系数对硬土场地和中硬(软)土场地的谱值影响较明显,而对于软土场地,除长周期外影响很小;周期比ζ对谱值具有一定影响;基于单自由度体系建立的输入能量谱在某些情况下会高估能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输入能量 双向地震激励 能量谱 延性系数 场地类别
原文传递
三向地震作用下叠交隧道地震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垚 雷华阳 +1 位作者 雷峥 刘英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04-116,129,共14页
叠交隧道是涉及隧道之间、隧道与土体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其安全性将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对于叠交隧道振动台试验的研究集中在水平平行和交叉叠交隧道、单向和双向地震动输入。鉴于此,利用自行设计的层状三向剪切模型箱,对... 叠交隧道是涉及隧道之间、隧道与土体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其安全性将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对于叠交隧道振动台试验的研究集中在水平平行和交叉叠交隧道、单向和双向地震动输入。鉴于此,利用自行设计的层状三向剪切模型箱,对竖直平行叠交隧道开展三向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地基土-叠交隧道模型体系动力特性、地基土加速度、叠交隧道加速度、地表沉降、地基土孔压、叠交隧道动土压力及叠交隧道应变等地震响应。结果表明:随着震波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简称PGA)依次增加,地基土-叠交隧道模型体系的自振频率随之减小,而阻尼比随之增大;叠交隧道周围地基土加速度和孔压的梯度差随着地震波PGA的增大而增大,且上隧道周围梯度差比下隧道更大;地基土对加速度的放大效应随着地震波PGA的增大而减弱;相同地震波作用下,相同位置处的叠交隧道加速度傅里叶谱形状相似,但幅值随着地震波PGA的增大而增大。此外,与顶部和底部位置相比,腰部位置加速度傅里叶谱频段范围变宽,幅值峰值有所降低;地表沉降峰值随着地震波PGA的增大而减小,相比地基土两侧位置,中心位置的沉降峰值明显较小;地震波的类型对叠交隧道动土压力峰值和应变峰值影响较小;对于动土压力峰值,两隧道的最大值均为腰部,而上、下隧道的最小值分别为底部、顶部;对于应变峰值,上隧道在腰部明显大于顶部和底部,而下隧道在4个位置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叠交隧道 地震响应 三向地震
下载PDF
集群金刚石NV色心量子自旋定向激发磁传感增强方法
15
作者 张扬 刘燕杰 +3 位作者 郝文渊 温焕飞 唐军 刘俊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0-285,共6页
为满足工业磁传感器高灵敏度、高信噪比(SNR)测量需求,基于自制的共聚焦磁检测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脉冲幅度调制技术的集群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量子自旋定向激发(QSDE)方法。利用任意波形发生器构建sin型QSDE脉冲光探测磁共振序列,抑制... 为满足工业磁传感器高灵敏度、高信噪比(SNR)测量需求,基于自制的共聚焦磁检测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脉冲幅度调制技术的集群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量子自旋定向激发(QSDE)方法。利用任意波形发生器构建sin型QSDE脉冲光探测磁共振序列,抑制传感体系中对微波敏感的Ns杂质与NV色心产生耦合效应带来的线宽展宽与噪声,提升谱线对比度的同时降低了线宽与噪声,突破微波强度对灵敏度和SNR的限制。经实验验证,相较连续波光探测磁共振(CW-ODMR)方法,该方法可将磁传感灵敏度和信噪比分别大约提升5倍和20 dB,为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开辟了全新的技术路径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氮空位(NV)色心 磁传感 量子精密测量 光探测磁共振(ODMR) 脉冲调制 量子自旋定向激发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lateral-directional aerodynamic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fly-by-wire passenger airliners 被引量:2
16
作者 Wu Zhao Wang Lixin +1 位作者 Lin Jiaming Ai Junqi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781-790,共10页
A new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influence on the loaded excitation signals brought by high feedback gain augmentation in lateral-directional aerodynamic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influence on the loaded excitation signals brought by high feedback gain augmentation in lateral-directional aerodynamic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of fly-by-wire(FBW) passenger airliners. Taking for example an FBW passenger airliner model with directional relaxed-static-stability, through analysis of its signal energy distribution and airframe frequency response,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for signal type selection, signal parameters design, and the appropriate frequenc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ileron and rudder excitation signals. A simulation validation is presented of the FBW passenger airliner's lateral-directional aerodynamic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The validation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the designed signal can excite the lateral-directional motion mode of the FBW passenger airliner adequately and persistently. Meanwhile, the relative errors of aerodynamic parameters are less than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itation signal design Flight test Fly-by-wire (FBW)passenger airliner High feedback gain augmentation Identification Lateral-directional aerodynamic parameter
