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发扬子鳄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桐 汪仁平 +2 位作者 周永康 黄培林 彭敦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8-10,共3页
实验旨在观察二甲肼(DMH)是否可使扬子鳄致癌。实验分3组;常用量实验组,2岁龄幼鳄20条。DMH用量每次为20mg/kg。大剂量实验组,2岁龄幼鳄20条,DMH用量加倍,每次为40mg/kg。对照组,小鼠20只,D... 实验旨在观察二甲肼(DMH)是否可使扬子鳄致癌。实验分3组;常用量实验组,2岁龄幼鳄20条。DMH用量每次为20mg/kg。大剂量实验组,2岁龄幼鳄20条,DMH用量加倍,每次为40mg/kg。对照组,小鼠20只,DMH用量与常用量实验组相同。3组均在颈部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16次。5个月后处死动物。结果发现,对照组小鼠100%诱发大肠癌。而常用量与大剂量两实验组40条幼鳄,无1例致大肠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二甲基肼类 大肠癌 致癌性试验
下载PDF
肼类燃料在土壤中迁移转化 被引量:2
2
作者 任向红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3,54,共4页
论述了对肼、甲基肼和偏二甲肼在土壤环境中的吸附、降解、迁移转化模型及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毒性。肼类燃料在土壤环境中与粘土的作用最强 ,主要存在着物理吸附与化学降解两个方面。pH值较低时 ,在粘土中主要是可逆离子交换 ;pH值较高... 论述了对肼、甲基肼和偏二甲肼在土壤环境中的吸附、降解、迁移转化模型及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毒性。肼类燃料在土壤环境中与粘土的作用最强 ,主要存在着物理吸附与化学降解两个方面。pH值较低时 ,在粘土中主要是可逆离子交换 ;pH值较高时 ,在土壤表面形成不溶的氢氧化物 ,通过氢键和离子作用结合大量肼类燃料。肼类燃料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毒性大小是肼>甲基肼>偏二甲肼 ,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也可促进肼类燃料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肼类燃料 无水肼 偏二甲肼 土壤 迁移转化
下载PDF
紫外光与自然光联合光催化处理UDMH废水 被引量:5
3
作者 贾瑛 樊秉安 任向红 《上海航天》 2001年第5期58-60,共3页
提出在光催化剂TiO2 存在下添加Cu2 + 、H2 O2 作为复合催化剂 ,用紫外光 (UV)作为激发光源 ,然后辅助自然光 (S)催化降解偏二甲肼 (UDMH)废水 ,1 5 0 0mg/L的UDMH经 0 .5h的紫外光激发照射后 ,再经 7天自然光催化降解 ,降解率达 99.9%... 提出在光催化剂TiO2 存在下添加Cu2 + 、H2 O2 作为复合催化剂 ,用紫外光 (UV)作为激发光源 ,然后辅助自然光 (S)催化降解偏二甲肼 (UDMH)废水 ,1 5 0 0mg/L的UDMH经 0 .5h的紫外光激发照射后 ,再经 7天自然光催化降解 ,降解率达 99.9%。该方法既节省了能源 ,与自然降解法相比 ,又大大缩短了废水处理周期 ,因此 ,是一种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 自然光 偏二甲肼 废液处理 降解率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液体推进剂
下载PDF
TRPV6对结肠癌SW480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小鼠模型中结肠肿瘤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谢臣武 刘模荣 +4 位作者 董辉 徐靖宇 谢睿 文国荣 刘莲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079-1085,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沉默瞬时受体阳离子通道亚家族V成员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subfamily V member 6,TRPV6)对结肠癌SW48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细胞内钙的浓度变化,以及1,25(OH)_2D_3、CaCl_2及CuCl_2在SD大鼠结... 目的:通过观察沉默瞬时受体阳离子通道亚家族V成员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subfamily V member 6,TRPV6)对结肠癌SW48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细胞内钙的浓度变化,以及1,25(OH)_2D_3、CaCl_2及CuCl_2在SD大鼠结肠肿瘤模型建立中的影响,探索TRPV6在结肠癌发生过程中的相关作用,为结肠癌的防治寻找新的靶点。方法:通过构建慢病毒颗粒感染结肠癌SW480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olt、PCR技术检测TRPV6蛋白及m RNA的表达,MTT法、迁移及凋亡实验观察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变化,高速离子成像系统测定结肠癌SW480细胞内的Ca^(2+)浓度变化。