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外交使节的选派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晓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67-571,共5页
宋代外交使节包括入国使节和接送馆伴使节,它都是由一定数量人员组成的外交使团,外交使、副使与三节人从合称为使节。宋代外交使节的选派不仅有严格的选任制度,在外事活动的实践中还形成了选任的惯例和标准,这是宋代外交制度完善的一个... 宋代外交使节包括入国使节和接送馆伴使节,它都是由一定数量人员组成的外交使团,外交使、副使与三节人从合称为使节。宋代外交使节的选派不仅有严格的选任制度,在外事活动的实践中还形成了选任的惯例和标准,这是宋代外交制度完善的一个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外交使节 使命
下载PDF
中国早期驻外使节与东南亚的华侨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蔡永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85,共7页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东南亚华侨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晚清朝野对外认识的不断变化,东南亚的华侨问题也逐步受到晚清政府的重视。其间,以郭嵩焘、曾纪泽、薛福成等人为代表的早期驻外使节,对华侨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的护侨实践活动,在一...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东南亚华侨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晚清朝野对外认识的不断变化,东南亚的华侨问题也逐步受到晚清政府的重视。其间,以郭嵩焘、曾纪泽、薛福成等人为代表的早期驻外使节,对华侨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的护侨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东南亚广大华侨的利益,在晚清政府的华侨政策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驻外使节 东南亚 华侨问题
下载PDF
中国使节文集考述——越南篇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玉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5,共7页
越南作为中国藩属国时期,中国使臣在出使越南的过程中创作了一批文集。本文对这批文集的成书背景、创作内容、存佚状况进行梳理,指出它们不仅是中越之间政治往来和文化交流的结晶,而且在创作上具有两个重心:一是较富史学性质的使行录,... 越南作为中国藩属国时期,中国使臣在出使越南的过程中创作了一批文集。本文对这批文集的成书背景、创作内容、存佚状况进行梳理,指出它们不仅是中越之间政治往来和文化交流的结晶,而且在创作上具有两个重心:一是较富史学性质的使行录,一是较富文学性质的诗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臣 越南 使节文集
下载PDF
宋代“私觌”问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晓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672-676,共5页
宋代的私觌就是一种外交使节与伴使之间的礼物互赠 ,它是外交交往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两宋政府对私觌有着较为严格的管理 ,并禁止外交人员在出使期间或是接待外国使者之时私相贸易。南宋时期的私觌俗称“打博” ,其实这是一种走私交易 。
关键词 宋代 私觌 外交使节 礼物互赠
下载PDF
南北朝交聘的社会影响
5
作者 韩雪松 《兰台世界》 2021年第10期144-146,共3页
在南北朝分裂的历史时期,南北政权之间既有剧烈的冲突,也有频繁的交流,双方遣使互聘近三百次。南北朝交聘在促进南北朝和平统一,加强南北朝学术、文化交流,推动南北物资流通、丰富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对当时以及隋唐社... 在南北朝分裂的历史时期,南北政权之间既有剧烈的冲突,也有频繁的交流,双方遣使互聘近三百次。南北朝交聘在促进南北朝和平统一,加强南北朝学术、文化交流,推动南北物资流通、丰富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对当时以及隋唐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交聘 使节 交流
下载PDF
宋丽使节往来与文化交流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梅花 《东疆学刊》 2007年第3期34-39,共6页
使节往来,是古代东亚国家之间外交关系的重要内容。进入宋代,宋朝和高丽朝廷更加重视所派使节的文学素养和品德情操,所以双方使节在圆满完成政治使命的同时,还以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个人魅力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高丽使节还担... 使节往来,是古代东亚国家之间外交关系的重要内容。进入宋代,宋朝和高丽朝廷更加重视所派使节的文学素养和品德情操,所以双方使节在圆满完成政治使命的同时,还以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个人魅力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高丽使节还担负着考察和引进宋朝典章制度的任务,他们不仅留心宋朝的政治制度,而且还把大量典籍带回本国,从而促进了文化交流。另外,双方使节在公务之余还撰写了有关对方典章文物和风俗民情的著述,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高丽 使节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孤独先行者的无奈——从郭嵩焘出使际遇看传统的羁绊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光明 《益阳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91-93,共3页
对外派遣常驻使节是近代中国走向国际社会的主要途径。但由于清王朝的封闭与保守 ,对外遣使举步维艰。首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在其出使的前前后后遭受了诸多的打击和冷遇 。
关键词 郭嵩焘 公使 传统
下载PDF
在中琉文化交流中的福建人
8
