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体验式学习 被引量:186
1
作者 庞维国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5,共7页
体验式学习的内涵因应学习的时代要求而变化,但直接经验与反思是其不变特征;从心理学角度看,体验式学习的优势在于它更多地涉及情节记忆、情绪记忆、默会知识、实用智力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决定性;根据学习目标、内容、过程的差异,可... 体验式学习的内涵因应学习的时代要求而变化,但直接经验与反思是其不变特征;从心理学角度看,体验式学习的优势在于它更多地涉及情节记忆、情绪记忆、默会知识、实用智力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决定性;根据学习目标、内容、过程的差异,可把体验式学习分为认知体验式学习、情感体验式学习、行为体验式学习三类;在学校教育情境中运用体验式学习,教师应重点把握经验构筑和学习反思两个核心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 直接经验 反思 情节记忆 情绪记忆
原文传递
论个体知识的课程论意义 被引量:30
2
作者 余文森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4-50,共7页
知识是课程的内核,课程变革从本质上说就是知识观的转向。从主体构成来看,"单一主体性"是个体知识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从基本向度来看,个体知识具有明显的"理解—个性化"特征;从认知方式来看,个体知识所遵循的是... 知识是课程的内核,课程变革从本质上说就是知识观的转向。从主体构成来看,"单一主体性"是个体知识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从基本向度来看,个体知识具有明显的"理解—个性化"特征;从认知方式来看,个体知识所遵循的是生活认识论路线;从来源和发展过程来看,个体知识主要表征为直接经验;从实际内容来看,个体知识主要表征为心理、精神、意义、价值等形式;从基本性质来看,个体知识具有明显的主观性、情境性、不确定性;从知识信念来看,个体知识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所竭力推崇的一种知识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知识 生活认识论 主观性 直接经验
原文传递
审美体验的层次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苏君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13,共6页
审美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审美体验可以分为许多层次,层次越高,主观的成分就越大。按照由浅入深的精神活动进程,审美体验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直接体验、认同体验、反思体验。直接体验是审美体验的起点。认同体验和反思... 审美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审美体验可以分为许多层次,层次越高,主观的成分就越大。按照由浅入深的精神活动进程,审美体验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直接体验、认同体验、反思体验。直接体验是审美体验的起点。认同体验和反思体验是对直接体验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体验 直接体验 认同体验 反思体验
下载PDF
非伦理消费情景下感知风险对行为意愿的影响:直接经验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赵宝春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方法,在控制伦理情景条件下检验感知风险对非伦理消费行为意愿的影响及直接经验在此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在非伦理消费情景下感知风险对行为意愿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只有财务风险和社会风险等两个细分维度有效,...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方法,在控制伦理情景条件下检验感知风险对非伦理消费行为意愿的影响及直接经验在此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在非伦理消费情景下感知风险对行为意愿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只有财务风险和社会风险等两个细分维度有效,且后者影响力更大;还发现,感知风险对行为意愿的影响受直接经验负向调节,对经验丰富的消费者而言,感知风险反而有利于行为意愿的产生;不过在细分维度中,只有社会风险对行为意愿的影响受直接经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伦理 非伦理消费行为 行为意愿 感知风险 直接经验
原文传递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辨正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伟 谢利民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53-57,共5页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唯科学主义倾向和伦理关照的缺失;独重直接经验并与间接经验对立;教师主导作用的迷失;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形式化、表面化。这些问题应予以纠偏和导正。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中小学 课程改革 唯科学主义 伦理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主导作用 有效合作
下载PDF
多感官体验在博物馆展览营造中的理论与运用——以浙江台州博物馆“海滨之民”展项为例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思怡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如今的博物馆功能已并非局限于保存、展示文物,它可以是学习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同时是人们思考和交流的场所。博物馆的参观过程已经不再是观众被动地吸收策展人精心设计的知识架构,而是更加注重涉及感官、知识、美学及社会等方面的多... 如今的博物馆功能已并非局限于保存、展示文物,它可以是学习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同时是人们思考和交流的场所。博物馆的参观过程已经不再是观众被动地吸收策展人精心设计的知识架构,而是更加注重涉及感官、知识、美学及社会等方面的多层次体验。"多感知"的观念逐渐影响作为非正式教育场所的博物馆界。被"视觉中心主义"长期占据的现代博物馆开始重新思考多种感官的运用,博物馆开始更多地考虑超越视觉外的触觉、听觉、嗅觉及本体感觉等感官体验的认知与情感属性,并探索与之相对应的应用方式与技术支持。在此背景下,浙江台州博物馆民俗展厅"海滨之民"多感官展项,将多种感官运用至展览中,从而激发观众的直接经验,形成良好的认知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体验 多感官 认知 直接经验