原文传递
考虑转动周期的轴承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17
作者 曹正志 叶春明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43-2750,共8页
滚动轴承广泛应用于各类旋转机械设备,其健康状况对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掌握其剩余使用寿命(RUL)可以更好地保证生产活动安全有效的进行。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轴承RUL预测方法均致力于对整体趋势特征的把控,而忽略了对各转动周... 滚动轴承广泛应用于各类旋转机械设备,其健康状况对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掌握其剩余使用寿命(RUL)可以更好地保证生产活动安全有效的进行。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轴承RUL预测方法均致力于对整体趋势特征的把控,而忽略了对各转动周期间相互依赖特征的挖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转动周期的轴承RUL预测网络——双通道网络模型。该预测网络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来提取轴承振动数据的整体趋势特征,并引入注意力机制来增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利用基于转动周期的跳越循环神经网络组件来捕捉各转动周期之间的相互依赖模式。通过滚动轴承加速退化实验的数据,验证了所提网络的有效性,并与一些智能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预测精度表现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深度学习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压缩激励机制 滚动轴承
下载PDF
双向地震激励下基于二维屈服面模型的残余位移谱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巴黎 胡进军 谢礼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40-46,共7页
为了研究地震动的多维性和结构响应的空间耦合性对结构残余位移需求的影响,建立了恢复力特性符合二维屈服面模型的单质点双自由度体系(SMDDOF),提出双向地震激励下的等强度残余位移谱模型,对比分析了单向和双向地震激励下单自由度(SDOF... 为了研究地震动的多维性和结构响应的空间耦合性对结构残余位移需求的影响,建立了恢复力特性符合二维屈服面模型的单质点双自由度体系(SMDDOF),提出双向地震激励下的等强度残余位移谱模型,对比分析了单向和双向地震激励下单自由度(SDOF)体系的残余位移谱。以不同场地类别的140组地震动记录为双向激励,建立统计平均的等强度残余位移谱,分析场地条件和两主轴方向刚度比对双向地震激励下单自由度体系残余位移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单自由度体系单向地震动输入建立的残余位移谱可能会低估结构残余位移需求;中长周期范围内,双向地震激励下的残余位移比谱值随刚度比的增大而增大;恢复力耦合效应对结构残余位移响应的影响取决于两主轴方向损伤的相互制约,其中一个主轴方向刚度的削弱会增大该主轴方向的残余位移需求,而另一主轴方向的残余位移需求则会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地震激励 残余位移 刚度比 场地类别 强度折减系数
下载PDF
双向水平地震下7度区框架结构的“强柱弱梁”措施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红 任小军 白绍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2-50,共9页
结合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塑性铰普遍出现在柱端的震害现象,重点研究了"强柱弱梁"措施和"超烈度"对结构抗震性态的影响。按中国规范分别设计7度0.1 g区和0.15 g区三级抗震规则空间框架,并采用逐渐增大的&... 结合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塑性铰普遍出现在柱端的震害现象,重点研究了"强柱弱梁"措施和"超烈度"对结构抗震性态的影响。按中国规范分别设计7度0.1 g区和0.15 g区三级抗震规则空间框架,并采用逐渐增大的"强柱弱梁"措施,对两类7度区框架各形成5个算例结构。在Open Sees平台上,计算框架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反应。结果表明,抗震规范GB50011-2001给出的三级抗震的"强柱弱梁"措施取值明显偏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7度0.1 g区框架塑性铰数量少、基本为柱铰,7度0.15 g区框架塑性铰数量较多、梁铰少。抗震规范GB50011-2010提高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值后,结构的塑性铰分布规律基本没有改善。按抗震规范GB50011-2001设计的7度区空间框架在"超烈度"地震波作用下的损伤特征是塑性铰普遍出现在柱端,与汶川地震的震害现象一致,7度区框架的梁端地震组合弯矩小、现浇板钢筋影响幅度大、"强柱弱梁"措施过低、结构遭遇"超烈度"共同导致了该危险的塑性铰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三维框架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 强柱弱梁 非线性分析
下载PDF
框架-剪力墙结构单双向地震输入下的反应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管民生 王险峰 +2 位作者 杜宏彪 周军 吴煜华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7-20,共4页
对一规则、对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立了三维空间杆系模型,分别进行了单、双向地震动输入情况下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并对结构角柱位移、层间位移角、顶点加速度时程、顶点位移时程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向水平... 对一规则、对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立了三维空间杆系模型,分别进行了单、双向地震动输入情况下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并对结构角柱位移、层间位移角、顶点加速度时程、顶点位移时程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比单向水平地震作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破坏要大,仅对结构进行单向一维动力分析,难以真实揭示结构在实际地震中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结构 地震反应 单双向地震动 空间杆系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