作者 陈建梅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7年第1期23-26,共4页
在中琉文化交流中,闽籍人士起了重要作用。依其身份、地位和作用,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他们站在不同的视角,记录了交流活动。
关键词 文化交流 册封使 从客 民间人士
下载PDF
明代对藏册封问题研究
9
作者 陈武强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65,共9页
明朝建立后,基于中央政府“多封众建,因俗以治”的治藏方略,一方面,朝廷对西藏和其他藏族聚居区来京觐见朝贡的政教头目、番僧、番族等给予册封赏赐;另一方面,对影响较大的寺院高僧或势力较大的世俗地方首领则派遣中央使者亲往册封,使... 明朝建立后,基于中央政府“多封众建,因俗以治”的治藏方略,一方面,朝廷对西藏和其他藏族聚居区来京觐见朝贡的政教头目、番僧、番族等给予册封赏赐;另一方面,对影响较大的寺院高僧或势力较大的世俗地方首领则派遣中央使者亲往册封,使其在各自辖区合法行使管理权,抚治民众。事实证明,明代中央政府的对藏册封是十分有效和成功的,既加强和巩固了明朝在西藏和其他藏族聚居区的统治,又在客观上增强了藏族同胞的民族认同意识,促进了西藏地方与祖国亲密关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涉藏地区 册封使
下载PDF
试论和亲公主的外交使臣作用
10
作者 曹国宁 《甘肃高师学报》 2012年第3期112-115,共4页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和亲作为历代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策略,旨在缓解民族矛盾、调解民族关系。和亲公主作为维护和平的使者,肩负国家的政治使命,在对外关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和亲公主 外交使臣 作用
下载PDF
南北朝时期交聘现象浅析
11
作者 李大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63-66,共4页
南北朝时期,政权林立,由于各方政治、经济、军事势力相差无几,各政权为了自身的发展,不得不积极从事一定的和平外交活动,即史书所云"交聘"。文章从南北朝时期交聘的概况、内容、原因以及聘使的选任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浅析。
关键词 南北朝 交聘 聘使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驻外使节的政治任用与外交使命研究(1931—1945)
12
作者 汪秋菊 《巢湖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00-105,共6页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前后至抗战胜利结束的这段时期,驻外使节的政治任用情形较为普遍。这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多以国民党内的军政要人,如蒋作宾、刘文岛、程天放等人直接充任中国驻外使节,办理外交事务。相比于职业...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前后至抗战胜利结束的这段时期,驻外使节的政治任用情形较为普遍。这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多以国民党内的军政要人,如蒋作宾、刘文岛、程天放等人直接充任中国驻外使节,办理外交事务。相比于职业外交官而言,这些被赋予特殊使命的驻外使节,在国民党内各派系中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与声望,便于国民党推行其外交政策与对外交涉;但他们多缺乏专业的外交知识与训练,导致在外交博弈的舞台上稍显生疏,外交生涯也较为短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党 驻外使节 军政要人
下载PDF
晚清外交使臣研究:综述与评价
13
作者 钟金燕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2-55,共4页
晚清外交使臣的研究是近代史的研究热点。本文从主题内容、方法论两个维度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梳理,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评价,以便进一步促进该主题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晚清 外交使臣 综述
下载PDF
甲午战前清朝驻外使臣对旅欧军事留学生的管理
14
作者 张传磊 赵可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晚清推行洋务运动后,随着军工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新式枪炮逐步装备部队,清廷开始向欧洲军事强国派遣军事留学生以解决新型军事人才匮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驻外使臣全程参与了旅欧军事留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在安排学习、考察学业等方... 晚清推行洋务运动后,随着军工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新式枪炮逐步装备部队,清廷开始向欧洲军事强国派遣军事留学生以解决新型军事人才匮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驻外使臣全程参与了旅欧军事留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在安排学习、考察学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留学生的推荐使用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驻外使臣的躬身参与促进了晚清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加快了西方近代军事技术的引进,并初步确立起驻外使臣参与留学生管理的制度,对近代中国留学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驻外使臣 旅欧军事留学生 管理
下载PDF
马戛尔尼使华期间中英双方心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强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4-78,共5页