以二甲基肼(dimethyl hydrazine,DMH)建立SD大鼠结肠肿瘤模型,分为实验组(DMH组)和干预组[(DMH+1,25(OH)_2D_3组、DMH+CuCl_2组)]、对照组,干预组分别予1,25(OH)_2D_3(37.5 nmol/kg)、CuCl2(375μmol/kg)对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结肠腺瘤及腺癌的发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TRPV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TRPV6-RNAi转染结肠癌SW480细胞后,TRPV6 m RNA及蛋白表达减少,细胞Ca^(2+)浓度水平降低,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率、迁移能力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成瘤率为0,DMH+1,25(OH)_2D_3组为100%,DMH组为84.62%,DMH+CuCl_2组为33.33%。各组大鼠大肠中均有TRPV6蛋白的表达,表达情况为DMH+1,25(OH)_2D_3组>DMH组>DMH+CuCl_2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结肠癌SW480细胞Ca^(2+)浓度水平可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诱导细胞凋亡。1,25(OH)_2D_3可以增加实验鼠结肠组织TRPV6蛋白表达,促进结肠肿瘤的形成。CuCl_2可以使实验鼠结肠组织中的TRPV6蛋白表达降低,并抑制结肠肿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V6 基因沉默 钙离子通道 结肠癌 二甲基肼
下载PDF
诱变剂二甲肼对PC12细胞毒性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5
作者 史宁 郭宏举 +1 位作者 耿帅 常李荣 《中国药物评价》 2020年第6期417-421,共5页
目的:研究二甲肼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二甲肼分别以600、700、800、900、1000μmol•L^-1浓度为作用剂量,与PC12细胞孵育48 h后,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二甲肼对体外培养PC1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彗星实验技术检测PC12细... 目的:研究二甲肼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二甲肼分别以600、700、800、900、1000μmol•L^-1浓度为作用剂量,与PC12细胞孵育48 h后,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二甲肼对体外培养PC1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彗星实验技术检测PC1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流式细胞术考察细胞凋亡。结果:二甲肼作用PC12细胞48 h后对其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细胞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表明,二甲肼对体外培养PC12细胞的DNA有明显的损伤作用;流式细胞结果显示,二甲肼可诱导细胞凋亡。以上作用均具有浓度依赖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甲肼能够显著抑制PC12细胞增殖,损伤细胞DNA,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和细胞内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肼 PC12细胞 毒性 作用机制 损伤
下载PDF
离子交换纤维对偏二甲肼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鑫 曾庆轩 +1 位作者 冯长根 周绍箕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7,共5页
以火箭推进剂主要成分偏二甲肼为研究对象,通过配制模拟水样,采用强酸阳离子交换纤维对其中的偏二甲肼进行吸附,研究了偏二甲肼在离子交换纤维上的等温吸附线、吸附动力学和动态吸附,并将其动态吸附效果与732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了对... 以火箭推进剂主要成分偏二甲肼为研究对象,通过配制模拟水样,采用强酸阳离子交换纤维对其中的偏二甲肼进行吸附,研究了偏二甲肼在离子交换纤维上的等温吸附线、吸附动力学和动态吸附,并将其动态吸附效果与732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强酸阳离子交换纤维对偏二甲肼的吸附以液膜扩散为主,符合Boyd液膜扩散方程.在291K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离子交换纤维对偏二甲肼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动态吸附结果表明,离子交换纤维对偏二甲肼的交换吸附速率大于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柱的利用率高,相同条件下的处理量是树脂的3.8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纤维 偏二甲肼 吸附