原文传递
直接经验对自主学习意愿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应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赵宝春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1-925,共5页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自编直接经验、自主学习意愿等量表,以武汉地区402名中学生为被试,系统分析直接经验对自主学习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直接经验的积累可增强学习主体参与自主学习活动的意愿;直接经验对自主学习意愿的积极影响可通过行...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自编直接经验、自主学习意愿等量表,以武汉地区402名中学生为被试,系统分析直接经验对自主学习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直接经验的积累可增强学习主体参与自主学习活动的意愿;直接经验对自主学习意愿的积极影响可通过行为态度等核心变量发挥间接效应实现,也可通过直接路径实现;直接经验与自主学习意愿的关系不受行为态度等核心变量调节。这些结果表明,直接经验是自主学习意愿的重要影响因子,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行为意愿 直接经验 计划行为理论
下载PDF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谬误 被引量:13
8
作者 伍正翔 柳海民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15,共4页
":回到生活世界"是指直接地回到日常生活世界,间接地、最终地回到原始生活世界。教育世界之所以区别于日常生活世界,是因为无论从形式还是实质来看都是一个科学的生活世界,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开放性、抽象性和超前性。教育... ":回到生活世界"是指直接地回到日常生活世界,间接地、最终地回到原始生活世界。教育世界之所以区别于日常生活世界,是因为无论从形式还是实质来看都是一个科学的生活世界,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开放性、抽象性和超前性。教育活动应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间接经验为主导,教育是学生反思与转换日常生活体验的舞台",教育回归生活"并不是希望教育回归到原初发源时教育和日常生活世界融为一体的混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世界 生活世界 回归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教育的使命
下载PDF
知识、经验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健 汪敏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27,49,共4页
认识、理解新课程是实施新课程的首要问题。原中学体育课程的本质是“知识” ,新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是“经验” ,经验课程不仅注重知识的传输 ,而且注重过程 ,注重在以直接经验、直接认识呈现知识的过程中所包含的能力、态... 认识、理解新课程是实施新课程的首要问题。原中学体育课程的本质是“知识” ,新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是“经验” ,经验课程不仅注重知识的传输 ,而且注重过程 ,注重在以直接经验、直接认识呈现知识的过程中所包含的能力、态度、价值观。新旧课程教学上的区别是学习方式的改变 ,为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教育 课程本质 直接经验 直接认识 经验课程 知识课程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谁从脱离直接经验的“教育病”中受益——基于经验结构与学校文化符应的视角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新卓 张聪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5-172,共8页
学校教育中的知识学习,需要以学生在劳动与实践中积累的深度直接经验为基础去活化、消化教材中的间接经验,进而将其应用于实践,重构与生存一体化的知识结构。但是在应试教育中,学业挤压实践,学生缺乏丰富的深度直接经验,其知识学习既与... 学校教育中的知识学习,需要以学生在劳动与实践中积累的深度直接经验为基础去活化、消化教材中的间接经验,进而将其应用于实践,重构与生存一体化的知识结构。但是在应试教育中,学业挤压实践,学生缺乏丰富的深度直接经验,其知识学习既与直接经验脱节,也不应用于实践,学生对知识与意义缺乏深度理解,这是一种脱离直接经验的“教育病”。虽然城乡教育中普遍存在这种教育病,但是从升学结果来看,城市中、上阶层子女从中受益最大。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经验结构与学校文化之间符应关系的角度分析,虽然城乡学生都缺乏充分的直接经验,但来自城市中、上阶层的学生拥有更多的结构化间接经验,这与偏好学术性知识的学校文化相符应,进而能够形成学业优势。这种符应与优势在应试教育和激烈的升学竞争中被强化。为了矫治上述教育病并弱化升学结果上的阶层差距,学校文化应充分吸收劳动与实践内涵,家庭与学校应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劳动与实践以积累深度直接经验,学校还要基于深度直接经验进行教学、评价和招生,从而扩大对实用型知识的开放与符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学习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文化符应
下载PDF
评新课改中不同知识观引发的激烈争论 被引量:10
11
作者 廖哲勋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1,共8页
基础教育新课改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知识观。二者对知识的性质、不同类型知识的育人价值以及知识的生成机制的看法存在明显的分歧。本文在分析两种知识观产生的多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并进行深入探讨的四个要害问题:书本知识有没有独立自... 基础教育新课改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知识观。二者对知识的性质、不同类型知识的育人价值以及知识的生成机制的看法存在明显的分歧。本文在分析两种知识观产生的多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并进行深入探讨的四个要害问题:书本知识有没有独立自主性;应如何处理中小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与获取直接经验的关系;中小学生应怎样学习书本知识;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互动知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观 课程改革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下载PDF
