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性能评价及在陇东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彭冲 李继彪 +3 位作者 郑建刚 付文耀 高嘉珮 李稳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7-661,共5页
针对陇东油田注水井出现欠注问题,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双磷酸酯型双子表面活性剂XG等为原料,制得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XG-D。通过油水界面张力和润湿性能测试及室内岩心驱替等方法研究了XG-D的各项性能,... 针对陇东油田注水井出现欠注问题,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双磷酸酯型双子表面活性剂XG等为原料,制得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XG-D。通过油水界面张力和润湿性能测试及室内岩心驱替等方法研究了XG-D的各项性能,并在陇东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XG-D与模拟地层水的配伍性较好,0.25%的XG-D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0.01 mN/m,具备良好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性能。XG-D的抗盐性较好。XG-D可吸附于亲油云母表面,使固体亲水表面转变为弱亲水表面,润湿性良好。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XG-D具有较好的降压增注特性,可使注水压力降幅达49.88%,驱油效率提高6.4%。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可在陇东油田高压注水井用XG-D实现降压增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降压增注 陇东油田
下载PD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novel viscoelastic micelle systems containing anionic-nonionic dimeric surfactant 被引量:2
2
作者 方波 曹丹红 江体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176-180,共5页
The viscoelastic micelle systems formed by novel anionic-nonionic dimeric surfactant and conventional cationic surfactant cetyltrimethylammonium(1631) were studied.The viscoelasticity,thixotropy,flow curves and consti... The viscoelastic micelle systems formed by novel anionic-nonionic dimeric surfactant and conventional cationic surfactant cetyltrimethylammonium(1631) were studied.The viscoelasticity,thixotropy,flow curves and constitutive equation for the novel viscoelastic micelle system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elle systems possess viscoelasticity,thixotropy,and shear thinning property.Some micelle systems possess hysteresis loops showing both viscoelasticity and thixotropy.It is proved that the flow curv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co-rotational Jeffreys constitutive equation correc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meric surfactant viscoelastic MICELLE clean FRACTURING fluid CONSTITUTIVE equation
下载PDF
磺酸盐型二聚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杰 刘建峰 +2 位作者 吴文祥 田岚 尹璐 《化学工程师》 CAS 2013年第7期41-44,51,共5页
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及耐温抗盐等性能而广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基于磺酸基团的引入方法,重点综述了近10年来磺酸盐型二聚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简要介绍了产物的表/界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等物化性质,并指出其今后的发... 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及耐温抗盐等性能而广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基于磺酸基团的引入方法,重点综述了近10年来磺酸盐型二聚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简要介绍了产物的表/界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等物化性质,并指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二聚表面活性剂 合成
下载PDF
二聚表面活性剂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钱华 叶志文 +1 位作者 吕春绪 迟波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04年第13期18-22,共5页
二聚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新型的表面活性剂 ,是由两个单链单头基普通表面活性剂在离子头基处通过化学键联接而成。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与传统表面活性剂不同的特性 ,如cmc值很低 ,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效率很高等。本文着重介绍该表... 二聚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新型的表面活性剂 ,是由两个单链单头基普通表面活性剂在离子头基处通过化学键联接而成。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与传统表面活性剂不同的特性 ,如cmc值很低 ,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效率很高等。本文着重介绍该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合成方法、性质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聚表面活性剂 性能 双烷基双亲水基 分子结构 胶团
原文传递
二聚表面活性剂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汪晓琴 童德彬 +2 位作者 王艺凡 张勇 陈志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3期16-18,32,共4页
二聚表面活性剂是指通过联接基团把两个传统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其头基或接近头基的位置以化学键的方式联接在一起的一类特殊的表面活性剂。因其优异的溶液性能,二聚表面活性剂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二聚表面活性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作... 二聚表面活性剂是指通过联接基团把两个传统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其头基或接近头基的位置以化学键的方式联接在一起的一类特殊的表面活性剂。因其优异的溶液性能,二聚表面活性剂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二聚表面活性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作用,并阐述其去除机理和去除效果。与传统表面活性剂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效果相比,二聚表面活性剂的去除金属离子效果更好,且联接基的性质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聚表面活性剂 重金属离子 去除机理 去除效果
下载PDF
低碳醇对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C_(12)-2-C_(12)·2Br胶团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永平 赵剑曦 游毅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01-1005,共5页
随着丙、丁、戊、己醇的加入 ,与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C1 2 2 C1 2 ·2Br组成了混合胶团 ,醇分子以烷烃链插入胶团中 ,羟基则位于胶团栅栏层处 .这减弱了表面活性剂离子头基间的静电排斥力 ,使临界胶团浓度 (cmc)降低 ,同时使胶... 随着丙、丁、戊、己醇的加入 ,与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C1 2 2 C1 2 ·2Br组成了混合胶团 ,醇分子以烷烃链插入胶团中 ,羟基则位于胶团栅栏层处 .这减弱了表面活性剂离子头基间的静电排斥力 ,使临界胶团浓度 (cmc)降低 ,同时使胶团表面反离子解离度增大 .随着醇分子的烷烃链增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 二聚表面活性剂 胶团化
下载PDF
C_(12)-s-C_(12)·2Br和TritonX-100混合水溶液的胶团生成 被引量:8
7
作者 郑欧 赵剑曦 陈荣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76-1079,共4页
