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裕民 王敬博 李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694-1698,共5页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2例,其中女7例,男5例,年龄72~86岁,平均(78....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2例,其中女7例,男5例,年龄72~86岁,平均(78.70±3.60)岁。另按纳入标准随机抽取17例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作为对照。[结果]DAA组手术切口(8.61±1.22)cm,比后外侧组(12.51±1.65)cm小;手术时间(95.02±10.14)min,比后外侧组(72.05±11.57)min长;术中出血量(155.01±26.03)ml,比后外侧组(220.03±32.53)ml少;术后引流量(109.11±15.52)ml,比后外侧组(158.97±21.82)ml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DAA组为(92.51±5.83)分,与后外侧组(91.88±6.32)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A全髋关节置换,不仅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且利于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 直接前方入路
原文传递
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微创全髋置换术(THA)的近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军 尚希福 +3 位作者 陈敏 吴科荣 胡飞 罗正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7,78,共6页
目的评价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应用侧卧位DAA进行初次THA的309例... 目的评价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应用侧卧位DAA进行初次THA的309例(367髋)患者资料进行随访研究,分别从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总失血量、相关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Harris评分系统以及髋关节正位片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方面的评价。结果 281例(334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90.9%。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5.3个月;手术时间为(58.0±8.2)min;失血量为(320±82)mL。手术发生股骨骨折4例(5髋),血肿1例(1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例(6髋),深静脉血栓1例(1髋),术后早期脱位2例(2髋),阔筋膜张肌损伤2例(2髋)。影像学检查髋臼假体位置:前倾角16.6°±4.8°,外展角43.5°±3.2°。与术前比较,术后随访时VAS评分和髋关节Harris评分改善显著。结论运用侧卧位DAA行初次THA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患具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能够满足患者快速康复的需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直接前方入路(daa) 侧卧位
下载PDF
直接前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2
3
作者 万安营 唐淼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648-165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直接前侧入路(DAA)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7月期间来本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5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32例为DAA组,行闭合复位3枚全螺... [目的]探讨应用直接前侧入路(DAA)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7月期间来本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5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32例为DAA组,行闭合复位3枚全螺纹空心钉内固定26例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DAA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的术后引流量明显多于传统组(P<0.05)。所有患者获得25~36个月随访。DAA组患者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P<0.05),DAA组Harris功能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影像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内置物位置及长度满意,DAA组术后Garden复位指数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DAA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P<0.05),DAA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和骨折不愈合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随访过程中,影像学检查未出现断钉、螺钉松动、移位情况。[结论] 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闭合复位3枚全螺纹空心钉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直接前侧入路(daa) 开放复位内固定 闭合复位内固定
原文传递
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宗原 石波 +3 位作者 唐诗添 黄俊琪 弋卓君 许翰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9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36例,采用DAA技术行髋关节置换,其中女21例,男15例,年龄71~89岁,平均(79.40±4.... 目的观察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36例,采用DAA技术行髋关节置换,其中女21例,男15例,年龄71~89岁,平均(79.40±4.80)岁。结果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长(8.12±1.44)cm,手术时间(75.72±13.54)min,术中出血量(165.27±27.19)ml,术后引流量(124.63±16.57)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1.51±0.68)d,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2.51±5.83)分,5例出现大腿外侧局部麻木,无脱位病例。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经DAA髋关节置换,软组织损伤小,并发症低,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可靠微创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侧卧位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置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建良 万蕾 朱少兵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8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由同手术团队完成的侧卧位DAA行初次THA的30例(33髋)患者资料进行随访评价,男19...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由同手术团队完成的侧卧位DAA行初次THA的30例(33髋)患者资料进行随访评价,男19例,女11例;年龄58~80(69.0±5.4)岁;分别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Harris评分系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以及髋关节正位X线片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方面的评价。结果:30例(33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14.3±3.7)个月,手术时间(66.0±7.2)min,术中出血量(156±32)ml。术后影像学检查髋臼假体位置:前倾角(18.6±3.6)°,外展角(41.2±4.8)°。VAS评分由术前7~9(8.1±1.4)分改善为术后1个月1~3(1.9±0.7)分。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改善,由术前28~46(35.4±5.2)分改善为术后1个月76~92(88.6±4.5)分,术后6个月74~93(85.6±6.9)分,术后12个月79~95(90.7±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3例股骨近端裂纹骨折,其中1例术后1个月行走不慎髋部扭伤骨折,考虑术中可能已经发生不完全骨折,1例发生髂前下棘撕脱骨折,无深部感染及脱位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阔筋膜张肌损伤2例,其中1例为拉钩边缘完全切割伤。结论:运用侧卧位DAA行初次THA具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能够满足患者快速康复的需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直接前入路 侧卧位
下载PDF
