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反射强度交流分量滤波的蚂蚁追踪断层识别技术改进及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志刚 吴瑞坤 +3 位作者 孙星 郭增虎 王恺 马辉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73-1977,共5页
作为一种识别断层地震解释方法,蚂蚁追踪在勘探开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蚂蚁追踪抗噪能力较弱,在识别断层的过程中受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较大,效果往往过于破碎,改进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对蚂蚁追踪的算法进行改进,另外一种是对地... 作为一种识别断层地震解释方法,蚂蚁追踪在勘探开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蚂蚁追踪抗噪能力较弱,在识别断层的过程中受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较大,效果往往过于破碎,改进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对蚂蚁追踪的算法进行改进,另外一种是对地震资料进行去燥处理;由于算法的改进通常由研发人员提出,且集成到软件周期较长,对于解释人员而言,利用去燥处理的方式进行改进更加现实.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反射强度交流分量滤波对蚂蚁追踪的效果进行改进的方法.首先对原始地震资料进行构造导向滤波,随后进行基于多道倾角扫描的相干体运算,然后利用反射强度交流分量对相干体进行滤波,并将滤波后的正值充零,最后对充零后的数据体进行蚂蚁追踪.改进后的蚂蚁追踪效果较好,提高了断层的识别精度,有利于更加精细地解释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追踪 反射强度交流分量 倾角扫描 相干体 断层识别
原文传递
基于倾角导向梯度能量熵的断层检测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彭达 肖富森 +2 位作者 冉崎 王跃祥 陈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1-197,I0008,共8页
断层解释是三维地震数据精细构造解释的关键。三维不连续性地震几何属性分析技术的发展,为断层等不连续性地质边界的检测和识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针对传统地震几何属性对随机噪声较为敏感,用于检测和识别微小断层效果不好这一现实问题... 断层解释是三维地震数据精细构造解释的关键。三维不连续性地震几何属性分析技术的发展,为断层等不连续性地质边界的检测和识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针对传统地震几何属性对随机噪声较为敏感,用于检测和识别微小断层效果不好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倾角导向梯度能量熵的相干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梯度结构张量获取倾角信息,然后通过构建梯度相关矩阵计算局部地震数据的梯度能量熵值。高能量熵值代表数据的连续性很差,低能量熵值代表数据的连续性很好,因此可以利用能量熵值刻画三维地震数据的不连续性空间结构信息。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测试表明,新方法不仅抗噪能力较强,而且对断层等不连续性边界的检测效果比超级地震道第一代相干体(ST-C1)、超级地震道第三代相干体(ST-C3)和局部结构熵相干体(LSE)都好,可以有效地用于三维断层及其他地质边界的地震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角导向 梯度结构张量 能量熵 断层检测
下载PDF
测线倾角曲率在构造精细刻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钟家良 张贺举 +2 位作者 高弘毅 杨宝伟 秦圆明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3期107-111,共5页
为进一步提升对海上含油气盆地构造特征的描述能力,首次开展了基于测线倾角曲率技术在琼东南、莺歌海及珠江口(珠三坳陷)三个海上含油气盆地的针对性应用。实践表明:与相干体、蚂蚁体等常规技术相比,测线倾角曲率具有独特优势:(1)可以... 为进一步提升对海上含油气盆地构造特征的描述能力,首次开展了基于测线倾角曲率技术在琼东南、莺歌海及珠江口(珠三坳陷)三个海上含油气盆地的针对性应用。实践表明:与相干体、蚂蚁体等常规技术相比,测线倾角曲率具有独特优势:(1)可以显著突出局部起伏,能够以二维平面实现对水道、冲沟的类三维成像;(2)与RGB属性融合技术结合,能进一步丰富图像信息;(3)无视采集脚印影响,明显突出小微断裂形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 测线倾角曲率 构造解释 断层识别 水道
下载PDF