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 C1 2 -s-C1 2 · 2 Br(s=2 ,3 ,4,6)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TX-1 0 0在水溶液中生成混合胶团。其临界胶团总浓度 cmc T值介于二元复配体系中各组分的临界胶团浓度 cmc01 和 cmc02 之间。当添加少量非离子型表面... 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 C1 2 -s-C1 2 · 2 Br(s=2 ,3 ,4,6)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TX-1 0 0在水溶液中生成混合胶团。其临界胶团总浓度 cmc T值介于二元复配体系中各组分的临界胶团浓度 cmc01 和 cmc02 之间。当添加少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在水溶液中的摩尔分数α2 =0 .1 )时 ,混合胶团中 TX-1 0 0的摩尔分数≥ 0 .4;随着溶液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大 ,混合胶团中逐渐以 TX-1 0 0成分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2-s-C12·Br T riton X-100 混合水溶液 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 混合胶团
下载PDF
松香酸封端的二聚脂肪酸/聚乙二醇聚酯的合成及性能表征(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冯光炷 崔英德 +2 位作者 卢奎 渠海 李和平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7-12,共6页
以妥尔油脂肪酸二聚酸为原料,先与聚乙二醇(PEG 400)缩聚后得到聚酯,然后再用松香对聚酯封端,制备了松香基聚酯醚型非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聚酯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减压条件下,反应物二聚酸与聚乙二醇的摩尔比为... 以妥尔油脂肪酸二聚酸为原料,先与聚乙二醇(PEG 400)缩聚后得到聚酯,然后再用松香对聚酯封端,制备了松香基聚酯醚型非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聚酯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减压条件下,反应物二聚酸与聚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20,催化剂SnC l2用量为二聚酸质量的0.30%,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6 h,酯化率达到98.11%。产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6 135,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7 438,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系数(Mw/Mn)为1.212且呈好的窄分布状态。正交试验优化后的松香封端反应的条件为:再补加聚酯质量0.20%的催化剂SnC l2,聚酯与松香物质的量之比为1∶1.30,反应温度215℃,反应时间2.8 h,封端率达62.75%。红外光谱验证了目标产物的存在。性能研究表明,产物具有很好的钙皂分散力、消泡和抑泡力、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酸封端的二聚脂肪酸/聚乙二醇聚酯 二聚脂肪酸 松香酸 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二聚和三聚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面性质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芳 黎钢 +3 位作者 张松梅 祁健 刘荣 徐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65-1470,共6页
合成了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二聚表面活性剂(DNP)和三聚表面活性剂(TNP),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表面张力法和稳态荧光法对DNP和TNP的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乙烯(EO)单元数的增长,DN... 合成了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二聚表面活性剂(DNP)和三聚表面活性剂(TNP),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表面张力法和稳态荧光法对DNP和TNP的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乙烯(EO)单元数的增长,DNP和TNP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逐渐增大;DNP和TNP的cmc值较相应的单体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NP)明显降低,显示了较高的表面活性、吸附能力和润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二聚表面活性剂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三聚表面活性剂 荧光探针 临界胶束浓度
下载PDF
用吸收光谱法研究亚甲蓝在表面活性剂存在时的聚合状态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丹红 冯卓夫 +1 位作者 张文伟 杨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909-911,共3页
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光敏试剂亚甲蓝在溶液中的聚合状态及其与表面活 性剂之间的关系。当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低于其临界胶束浓度时,亚甲蓝二聚体的 比例将出现一极大值;用环己烷溶剂萃取后,测得亚甲蓝二聚体的吸收... 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光敏试剂亚甲蓝在溶液中的聚合状态及其与表面活 性剂之间的关系。当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低于其临界胶束浓度时,亚甲蓝二聚体的 比例将出现一极大值;用环己烷溶剂萃取后,测得亚甲蓝二聚体的吸收光谱,其最大吸收波长 位于 604 nm。同时对二聚体形成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聚合状态 表面活性剂 吸收光谱 二聚体
下载PDF
水溶液中亚甲蓝分子聚集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红漫 陈国松 +1 位作者 陶鑫 陆小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3-576,共4页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亚甲蓝(MB)染料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状态及其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讨论了无机盐对亚甲蓝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聚集状态的影响。推导了水溶液中亚甲蓝单体和二聚体的动态平衡关系式。利用计算机程序不仅求出了与...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亚甲蓝(MB)染料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状态及其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讨论了无机盐对亚甲蓝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聚集状态的影响。推导了水溶液中亚甲蓝单体和二聚体的动态平衡关系式。利用计算机程序不仅求出了与作图法结果非常接近的MB单体的摩尔吸光系数和聚合平衡常数,而且求出了MB二聚体的摩尔吸光系数及相应浓度下MB单体所占的比例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二聚体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摩尔吸光系数 聚合平衡常数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重症肺炎血清ATⅢ、D-D、SP-B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雪芹 汪新体 +3 位作者 方侃 胡元 曾敏 彭旭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3期2563-2566,共4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重症肺炎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新生儿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重症肺炎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新生儿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及氧暴露时间及治疗前后的肺氧合功能、血清ATⅢ、D-D、SP-B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10%,明显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氧和指数(OI)及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4h、48h、72h,两组患儿OI及a/APO2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得到了显著(P<0.05),且观察组OI及a/APO2表达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ATⅢ、D-D、SP-B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D-D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ATⅢ、SP-B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D-D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TⅢ、SP-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及氧暴露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疗效,且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清肺氧合功能及血清ATⅢ、D-D、SP-B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重症肺炎 新生儿 血清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肺表面活性蛋白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