下载PDF
UDMH/NTO双组元凝胶推进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符全军 杜宗罡 +2 位作者 兰海平 鱼升堂 杨超 《火箭推进》 CAS 2006年第1期48-53,共6页
对UDMH/NTO(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双组元推进剂凝胶剂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分别制备了UDMH与NTO凝胶推进剂,利用Brookfield流变仪研究了其流变性能;在进行了初步发动机试验后发现,氧化剂凝胶的无机凝胶剂颗粒会堵塞管路而使试验不能正常进... 对UDMH/NTO(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双组元推进剂凝胶剂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分别制备了UDMH与NTO凝胶推进剂,利用Brookfield流变仪研究了其流变性能;在进行了初步发动机试验后发现,氧化剂凝胶的无机凝胶剂颗粒会堵塞管路而使试验不能正常进行。通过对氧化剂凝胶的改进,重新建立了氧化剂凝胶体系并研究了其流变性能。发动机试验表明:新的UDMH/NTO双组元凝胶体系能够满足发动机设计对凝胶推进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DMH/NTO 凝胶推进剂 流变性能
下载PDF
液体推进剂泄漏时的安全疏散距离 被引量:10
8
作者 侯瑞琴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8-931,共4页
液体推进剂属于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泄漏,会引起火灾、爆炸、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因此,有效地控制推进剂泄漏,对于减缓危害十分重要。该文分析了液体推进剂的泄漏扩散过程,建立了推进剂管道或贮罐孔洞突发泄漏时污染物时空分布模型,采... 液体推进剂属于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泄漏,会引起火灾、爆炸、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因此,有效地控制推进剂泄漏,对于减缓危害十分重要。该文分析了液体推进剂的泄漏扩散过程,建立了推进剂管道或贮罐孔洞突发泄漏时污染物时空分布模型,采用大气Gauss扩散模型计算了发生泄漏扩散时的安全距离和人员疏散范围。结果表明:当推进剂泄漏到直径为5 m的液池中且连续扩散时:偏二甲肼的安全疏散距离为1 200 m;四氧化二氮的安全疏散距离为600 m。该模型可用于推进剂泄漏时的应急处置和风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推进剂 泄漏 风险管理 安全疏散距离 偏二甲肼 四氧化二氮
原文传递
微波强化Fenton降解偏二甲肼废水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淑娟 陈啸剑 +1 位作者 吴婉娥 王煊军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5-459,共5页
采用微波强化Fenton工艺处理了偏二甲肼废水,考察了微波功率、H2O2投加量、pH值、Fe2+与H2O2摩尔比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该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280 W,H2O2(68.5 g·L-1)投加量4.0 mL、水... 采用微波强化Fenton工艺处理了偏二甲肼废水,考察了微波功率、H2O2投加量、pH值、Fe2+与H2O2摩尔比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该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280 W,H2O2(68.5 g·L-1)投加量4.0 mL、水样pH=4.0、Fe2+与H2O2摩尔比1:16、反应时间8.0 min的条件下,偏二甲肼废水COD去除率可达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微波 FENTON 偏二甲肼 COD去除率
下载PDF
改性凹凸棒石黏土吸附处理偏二甲肼废水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季玉晓 贾瑛 +1 位作者 李明 宋静涛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17年第1期71-74,共4页
分别采用高温焙烧法、超声波处理法以及酸活化处理法改性处理凹凸棒石黏土,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表征,最后将改性处理的凹凸棒石黏土材料用于吸附处理偏二甲肼(UDMH)废水并初步探讨其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通过... 分别采用高温焙烧法、超声波处理法以及酸活化处理法改性处理凹凸棒石黏土,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表征,最后将改性处理的凹凸棒石黏土材料用于吸附处理偏二甲肼(UDMH)废水并初步探讨其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通过改性处理能有效提高凹凸棒石黏土对UDMH的吸附能力:酸活化改性的凹凸棒石黏土吸附处理UDMH废水的效果最好,24 h后去除率为65.81%;超声处理后的凹凸棒石黏土和350℃焙烧处理后的凹凸棒石黏土24 h后对废水中UDMH的去除率分别为58.89%和59.66%;未经处理的凹凸棒石黏土24 h后对废水中UDMH的去除率为4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黏土 吸附 改性处理 偏二甲肼