构造倾向识别的重力空间导数成像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桐 王泽坤 +1 位作者 李丽丽 孟德鑫 《世界地质》 CAS 2019年第1期241-246,共6页
笔者提出重力空间导数成像技术,来实现构造倾向的识别。根据不同高度重力异常水平导数极值点分布与构造倾斜方向的对应关系,可直观地显示断裂的倾向,且计算简便。理论单台阶和双台阶模型试验表明,重力空间导数成像技术能准确和稳定地获... 笔者提出重力空间导数成像技术,来实现构造倾向的识别。根据不同高度重力异常水平导数极值点分布与构造倾斜方向的对应关系,可直观地显示断裂的倾向,且计算简便。理论单台阶和双台阶模型试验表明,重力空间导数成像技术能准确和稳定地获得断裂的倾向特征。由于本方法是利用上半空间重力数据的导数,所以模型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抗噪性。利用重力空间导数成像技术对松辽盆地重力异常数据进行断裂倾向识别,盆地北侧断层的倾向大多为NW倾,说明盆地构造的形成主要受控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的作用,盆地南端部分构造表现为垂直倾向,这与后期西伯利亚板块的南向运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空间导数 倾向识别 松辽盆地 断裂构造
下载PDF
影响低序级断层识别精度因素的地震正演定量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马玉歌 苏朝光 乐友喜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6-622,共7页
复杂断块油藏是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的重要油气藏类型,储量产量均占三分之一,随着勘探和开发程度的提高,低序级断层识别描述技术是目前该类油气藏钻探成功的关键制约因素.影响低序级断层识别描述精度的影响因素也较为复杂,但对复杂断块油... 复杂断块油藏是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的重要油气藏类型,储量产量均占三分之一,随着勘探和开发程度的提高,低序级断层识别描述技术是目前该类油气藏钻探成功的关键制约因素.影响低序级断层识别描述精度的影响因素也较为复杂,但对复杂断块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和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没有文献开展低序级断层定量识别特征研究.本文针对低序级断层定量识别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在分析研究区地质特点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埋藏深度、速度结构、地震子波主频、信噪比、断面倾角、地层产状、地层和断面的夹角等影响低序级断层识别精度的因素,设计了不同类型的低序级断层地质模型,利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了低序级断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了5种低序级断层定量识别模板,拟合了2条综合曲线图,实现了影响低序级断层识别精度因素的地震正演定量研究,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影响低序级断层识别精度的定量分析方法.由于以上因素引起的低序级断层同相轴的不同变化,为低序级断层的有效定量解释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低序级断层地震描述技术研究提供了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序级断层 地震正演 断面倾角 地层与断层夹角 定量识别模板
原文传递
旋转电弧传感移动机器人前倾后倾时对角焊缝的跟踪 被引量:5
6
作者 刘诚 张华 +1 位作者 乐健 郑鸣轩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0-203,共4页
旋转电弧传感的移动焊接机器人对90°折线角焊缝进行跟踪时,焊炬姿态先前倾,过了直角点后姿态为后倾,倾角最大为45°,焊炬倾角的变化将导致传感器对焊缝跟踪产生偏差。通过旋转电弧传感器旋转轨迹在水平面的投影得到了带倾角的... 旋转电弧传感的移动焊接机器人对90°折线角焊缝进行跟踪时,焊炬姿态先前倾,过了直角点后姿态为后倾,倾角最大为45°,焊炬倾角的变化将导致传感器对焊缝跟踪产生偏差。通过旋转电弧传感器旋转轨迹在水平面的投影得到了带倾角的旋转电弧传感器高度的几何模型,利用焊炬存在倾角时一个旋转周期内前后半周期高度的对称性,运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对旋转电弧焊炬前后半周期的焊接电流进行拟合,得到存在倾角时旋转电弧传感器对角焊缝识别的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电弧传感器 90°折线角焊缝 焊炬倾角 焊缝识别
下载PDF
基于分倾角扫描的相干属性在断层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秦瑞 白军 +4 位作者 郑超 徐爽 邹雯 马聪 曹淼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6年第5期656-659,共4页