马戛尔尼使华期间 ,中英双方存在的冲突侧映出中英双方不同的心态。清廷的闭关政策虽对外国势力的对华扩张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 ,但对中国的损害远大于对外国造成的不便。面对马戛尔尼使团的挑战 ,清廷以一种保守的心态回应 ,没有处理... 马戛尔尼使华期间 ,中英双方存在的冲突侧映出中英双方不同的心态。清廷的闭关政策虽对外国势力的对华扩张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 ,但对中国的损害远大于对外国造成的不便。面对马戛尔尼使团的挑战 ,清廷以一种保守的心态回应 ,没有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而此时英人的心态却是积极主动的 ,决意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戛尔尼 访华 中英双方心态
下载PDF
体育公共外交使节:公共外交中的有效行为体 被引量:4
16
作者 倪京帅 肖焕禹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35,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追溯了我国体育公共外交使节的缘起,探讨了体育公共外交使节的理论基础、内涵、特征。文章从中国体育迈入公共外交时代;众多高素质、国际化体育明星的出现;体育公共外交使节在国际敏感问题上传递...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追溯了我国体育公共外交使节的缘起,探讨了体育公共外交使节的理论基础、内涵、特征。文章从中国体育迈入公共外交时代;众多高素质、国际化体育明星的出现;体育公共外交使节在国际敏感问题上传递积极信号;体育公共外交使节成为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有效载体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推出体育公共外交使节的社会条件和现实诉求。基于此,在公共外交时代,中国要紧跟世界公共外交的新潮流,在国家资源的直接支持下,发现、吸收优秀的体育精英代表,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中国体育公共外交使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行为体 体育公共外交使节 国家形象
下载PDF
我国推行体育公共外交使节的价值、社会基础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7
作者 凌平 王月华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34,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体育公共外交使节的发展现状,探讨其价值和社会基础,提出推行路径。我国体育公共外交使节呈现以体育精英代表为行为主体、以非政府组织为对外交往平台、以多领域文明对话为交往内容的发展现状...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体育公共外交使节的发展现状,探讨其价值和社会基础,提出推行路径。我国体育公共外交使节呈现以体育精英代表为行为主体、以非政府组织为对外交往平台、以多领域文明对话为交往内容的发展现状,在优化国际舆论环境、促进各国民心相通、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等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依托体育的外交作用日渐凸显、体育外交资源日趋丰富、体育精英队伍日益壮大等社会基础,提出推行路径:政府层面应设立官方体育公共外交使节职位,完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社会层面应借助媒体为体育公共外交使节搭建交流平台;个人层面应提升体育精英综合素质,塑造体育公共外交使节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体育外交 公共外交使节 体育精英
下载PDF
论元代禅僧一山一宁出使日本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文清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隋唐以来,但凡僧人东渡,大多是受日本僧人或旅日中国僧人之邀,赴日弘法。唯独禅僧一山一宁赴日,是作为国之信使,受元成宗皇帝派遣出使招谕的。因此,禅僧一山一宁使日,在中日关系史中,具有积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作用。
关键词 一山一宁 元使 中日关系
下载PDF
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隋代的国书事件及其文本阐释探微
19
作者 童岭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38,共13页
大业三年(607),日本的第二次遣隋使向隋帝国递交了“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国书。以隋代王言为视角,通过对遣隋使派遣与国书的文本细读两个层面梳理,可以看到古典的汉字书面语成为中世纪东亚共享的文化遗产。然而,它的引入... 大业三年(607),日本的第二次遣隋使向隋帝国递交了“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国书。以隋代王言为视角,通过对遣隋使派遣与国书的文本细读两个层面梳理,可以看到古典的汉字书面语成为中世纪东亚共享的文化遗产。然而,它的引入与使用,却引起了文字背后的文化价值上的纷争。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君臣(内臣、外臣)关系在中世纪“国际”文书制度上被表现出来,其中还蕴含了佛教的东西观念。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它们固有的文化价值,还有王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遣隋使 隋文帝 隋炀帝 小野妹子 国书
原文传递
清朝时期“燕行”路线及驿站形象研究——以丹东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明实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8-81,112,共5页
清朝时期,朝鲜使节到中国朝贡,在《燕行录》中详细记录了他们所行走的路线,在这条"燕行"线路上共有三十三个驿站。其中,处于丹东境内的驿站有六个,分别是九连城、汤站、栅门、凤凰城、雪里站、通远堡。在朝鲜使节眼中,九连城... 清朝时期,朝鲜使节到中国朝贡,在《燕行录》中详细记录了他们所行走的路线,在这条"燕行"线路上共有三十三个驿站。其中,处于丹东境内的驿站有六个,分别是九连城、汤站、栅门、凤凰城、雪里站、通远堡。在朝鲜使节眼中,九连城至栅门一带,土地肥沃,适合耕种,但由于禁垦政策,致使该地区成为废址,遂为可惜。从栅门到通远堡一带,栅门和凤凰城贸易最为繁盛,雪里站和通远堡是石制小城,规模不大却也非常繁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使节 “燕行”路线 丹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