原文传递
Cu^(2+)/H_2O_2法降解高浓度偏二甲肼废水 被引量:8
11
作者 邓小胜 刘祥萱 +1 位作者 高鑫 卜晓宇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69,共4页
采用Cu^(2+)/H_2O_2法降解高浓度偏二甲肼(UDMH)废水,以废水中UDMH的去除率作为检测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该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最佳工艺条件下的降解效果;针对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低的问题,探讨了降解中间产... 采用Cu^(2+)/H_2O_2法降解高浓度偏二甲肼(UDMH)废水,以废水中UDMH的去除率作为检测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该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最佳工艺条件下的降解效果;针对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低的问题,探讨了降解中间产物甲醛和亚硝基二甲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H_2O_2摩尔投加量为UDMH完全矿化理论摩尔投加量的1.5倍(1.5Qth)、初始pH值为9、Cu^(2+)与H_2O_2摩尔比1∶10、反应温度为20℃、反应进行120min后,废水中UDMH的降解率达98.88%,COD去除率达92.59%。但Cu^(2+)/H_2O_2法处理时产生有毒中间产物亚硝基二甲胺和甲醛,反应后期甲醛迅速降解,而亚硝基二甲胺则难以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H2O2法 偏二甲肼 UDMH废水 UDMH降解率 COD去除率 化学需氧量 亚硝基二甲胺
下载PDF
离子交换纤维吸附偏二甲肼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丽丽 曾庆轩 王建营 《化工时刊》 CAS 2006年第7期7-10,共4页
对自制强酸性离子交换纤维吸附偏二甲肼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温度为287-318K和40-190mg·L^-11的浓度范围内,离子交换纤维对偏二甲肼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不同温度下等温吸附曲线的测定和等量吸附焙的计... 对自制强酸性离子交换纤维吸附偏二甲肼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温度为287-318K和40-190mg·L^-11的浓度范围内,离子交换纤维对偏二甲肼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不同温度下等温吸附曲线的测定和等量吸附焙的计算表明:离子交换纤维对偏二甲肼的吸附是吸热过程。对偏二甲肼在离子交换纤维上的吸附焙、吉布斯自由能、吸附熵的计算表明,该离子交换纤维对偏二甲肼的吸附没有化学键生成,井对吸附行为作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纤维 吸附热力学 偏二甲肼
下载PDF
硝酸改性石墨相碳化氮光催化降解偏二甲肼废水 被引量:7
13
作者 曾宝平 许国根 +1 位作者 贾瑛 冯锐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0-163,169,共5页
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直接热聚合制备石墨相碳化氮(g-C_3N_4),利用浓硝酸进行刻蚀,获得硝酸改性g-C_3N_4。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表征,并在紫外光下进... 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直接热聚合制备石墨相碳化氮(g-C_3N_4),利用浓硝酸进行刻蚀,获得硝酸改性g-C_3N_4。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表征,并在紫外光下进行了偏二甲肼废水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硝酸改性后,g-C_3N_4微观形貌发生改变,比表面积明显增大。相比未改性g-C_3N_4,硝酸改性g-C_3N_4光反应100min后对偏二甲肼去除率提升了24百分点,光反应180min后对总有机碳去除率提升了13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碳化氮 硝酸改性 光催化 偏二甲肼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GO光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贺亚南 贾瑛 +1 位作者 张永勇 秦章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6-509,514,共5页
