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pReduce的高维数据频繁项集挖掘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欣灿 朱云 毛伊敏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89,共9页
传统的数据挖掘算法在面向大规模高维数据的挖掘过程中,存在数据特征捕捉准确率低、节点负载不均衡、数据交互频繁、频繁项集紧凑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MapReduce的并行挖掘算法PARDG-MR,结合高维数据特征,设计基于维度粒化算法和负... 传统的数据挖掘算法在面向大规模高维数据的挖掘过程中,存在数据特征捕捉准确率低、节点负载不均衡、数据交互频繁、频繁项集紧凑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MapReduce的并行挖掘算法PARDG-MR,结合高维数据特征,设计基于维度粒化算法和负载均衡算法的DGPL策略,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解决高维复杂数据特征属性捕捉困难及数据划分中节点负载不均衡的问题。通过构建基于PJPFP-Tree树的频繁项集并行挖掘策略PARM,实现频繁项集的并行化分组过程,从而提高数据处理的运行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剪枝前缀推论的整合节点剪枝算法PJPFP,提高频繁项集挖掘过程中的剪枝效率,增强频繁项集的紧凑化程度。在Webdocs、NDC、Gisette 3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PFP-growth、PWARM、MRPrePost算法,该算法的运行时间平均缩短了约20%,能够有效提高数据挖掘效率且降低内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维数据 频繁项集 维度粒化 并行化 候选剪枝策略
下载PDF
好氧污泥强化造粒过程中EPS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6
2
作者 程祯 刘永军 +3 位作者 刘喆 李星 王亚利 杨贺棋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33-2040,共8页
通过在好氧颗粒污泥生长前期投加混凝剂的方式,考察混凝剂的投加对颗粒生长的影响,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胞外多聚物(EPS)在颗粒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污泥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强化造粒条件下的污泥完全颗粒化的时间比对照组提... 通过在好氧颗粒污泥生长前期投加混凝剂的方式,考察混凝剂的投加对颗粒生长的影响,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胞外多聚物(EPS)在颗粒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污泥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强化造粒条件下的污泥完全颗粒化的时间比对照组提前12 d,其强度和比重也分别比对照组高出2.05%和0.032。对各形态EPS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生长期松散型胞外多聚物(LB-EPS)的峰点为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及少量的芳香蛋白类物质和腐殖酸类物质,颗粒成熟后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蛋白类物质的荧光强度均减小,腐殖酸类物质消失,而溶解型胞外多聚物(S-EPS)和紧密型胞外多聚物(TB-EPS)的峰点及强度在两阶段无明显变化。在颗粒生长过程中,LB-EPS中的蛋白质含量随颗粒生长逐渐升高,颗粒成熟后逐渐降低至稳定,而多糖含量基本保持在1~5 mg/g MLSS。与S-EPS、TB-EPS相比较,LB-EPS和污泥颗粒化有密切关系,且与SVI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812),与相对疏水性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0.9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聚物 三维荧光光谱 好氧颗粒污泥 强化造粒
原文传递
基于粒矩阵的动态大数据多维关联性分析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双琴 张涛 +2 位作者 连江桥 曹文琛 白清霞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11-114,共4页
针对当前动态大数据多维关联性分析过程中数据处理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基于粒矩阵设计动态大数据多维关联性分析技术。采用模糊粗糙集粒化动态大数据,以此为基础,采用粒计算理论构建动态大数据粒矩阵,利用PSO算法优化粒矩阵,通过逻辑约... 针对当前动态大数据多维关联性分析过程中数据处理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基于粒矩阵设计动态大数据多维关联性分析技术。采用模糊粗糙集粒化动态大数据,以此为基础,采用粒计算理论构建动态大数据粒矩阵,利用PSO算法优化粒矩阵,通过逻辑约简运算,得到动态大数据关联信息粒,实现基于粒矩阵的动态大数据多维关联性分析。通过实验结果显示,与现有的动态大数据多维关联性分析技术相比较,提出的动态大数据多维关联性分析技术极大地降低了数据处理时间,充分说明提出的动态大数据多维关联性分析技术具备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大数据 多维关联性 粒矩阵 PSO算法 大数据粒化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多维度旋转耦合场制备Si_(3)N_(4)微球的模拟分析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江虹 罗宏斌 周健震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4-881,共8页
为改善多维度旋转耦合场制备Si_(3)N_(4)流动性及粒度分布的微球特性,研究了不同均化-制粒组合结构对多维度旋转耦合室内流场分布的影响,建立了Euler-Euler气固两相流模型,简化了多维度旋转耦合室物理模型,分析了不同均化-制粒组合结构... 为改善多维度旋转耦合场制备Si_(3)N_(4)流动性及粒度分布的微球特性,研究了不同均化-制粒组合结构对多维度旋转耦合室内流场分布的影响,建立了Euler-Euler气固两相流模型,简化了多维度旋转耦合室物理模型,分析了不同均化-制粒组合结构对多维度旋转耦合场制备Si_(3)N_(4)微球的流场分布影响。数值模拟结构表明,18-8均化-制粒结构具有较好的制粒效果,在其径向体积分布及轴向体积分布云图中,颗粒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混合效果。其中,径向分布云图中体积分布主要集中在0.77-0.78,占总面积的70%,轴向体积分布云图中,主要分布在0.70-0.80之间,占总面积的69%。试验结果表明,18-8均化-制粒组合结构制备的Si_(3)N_(4)微球具有最佳的球形度和流动性,且微球合格率达到94.3%。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度旋转耦合场 Si_(3)N_(4)微球 均化-制粒组合结构 体积流场分布 速度流场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