现代体属性的发展使断层识别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尤其以相干属性为主的一系列断层识别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直接从地震数据提取相干属性对于资料的信噪比要求较高,且由于未考虑地层倾角的影响往往难以准确全面地识... 现代体属性的发展使断层识别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尤其以相干属性为主的一系列断层识别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直接从地震数据提取相干属性对于资料的信噪比要求较高,且由于未考虑地层倾角的影响往往难以准确全面地识别断层。为解决这一问题,对研究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分角度倾角扫描和构造导向滤波,并在此基础上提取相干属性,从而提高了对断层识别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倾角扫描 构造导向滤波 相干属性 断层识别
下载PDF
不同大白菜品种对不同地区根肿病菌的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小超 张慧 +5 位作者 张淑江 李菲 章时蕃 李国亮 刘希童 孙日飞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47,共7页
为建立快速、稳定的大白菜根肿病苗期抗性鉴定技术,探究大白菜商品种对不同来源根肿病菌的抗性表现,本试验以大白菜根肿病高感品种菊心为试材,以北京顺义根肿病菌为接种菌源,比较优化了注射接种法和浸根接种法的接种条件;采用优化后的... 为建立快速、稳定的大白菜根肿病苗期抗性鉴定技术,探究大白菜商品种对不同来源根肿病菌的抗性表现,本试验以大白菜根肿病高感品种菊心为试材,以北京顺义根肿病菌为接种菌源,比较优化了注射接种法和浸根接种法的接种条件;采用优化后的浸根接种法,以河南南阳、北京顺义、重庆武隆根肿病菌为菌源,对15个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进行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采用注射接种法,2 mL以上注射量相对于1 mL注射量接种效果显著;采用浸根接种法,根系浸泡5 min以上时,接种效果最佳。不同大白菜品种对三地菌源的抗性表现不一致,其中CR惠民、CR利民和德高CR117对三地根肿病菌均表现较强的抗性,CR高冷地、CR根宝、CR金佰利、德高CR1138、根王、万清克肿皇表现出垂直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肿病 大白菜 浸根接种法 注射接种法 抗性鉴定
下载PDF
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模式与宏观形变特征关系研究
9
作者 陈明浩 郑光 +2 位作者 刘震东 刘俊杰 陆会燕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73,共14页
随着中国建设工程不断向西南地区发展,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日益凸显,许多学者利用InSAR遥感技术在该地区开展早期识别研究卓有成效,但研究却仅限于地表宏观形变的识别与判定,无法明确斜坡内部破裂与表层宏观形变间的对应关系。加之西南... 随着中国建设工程不断向西南地区发展,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日益凸显,许多学者利用InSAR遥感技术在该地区开展早期识别研究卓有成效,但研究却仅限于地表宏观形变的识别与判定,无法明确斜坡内部破裂与表层宏观形变间的对应关系。加之西南地区复杂地质构造作用,产生了许多高隐蔽、难预测的反倾层状岩质边坡,使得InSAR遥感早期识别遇到了又一难题。因此,本文通过开展大型土工离心试验,分析斜坡弯曲-倾倒变形阶段,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建立起斜坡倾倒变形模式与表层宏观形变特征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利用原型边坡的InSAR解译和实地调查结果,反向推断边坡所处阶段,将斜坡变形阶段可视化,为此类斜坡变形的识别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表明:1)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弯曲倾倒破坏主要分为初始蠕变、坡脚倾倒-弯曲、变形累进以及折断带贯通4个阶段。倾倒破坏往往始于坡脚,而后向斜坡中上部发展,伴随阶梯状破裂面的发育贯通,斜坡被整体破坏;2)对试验图像识别分析,获取深部与表层的速率变化,建立二者的对应耦合关系。发现在倾倒变形不同阶段,大变形区域(表层关键裂缝)遵循从下至上的发展规律,依次是坡脚附近—坡前中部—陡缓交界处;且陡缓交界处岩板的变形速率曲线在倾倒变形启动、内部折断带贯通阶段存在两次明显的峰值现象;3)选用扎永变形体的In-SAR解译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照,并通过现场复核,初步判断该变形体正处于变形累进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层状岩质边坡 离心模型试验 早期识别 宏观形变特征