采用改进Hummer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以钛酸丁酯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 O2-GO光催化剂,利用光催化降解偏二甲肼(UDMH)来检验其光催化活性,探讨GO的添加对Ti O2晶型、粒径以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O的添加不会改变Ti O... 采用改进Hummer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以钛酸丁酯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 O2-GO光催化剂,利用光催化降解偏二甲肼(UDMH)来检验其光催化活性,探讨GO的添加对Ti O2晶型、粒径以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O的添加不会改变Ti O2的晶型,但会提高锐钛矿向金红石的相变温度,相变速度减缓,随着GO添加量增多,颗粒粒径减小,吸附性增强;Ti O2-GO的光催化活性高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纯Ti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二氧化钛 偏二甲肼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水中微量偏二甲肼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全 许国根 +1 位作者 夏本立 丛继信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9年第5期73-75,共3页
采用luminal-KMnO4体系化学发光法,对水中微量偏二甲肼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别考察了pH值、鲁米诺浓度、高锰酸钾浓度、载流速度以及载流管长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得出偏二甲肼标准含量曲线,其线性范围为1... 采用luminal-KMnO4体系化学发光法,对水中微量偏二甲肼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别考察了pH值、鲁米诺浓度、高锰酸钾浓度、载流速度以及载流管长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得出偏二甲肼标准含量曲线,其线性范围为1.0×10^-6-1.0×10^-5g/L,检出限为1.0×10^-7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法 偏二甲肼 鲁米诺
下载PDF
ACF/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偏二甲肼废水 被引量:6
16
作者 梁亮 贾瑛 +1 位作者 任强富 张凌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08年第5期46-49,共4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CF/TiO2复合材料,并用于光催化降解偏二甲肼废水。同时,还讨论了材料的活化温度、偏二甲肼废水的初始浓度、H2O2及催化剂重复利用等因素对光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材料的活化温度为300℃,体系中H2O2的浓度...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CF/TiO2复合材料,并用于光催化降解偏二甲肼废水。同时,还讨论了材料的活化温度、偏二甲肼废水的初始浓度、H2O2及催化剂重复利用等因素对光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材料的活化温度为300℃,体系中H2O2的浓度为0.12mol/L时,偏二甲肼的降解效果良好,偏二甲肼40min后的降解率达到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二氧化钛 光催化降解 偏二甲肼
下载PDF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偏二甲肼纯度 被引量:6
17
作者 侯倩倩 张文申 +3 位作者 许峰 荀其宁 刘志娟 冀克俭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16年第6期88-90,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对偏二甲肼纯度进行测定,代替常规的标准工作曲线法,避免了外标法微量进样带来的缺陷。试验采用TCD检测器,DX–403型填充柱。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接近于1.0%,加样回收率>98.0%,准确度高,重复性好。
关键词 偏二甲肼 纯度 气相色谱 内标法
原文传递
圆筒形受限空间偏二甲肼毒气扩散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家照 于文涛 廖斯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0-134,共5页
为了研究受限空间内液体推进剂毒气的扩散规律,分析其发生毒害及着火爆炸的危险性,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圆筒形受限空间内偏二甲肼毒气的扩散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不同时刻偏二甲肼毒气的浓度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了偏二甲肼浓度大... 为了研究受限空间内液体推进剂毒气的扩散规律,分析其发生毒害及着火爆炸的危险性,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圆筒形受限空间内偏二甲肼毒气的扩散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不同时刻偏二甲肼毒气的浓度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了偏二甲肼浓度大于100×10-6的染毒区域及可能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区域。模拟结果表明:及时地掐断污染源和合理地通风排气两种措施的有力结合,可有效地减小毒气扩散及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筒形受限空间 液体推进剂 偏二甲肼 毒气扩散 安全性分析