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髋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言畅 程文丹 +7 位作者 吴晗 张积森 张鑫 张硕 李子煜 吴一博 白文艺 荆珏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759-1764,共6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下直接前入路(DAA)和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5月在本科THA治疗强直性髋关节患者26例(37髋)。其中采用侧卧体位下直接前方入路(DAA)12例(17髋),后... [目的]探讨侧卧位下直接前入路(DAA)和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5月在本科THA治疗强直性髋关节患者26例(37髋)。其中采用侧卧体位下直接前方入路(DAA)12例(17髋),后外侧入路(PLA)14例(20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术中DAA组中1例发生股骨近端骨折,予以钢丝捆扎固定,无不良后果。PLA组中,2例由于前方软组织松解困难,术中加用前入路切口暴露关节囊。DAA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PLA组,且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随访期间DAA组未发生不良事件。而PLA组有2例发生髋关节后脱位,后在麻醉辅助下手法复位,之后未再发生脱位。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ROM和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应时间点相应活动方向,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脂肪栓塞、假体松动和肢体长度不等等并发症。[结论]强直性髋关节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侧卧位DAA入路可以直视下松解髋关节前方挛缩的软组织,髋臼暴露充分,利于假体正确安装,且创伤更小,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术后脱位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髋 全髋关节置换 直接前方入路 侧卧位 后外侧入路
原文传递
直接前方入路和经上关节囊通道辅助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短期疗效
7
作者 李小磊 王诗寒 +2 位作者 刘睿周 陈龙驰 陈辉 《右江医学》 2024年第9期797-802,共6页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AA)及经上关节囊通道辅助入路(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疾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因髋关节疾病在苏北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41例患者,其中DAA组1...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AA)及经上关节囊通道辅助入路(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疾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因髋关节疾病在苏北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41例患者,其中DAA组19例,SuperPATH组22例。比较两组术前、出院前及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手术时间、第一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VAS评分、术中失血量、第3天的血红蛋白变化值和白蛋白变化值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DAA组及SuperPATH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SuperPATH组(P<0.05),两组患者第一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出院前VAS评分、出院前及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第3天血红蛋白及白蛋白的变化量明显高于SuperPATH组(P<0.01)。两组都有4例患者进行了输血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A入路与SuperPATH入路均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术入路,均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入路 经上关节囊通道辅助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改良DAA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谢卫宁 李华 +5 位作者 庞家省 甘六央 周烈超 唐家鹏 庞科 马鹏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292-1296,共5页
目的评价改良直接前方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骨病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应用改良DAA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2例(73髋)患者资料进行随访研究,随访3个月以上,使用Harris... 目的评价改良直接前方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骨病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应用改良DAA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2例(73髋)患者资料进行随访研究,随访3个月以上,使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以及双下肢全长正位片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方面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52例(73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3~20个月,中位随访6个月;术后X线片测量下肢等长;术前Harris评分为(49±7.1),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94±3.9),同术前相比,Harris评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均无感染、脱位、松动等失败病例。结论改良DAA全髋关节置换对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少,是实现快速康复的一种微创入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直接前方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松解 疗效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DAA入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万玉春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4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运用直接前方入路(DAA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45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采用直接外侧入路(DAA)21例(为观察组),采用... 目的:观察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运用直接前方入路(DAA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45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采用直接外侧入路(DAA)21例(为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入路(PLA)24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接受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步态、术后不扶杖行走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弃杖行走时间、步态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周、6周和3个月的Harris评分平均值高于PLA组(P<0.05),但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分析发现,2组手术切口长度相近,观察组手术时长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相当,但观察组主要是术中出现神经、骨质损伤的并发症,对照组主要是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1期愈合,未发生关节脱位及关节感染.结论:DAA和PLA入路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相比,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康复快,能更早接近正常行走,取得较好的临床近期效果,值得推广运用,适合手术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颈骨折 daa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 HARRIS评分
原文传递
侧卧位直接前入路全髋置换股骨骨折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官军 李清山 +2 位作者 银毅 叶永杰 彭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9-712,717,共5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股骨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对261例(273髋)患者行侧卧位直接前入路THA,均使用普通手术床、常规假体柄。按是否发生术中股骨骨折将患者分为两...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股骨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对261例(273髋)患者行侧卧位直接前入路THA,均使用普通手术床、常规假体柄。按是否发生术中股骨骨折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项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骨折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61例患者中,34例(35髋)发生股骨骨折,大转子骨折29例,近端劈裂4例,股骨穿孔1例,骨折发生率12.82%。单因素分析表明,骨折组身高低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的病种构成与非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发育不良、髋骨关节炎骨折率显著高于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骨折(P<0.05);骨折组髂前上棘至大转子尖距离(spine-tip distance,STD)明显小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率显著高于非骨折组(P<0.05)。逻辑回归显示,OP和STD与发生骨折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OP是骨折的危险因素(OR=2.414,P<0.05),而STD是骨折的保护因素(OR=0.938,P<0.05)。[结论]OP和STD是侧卧位直接前入路THA治疗股骨骨折最主要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侧卧位 术中骨折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