下载PDF
兰姆凹陷稳频工作点自动识别技术
10
作者 李华丰 王霁 +1 位作者 李强 高珊 《计测技术》 2014年第6期26-28,65,共4页
兰姆凹陷稳频激光器中,在压电陶瓷的调整范围内会周期性出现多个兰姆凹陷曲线波形,不同兰姆凹陷曲线的切换点处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为极小值,与兰姆凹陷点的特征相同。制造工艺无法保证激光器切换点处的输出功率极小值一定大于或小于凹陷... 兰姆凹陷稳频激光器中,在压电陶瓷的调整范围内会周期性出现多个兰姆凹陷曲线波形,不同兰姆凹陷曲线的切换点处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为极小值,与兰姆凹陷点的特征相同。制造工艺无法保证激光器切换点处的输出功率极小值一定大于或小于凹陷点处的功率极小值,因此无法通过激光输出功率及调制输出信号的相位关系直接区分切换点和凹陷点。经过分析兰姆凹陷现象的形成原因、推导兰姆凹陷曲线表达式、分析兰姆凹陷线型特点,发现兰姆凹陷曲线在凹陷区域两侧各有一波形拐点,在拐点附近,一次导数曲线会发生跳变,而在凹陷区域则无此现象。这一特点可以作为软件自动识别切换点和凹陷点的判据,实现自动兰姆凹陷稳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姆凹陷 兰姆凹陷点 自动识别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永进油田超深层致密砂岩裂缝测井识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浩杰 盖姗姗 +3 位作者 于文政 刘洪平 张昌民 张莉 《测井技术》 CAS 2022年第5期592-598,共7页
裂缝是影响永进油田超深层致密砂岩油气层产能的重要因素,但多种类型裂缝的发育导致其测井识别难度大。在研究区裂缝系统描述的基础上,划分裂缝类型,系统分析不同类型裂缝的常规测井特征,采用曲线重构放大裂缝信号,综合利用小波分解和... 裂缝是影响永进油田超深层致密砂岩油气层产能的重要因素,但多种类型裂缝的发育导致其测井识别难度大。在研究区裂缝系统描述的基础上,划分裂缝类型,系统分析不同类型裂缝的常规测井特征,采用曲线重构放大裂缝信号,综合利用小波分解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法开展裂缝识别。结果显示,研究区以水平缝为主,少见垂直缝和高角度斜交缝。裂缝发育段常规测井响应不明显,基于重构曲线的小波分解能够识别薄层水平缝、垂直缝和高角度斜交缝,但对于厚层水平缝发育段识别效果较差,结合支持向量机回归法能够同时识别大段水平缝以及薄层裂缝。该技术思路可有效识别研究区裂缝发育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识别 永进油田 水平缝 小波分解 支持向量机 裂缝识别
下载PDF
钢管厂热镀锌车间噪声源识别与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孚懋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5,24,共4页
通过对某钢管厂热镀锌车间噪声源测量与分析,指出内吹管及风机是主要的环境噪声污染源,研究了内吹管工艺特征与气流噪声控制策略,优化了风机噪声控制方案。噪声治理工程实施结果表明,内吹管气流噪声瞬时峰值降低了10~15dB(A),风机噪声... 通过对某钢管厂热镀锌车间噪声源测量与分析,指出内吹管及风机是主要的环境噪声污染源,研究了内吹管工艺特征与气流噪声控制策略,优化了风机噪声控制方案。噪声治理工程实施结果表明,内吹管气流噪声瞬时峰值降低了10~15dB(A),风机噪声等效声级值降低了25dB(A),厂界噪声瞬时峰值降低了20dB(A)以上,收到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钢管 热镀锌 声源识别 噪声控制
下载PDF
基于绕射波成像的储集层砂体精细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峰 李振春 黄建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在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中,绕射波和反射波的同相轴形态具有显著差异:反射波同相轴为具有稳相顶点的凹形曲线,绕射波响应表现为拟线性同相轴。有鉴于此,提出了基于反射波能量预测的倾角域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方法,对Sigsbee2a模型进行了绕射... 在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中,绕射波和反射波的同相轴形态具有显著差异:反射波同相轴为具有稳相顶点的凹形曲线,绕射波响应表现为拟线性同相轴。有鉴于此,提出了基于反射波能量预测的倾角域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方法,对Sigsbee2a模型进行了绕射波成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压制镜面反射,改善绕射目标成像分辨率,提高识别精度。将其应用于某探区储集层砂体模型,证实该方法对复杂储集层砂体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射波 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 反射能量预测 储集层 砂体识别