网络口碑、感知质量和感知品牌对出版众筹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直接经验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扬 陈敬良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3,40,共7页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以207个有效样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网络口碑、感知质量和感知品牌与出版众筹参与意愿的关系以及投资者直接经验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口碑、感知质量和感知品牌对出版众筹参与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以207个有效样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网络口碑、感知质量和感知品牌与出版众筹参与意愿的关系以及投资者直接经验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口碑、感知质量和感知品牌对出版众筹参与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投资者的直接经验在网络口碑和出版众筹参与意愿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在感知质量和出版众筹参与意愿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在感知品牌和出版众筹参与意愿之间没有起到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众筹 网络口碑 直接经验 感知质量
下载PDF
审美体验的层次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苏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4-79,共6页
审美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审美体验可以分为许多层次,层次越高,主观的成分就越大.按照由浅入深的精神活动进程,审美体验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直接体验、认同体验、反思体验.直接体验是审美体验的起点.认同体验和反思体验... 审美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审美体验可以分为许多层次,层次越高,主观的成分就越大.按照由浅入深的精神活动进程,审美体验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直接体验、认同体验、反思体验.直接体验是审美体验的起点.认同体验和反思体验是对直接体验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体验 直接体验 认同体验 反思体验
下载PDF
杜威的教材心理化理论述评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建桥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4-97,共4页
杜威基于经验论的理论基础将教材心理化等同于教材直接经验化。杜威认为儿童直接学习学科知识是无效的,只有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才能防止无效学习。经过直接经验化的教材不是提供一些现成的知识让学生去学,而是给他们一些事... 杜威基于经验论的理论基础将教材心理化等同于教材直接经验化。杜威认为儿童直接学习学科知识是无效的,只有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才能防止无效学习。经过直接经验化的教材不是提供一些现成的知识让学生去学,而是给他们一些事情去做,"从做中学"是教材直接经验化致力的根本方向。教材直接经验化要满足两个条件:连续性与交互作用。教材直接经验化由于错误地将经验与科学看做是同质的,导致它在实践层面无法真正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 心理化 直接经验化
下载PDF
有效培训:帮助教师将间接经验变成直接经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孔凡哲 严家丽 +1 位作者 范连众 赵连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99,共6页
有效培训的核心与关键在于,帮助受训教师将别人关于教育教学的间接经验变成自己的直接经验。有效的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可以确保培训所获得的内容几乎都是受训教师独立思考所得。受训教师与培训者一起思考同一个有趣的、亟待解决的、真... 有效培训的核心与关键在于,帮助受训教师将别人关于教育教学的间接经验变成自己的直接经验。有效的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可以确保培训所获得的内容几乎都是受训教师独立思考所得。受训教师与培训者一起思考同一个有趣的、亟待解决的、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殊途同归。这种以间接经验为参照物的直接经验,恰恰是教师专业成长所必须的"土壤"。为此,培训的内容必须是"理念很深刻,方法可操作,案例打动人心",培训的信息渠道必须是参与式的多向信息交流,而不是单向的信息传输。同课异构、磨课研课、问题诊断式教研、专题论坛、课题研究等等,都是被实践证实了的有效培训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培训 有效性 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 专业发展
下载PDF
直接经验、伦理判断与非伦理消费行为再犯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宝春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3-490,共8页
为了解答基于经验的非伦理消费行为再犯问题,利用伦理判断这个伦理决策核心变量揭示直接经验的作用心理路径。选取4类典型的非伦理消费行为情景,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研究直接经验影响非伦理消费行为意愿时伦理判断所发挥的中介作用和调节... 为了解答基于经验的非伦理消费行为再犯问题,利用伦理判断这个伦理决策核心变量揭示直接经验的作用心理路径。选取4类典型的非伦理消费行为情景,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研究直接经验影响非伦理消费行为意愿时伦理判断所发挥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在控制伦理情景条件下,直接经验仍有利于非伦理消费行为意愿的形成;从心理路径看,直接经验可通过降低伦理判断水平而间接提升非伦理消费行为意愿;但直接经验的绝大部分作用效应通过直接路径传递,基于伦理判断中介作用传递的间接效应相对较弱;直接经验对非伦理消费行为意愿的影响还受伦理判断显著调节,伦理判断水平越高的消费者从事非伦理行为的意愿受直接经验正向影响的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伦理 非伦理消费行为 行为意愿 直接经验 伦理判断