下载PDF
DSS/DMH复合法诱导Wistar大鼠结肠炎癌转化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海霞 赵慧巧 +5 位作者 张萌 靳国印 王莹 卢年华 张永鹏 李俊珂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3-1978,共6页
目的:基于葡聚糖硫酸钠(DSS)/二甲基肼(DMH)联用,建立Wistar大鼠结肠炎癌转化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取40只Wistar大鼠,按每只30 mL/d剂量给予4%DSS饮用3 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C)炎症期模型;随机取UC炎症期模型大鼠34只,继续给予DSS... 目的:基于葡聚糖硫酸钠(DSS)/二甲基肼(DMH)联用,建立Wistar大鼠结肠炎癌转化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取40只Wistar大鼠,按每只30 mL/d剂量给予4%DSS饮用3 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C)炎症期模型;随机取UC炎症期模型大鼠34只,继续给予DSS至第7天(死亡8只),建立UC活动期模型;随机取UC活动期模型大鼠20只,按每周25 mg/kg剂量颈部注射DMH 17周(死亡4只),建立UC相关性结肠癌(UC-CAC)转化期模型;随机取UC-CAC转化期模型大鼠10只,继续给予DMH至第24周(死亡4只),建立CAC模型,另设正常组和PBS对照组,每组6只。对结肠炎癌转化各时期大鼠和瘤体特征观察,检测结肠长度、壁厚、湿质量指数,对DAI和CMDI评分进行评价,检测各时期模型CRP、ESR、HGB水平,Masson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瘤体MLH1、PMS2、MSH2、MSH6蛋白表达。结果:UC炎症期大鼠表现稀血便,UC活动期大鼠腹泻与血便量多次频;UC-CAC转化期大鼠结肠成瘤率66.67%(4/6),CAC期大鼠结肠成瘤率100.00%(6/6);CAC期大鼠在第11~18周体质量进入代偿期,之后进入失代偿期;各组比较,CAC期结肠长度最低,湿质量指数和壁厚最高;DAI与CMDI评分分别在UC活动期和CAC期最高;在UC活动期CRP水平最高,ESR和HGB在CAC期分别达到最高和最低;UC炎症期可见结肠隐窝扭曲变形,UC活动期可见隐窝脓肿,组织溃烂,UC-CAC转化期表现为管状中高度分化腺瘤;CAC期表现为高分化锯齿状腺瘤;MLH1、PMS2、MSH2、MSH6蛋白检测均为阴性。结论:DSS/DMH复合法可成功建立UC炎症期、UC活动期、UC-CAC转化期和CAC期结肠炎癌转化模型,方法可靠,特异性强,与中医湿热瘀毒发为癌肿的中医病机较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 结肠炎 炎癌转化 葡聚糖硫酸钠/二甲基肼 模型评价
原文传递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偏二甲肼 被引量:4
20
作者 葛红光 甄宝勤 +3 位作者 赵思珍 陈开勋 郭小华 陈丽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2-544,共3页
采用CuO/γ-Al_2O_3和MnO_2/γ-Al_2O_3为催化剂,H_2O_2为氧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偏二甲肼实验.结果表明,CuO和MnO_2对偏二甲肼的氧化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偏二甲肼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停留时间... 采用CuO/γ-Al_2O_3和MnO_2/γ-Al_2O_3为催化剂,H_2O_2为氧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偏二甲肼实验.结果表明,CuO和MnO_2对偏二甲肼的氧化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偏二甲肼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在24—26MPa、400—450℃条件下,数秒钟内COD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显示出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高效性.催化剂CuO/γ-Al_2O_3的催化效果优于MnO_2/γ-Al_2O_3.进一步研究表明,偏二甲肼催化超临界水氧化为·OH引发的自由基反应,最终氧化产物为CO_2,N_2和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偏二甲肼 催化剂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偏二甲肼 催化剂 COD去除率 MnO2 固定床反应器 H2O2 自由基反应 Cu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