下载PDF
全方位倾角道集反射波场分离及成像技术的应用
14
作者 郝贺晨 刘士靖 +3 位作者 高江涛 张红军 于明 丁成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0-36,共7页
随着“两宽一高”采集、处理技术的普及,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产生的全方位倾角道集中保留了反射波、绕射波、回折波等波场的倾角和方位角信息,且在全方位倾角道集中不同地震波场更易于识别和区分,为叠前反射波场分离和成像提供了基... 随着“两宽一高”采集、处理技术的普及,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产生的全方位倾角道集中保留了反射波、绕射波、回折波等波场的倾角和方位角信息,且在全方位倾角道集中不同地震波场更易于识别和区分,为叠前反射波场分离和成像提供了基础。根据理论模型正演的全方位倾角道集中反射波能量明显强于其他波场能量的特性,以及反射波与绕射波等其他波场走时上的特征差异,制定了从实际数据的叠前全方位倾角道集中分离反射波场的流程,将波场分离后的叠前全方位倾角道集叠加成像,提高了目标区的成像质量。将该技术应用于哈萨克斯坦M工区三维实际数据,结果表明,应用全方位倾角道集叠前反射波场分离和成像技术之后,探区西部破碎带的断层成像更清晰,明显提高了成像质量,为该区精细构造解释及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角度域偏移 全方位倾角道集 反射波识别 波场分离 波场成像
下载PDF
连续热镀锌及彩涂带钢簿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阳 钱均琪 吕敏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通过对连续热镀锌、彩涂板生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识别的方法。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规范和标准,对本市5个连续热镀锌板、彩涂板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部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连续热镀锌、彩涂板... 目的通过对连续热镀锌、彩涂板生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识别的方法。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规范和标准,对本市5个连续热镀锌板、彩涂板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部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连续热镀锌、彩涂板生产建设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及热辐射、锌及氧化锌烟、铬酸、有机溶剂等。结论对建设项目进行细致的工程分析,以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热镀锌及彩涂板 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及分析
原文传递
气烟囱识别新技术及其在A盆地中的应用
16
作者 余学兵 《海洋石油》 CAS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气烟囱是热流体在地层中活动时伴生的一种特殊构造。气烟囱可作为油、气、水等流体运移的通道,亦可连接烃源岩和上覆地层中的圈闭,从而决定了油气运移及成藏模式。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者分别从形成条件、控制因素以及模式类型、地震... 气烟囱是热流体在地层中活动时伴生的一种特殊构造。气烟囱可作为油、气、水等流体运移的通道,亦可连接烃源岩和上覆地层中的圈闭,从而决定了油气运移及成藏模式。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者分别从形成条件、控制因素以及模式类型、地震反射特征对气烟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此文重点介绍一种基于倾角/方位角导向体控制下的地震气烟囱识别技术(Opend Tect平台)。首先通过多类型的倾角/方位角扫描技术,在时间域或者深度域地震数据上生成包含倾角/方位角信息的导向体数据,然后拾取种子点,利用基于有监督分析的神经网络计算方法对大量的地震属性进行优化排序分析,从而得出能够反映气烟囱体特征的最佳地震属性类型,用来预测气烟囱的发生概率体。该方法很好地补充和发展了模式识别技术在地震勘探领域中的应用。应用这一技术对A盆地烟囱体进行识别分析的结果表明,目标圈闭顶部烟囱效应明显,表明研究对象具有很高的含油气性,勘探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角数据体 神经网络 气烟囱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