下载PDF
中国企业在美形象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欧阳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研究基于对599位美国公众的调查,揭示了外媒新闻报道和公众直接经验对中国企业在美形象认知的共同作用机制,进而为中美博弈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形象传播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显示:其一,新闻报道态度对中国企业在美形象认知的影响主要表现... 研究基于对599位美国公众的调查,揭示了外媒新闻报道和公众直接经验对中国企业在美形象认知的共同作用机制,进而为中美博弈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形象传播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显示:其一,新闻报道态度对中国企业在美形象认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间接效果,直接经验满意度是这一效果的中介因素;其二,新闻报道态度对直接经验满意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强化效果而非改变;其三,受众感知到的新闻态度并不等于媒体报道的实际态度,直接经验满意度会反过来影响公众对新闻报道态度的感知。中国企业海外形象传播实践需正确认识新闻报道影响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在地化优势,加强与海外公众的直接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海外形象 新闻报道 直接经验
下载PDF
美国中小学的体验式学习及启示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桂侠 《教师教育学报》 2019年第5期96-104,共9页
体验式学习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丰富和深化,但无论其如何演变,直接经验和反思始终是体验式学习这一概念的内核。体验式学习理念渗透于美国教育文化之中。具体表现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以学生的真实感知为基础,注重为学生提供真实体... 体验式学习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丰富和深化,但无论其如何演变,直接经验和反思始终是体验式学习这一概念的内核。体验式学习理念渗透于美国教育文化之中。具体表现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以学生的真实感知为基础,注重为学生提供真实体验的机会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以学生的真实体验为基础,注重为学生提供在新情境中检验所学知识的机会,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内化吸收。美国中小学体验式学习的实施经验可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如下启示:(1)进一步树立和推广体验式学习理念;(2)创设学生进行真实体验的教学环境;(3)注重实施基于学生体验式学习的表现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小学 体验式学习 直接经验
下载PDF
远近端食物感官因素对消费者食物健康性评估及健康食物选择的影响
19
作者 胡桂梅 严燕 +1 位作者 梁雪莹 柳武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12-1932,共21页
食物“色、香、味”等感官线索是影响人们食物健康性评估和健康食物选择的重要因素,但传统感官因素分类未能充分体现新技术环境下食物感官体验的多样性。在此背景下,可根据感觉器官检测距离(远端vs.近端)以及体验来源(直接vs.间接)将食... 食物“色、香、味”等感官线索是影响人们食物健康性评估和健康食物选择的重要因素,但传统感官因素分类未能充分体现新技术环境下食物感官体验的多样性。在此背景下,可根据感觉器官检测距离(远端vs.近端)以及体验来源(直接vs.间接)将食物感官因素划分为4种类型:近端直接感官因素、近端间接感官因素、远端直接感官因素及远端间接感官因素。这4类感官因素经由不同心理机制对食物健康性评估及健康食物选择产生差异性影响。对于远端感官,直接和间接体验的感官因素均主要通过心理想象模拟及认知加工机制起作用,而对于近端感官,直接体验的感官因素主要通过生理唤醒与大脑奖赏、情绪与记忆产生影响,但间接体验的感官因素则依然需要通过心理想象模拟机制发挥作用。同时,感官加工特质、感官刺激暴露情景及间接体验情景会调节食物感官因素与心理机制间关系,而食物类型与个体特征会调节心理机制和食物健康性评估与健康食物选择间关系。最后,基于以上整合框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食物感官因素 近端食物感官因素 直接体验 间接体验
下载PDF
儿童认识论的转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49,共14页
儿童认识论有悠久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它是关于儿童认识的特点、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的哲学探究。我国教育与社会长期秉持“间接主义”儿童认识论,认为儿童认识的“特殊性”是以掌握间接经验或“现成知识”为主,而这类知识是人脑... 儿童认识论有悠久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它是关于儿童认识的特点、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的哲学探究。我国教育与社会长期秉持“间接主义”儿童认识论,认为儿童认识的“特殊性”是以掌握间接经验或“现成知识”为主,而这类知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正确反映”的结果;儿童的直接经验不具有独立价值,只是掌握“现成知识”的手段。这种观点体现了根深蒂固的二元论哲学,充斥着儿童偏见、客观主义、工具主义、总体主义和权威主义。事实上,人的认识是基于直接经验、借助间接经验、发展直接经验的过程,直接经验是目的,间接经验是手段。直接经验主要由“技能”和“亲知”构成,间接经验主要由“信息”和“科学”构成。儿童的认识发展是由直接经验逐步发展到间接经验,是谓“直接主义”儿童认识论,儿童认识过程就是主动建构对世界理解的过程。走向“建构主义”儿童认识论,意味着确立实验知识观、理解知识观和个人知识观。在信息时代,儿童认识论的愿景是揭示儿童个体认识、儿童文化以及儿童和成人间“交互主体性认识”的新特点和新机制,让“儿童的世纪”发展为“儿童认识论的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认识论 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 实验知识观 理解知识观 个人知识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